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3403U - 远近光装置及汽车前照灯 - Google Patents

远近光装置及汽车前照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3403U
CN213983403U CN202023079238.8U CN202023079238U CN213983403U CN 213983403 U CN213983403 U CN 213983403U CN 202023079238 U CN202023079238 U CN 202023079238U CN 213983403 U CN213983403 U CN 213983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ing
reflection
piece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792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向荣
肖雄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Rongha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Rongha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Rongha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Rongha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792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3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3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3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近光装置及汽车前照灯,该远近光装置包括光源和反射机构;光源用于发射光线;反射机构用于安装光源并反射光线,包括安装组件、切换组件和辅助反射件,安装组件设置有用于安装光源的开口型腔,开口型腔的开口朝向汽车前照灯的透镜,开口型腔的顶壁成型有用于反射光线的第一反射面,辅助反射杯设置在开口型腔的底壁上,辅助反射件设置在开口型腔内侧,辅助反射件的侧壁成型有用于提高光照强度的第二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的截面宽度小于第一反射面;采用小宽度的辅助反射件对照射至常规反射面底部的光线实现汇聚功能,使远近光亮度差别增大,有效的提高了该汽车前照灯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远近光装置及汽车前照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近光装置及汽车前照灯。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远近一体前照灯大多数都是采用单个反射杯,配合活动式挡光板实现远近灯光调节,具体地,该结构的汽车前照灯包括安装座、光源、反射杯和透镜,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一端,所述反射杯倒扣在所述安装座上且形成开口朝向透镜方向的开口型腔,所述反射杯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光涂层结构,所述安装座与所述透镜之间设置有活动式挡光机构,在需要使用近光灯时,该挡光机构中的挡板移动至开口型腔内并定位在透镜和光源之间,使挡板处于经反光涂层结构的底部反射的光线照射路径上,实现拦截,仅由反光涂层结构的上部反射的光线能够照射至透镜上,产生近光;当需要是用远光灯时,驱动挡光板移动偏离反光涂层结构的底部反射光线的照射路径,取消拦截效果,使所有经反光涂层结构反射的光线能够全部通过滤镜,产生远光。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部分光线都是通过发光涂层的上部反射后照射在透镜上,在切换近光灯时的挡光板只能拦截小部分光线,产生远光视觉的光线不够充足,导致远近光切换效果不明显,影响该汽车灯具的使用效果,不利于企业发展。
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灯具大多数都是采用散热风扇对其本体进行散热,散热风扇在散热的同时,由于其通过电能驱动,本身也产生一定的热量,导致散热效果一般,影响该汽车灯具的使用寿命,不利于企业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近光装置及汽车前照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远近光一体前照灯仅采用单个反光杯对光源的光线进行反射,导致远近光亮度差别不大,影响使用,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近光装置,适用于汽车前照灯,包括:光源和反射机构;所述光源用于发射光线;所述反射机构用于安装所述光源并反射光线,包括安装组件、切换组件和辅助反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光源的开口型腔,所述开口型腔的开口朝向所述汽车前照灯的透镜,所述开口型腔的顶壁成型有用于反射光线的第一反射面,所述辅助反射杯设置在所述开口型腔的底壁上,所述辅助反射件设置在所述开口型腔内侧,所述辅助反射件的侧壁成型有用于提高光照强度的第二反射面;其中,所述开口型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避空所述辅助反射件的凹槽,所述第二反射面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反射面。
可选地,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座和第一反光杯,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汽车前照灯的透镜的输入端,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反光杯盖设在所述光源上,所述辅助反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光杯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切换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第一反光杯的一端,所述凹槽成型于安装座远离所述切换组件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透镜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块,所述第一反光杯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一连接边沿,所述第一罩体呈四分之一椭圆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边沿设置在所述第一罩体的底部边界位置,所述凹槽成型于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一连接边沿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连接边沿与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反光杯在所述安装座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边沿和所述第一罩体由塑料材质经注塑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边沿所述安装块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边沿所述安装块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辅助反射件包括弧形反射块和第二连接边沿,所述弧形反射块的截面呈月牙形状结构设置且围绕所述光源,所述第二连接边沿设置在所述弧形反射块的边界位置,所述第二连接边沿与所述安装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反射面成型于所述弧形反射块靠近所述光源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弧形反射块和所述第二连接边沿由塑料经注塑一体成型,所述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边沿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边沿通过螺丝与所述安装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弧形反射块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抵接所述凹槽的顶壁的平直端面。
可选地,所述弧形反射块的高度自中间往两边逐渐收窄,所述弧形反射块的上端外边沿设置有圆角结构。
可选地,所述切换组件包括驱动源和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组件的端部的挡板,所述驱动源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靠近所述透镜的一端,所述挡板位于所述透镜和所述辅助反射件之间,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所述挡板驱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近光装置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该远近光装置的工作原理:当光源发射光线时,第一反射面正常工作,反射常规光线量,由于第二反射面呈半围绕光源状态且第二反射面的宽度小于第一反射面,经第二反射面反射的光线得到相较于第一反射面更强的汇聚效果后再照射至透镜中,再采用切换组件通过挡光操作实现远近光切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远近一体汽车前照灯,采用单个反射杯作为光线反射机构,反射面底部的光线无法受到挡光元件的影响,远近光亮度相近,影响远近灯使用,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近光装置采用小宽度的辅助反射件对照射至常规反射面(第一反射面)底部的光线实现汇聚功能,再将汇聚后的光线反射至汽车前照灯的透镜中,使远近光亮度差别增大,有效的提高了该汽车前照灯的实用性,有利于企业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前照灯,包括上述的远近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照灯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由于该汽车前照灯采用了上述的远近光装置,而该远近光装置的工作原理:当光源发射光线时,第一反射面正常工作,反射常规光线量,由于第二反射面呈半围绕光源状态且第二反射面的宽度小于第一反射面,经第二反射面反射的光线得到相较于第一反射面更强的汇聚效果后再照射至透镜中,再采用切换组件通过挡光操作实现远近光切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远近一体汽车前照灯,采用单个反射杯作为光线反射机构,反射面底部的光线无法受到挡光元件的影响,远近光亮度相近,影响远近灯使用,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近光装置采用小宽度的辅助反射件对照射至常规反射面(第一反射面)底部的光线实现汇聚功能,再将汇聚后的光线反射至汽车前照灯的透镜中,使远近光亮度差别增大,有效的提高了该汽车前照灯的实用性,有利于企业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照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汽车前照灯的剖切视图。
图3为图1中的汽车前照灯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的汽车前照灯处于近光灯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汽车前照灯处于远光灯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6为图3中的翅片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翅片散热机构的俯视图。
图8为图6中的翅片散热机构的仰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光源 20—反射机构 30—安装组件
40—切换组件 50—辅助反射件 60—透镜
31—第一反射面 32—凹槽 51—第二反射面
32—安装座 33—第一反光杯 331—第一罩体
332—第一连接边沿 52—弧形反射块 53—第二连接边沿
70—翅片引导组件 80—散热风扇 71—第一翅片组
72—第二翅片组 711—第一导热槽 721—第二导热槽
722—缺口 312—抵接柱体 73—导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8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提供一种远近光装置,适用于汽车前照灯,包括光源10和反射机构20;所述光源10用于发射光线;所述反射机构20用于安装所述光源10并反射光线,包括安装组件30、切换组件 40和辅助反射件50,所述安装组件30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光源10的开口型腔,所述开口型腔的开口朝向所述汽车前照灯的透镜60,所述开口型腔的顶壁成型有半包覆所述光源10且用于反射光线的第一反射面31,所述辅助反射杯设置在所述开口型腔的底壁上,所述辅助反射件50设置在所述开口型腔内侧,所述辅助反射件50的侧壁成型有半围绕所述光源10且用于汇聚光线以提高所述透镜 60光照强度的第二反射面51;其中,所述开口型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避空所述辅助反射件50的凹槽32,所述第二反射面51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反射面31。
具体地,该远近光装置的工作原理:当光源10发射光线时,第一反射面31 正常工作,反射常规光线量,由于第二反射面51呈半围绕光源10状态且第二反射面51的宽度小于第一反射面31,经第二反射面51反射的光线得到相较于第一反射面31更强的汇聚效果后再照射至透镜60中,再采用切换组件40通过挡光操作实现远近光切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远近一体汽车前照灯,采用单个反射杯作为光线反射机构20,反射面底部的光线无法受到挡光元件的影响,远近光亮度相近,影响远近灯使用,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近光装置采用小宽度的辅助反射件50对照射至常规反射面(第一反射面31)底部的光线实现汇聚功能,再将汇聚后的光线反射至汽车前照灯的透镜60中,使远近光亮度差别增大,有效的提高了该汽车前照灯的实用性,有利于企业发展。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30包括安装座32和第一反光杯33,所述安装座32设置在所述汽车前照灯的透镜60的输入端,所述光源10设置在所述安装座32上,所述第一反光杯33盖设在所述光源10上,所述辅助反射件50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光杯33和所述安装座32之间,所述切换组件40设置在所述安装座32远离所述第一反光杯33的一端,所述凹槽32成型于安装座32远离所述切换组件40的端部,采用安装座32结构来安装第一反光杯33有利于提高反光杯的安装效果,防止反光杯随汽车移动时振动而偏位,影响汽车灯具工作,提高该汽车前照灯的实用性。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32远离所述透镜60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块,所述第一反光杯33包括第一罩体331和第一连接边沿332,所述第一罩体331呈四分之一椭圆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边沿 332设置在所述第一罩体331的底部边界位置,所述凹槽32成型于所述第一罩体331和所述第一连接边沿332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连接边沿332与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反光杯33在所述安装座32上。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边沿332 和所述第一罩体331由塑料材质经注塑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边沿332所述安装块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边沿332所述安装块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采用螺丝结构有利于进一步防止该第一反光杯33振动,提高该第一反光杯 33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反射件50包括弧形反射块52和第二连接边沿53,所述弧形反射块52的截面呈月牙形状结构设置且围绕所述光源10,所述第二连接边沿53设置在所述弧形反射块52的边界位置,所述第二连接边沿53与所述安装组件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反射面 51成型于所述弧形反射块52靠近所述光源10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反射件5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反光杯33两相对内壁的距离长度,以确保辅助反射件50对光线的汇聚率高于所述第一反光杯33,所述第二反射面51轴向截面结构的弧形边界与所述第一反光杯33的轴向截面结构的弧形边界处于同一椭圆边界上。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反射块52和所述第二连接边沿53由塑料经注塑一体成型,所述安装组件30和所述第二连接边沿53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边沿53通过螺丝与所述安装组件30 连接,采用螺丝结构固定辅助反光件有利于提高辅助反光件的稳定性,防止辅助反光件抖动。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反射块52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抵接所述凹槽32的顶壁的平直端面,采用平直端面与凹槽32的底壁抵接,有利于提高弧形反射块52与凹槽32的顶壁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降低弧形反射块52的抖动幅度,提高该弧形反射块52对光线的反射效率。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反射块52的高度自中间往两边逐渐收窄,所述弧形反射块52的上端外边沿设置有圆角结构,具体的,由于第一反射面31对光源10形成包覆结构,采用两端收窄设置的弧形反射块52,有利于将第二反射面51的两端收窄以便于光线能够照射至第一反射面31上,防止部分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射面31反射至弧形反射块52的外侧壁上,造成损失,影响光的亮度,有利于提高该汽车前照灯的实用性。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组件40包括驱动源和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组件30的端部的挡板,所述驱动源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30靠近所述透镜60的一端,所述挡板位于所述透镜60和所述辅助反射件 50之间,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所述挡板驱动连接。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前照灯,包括上述的远近光装置。
具体地,由于该汽车前照灯采用了上述的远近光装置,该远近光装置的工作原理:当光源10发射光线时,第一反射面31正常工作,反射常规光线量,由于第二反射面51呈半围绕光源10状态且第二反射面51的宽度小于第一反射面31,经第二反射面51反射的光线得到相较于第一反射面31更强的汇聚效果后再照射至透镜60中,再采用切换组件40通过挡光操作实现远近光切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远近一体汽车前照灯,采用单个反射杯作为光线反射机构20,反射面底部的光线无法受到挡光元件的影响,远近光亮度相近,影响远近灯使用,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近光装置采用小宽度的辅助反射件50对照射至常规反射面(第一反射面31)底部的光线实现汇聚功能,再将汇聚后的光线反射至汽车前照灯的透镜60中,使远近光亮度差别增大,有效的提高了该汽车前照灯的实用性,有利于企业发展。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翅片散热机构,适用于上述的汽车前照灯,包括翅片引导组件70和散热风扇80,所述翅片引导组件 70包括第一翅片组71和第二翅片组72,所述第一翅片组71设置在所述汽车前照灯的安装座32上端,所述第二翅片组72设置在所述汽车前照灯的安装座32 下端,所述第一翅片组71和所述第二翅片组72分别设置有多条用于引导热量的第一导热槽711和第二导热槽721,所有所述第一导热槽7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汽车前照灯的电源,所述第二翅片组7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导热槽721的安装型腔;所述散热风扇80设置在所述汽车前照灯的安装座32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安装型腔内,所述散热风扇80对称位于所述汽车前照灯的光源10 下方,所述汽车前照灯的安装座32设置有贯穿的导热孔73,所述导热孔73连通所述导热槽和所述第二导热槽721,所述安装型腔与所述第二导热槽721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导热槽711和所述第二导热槽721的输出端分别往所述汽车前照灯的光源10的两侧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看,所述的第二导热槽721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一导热槽711,所有所述第一导热槽711分别一一对应与部分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热槽721对齐设置。
具体地,该翅片散热机构的工作原理:电源发出的热量经第一导热槽711 引导至汽车前照灯的外侧,光源10发出的热量经散热风扇80输送至第二导热槽721内,并由第二导热槽721引导至汽车前照灯的外侧,同时,翅片结构和散热孔结构增大了该安装座32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和空气流体流通面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灯具散热机构仅采用风扇结构进行散热,散热功能一般,实用性低,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翅片散热机构采用多组间隔布置的翅片形成导热槽,既增大该汽车前照灯的散热面积,又能够采用槽体结构顺利引导热量往外疏散,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率,有利于延长该汽车前照灯的使用寿命,有利于企业发展。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翅片组71包括多个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呈竖直状态设置在所述汽车前照灯的安装座 32的上端,多个所述第一导向板并列地间隔分布,各所述第一导热槽711分别一一对应成型于对应的相邻两所述第一导向板之间,采用导板结构设置有利于增加汽车前照灯的安装座32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板的截面呈弧形条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板靠近所述汽车前照灯的电源的一端设置有折弯连接部,所述折弯连接部与所述汽车前照灯的电源外壳固定连接,采用弧形结构设置,有利于延长第一导热槽711的长度,以及提高该导向板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翅片组72包括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呈竖直状态设置在所述汽车前照灯的安装座32的下端,多个所述的第二导向板并列的间隔分布,各所述第二导热槽721分别一一对应成型于对应的相邻两所述第二导向板之间,所述第二导热槽721与所述第一导热槽711延伸方向一致,所有所述第一导向板与对应所述第二导向板对齐设置。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板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导向板对称设置,两组所述第一导向板的端部对称地延伸至所述光源的两侧,所述第二导向板的分布方式与所述第一导向板的分布方式相同。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有所述第二导向板靠近所述汽车前照灯的安装座32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缺口722,多个所述缺口722 形成所述安装型腔,采用缺口722结构形成所述安装型腔,有利于散热风扇80 与第二导热槽721的连通结构成型,提高散热效果。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前照灯的安装座32的底部往所述散热风扇80的方向凸起延伸有多个用于抵接所述散热风扇 80的抵接柱体321,多个所述抵接柱体321远离所述安装座32的端面形成所述安装型腔的底壁,多个所述抵接柱体321间隔的均匀分布在所述安装座32的底部,采用抵接柱体321形成安装型腔的底壁,各所述抵接柱体321的侧壁极大地增加了该安装型腔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80包括风扇结构和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设置在所述安装型腔内,所述安装框架和所述汽车前照灯的安装座32的底部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风扇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内,所述安装框架通过螺丝与所述安装座32连接。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架的侧壁呈镂空状态,所述安装框架的内部与所有所述第二导热槽721连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远近光装置,适用于汽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用于发射光线;
反射机构,用于安装所述光源并反射光线,包括安装组件、切换组件和辅助反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光源的开口型腔,所述开口型腔的开口朝向所述汽车前照灯的透镜,所述开口型腔的顶壁成型有半包覆所述光源且用于反射光线的第一反射面,所述辅助反射杯设置在所述开口型腔的底壁上,所述辅助反射件设置在所述开口型腔内侧,所述辅助反射件的侧壁成型有半围绕所述光源且用于汇聚光线以提高所述透镜光照强度的第二反射面;
其中,所述开口型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避空所述辅助反射件的凹槽,所述第二反射面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反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座和第一反光杯,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汽车前照灯的透镜的输入端,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反光杯盖设在所述光源上,所述辅助反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光杯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切换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第一反光杯的一端,所述凹槽成型于安装座远离所述切换组件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透镜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块,所述第一反光杯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一连接边沿,所述第一罩体呈四分之一椭圆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边沿设置在所述第一罩体的底部边界位置,所述凹槽成型于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一连接边沿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连接边沿与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反光杯在所述安装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边沿和所述第一罩体由塑料材质经注塑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边沿所述安装块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边沿所述安装块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远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反射件包括弧形反射块和第二连接边沿,所述弧形反射块的截面呈月牙形状结构设置且围绕所述光源,所述第二连接边沿设置在所述弧形反射块的边界位置,所述第二连接边沿与所述安装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反射面成型于所述弧形反射块靠近所述光源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反射块和所述第二连接边沿由塑料经注塑一体成型,所述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边沿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边沿通过螺丝与所述安装组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反射块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抵接所述凹槽的顶壁的平直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反射块的高度自中间往两边逐渐收窄,所述弧形反射块的上端外边沿设置有圆角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括驱动源和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组件的端部的挡板,所述驱动源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靠近所述透镜的一端,所述挡板位于所述透镜和所述辅助反射件之间,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所述挡板驱动连接。
10.一种汽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远近光装置。
CN202023079238.8U 2020-12-16 2020-12-16 远近光装置及汽车前照灯 Active CN213983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9238.8U CN213983403U (zh) 2020-12-16 2020-12-16 远近光装置及汽车前照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9238.8U CN213983403U (zh) 2020-12-16 2020-12-16 远近光装置及汽车前照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3403U true CN213983403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45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79238.8U Active CN213983403U (zh) 2020-12-16 2020-12-16 远近光装置及汽车前照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34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3463A (zh) * 2021-09-17 2022-01-04 王现磊 一种led汽车大灯智能控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3463A (zh) * 2021-09-17 2022-01-04 王现磊 一种led汽车大灯智能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22898B1 (en) Vehicle lamp
CN106051581B (zh) 一种远近光合一的led照明模组
CN109973920B (zh) Led光源车灯远近光一体模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3983403U (zh) 远近光装置及汽车前照灯
KR101798034B1 (ko) Led 어레이를 위한 옵틱
WO2023208067A1 (zh) 透镜组件、车灯和车辆
CN213983413U (zh) 翅片散热机构及汽车前照灯
CN216814042U (zh) 一种直插式led车灯
CN201066108Y (zh) Led投光灯
CN102109105B (zh) 多面发光的大功率led灯泡
CN211853874U (zh) 一种汽车用激光照明大灯
CN209944228U (zh) Led汽车大灯整体式散热定位装置
CN111503592A (zh) 一种远近光一体led式车灯
CN220169250U (zh) 扁长形的双光模块
CN213453478U (zh) 一种车用led投光灯结构
CN218095742U (zh) 一种led车灯
CN205137278U (zh) 车灯的灯泡
CN220038256U (zh) 前照灯和车辆
CN213955216U (zh) 一种具有新型散热结构的双光led透镜
CN220269200U (zh) 一种双光透镜车灯
CN219828664U (zh) 钓鱼灯
CN220269194U (zh) 一种双光透镜车灯
CN216244083U (zh) 一种多光源车灯照明系统
CN219693030U (zh) 高效散热的光学透镜模组及使用其的车灯
CN219571703U (zh) 一种透镜车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