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01818U - 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01818U
CN214001818U CN202022922804.0U CN202022922804U CN214001818U CN 214001818 U CN214001818 U CN 214001818U CN 202022922804 U CN202022922804 U CN 202022922804U CN 214001818 U CN214001818 U CN 214001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vy
crossbeam
assembly
holes
sid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228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洋
王健
杨鑫磊
蒋建勇
许顺
朱冬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2280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01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01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01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包括第二横梁本体,第二横梁本体的两侧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呈匚型的侧支架,侧支架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设有用于与车架本体紧固连接的安装孔,侧支架的侧端面连接于第二横梁本体,且侧端面设有减重孔,第二横梁本体的身部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的下水钢管与动转油管的固定孔。侧支架与第二横梁本体可拆卸连接,拆装维修时,只需将第二横梁本体从侧支架拆离,可显著提高第二横梁总成拆装与维修的便捷性,同时侧支架的侧端面设有减重孔,以减轻第二横梁总成的重量。第二横梁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可以满足不同型号发动机下水钢管与动转油管安装需求,从而提高第二横梁总成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重型汽车的升级与发展以及重型汽车国六标准的实施,整车布置结构越来越紧凑,整车布置空间要求利用率越来越高,再加上车架头部需要布置水箱、中冷器、转向器以及板簧吊耳等零部件,给主机厂整车布置增加难度。
现有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布置在车架头部,也具有多重功能,可以加强车架头部强度、固定下水钢管以及整车线束。但是,现有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一般为一体式,整体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两端直接固定在车架上,导致在进行安装以及维修时十分不便。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的安装维修不便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提高第二横梁的通用性安装与维修的便捷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包括第二横梁本体,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两侧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呈匚型的侧支架,所述侧支架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设有用于与车架本体紧固连接的安装孔,所述侧支架的侧端面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本体,且所述侧端面设有减重孔,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身部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的下水钢管与动转油管的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侧端面设有四个均布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四个第二通孔,所述侧支架与所述第二横梁本体通过插装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螺栓、螺母以及垫片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垫片为弹簧垫片。
优选的,四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侧端面的外缘均匀布置,所述减重孔设于所述侧端面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侧支架的上端面、下端面分别设有三个所述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身部设有十三个所述固定孔。
优选的,十三个所述固定孔分为三排沿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宽度按方向设置,第一排设置有四个所述固定孔,第二排设有五个所述固定孔,第三排设置有四个所述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横梁本体包括横向梁,所述横向梁的两端分别设有斜向梁,所述斜线梁的端部连接有竖向梁,所述竖向梁垂直于所述横向梁,所述侧支架的侧端面连接于所述竖向梁。
优选的,所述横向梁与所述斜向梁的夹角为45度。
优选的,所述横向梁、所述斜向梁以及所述竖向梁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包括第二横梁本体,通过在第二横梁本体的两端设置呈匚型的侧支架,且侧支架与第二横梁本体可拆卸连接,侧支架的上端面、下端面均设置与车架本体固定连接的安装孔,以将侧支架可靠的固定在车架本体上,然后再将第二横梁本体固定在侧支架上,拆装维修时,只需将第二横梁本体从侧支架拆离即可,可显著提高第二横梁总成拆装与维修的便捷性,同时侧支架的侧端面设有减重孔,以减轻第二横梁总成的重量。第二横梁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可以满足不同型号发动机下水钢管与动转油管安装需求,从而提高第二横梁总成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具体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具体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1-第二横梁本体、11-固定孔、2-侧支架、21-第一通孔、22-减重孔、23-安装孔、3-螺栓、4-螺母、5-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提高第二横梁的通用性安装与维修的便捷性。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具体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具体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包括第二横梁本体1,第二横梁本体1的两侧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呈匚型的侧支架2,侧支架2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设有用于与车架本体紧固连接的安装孔23,侧支架2的侧端面连接于第二横梁本体1,且侧端面设有减重孔22,第二横梁本体1的身部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的下水钢管与动转油管的固定孔11。
其中,第二横梁本体1的两端分别与侧支架2可拆卸连接,侧支架2的上端面、下端面各设有安装孔23,安装孔23用于与车架本体紧固连接,如此,在插装第二横梁总成时,可先将侧支架2与车架本体连接,然后再将第二横梁本体1与侧支架2连接,同样,在需要更换或维修第二横梁总成时,将第二横梁本体1从而侧支架2上拆离,即可对第二横梁本体1进行维修,而无需对安装在车架本体上的侧支架2进行拆除,提高维修安装的便捷性。
侧支架2上设有减重孔22,以减轻第二横梁总成的重量。第二横梁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1,可以满足不同型号发动机下水钢管与动转油管安装需求。从而提高第二横梁总成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包括第二横梁本体1,通过在第二横梁本体1的两端设置呈匚型的侧支架2,且侧支架2与第二横梁本体1可拆卸连接,侧支架2的上端面、下端面均设置与车架本体固定连接的安装孔23,以将侧支架2可靠的固定在车架本体上,然后再将第二横梁本体1固定在侧支架2上,拆装维修时,只需将第二横梁本体1从侧支架2拆离即可,可显著提高第二横梁总成拆装与维修的便捷性,同时侧支架2的侧端面设有减重孔22,以减轻第二横梁总成的重量。第二横梁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1,可以满足不同型号发动机下水钢管与动转油管安装需求,从而提高第二横梁总成的通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第二横梁本体1与侧支架2的具体连接方式,作为一种优选,侧端面设有四个均布的第一通孔21,第二横梁本体1的两侧设有与第一通孔21对应的四个第二通孔,侧支架2与第二横梁本体1通过插装于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的螺栓3、螺母4以及垫片5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横梁本体1的两侧与两个侧支架2通过螺栓3、垫片5螺母4组合而成,通过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将侧支架2与第二横梁本体1组合连接为整体。优选的,垫片5为弹簧垫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减重孔22的具体设置位置,作为一种优选,四个第一通孔21沿侧端面的外缘均匀布置,减重孔22设于侧端面的中部。以保证侧支架2的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优选,侧支架2的上端面、下端面分别设有三个安装孔23。本实施例中,每个侧支架2上均设有六个与车架本体紧固连接的安装孔23,以保证侧支架2与车架本体连接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优选,第二横梁本体1的身部设有十三个固定孔11。具体的,十三个固定孔11分为三排沿第二横梁本体1的宽度按方向设置,第一排设置有四个固定孔11,第二排设有五个固定孔,第三排设置有四个固定孔11。以满足不同型号发动机下水钢管与动转油管的安装需求。
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第二横梁本体1的具体设置方式,作为一种优选,第二横梁本体1包括横向梁,横向梁的两端分别设有斜向梁,斜线梁的端部连接有竖向梁,竖向梁垂直于横向梁,侧支架2的侧端面连接于竖向梁。具体的,横向梁与斜向梁的夹角为45度,横向梁、斜向梁以及竖向梁为一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二横梁本体1呈U型结构,以提高第二横梁本体1的抗弯强度。第二横梁本体1包括竖向梁,竖向梁用于与侧支架2的侧端面连接固定,以保证侧支架2与第二横梁本体1连接固定的可靠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横梁本体(1),所述第二横梁本体(1)的两侧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呈匚型的侧支架(2),所述侧支架(2)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设有用于与车架本体紧固连接的安装孔(23),所述侧支架(2)的侧端面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本体(1),且所述侧端面设有减重孔(22),所述第二横梁本体(1)的身部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的下水钢管与动转油管的固定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端面设有四个均布的第一通孔(21),所述第二横梁本体(1)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21)对应的四个第二通孔,所述侧支架(2)与所述第二横梁本体(1)通过插装于所述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的螺栓(3)、螺母(4)以及垫片(5)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5)为弹簧垫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一通孔(21)沿所述侧端面的外缘均匀布置,所述减重孔(22)设于所述侧端面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2)的上端面、下端面分别设有三个所述安装孔(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本体(1)的身部设有十三个所述固定孔(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十三个所述固定孔(11)分为三排沿所述第二横梁本体(1)的宽度按方向设置,第一排设置有四个所述固定孔(11),第二排设有五个所述固定孔(11),第三排设置有四个所述固定孔(11)。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本体(1)包括横向梁,所述横向梁的两端分别设有斜向梁,所述斜向梁的端部连接有竖向梁,所述竖向梁垂直于所述横向梁,所述侧支架(2)的侧端面连接于所述竖向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梁与所述斜向梁的夹角为4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梁、所述斜向梁以及所述竖向梁为一体结构。
CN202022922804.0U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 Active CN214001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2804.0U CN214001818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2804.0U CN214001818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01818U true CN214001818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310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22804.0U Active CN214001818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01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01818U (zh) 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第二横梁总成
CN216636077U (zh) 一种乘用车压缩机支架安装笼式结构
CN208325380U (zh) 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用的新式尾横梁结构
CN212182414U (zh) 一种新型底盘电池托架
CN215097007U (zh) 尿素罐及油箱侧向布置的拖拉机
CN107264373B (zh) 矿用自卸车平台的支撑座结构
CN221049778U (zh) 一种拖拉机焊接车架
CN212980122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卡车的vcu安装支架
CN215633281U (zh) 后处理箱支架及作业机械
CN213649719U (zh) 车架连接装置和车辆
CN220031684U (zh) 商用车侧置式动力电池框架
CN217146147U (zh) 一种变速器横梁总成
CN217100173U (zh) 铰接车车架的连接梁、铰接车车架以及铰接车
CN215284345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总成
CN220599903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底盘结构
CN212648397U (zh) 汽车电池及汽车
CN218231570U (zh) 封板安装结构及作业机械
CN215883791U (zh) 一种转向管柱安装结构
CN220225530U (zh) 挖掘机膨胀水箱隐藏式安装结构
CN215883547U (zh) 一种新能源车控制器支架结构
CN212708927U (zh)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后处理器总成固定的环箍
CN212289611U (zh) 支座、举升缸组件和车辆
CN210000120U (zh) 一种重型汽车及其lng气瓶集成装置
CN219056384U (zh) 一种载货车用前横梁总成
CN220332788U (zh) 悬置安装支架、悬置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