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47173U - 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47173U
CN220247173U CN202222780958.XU CN202222780958U CN220247173U CN 220247173 U CN220247173 U CN 220247173U CN 202222780958 U CN202222780958 U CN 202222780958U CN 220247173 U CN220247173 U CN 220247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oundation
building structure
shock
shock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809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国清
黄艳平
向前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 San
Original Assignee
Mei S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 San filed Critical Mei San
Priority to CN2022227809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47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47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47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包括:地基,开设于所述地基顶部远离中心的内部的安装槽,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部底部的夯实层,固定安装于所述夯实层顶部的回填层,固定安装于所述回填层顶部的减震层,固定安装于所述减震层顶部的基础层,等距分布于所述基础层内部的加强钢筋,固定连接于所述基础层顶部的底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顶部四个角的减震机构。采用层层夯实的方式对回填层进行夯实,通过加强钢筋的使用,对底板与基础层之间进行加固,这样的操作,能够从地基的内部对基础层进行加固,然后通过减震层对地震时产生的震动力进行转移,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传统的建筑地基形状多采用较大下底面积的地基基础,以此提高地基的荷载力,但此结构抗震能力较差,地震时,地基基础的底面直接承受着地壳断裂或移位导致的地震波能量的冲击,底面积越大,直接受冲击的力度及断裂、位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其抗震功效就差,地震会产生巨大的水平冲击力使得建筑加速运动,使得建筑自下而上产生变形,待达到建筑承压范围以外,建筑结构遭到破坏,失去其力学特性,建筑会随之倒塌。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1721457448.1的专利文献提供一种抗震地基结构,该装置通过设置回填层,采用层层夯实的方式对回填层进行夯实,使消石灰层的颗粒直径不大于5mm,防止长期使用之后下陷,柱础为预制混凝土结构,柱础中还设有加强钢筋,保证柱础的结构强度,通过在扁铁之间利用两组螺栓贯穿定位,保证节点强度,当遇到地震时,地基内的橡胶轮胎层可以稳住建筑体的晃动,同时复位弹簧层以及钢珠层由于震动会产生力,这个力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建筑体的晃动,使得建筑体的晃动程度始终保持在承压范围以内,最大程度上保护建筑结构,使得建筑的力学特性保留,并且在震后,复位弹簧层以及钢珠层可以使得建筑最大程度上的恢复原状,大大提高抗震性能,从而保证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地基结构,结构新颖,操作方便,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了该一种抗震地基结构的使用功能性,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虽然该装置有益效果较多,但依然存在下列问题:该装置仅能够对地基底部的建筑结构进行减震,而地基之上处则难以达到减震的目的,而在地震时,墙体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导致开裂,该装置难以对墙体进行加固和减震。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该装置仅能够对地基底部的建筑结构进行减震,而地基之上处则难以达到减震的目的,而在地震时,墙体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导致开裂,该装置难以对墙体进行加固和减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包括:
地基,开设于所述地基顶部远离中心的内部的安装槽,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部底部的夯实层,固定安装于所述夯实层顶部的回填层,固定安装于所述回填层顶部的减震层,固定安装于所述减震层顶部的基础层,等距分布于所述基础层内部的加强钢筋,固定连接于所述基础层顶部的底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顶部四个角的减震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开设于支撑柱靠近地基中心的一侧的内部的安装槽,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内部的支撑杆,套接于支撑杆底部的外表面的第一减震垫,固定安装于第一减震垫顶部的泥浆连接层,固定安装于泥浆连接层顶部的安装块,固定安装于安装块顶部偏上处的第二减震垫,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块靠近地基中心的一侧的组装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组装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块靠近地基中心的一侧的定位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杆外表面的墙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层和回填层以及夯实层之间关于基础层的中心对称分布,所述减震层与基础层的两端以及底部的面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和基础层之间通过泥浆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所述安装块分别与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之间通过泥浆连接层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块和定位杆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墙体的内部与定位杆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层层夯实的方式对回填层进行夯实,通过加强钢筋的使用,对底板与基础层之间进行加固,这样的操作,能够从地基的内部对基础层进行加固,然后通过减震层对地震时产生的震动力进行转移,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在对底板的顶部进行建造时,通过支撑杆对第一减震垫和安装块以及第二减震垫进行组装定位,这样的操作,能够在地震发生时,通过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从安装块的上下两端进行减震,从而实现从墙体的内部进行减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局部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地基;2、夯实层;3、回填层;4、减震层;5、基础层;6、加强钢筋;7、底板;8、支撑柱;9、支撑杆;10、第一减震垫;11、泥浆连接层;12、安装块;13、第二减震垫;14、定位杆;15、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包括:
地基1,开设于地基1顶部远离中心的内部的安装槽,固定安装于安装槽内部底部的夯实层2,固定安装于夯实层2顶部的回填层3,固定安装于回填层3顶部的减震层4,固定安装于减震层4顶部的基础层5,等距分布于基础层5内部的加强钢筋6,固定连接于基础层5顶部的底板7,固定连接于底板7顶部四个角的减震机构。
开设于支撑柱8靠近地基1中心的一侧的内部的安装槽,固定连接于安装槽内部的支撑杆9,套接于支撑杆9底部的外表面的第一减震垫10,固定安装于第一减震垫10顶部的泥浆连接层11,固定安装于泥浆连接层11顶部的安装块12,固定安装于安装块12顶部偏上处的第二减震垫13,固定连接于安装块12靠近地基1中心的一侧的组装机构。
减震层4和回填层3以及夯实层2之间关于基础层5的中心对称分布,减震层4与基础层5的两端以及底部的面相贴合。
支撑柱8的顶部与底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底板7和基础层5之间通过泥浆相连接。
安装块1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垫10和第二减震垫13,安装块12分别与第一减震垫10和第二减震垫13之间通过泥浆连接层11相连接。
采用层层夯实的方式对回填层3进行夯实,通过加强钢筋6的使用,对底板7与基础层5之间进行加固,这样的操作,能够从地基1的内部对基础层5进行加固,然后通过减震层4对地震时产生的震动力进行转移,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组装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安装块12靠近地基1中心的一侧的定位杆14,固定连接于定位杆14外表面的墙体15。
安装块12和定位杆14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墙体15的内部与定位杆14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在对底板7的顶部进行建造时,通过支撑杆9对第一减震垫10和安装块12以及第二减震垫13进行组装定位,这样的操作,能够在地震发生时,通过第一减震垫10和第二减震垫13从安装块12的上下两端进行减震,从而实现从墙体15的内部进行减震。
在安装槽内壁以及底部分层安装夯实层2和回填层3以及减震层4进行安装,然后将基础层5放置在减震层4的表面,这样的操作,能够从地基1的内部对基础层5进行加固,然后通过减震层4对地震时产生的震动力进行转移,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然后在底板7顶部四个角固定安装支撑柱8,并在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支撑杆9,然后依次放置第一减震垫10,然后通过泥浆连接层11对安装块12进行连接,再由泥浆连接层11对第二减震垫13进行连接,由于安装块12和定位杆14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然后在定位杆14的外表面安装墙体15,通过第一减震垫10和第二减震垫13的设置,对安装块12进行减震,从而达到对墙体15进行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在对基础层5进行安装之间,先一步在安装槽内壁以及底部分层安装夯实层2和回填层3以及减震层4进行安装,然后将基础层5放置在减震层4的表面,这样的操作,能够从地基1的内部对基础层5进行加固,然后通过减震层4对地震时产生的震动力进行转移,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然后在底板7顶部四个角固定安装支撑柱8,并在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支撑杆9,然后依次放置第一减震垫10,然后通过泥浆连接层11对安装块12进行连接,再由泥浆连接层11对第二减震垫13进行连接,由于安装块12和定位杆14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然后在定位杆14的外表面安装墙体15,通过第一减震垫10和第二减震垫13的设置,对安装块12进行减震,从而达到对墙体15进行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基(1),开设于所述地基(1)顶部远离中心的内部的安装槽,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部底部的夯实层(2),固定安装于所述夯实层(2)顶部的回填层(3),固定安装于所述回填层(3)顶部的减震层(4),固定安装于所述减震层(4)顶部的基础层(5),等距分布于所述基础层(5)内部的加强钢筋(6),固定连接于所述基础层(5)顶部的底板(7),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7)顶部四个角的减震机构;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7)顶部四个角的支撑柱(8),开设于支撑柱(8)靠近地基(1)中心的一侧的内部的安装槽,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内部的支撑杆(9),套接于支撑杆(9)底部的外表面的第一减震垫(10),固定安装于第一减震垫(10)顶部的泥浆连接层(11),固定安装于泥浆连接层(11)顶部的安装块(12),固定安装于安装块(12)顶部偏上处的第二减震垫(13),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块(12)靠近地基(1)中心的一侧的组装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块(12)靠近地基(1)中心的一侧的定位杆(14),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杆(14)外表面的墙体(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层(4)和回填层(3)以及夯实层(2)之间关于基础层(5)的中心对称分布,所述减震层(4)与基础层(5)的两端以及底部的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8)的顶部与底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7)和基础层(5)之间通过泥浆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垫(10)和第二减震垫(13),所述安装块(12)分别与第一减震垫(10)和第二减震垫(13)之间通过泥浆连接层(11)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2)和定位杆(14)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墙体(15)的内部与定位杆(14)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CN202222780958.XU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 Active CN220247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0958.XU CN220247173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0958.XU CN220247173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47173U true CN220247173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30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80958.XU Active CN220247173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471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58395U (zh)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抗震结构
JP3229629U (ja) 迅速な構築のための一体式基礎ベアリング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CN220247173U (zh) 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
CN212956923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支撑装置
CN109680704B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抗震型建筑桩
CN210002435U (zh) 一种高层建筑用抗震地基
CN212689288U (zh) 一种框架结构填充延性支撑构件的抗震结构
CN210658472U (zh) 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基结构
CN114775824A (zh) 一种建筑工程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143822U (zh) 一种建筑隔震加固的托换结构
JP3823244B2 (ja) 免震構造架構
CN113833339A (zh) 一种古建筑的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3007945U (zh) 一种可以吸收地震波的抗震地锚装置
CN221778712U (zh) 一种用于提高抗震加固性能的消能减震建筑结构
CN112761270A (zh) 一种竖向惯容隔震支座
CN214272114U (zh) 一种新型抗震建筑桩
CN211395773U (zh) 一种低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
CN112031197A (zh) 一种新型减震耗能器装置
CN112663663B (zh) 一种预制型基础承台
CN213653506U (zh) 一种地基抗震结构
CN221502331U (zh) 一种建筑用阻尼弹簧隔振器
CN21253418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用加固减震装置
CN220486554U (zh) 一种缓冲结构
CN221095092U (zh) 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
CN215052901U (zh) 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建筑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