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53074U - 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53074U
CN213953074U CN202021926352.7U CN202021926352U CN213953074U CN 213953074 U CN213953074 U CN 213953074U CN 202021926352 U CN202021926352 U CN 202021926352U CN 213953074 U CN213953074 U CN 213953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column foundation
stake
arc
wood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263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东
王培军
孟祥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9263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53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53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530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包括:木柱和柱础,木柱的下端嵌入设置在柱础的内部,且木柱的外壁设置有防火涂层,木柱的内部设置有减震部件,且柱础的内部设置有稳固部件,木柱通过压板底端设置的缓冲弹簧的弹力进行减震,且通过限位块与压板顶部呈同一水平面时进行限位,有效的降低震动对该木柱产生的影响,避免木柱在承受震动时受到较大的损伤,并利用木柱上设置的防火涂层,实现在减震的同时起到防火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木柱的使用寿命,通过卡杆插接至凹槽中,实现立柱与柱础的连接加固,且能够防止能够防止立柱与柱础之间发生横向位移,增加木柱的连接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质古建筑修缮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在古建筑中,木结构是主要的承重结构,木梁与木柱是其中重要的承重构件,木柱不稳会进一步导致整体的木结构偏于不安全,其地位在整个古建筑木结构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古建筑木结构中,木柱底部通常直接竖立在柱础之中,且木柱与柱础之间无任何加固形式;
基于上述描述,并检索一件申请号为:CN201921311301.0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关于一种古建筑木柱与柱础加固的结构,包括柱础(1)、木柱(4)、混凝土(2);木柱(4)竖立设置在柱础(1)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木柱(4)的上下侧表面分别包裹有两道铁箍(3)……柱础(1)钻孔孔隙大于钢板(5)尺寸。通过检索发现主要通过钢螺栓与钢板连接木柱与柱础,同时浇筑混凝土,施工方便快捷,进一步增强木柱的承载能力,使木柱和柱础形成一个整体,提高木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可以有效延长古建筑木结构使用寿命;
经过检索分析后,现有的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减震效果较差,容易导致木柱在承受震动时受到较大的损伤,降低了木柱的使用寿命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包括:木柱和柱础,木柱的下端嵌入设置在柱础的内部,且木柱的外壁设置有防火涂层,木柱的内部设置有减震部件,且柱础的内部设置有稳固部件。
优选的,减震部件包括:卡杆和凸板,卡杆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卡杆靠近木柱的内底部均安装有固定柱。
优选的,卡杆的底部贯穿连接于木柱的底部,且两个卡杆之间通过加强筋相接,并且两个卡杆的顶部安装有凸板。
优选的,凸板的顶部两端与木柱的内顶部之间设置有压板,凸板与压板之间卡接有缓冲弹簧,且压板的顶部安装有限位块。
优选的,木柱的底部中端安装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底部安装有固定盘,固定盘上均匀卡接有若干个凹槽,且卡杆与凹槽相互咬合。
优选的,稳固部件包括:弧形板和限位板,弧形板分别设置在柱础的内部两端,且弧形板的外侧端呈弧形弯曲状,弧形板的弧形面与柱础的端部紧密贴合。
优选的,限位板通过弹性件与弧形板相接,且限位板与弧形板之间的弹性件设置有至少四个,并且两个限位板之间卡接有木柱。
优选的,弧形板的内部设置有至少四个支撑钢梁,且两端的弧形板与限位板呈对称设置。
有益效果:
1.木柱通过压板底端设置的缓冲弹簧的弹力进行减震,且通过限位块与压板顶部呈同一水平面时进行限位,有效的降低震动对该木柱产生的影响,避免木柱在承受震动时受到较大的损伤,并利用木柱上设置的防火涂层,实现在减震的同时起到防火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木柱的使用寿命;
2.通过卡杆插接至凹槽中,实现立柱与柱础的连接加固,且能够防止能够防止立柱与柱础之间发生横向位移,增加木柱的连接强度,并通过弧形板、弹性件与限位板的配合使用,能够使限位板能够适应木柱大小的同时,能够紧密贴合与木柱的外壁对其进行限位,弹性件能够对迎面产生的碰撞进行减震,进一步增加立柱与柱础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木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木柱、101-橡胶垫、102-卡杆、103-固定柱、104-加强筋、105-凸板、106-缓冲弹簧、107-压板、108-限位块、109-防火涂层、2-柱础、201-弧形板、202-限位板、203-支撑钢梁、204-弹性件、205-固定盘、20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4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包括:木柱1和柱础2,木柱1的下端嵌入设置在柱础2的内部,且木柱1的外壁设置有防火涂层109,木柱1的内部设置有减震部件,且柱础2的内部设置有稳固部件。
其中,减震部件包括:卡杆102和凸板105,卡杆10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卡杆102靠近木柱1的内底部均安装有固定柱103,卡杆102的底部贯穿连接于木柱1的底部,且两个卡杆102之间通过加强筋104相接,并且两个卡杆102的顶部安装有凸板105,木柱1的底部中端安装有橡胶垫101,且橡胶垫101的底部安装有固定盘205,固定盘205上均匀卡接有若干个凹槽206,且卡杆2与凹槽206相互咬合,通过卡杆102插接至凹槽206中,实现立柱1与柱础2的连接加固,且能够防止能够防止立柱1与柱础2之间发生横向位移,增加木柱1的连接强度。
其中,凸板105的顶部两端与木柱1的内顶部之间设置有压板107,凸板105与压板107之间卡接有缓冲弹簧106,且压板107的顶部安装有限位块108,木柱1通过压板107底端设置的缓冲弹簧106的弹力进行减震,且通过限位块108与压板107顶部呈同一水平面时进行限位,有效的降低震动对该木柱1产生的影响,避免木柱1在承受震动时受到较大的损伤。
其中,稳固部件包括:弧形板201和限位板202,弧形板201分别设置在柱础2的内部两端,且弧形板201的外侧端呈弧形弯曲状,弧形板201的弧形面与柱础2的端部紧密贴合,通过弧形板201、弹性件204与限位板202的配合使用,能够使限位板202能够适应木柱1大小的同时,能够紧密贴合与木柱1的外壁对其进行限位。
其中,限位板202通过弹性件204与弧形板201相接,且限位板202与弧形板201之间的弹性件204设置有至少四个,并且两个限位板202之间卡接有木柱1,弹性件204能够对迎面产生的碰撞进行减震,进一步增加立柱1与柱础2之间的连接强度。
其中,弧形板201的内部设置有至少四个支撑钢梁203,且两端的弧形板201与限位板202呈对称设置,通过支撑钢梁203能够对弧形板201的内部进行加固。
工作原理:
在安装本实用新型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时,首先,将木柱1卡入柱础2中,随后利用木柱1上的两个卡杆102,插接至对应的两个凹槽206中,实现立柱1与柱础2的连接加固,根据插接至不同方向的两个凹槽206使得木柱1的方向发生改变,且能够防止能够防止立柱1与柱础2之间发生横向位移,增加木柱1的连接强度,接着通过弧形板201的弧形面与柱础2的内壁相互贴合,便于提高弧形板201在柱础2内部的稳定性,且利用弹性件204的弹力,能够使限位板202能够适应木柱1大小的同时,通过限位板202的配合能够紧密贴合于木柱1的外壁对其进行限位,而后利用弹性件204能够对迎面产生的碰撞进行减震,进一步增加立柱1与柱础2之间的连接强度,且通过支撑钢梁203能够对弧形板201的内部进行加固,之后当发生地震或震动时,压板107向下压带动缓冲弹簧106压缩,使得木柱1通过压板107底端设置的缓冲弹簧106的弹力进行减震,并当压板107顶部与限位块108呈同一水平面时进行限位,有效的降低震动对该木柱1产生的影响,避免木柱1在承受震动时受到较大的损伤,最后通过木柱上设置的防火涂层,实现在减震的同时起到防火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木柱的使用寿命。

Claims (8)

1.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包括:木柱(1)和柱础(2),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柱(1)的下端嵌入设置在柱础(2)的内部,且木柱(1)的外壁设置有防火涂层(109),所述木柱(1)的内部设置有减震部件,且柱础(2)的内部设置有稳固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部件包括:卡杆(102)和凸板(105),所述卡杆(10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卡杆(102)靠近木柱(1)的内底部均安装有固定柱(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102)的底部贯穿连接于木柱(1)的底部,且两个卡杆(102)之间通过加强筋(104)相接,并且两个卡杆(102)的顶部安装有凸板(1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板(105)的顶部两端与木柱(1)的内顶部之间设置有压板(107),所述凸板(105)与压板(107)之间卡接有缓冲弹簧(106),且压板(107)的顶部安装有限位块(10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柱(1)的底部中端安装有橡胶垫(101),且橡胶垫(101)的底部安装有固定盘(205),所述固定盘(205)上均匀卡接有若干个凹槽(206),且卡杆(102)与凹槽(206)相互咬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部件包括:弧形板(201)和限位板(202),所述弧形板(201)分别设置在柱础(2)的内部两端,且弧形板(201)的外侧端呈弧形弯曲状,所述弧形板(201)的弧形面与柱础(2)的端部紧密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02)通过弹性件(204)与弧形板(201)相接,且限位板(202)与弧形板(201)之间的弹性件(204)设置有至少四个,并且两个限位板(202)之间卡接有木柱(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201)的内部设置有至少四个支撑钢梁(203),且两端的弧形板(201)与限位板(202)呈对称设置。
CN202021926352.7U 2020-09-05 2020-09-05 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 Active CN213953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6352.7U CN213953074U (zh) 2020-09-05 2020-09-05 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6352.7U CN213953074U (zh) 2020-09-05 2020-09-05 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53074U true CN213953074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201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26352.7U Active CN213953074U (zh) 2020-09-05 2020-09-05 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530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1468A (zh) * 2022-01-29 2022-05-27 开封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道路下穿施工古建筑保护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1468A (zh) * 2022-01-29 2022-05-27 开封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道路下穿施工古建筑保护装置
CN114541468B (zh) * 2022-01-29 2024-04-23 开封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道路下穿施工古建筑保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48083U (zh) 一种缓冲减震式钢结构支撑装置
US20160251865A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an exist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CN108103928A (zh) 一种多跨简支桥梁伸缩缝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3953074U (zh) 一种木质古建筑修缮用木柱与柱础加固结构
CN112681508A (zh) 一种抗震连廊
CN215520093U (zh) 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
CN212956923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支撑装置
CN217480484U (zh) 用于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
JP4704851B2 (ja) クレーンの基礎免震受け梁構造
JP2007039937A (ja) 建物の基礎構造
JP4310812B1 (ja) 防護柵の補強方法
JP4825087B2 (ja) 既存建物の耐震補強構造
CN111021567B (zh) 一种小户型住宅的减震结构
JP6004617B2 (ja) 制震ビーム及び該制震ビームを有する門型ビーム
CN210263432U (zh) 一种钢结构抗震厂房的连接结构
CN113931449B (zh) 一种装配式节点连接处抗震施工方法
CN108612337B (zh) 基于结构抗震的古建筑加固与修复方法
KR20080057517A (ko) 슬래브 내진구조
CN210658472U (zh) 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基结构
CN113863295A (zh) 一种抗震防裂预制混凝土桩及其加工方法
Mahadik et al. Earthquake Resisting Elements and Techniques in High Rise Buildings
Krishna et al. STRENGTHENING OF BRICK BUILDINGS IN SEISMIC ZONES I II
CN220247173U (zh) 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
CN219241436U (zh) 一种既有砖木建筑的组合加固结构
CN109914588B (zh) 含有钢板锚固连接节点及其屈曲约束支撑的混凝土框架连接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