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01624U - 空压机吊座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空压机吊座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01624U
CN214001624U CN202022761154.6U CN202022761154U CN214001624U CN 214001624 U CN214001624 U CN 214001624U CN 202022761154 U CN202022761154 U CN 202022761154U CN 214001624 U CN214001624 U CN 214001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mpressor
cross beam
reinforcing
plat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611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小荣
刘龙玺
李炳升
田洪雷
张会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6115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01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01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01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压机吊座及轨道车辆。该空压机吊座适于安装在底架的横梁底部,空压机吊座包括成间隔设置的一对纵梁,横梁包括间隔排列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一对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连接,一对纵梁的中部插装于第二横梁;一对纵梁的底面分别构造有空压机吊装板,空压机吊装板与横梁的底面之间留有预设间距。该空压机吊座能够与底架的横梁底面保持一定距离,从而使空压机不必直接安装在底架的横梁上,且安装完成的空压机顶部与底架的横梁之间不直接接触;并且,该空压机吊座能够提高空压机的安装强度,满足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应对振动所需的高强度、耐疲劳的特性要求。

Description

空压机吊座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压机吊座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空压机(全称为空气压缩机),是气源装置中的主体设备,能够为列车空气制动提供能源。空压机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容积式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和离心式压缩机。受限于空压机的结构特点,通常空压机通过吊座或安装座的安装结构安装在列车底架上。任何类型的空压机在工作时均存在振动,这就要求空压机的安装结构具有高强度、耐疲劳等特性。
目前,不锈钢城轨车辆的车下设备大部分都安装在底架的横梁上。具体为:在横梁对应位置下表面开安装孔,设备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在横梁上。车体底架的横梁布置通常采用等间距布置,同时与侧墙立柱等对应,从而保证力的传递。但由于整车均衡要求和设备吊挂点要求,车下设备通常无法完全按照车体底架大横梁进行布置,部分情况下需要设置单独的安装座和纵梁。
但是,由于空压机受限于设备要求以及结构特性,空压机不能紧贴于底架横梁下表面进行安装,同时由于车下设备的布置要求,空压机不能直接安装在横梁上。并且,现有的空压机的安装结构无法满足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应对振动所需的高强度、耐疲劳的特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压机吊座,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受限于设备要求以及结构特性,空压机无法直接安装在底架横梁上,且不能贴于横梁下表面进行安装的缺陷,并且能实现满足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应对振动所需的高强度、耐疲劳的特性要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压机吊座,适于安装在底架的横梁底部,所述空压机吊座包括成间隔设置的一对纵梁,所述横梁包括间隔排列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一对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连接,一对所述纵梁的中部插装于所述第二横梁;一对所述纵梁的底面分别构造有空压机吊装板,所述空压机吊装板与所述横梁的底面之间留有预设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空压机吊座,一对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补强座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空压机吊座,一对所述纵梁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补强座包括第一补强座和第二补强座,所述第一纵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补强座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连接,所述第二纵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补强座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空压机吊座,所述第一补强座和所述第二补强座均包括:
斜板,一端连接于所述横梁的侧面;
固定立板,沿所述纵梁的高度方向固接于所述斜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纵梁的端部之间;
一对固定侧板,分别固接于所述斜板的两侧与所述横梁的侧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空压机吊座,所述第二补强座还包括补强板,所述补强板包括成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垂直连接于所述横梁的侧面,所述第二连接边垂直连接于所述斜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空压机吊座,所述纵梁包括:
梁体,成箱型结构设置,所述梁体的底部构造有所述空压机吊装板;
缺口,构造于所述梁体上,且其开口端远离所述空压机吊装板设置,所述缺口用于插接所述第二横梁;
一对补强安装位,分别构造于所述梁体的两端,用于安装所述补强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空压机吊座,所述补强安装位包括:
端部翻边,构造于所述梁体的端部;
加强筋,连接于所述梁体内,并且成间隔的排列于所述端部翻边朝向所述梁体内的侧面,用于与所述端部翻边之间预留出形成所述补强安装位的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空压机吊座,所述梁体包括:
背板,连接于所述空压机吊装板的沿宽度方向的一侧;
顶部翻板,构造于所述背板的顶部,并与所述空压机吊装板相对设置;
若干个补强筋,成间隔的排列于所述梁体内,且每个所述补强筋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翻边固接于所述顶部翻板和所述空压机吊装板,所述补强筋的侧部通过翻边固接于所述背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空压机吊座,所述纵梁安装有若干个安全绳安装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安装有如上所述的空压机吊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压机吊座,适于安装在底架的横梁底部。该空压机吊座包括成间隔设置的一对纵梁,一对纵梁的两端分别与底架的横梁中的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连接,并且一对纵梁的中部插装于第二横梁,从而利用一对纵梁同时固接在连续排列的三个横梁上,提高该空压机吊座与底架之间的连接强度,利用空压机顶部的吊挂梁吊挂连接在一对纵梁上,以使空压机不必直接安装在底架的横梁上;一对纵梁的底面分别构造有空压机吊装板,空压机吊装板与横梁的底面之间留有预设间距,以使安装完成的空压机与底架的横梁底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即安装完成的空压机顶部与底架的横梁之间不直接接触;并且,该空压机吊座能够提高空压机的安装强度,满足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应对振动所需的高强度、耐疲劳的特性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车辆,安装有如上所述的空压机吊座。通过安装上述的空压机吊座,使得该轨道车辆具有上述空压机吊座的全部优点,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压机吊座在底架的布局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压机安装于空压机吊座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压机安装于空压机吊座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压机吊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压机吊座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所示的B-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所示的C-C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补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补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补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0:第一纵梁; 111:第一补强座; 1111:第一斜板;
1112:第一固定侧板; 1113:第一固定立板; 112:第一补强筋;
113:第一加强筋; 114:第一缺口; 115:第一翻板;
116:第一背板; 120:第二纵梁; 121:第二补强座;
1211:第二斜板; 1212:第二固定侧板; 1213:第二固定立板;
122:补强板; 1221:第一连接边; 1222:第二连接边;
123:第二补强筋; 124:第二加强筋; 125:第二翻板;
126:第二缺口; 127:第二背板; 130:安全绳安装座;
201:第一横梁; 202:第二横梁; 2021:穿线孔;
203:第三横梁; 204:边梁; 300:空压机;
301:第一吊挂梁; 302:第二吊挂梁; 303:安全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1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空压机吊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压机吊座适于安装在底架的横梁底部,更适于安装在连续排列于一对边梁204之间的三个横梁上,利用连续的成间隔排列的三个横梁实现分担承重,以使空压机300的吊装更牢固。如图2和图3所示,空压机300优选沿横梁的排列方向,即底架的长度方向,吊装于横梁底部,该吊装位置能够满足轨道车辆的底架上吊装的设备的布局要求,并满足承载力的传递可靠性要求。
可理解的,上述的三个横梁具体包括如图2所示的第一横梁201、第二横梁202和第三横梁203,第一横梁201、第二横梁202和第三横梁203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一对边梁204,且第一横梁201、第二横梁202和第三横梁203沿底架的长度方向成间隔的排列。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压机吊座包括成间隔设置的一对纵梁。一对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201和第三横梁203连接,并且一对纵梁的中部插装于第二横梁202,从而利用一对纵梁同时固接在连续排列的三个横梁上,形成结构牢固的桁架结构,以提高该空压机吊座与底架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利用空压机300顶部的吊挂梁吊挂连接在一对纵梁上,以使空压机300不必直接安装在底架的横梁上。一对纵梁的底面分别构造有空压机吊装板,空压机吊装板与横梁的底面之间留有预设间距,以使安装完成的空压机300与底架的横梁底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即安装完成的空压机300顶部与底架的横梁之间不直接接触。并且,该空压机吊座能够提高空压机300的安装强度,满足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应对振动所需的高强度、耐疲劳的特性要求。
可理解的,为了使安装完成的空压机300与底架的横梁底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优选纵梁具有一定的高度,即,纵梁的顶部能插装于横梁中,且纵梁的底部构造的空压机吊装板能够自横梁底面向下伸出,以使空压机吊装板与横梁的底面之间留有预设间距,即如图3所示。
可理解的,为了实现吊挂受力更均匀可靠,优选空压机300顶部至少构造有第一吊挂梁301和第二吊挂梁302,第一吊挂梁301和第二吊挂梁302分别通过各自的两端连接于一对纵梁上,并且第一吊挂梁301位于第一横梁201和第二横梁202之间,第二吊挂梁302位于第二横梁202和第三横梁203之间,从而使一对纵梁的受力均匀。第一吊挂梁301和第二吊挂梁302优选与各个横梁平行设置,且基于上述结构可知,第一吊挂梁301与第二吊挂梁302之间成间隔排列,如图2所示。该结构使得空压机300处于吊挂在空压机吊座上的状态,空压机吊座的受力更均匀,具有更好的耐振动、高强度、耐疲劳的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一对纵梁均包括梁体、缺口以及一对补强安装位。其中,梁体成箱型结构设置,箱型结构能够提高梁体的最大承载力。梁体的底部构造有空压机吊装板。缺口构造于梁体上,且其开口端远离空压机吊装板设置,以使纵梁的梁体利用缺口自下向上插接在第二横梁202上。一对补强安装位分别构造于梁体的两端,用于安装补强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强安装位包括端部翻边和加强筋,端部翻边构造于梁体的端部,更方便构造上述的补强安装位,并且提高纵梁端面与补强座之间的连接强度;加强筋连接于梁体内,并且成间隔的排列于端部翻边朝向梁体内的侧面,加强筋用于与端部翻边之间预留出形成补强安装位的空间。以朝向梁体中部的方向作为梁体的内侧,加强筋优选连接在端部翻边的内侧,从而使补强安装位构造形成位于梁体内的箱型结构,提高纵梁端部的承载力,结合补强座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纵梁与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梁体还包括背板、顶部翻板和若干个补强筋。其中,背板连接于空压机吊装板的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背板能够扩大梁体的厚度,增加梁体的承载力。顶部翻板构造于背板的顶部,并与空压机吊装板相对设置,顶部翻板能够提高梁体与横梁之间的连接接触面积,增加梁体的承载力。各个补强筋成间隔的排列于梁体内,且每个补强筋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翻边固接于顶部翻板和空压机吊装板,补强筋的侧部通过翻边固接于背板。补强筋在梁体内起到了加固作用,使梁体在长度方向上及厚度方向上均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和图7所示,一对纵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补强座与第一横梁201和第三横梁203连接。补强座用于加强纵梁与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该空压机吊座的吊挂承载力和安全性,避免空压机吊座与横梁分离。具体的,补强座包括第一补强座111和第二补强座121,第一纵梁11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补强座111与第一横梁201和第三横梁203连接,第二纵梁12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补强座121与第一横梁201和第三横梁203连接。
可理解的,第一补强座111和第二补强座121的结构基本相同。但由于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在横梁上的安装位置不同,并且横梁上分布有若干个圆形或长圆形的穿线孔2021,如图8所示,考虑到横梁的整体结构强度应达到设备吊挂强度要求,并且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与横梁的连接位置应避开穿线孔2021,故而基于上述结构,第一补强座111和第二补强座121的结构可以存在区别。
第一补强座111和第二补强座121的结构相同点在于:如图10和图12所示,第一补强座111和第二补强座121均包括斜板、固定立板和一对固定侧板。其中,斜板的一端连接于横梁的侧面,并且一对固定侧板分别固接于斜板的两侧与横梁的侧面之间,以利用斜板和一对固定侧板与横梁之间形成截面为三角形的补强结构。固定立板沿纵梁的高度方向固接于斜板的另一端和纵梁的端部之间,从而提高补强座与纵梁的端部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上述的结构中,补强座优选构造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座体结构,以增加补强座与纵梁之间的焊接面积,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
基于上述结构设置,考虑第二纵梁120的安装位置有可能位于横梁上的两个穿线孔2021之间,故而第二补强座121还包括补强板122。如图13所示,补强板122包括成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一连接边1221和第二连接边1222,第一连接边1221垂直连接于横梁的侧面,第二连接边1222垂直连接于斜板。第一连接边1221优选连接于横梁的相邻穿线孔2021之间,从而避免第二补强座121与横梁的连接处由于穿线孔2021的设置而导致连接强度降低。
可理解的,为了减少焊接变形,补强筋与横梁的连接位置构造有翻边结构。补强筋的立面翻边通过电阻点焊与背板连接,补强筋的顶部翻边和底部翻边分别通过断续电弧焊与箱体的顶部翻板和底部的空压机吊装板连接。
基于上述设置,如图6、图7、图9和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对纵梁包括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如图6和图9所示,第一纵梁110的中部构造有第一缺口114,第一缺口114自第一背板116的上部延伸至顶部翻板,并且第一缺口114宽度与第二横梁202的厚度相匹配,以使第二横梁202能够自上向下插装在第一缺口114中。第一纵梁110的箱体两端分别利用间隔排列并固接于底部的空压机吊装板上的第一翻板115和第一加强筋113合围成用于安装第一补强座111的补强安装位。第一纵梁110的箱体内成间隔的排列有若干个第一补强筋112。
如图10所示,第一补强座111具体包括第一斜板1111、一体构造于第一斜板1111两侧的第一固定侧板1112、以及位于第一斜板1111底端的第一固定立板1113。第一斜板1111的顶端和一对第一固定侧板1112的端面焊接于第一横梁201或第三横梁203的外侧面;第一斜板1111的底端通过第一固定立板1113焊接于第一纵梁110端部的第一翻板115上。
如图7和图11所示,第二纵梁120的中部构造有第二缺口126,第二缺口126自第二背板127的上部延伸至顶部翻板,并且第二缺口126宽度与第二横梁202的厚度相匹配,以使第二横梁202能够自上向下插装在第二缺口126中。第二纵梁120的箱体两端分别利用间隔排列并固接于底部的空压机吊装板上的第二翻板125和第二加强筋124合围成用于安装第二补强座121的补强安装位。第二纵梁120的箱体内成间隔的排列有若干个第二补强筋123。
如图12所示,第二补强座121具体包括第二斜板1211、一体构造于第二斜板1211两侧的第二固定侧板1212、以及位于第二斜板1211底端的第二固定立板1213。第二斜板1211的顶端和一对第二固定侧板1212的端面焊接于第一横梁201或第三横梁203的外侧面;第二斜板1211的底端通过第二固定立板1213焊接于第二纵梁120端部的第二翻板125上。
如图13所示,第二补强座121还包括连接于第二斜板1211和横梁之间的补强板122。补强板122的第一连接边1221垂直连接于第一横梁201或第三横梁203的外侧面,补强板122的第二连接边1222垂直连接于第二斜板1211。第一连接边1221与第二连接边1222之间形成的夹角与第二斜板1211与横梁外侧面之间的夹角对应相同。
可理解的,为了使空压机吊座符合轨道车辆整体轻量化需求,可以仅在纵梁的梁体内一侧设置加强筋,并在梁体内的另一侧缩小相邻补强筋的间距,以使梁体的结构及承载力得到平衡,换言之,利用加强筋既起到补强筋的对梁体的补强作用,还能实现对补强安装位的补强作用,从而在梁体内省略一个补强筋。例如图9和图11所示,第一纵梁110的第一加强筋113设置在第一纵梁110的梁体靠近第一横梁201的一侧,对应的,第二纵梁120的第二加强筋124设置在第二纵梁120的梁体靠近第三横梁203的一侧。可理解的,可以将上述的第一加强筋113和第二加强筋124的位置调换,只需要满足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的梁体内部的承载力和结构平衡,并且空压机吊座整体结构和承载力能够平衡即可。
可理解的,基于第一横梁201和第三横梁203的结构设置、以及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在各个横梁上的安装位置区别,优选第一纵梁110的第一背板116构造为相对于横梁底面垂直设置的板体结构,即第一纵梁110的梁体横截面构造成等截面结构。第二纵梁120的第二背板127构造为相对于横梁底面成曲面结构设置的变截面板体结构,即第二纵梁120的梁体横截面构造成变截面异形结构。
可理解的,基于第一横梁201和第三横梁203的结构设置、以及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在各个横梁上的安装位置区别,第一补强座111的第一斜板1111的倾斜坡度比第二补强座121的第二斜板1211的倾斜坡度更陡,该结构设置是为了考虑横梁上的穿线孔2021的间距较小,第二补强座121需要在第二斜板1211和横梁外侧面之间连接补强板122,故而构造坡度较缓的第二斜板1211以便安装补强板122,提高第二补强座121的结构强度。
可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压机吊座的所有结构均优选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成,以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
可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压机吊座中,纵梁和补强座的连接位置均增开坡口进行焊接,并保证焊透要求,同时要求焊接后对焊趾打磨,可以有效的提高焊缝位置的疲劳强度。
可理解的,纵梁安装有若干个安全绳安装座130。在空压机300的吊挂梁通过螺栓与空压机吊座连接紧固后,将空压机300上自带的钢丝材质的安全绳303的另外一端与空压机吊座的纵梁侧面设置的安全绳安装座130连接,从而起到防掉作用,大大增加安全保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车辆,安装有如上所述的空压机吊座。通过安装上述的空压机吊座,使得该轨道车辆具有上述空压机吊座的全部优点,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压机吊座,其特征在于,适于安装在底架的横梁底部,所述空压机吊座包括成间隔设置的一对纵梁,所述横梁包括间隔排列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一对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连接,一对所述纵梁的中部插装于所述第二横梁;一对所述纵梁的底面分别构造有空压机吊装板,所述空压机吊装板与所述横梁的底面之间留有预设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吊座,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补强座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压机吊座,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纵梁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补强座包括第一补强座和第二补强座,所述第一纵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补强座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连接,所述第二纵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补强座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压机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座和所述第二补强座均包括:
斜板,一端连接于所述横梁的侧面;
固定立板,沿所述纵梁的高度方向固接于所述斜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纵梁的端部之间;
一对固定侧板,分别固接于所述斜板的两侧与所述横梁的侧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压机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强座还包括补强板,所述补强板包括成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垂直连接于所述横梁的侧面,所述第二连接边垂直连接于所述斜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压机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包括:
梁体,成箱型结构设置,所述梁体的底部构造有所述空压机吊装板;
缺口,构造于所述梁体上,且其开口端远离所述空压机吊装板设置,所述缺口用于插接所述第二横梁;
一对补强安装位,分别构造于所述梁体的两端,用于安装所述补强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压机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安装位包括:
端部翻边,构造于所述梁体的端部;
加强筋,连接于所述梁体内,并且成间隔的排列于所述端部翻边朝向所述梁体内的侧面,用于与所述端部翻边之间预留出形成所述补强安装位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压机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包括:
背板,连接于所述空压机吊装板的沿宽度方向的一侧;
顶部翻板,构造于所述背板的顶部,并与所述空压机吊装板相对设置;
若干个补强筋,成间隔的排列于所述梁体内,且每个所述补强筋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翻边固接于所述顶部翻板和所述空压机吊装板,所述补强筋的侧部通过翻边固接于所述背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空压机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安装有若干个安全绳安装座。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压机吊座。
CN202022761154.6U 2020-11-25 2020-11-25 空压机吊座及轨道车辆 Active CN214001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61154.6U CN214001624U (zh) 2020-11-25 2020-11-25 空压机吊座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61154.6U CN214001624U (zh) 2020-11-25 2020-11-25 空压机吊座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01624U true CN214001624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307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61154.6U Active CN214001624U (zh) 2020-11-25 2020-11-25 空压机吊座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016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12375U (zh) 具有底架组成的粮食漏斗车
CN113306587B (zh) 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
CN107458501B (zh) 双层车体装配系统及方法
CN213168079U (zh) 前端底架、车体底架及轨道车辆
CN112026818B (zh) 动力包吊挂结构、底架及轨道车辆
CN214001624U (zh) 空压机吊座及轨道车辆
CN103770804B (zh) 轨道车辆动车转向架构架
CN213502288U (zh) 车体底架、车体及轨道车辆
CN115027522B (zh) 开放式转向架构架、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112026815B (zh) 轨道车辆设备吊挂框架、轨道车辆车体底架及轨道车辆
CN115556793B (zh) 车下设备吊挂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09204351B (zh) 悬挂车顶棚吊挂安装结构
CN213008127U (zh) 车体底架、轨道车辆车体及轨道车辆
CN211107731U (zh) 一种汽车地板边梁及电动车车身
CN218367406U (zh) 受电弓总成、车厢及轨道车辆
CN211685105U (zh) 车体底架以及轨道车辆
CN112026809A (zh) 端部侧墙结构、车体及轨道车辆
CN216886682U (zh) 线缆支架、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112026812B (zh) 登车台阶结构、车体及轨道车辆
CN216269224U (zh) 设备舱的端部托架及轨道车辆
CN109291996A (zh) 电动汽车的框梁及电动汽车
CN213168078U (zh) 车体底架、轨道车辆车体以及轨道车辆
CN113306582B (zh) 牵引梁型材结构、牵引梁、车体及轨道车辆
CN213008128U (zh) 底架边梁、车体底架以及轨道车辆
CN218055024U (zh) 踏步支架组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