CN214005785U - 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05785U
CN214005785U CN202023163592.9U CN202023163592U CN214005785U CN 214005785 U CN214005785 U CN 214005785U CN 202023163592 U CN202023163592 U CN 202023163592U CN 214005785 U CN214005785 U CN 214005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pump
fixedly connected
fly ash
siphunculus
agitato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635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翠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31635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05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05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05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lay, And Manufacture Of Mixtures Containing Clay Or Ce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回填施工技术领域的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包括车体、煤灰箱、称重板、水箱和搅拌箱,所述煤灰箱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的顶部左侧,所述称重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的顶部中间,所述水箱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的顶部中间,且位于所述称重板的右侧,所述搅拌箱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的顶部右侧,所述车体的顶部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煤灰箱的顶部左侧中间开有第一入料口,该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人为影响因素小,避免了人工操作失误时对混合料的强度产生的不良影响,速度快效率高,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装满材料的运输车的重量过重,而导致其压坏台背,降低了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填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等级公路建设过程中都会存在桥梁台背、涵洞台背以及挡墙台背的施工,台背回填一般在桥梁的桥台后面和涵洞的上部等部位进行回填,填料一般是砂砾、灰土或石渣等,桥头台背回填质量的好坏是造成桥头跳车的重要原因,采用液态粉煤灰回填桥头台背技术具有填料轻质、工艺简单、工期短、质量可靠等优点。
在回填中,通常需要液态粉煤灰和石灰土按一定比例进行现场拌和共同填筑,对于液态粉煤灰和水的比例不好把握,要有专人控制施工配合比,称量材料的数量,人为影响因素大,人工操作失误时对混合料的强度有很大的不良影响,且采用集中拌合法拌制石灰土,需要用机械配合人工在预定场地用挖掘机拌合均匀,速度较慢,增加了人工成本,也降低了施工效率,且装满材料的运输车的重量过重,可能会压坏台背,增加了施工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要有专人控制施工配合比,人为影响因素大,人工操作失误时对混合料的强度有很大的不良影响,且采用集中拌合法拌制石灰土,需要用机械配合人工在预定场地用挖掘机拌合均匀,速度较慢,且装满材料的运输车的重量过重,可能会压坏台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包括车体、煤灰箱、称重板、水箱和搅拌箱,所述煤灰箱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的顶部左侧,所述称重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的顶部中间,所述水箱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的顶部中间,且位于所述称重板的右侧,所述搅拌箱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的顶部右侧,所述车体的顶部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煤灰箱的顶部左侧中间开有第一入料口,所述煤灰箱的顶部右侧中间插接有第一通管,所述称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箱,且所述第一通管的底端插接在所述放置箱的顶部左侧中间,所述放置箱的前侧壁右下侧插接有第二通管,所述水箱的顶部左侧中间开有注水口,所述水箱的顶部右侧中间插接有水管,所述搅拌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于所述搅拌箱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搅拌箱的内腔,所述搅拌箱的顶部开有第三入料口,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浆,所述搅拌箱的右侧壁下侧插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法兰盘。
优选的,所述车体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操作室,所述操作室与所述称重板和所述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管的外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高压泵,且所述第一高压泵固定连接在所述放置箱的顶部左侧中间,且所述第一通管与操作室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管的外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高压泵,且所述第二高压泵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箱的顶部左侧中间,且所述第二通管与操作室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通管和第一通管均采用一种陶瓷复合材质制成的构件,所述第二高压泵和第一高压泵均为粉煤灰料封泵。
优选的,所述水管的外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三高压泵且所述第三高压泵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箱的顶部左侧,且所述第三高压泵位于第二高压泵的前侧,且所述第三高压泵与操作室电性连接,所述水管采用一种橡胶材质制成的构件,所述第三高压泵为水泵。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的外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第四高压泵,且所述第四高压泵与操作室电性连接,所述出料管采用一种合金钢材质制成的构件,所述第四高压泵为混凝土地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通过在车体上安装的放置箱可以将煤灰箱内的煤灰经过称重后准确分量,再送至搅拌箱内,精确把握比例,水箱内的水也能通过水泵确定水量,这些数据传达到操作室进行操作,由机械称量和确定配比,人为影响因素小,避免了人工操作失误时对混合料的强度产生的不良影响;将煤灰和水传送至搅拌箱内,再将石灰土等其他材料放入搅拌箱内,由电机控制搅拌浆进行均匀搅拌混合物,速度快效率高,配合第四高压泵从出料管将液态粉煤灰进行台背回填操作,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在出料管上增设的法兰盘可以连接其他输出管道,将搅拌后的混合物由加长的出料管输送到台背上进行回填,避免装满材料的运输车的重量过重,而导致其压坏台背,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车体;110、操作室;120、挡板;200、煤灰箱;210、第一入料口;220、第一通管;221、第一高压泵;300、称重板;310、放置箱;320、第二通管;321、第二高压泵;400、水箱;410、注水口;420、水管;421、第三高压泵;500、搅拌箱;510、电机;520、第三入料口;530、搅拌浆;540、出料管;541、第四高压泵;550、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人为影响因素小,避免了人工操作失误时对混合料的强度产生的不良影响,速度快效率高,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装满材料的运输车的重量过重,而导致其压坏台背,降低了施工成本,请参阅图1-4,包括车体100、煤灰箱200、称重板300、水箱400和搅拌箱500;
请再次参阅图1-4,车体100的顶部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20,车体100用于安装连接煤灰箱200、称重板300、水箱400和搅拌箱500,挡板120用于对车体100两侧的遮挡;
请再次参阅图1-3,煤灰箱200的顶部左侧中间开有第一入料口210,煤灰箱200的顶部右侧中间插接有第一通管220,煤灰箱200固定连接在车体100的顶部左侧,煤灰箱200用于煤灰的装载,第一入料口210用于煤灰箱200内注入煤灰,第一通管220用于煤灰箱200内的煤灰转移;
请再次参阅图1-3,称重板30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箱310,且第一通管220的底端插接在放置箱310的顶部左侧中间,放置箱310的前侧壁右下侧插接有第二通管320,称重板300固定连接在车体100的顶部中间,称重板300用于对放置箱310内煤灰的称重,放置箱310用于煤灰箱200内的煤灰转移放置处,第一通管220用于放置箱310内的煤灰转移;
请再次参阅图1-3,水箱400的顶部左侧中间开有注水口410,水箱400的顶部右侧中间插接有水管420,水箱400固定连接在车体100的顶部中间,且位于称重板300的右侧,水箱400用于水源的放置,注水口410用于水箱400内注入水源,水管420用于水箱400内水源的转移;
请再次参阅图1-4,搅拌箱50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510,且电机510的输出端贯穿于搅拌箱500的底部,并延伸至搅拌箱500的内腔,搅拌箱500的顶部开有第三入料口520,电机5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浆530,搅拌箱500的右侧壁下侧插接有出料管540,出料管540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法兰盘550,搅拌箱500固定连接在车体100的顶部右侧,搅拌箱500用于放置箱310内的煤灰和水箱400内水源等材料的混合,电机510用于给搅拌浆530提供动力,第三入料口520用于进入搅拌箱500的位置,搅拌浆530用于搅拌箱500内的材料搅拌混合,出料管540用于混合物的输出。
请再次参阅图1-4,为了方便启动第一高压泵221、第二高压泵321、称重板300、第三高压泵421、电机510和第四高压泵541等装置,车体100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操作室110,操作室110与称重板300和电机510电性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1-3,为了方便煤灰箱200内的煤灰转移,为了增加第一通管220的使用寿命,第一通管220的外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高压泵221,且第一高压泵221固定连接在放置箱310的顶部左侧中间,且第一通管220与操作室110电性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1-3,为了方便放置箱310内的煤灰转移,为了增加第二通管320的使用寿命,第二通管320的外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高压泵321,且第二高压泵321固定连接在搅拌箱500的顶部左侧中间,且第二通管320与操作室110电性连接,第二通管320和第一通管220均采用一种陶瓷复合材质制成的构件,第二高压泵321和第一高压泵221均为粉煤灰料封泵。
请再次参阅图1-3,为了方便水箱400内水源的转移,为了增加水管420使用寿命,为了方便第三高压泵421对水源的输入量控制,水管420的外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三高压泵421且第三高压泵421固定连接在搅拌箱500的顶部左侧,且第三高压泵421位于第二高压泵321的前侧,且第三高压泵421与操作室110电性连接,水管420采用一种橡胶材质制成的构件,第三高压泵421为水泵。
请再次参阅图1-4,为了方便搅拌箱500内混合物的输送,为了增加出料管540的使用寿命,出料管540的外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第四高压泵541,且第四高压泵541与操作室110电性连接,出料管540采用一种合金钢材质制成的构件,第四高压泵541为混凝土地泵。
在具体的使用时,本技术领域人员先将车体100上的煤灰箱200通过第一入料口210填充液态粉煤灰,挡板120挡在车体100的两旁,水箱400也通过注水口410注满水,确定台背回填的比例后,通过操作室110依次启动第一高压泵221、第二高压泵321、第三高压泵421,第一高压泵221通过第一通管220将煤灰从煤灰箱200内吸入放置箱310内,经称重板300确定剂量后,停止第一高压泵221,第二高压泵321启动通过第二通管320将放置箱310内的煤灰转移到搅拌箱500内,启动第三高压泵421将水箱400通过水管420输入至搅拌箱500内,在操作室110内设置第三高压泵421的输水量精确水的比例,再通过第三入料口520放入其他需要的材料,启动电机510带动搅拌浆530开始对搅拌箱500内的材料进行搅拌,搅拌后的混合物通过启动第四高压泵541经出料管540输出,出料管540上的法兰盘550可以连接其他输出管道,延长出料管540的长度,即完成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6)

1.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00)、煤灰箱(200)、称重板(300)、水箱(400)和搅拌箱(500),所述煤灰箱(200)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100)的顶部左侧,所述称重板(300)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100)的顶部中间,所述水箱(400)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100)的顶部中间,且位于所述称重板(300)的右侧,所述搅拌箱(500)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100)的顶部右侧,所述车体(100)的顶部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20),所述煤灰箱(200)的顶部左侧中间开有第一入料口(210),所述煤灰箱(200)的顶部右侧中间插接有第一通管(220),所述称重板(30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箱(310),且所述第一通管(220)的底端插接在所述放置箱(310)的顶部左侧中间,所述放置箱(310)的前侧壁右下侧插接有第二通管(320),所述水箱(400)的顶部左侧中间开有注水口(410),所述水箱(400)的顶部右侧中间插接有水管(420),所述搅拌箱(50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510),且所述电机(510)的输出端贯穿于所述搅拌箱(500)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搅拌箱(500)的内腔,所述搅拌箱(500)的顶部开有第三入料口(520),所述电机(5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浆(530),所述搅拌箱(500)的右侧壁下侧插接有出料管(540),所述出料管(540)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法兰盘(5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00)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操作室(110),所述操作室(110)与所述称重板(300)和所述电机(510)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管(220)的外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高压泵(221),且所述第一高压泵(221)固定连接在所述放置箱(310)的顶部左侧中间,且所述第一通管(220)与操作室(110)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管(320)的外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高压泵(321),且所述第二高压泵(321)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箱(500)的顶部左侧中间,且所述第二通管(320)与操作室(110)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通管(320)和第一通管(220)均采用一种陶瓷复合材质制成的构件,所述第二高压泵(321)和第一高压泵(221)均为粉煤灰料封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420)的外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三高压泵(421)且所述第三高压泵(421)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箱(500)的顶部左侧,且所述第三高压泵(421)位于第二高压泵(321)的前侧,且所述第三高压泵(421)与操作室(110)电性连接,所述水管(420)采用一种橡胶材质制成的构件,所述第三高压泵(421)为水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540)的外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第四高压泵(541),且所述第四高压泵(541)与操作室(110)电性连接,所述出料管(540)采用一种合金钢材质制成的构件,所述第四高压泵(541)为混凝土地泵。
CN202023163592.9U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 Active CN214005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63592.9U CN214005785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63592.9U CN214005785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05785U true CN214005785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90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63592.9U Active CN214005785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057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5143A (zh) 一种淤泥固化系统及淤泥固化工艺
CN107020692A (zh) 一种制备可固化土的成套设备
RU2362674C1 (ru) Передвиж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цементирования нефтяных или газовых скважин
CN111070419A (zh) 一种煤矿井下自动化制浆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14005785U (zh) 一种液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施工装置
CN205591561U (zh) 一种注浆设备
CN201033459Y (zh) 混凝土抢修作业车
CN215109018U (zh) 一种充填装置及充填系统
CN217950391U (zh) 一种高海拔复杂地质公路隧道施工注浆装置
CN206899473U (zh) 一种制备可固化土的成套设备
CN102287191B (zh) 大直径工程井壁后充填固井快速搅浆施工方法
CN115504698A (zh) 一种废弃渣土流动化再生处理工法
CN202401767U (zh) 一种高压稠体泵送设备的预加压输送装置
CN214270720U (zh) 一种现场混装炸药装药装备
CN208514724U (zh) 一种用于tbm隧道管片背后注浆的地面拌浆系统
CN113894929A (zh) 一种用于富水粉细砂地层的智能化注浆设备
CN206899521U (zh) 一种制备流态可固化土的成套设备
CN111980005A (zh) 一种流动化土制造浇筑一体化设备
CN209633398U (zh) 一种水泥浆混合装置
CN217169134U (zh) 一种用于肥槽回填的水泥土预拌系统
CN219427106U (zh) 一种速凝剂沉渣固废机构
CN220766777U (zh) 淤泥固化装置
CN205422744U (zh) 一种加装有分料装置的隧道衬砌台车
CN214783944U (zh) 一种用于基坑回填物料混合搅拌装置
CN214400186U (zh) 一种淤泥制备工程袋装固化土固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