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53506U - 一种地基抗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基抗震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53506U CN213653506U CN202022345307.9U CN202022345307U CN213653506U CN 213653506 U CN213653506 U CN 213653506U CN 202022345307 U CN202022345307 U CN 202022345307U CN 213653506 U CN213653506 U CN 2136535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undation
- earthquake
- layer
- antidetonation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基抗震结构,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基础梁、位于基础梁下方的抗震部和位于抗震部下方的基座,所述抗震部包括纵向抗震层和固定在纵向抗震层下方的横向抗震层,基础梁与纵向抗震层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层,所述基座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主桩柱。本申请具有提高地基抗震强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基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震发生时,由震源传导到地面的波分为两种:横波和纵波。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地表建筑将遭到破坏,特别是高层建筑。
现今技术中对于防震多为加大地基的底面积来提高建筑的荷载,起到防震作用,如图1所示,为一种地基结构,包括基础梁1和基座3,基础梁1固定连接在基座3上表面。通过增加基座3的表面积来加固与土地的连接,从而提高防震的效果,但这种方式受到地震的冲击力同样会变大,抗震的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地基的抗震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基抗震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基抗震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基抗震结构,包括基础梁、位于基础梁下方的抗震部和位于抗震部下方的基座,所述抗震部包括纵向抗震层和固定在纵向抗震层下方的横向抗震层,基础梁与纵向抗震层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层,所述基座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主桩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震发生时,纵向抗震层对地震产生的纵波进行缓冲,横向抗震层对地震产生的横波进行缓冲;第一缓冲层对地震波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主桩柱基座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通过抗震部、第一缓冲层和基座的共同作用,地基的抗震性提高。
可选的,所述基座与横向抗震层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缓冲层由具有缓冲作用的弹性橡胶组成,能够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坏。
可选的,所述纵向抗震层由多个竖直方向设置的弹簧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震时,弹簧能够对建筑物进行纵向减震,减少地震纵波对建筑物带来的损害。
可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层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套接在弹簧内部的凸起,所述横向抗震层上表面也固定连接有套接在弹簧内部的凸起,两个凸起之间具有供弹簧伸缩的缝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震发生时,凸起能够减小弹簧发生横向运动的可能性,对地基实现稳定的纵向减震,提高地基的抗震稳定性,减小地震给建筑物带来的损坏。
可选的,所述基础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支撑杆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与土地固定,对基础梁有支撑和固定的作用,增强了地基的稳定性,提高了地基的抗震性能。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朝向远离支撑杆外壁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三卡接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卡接柱与土地固定,增加了支撑杆与土地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加了基础梁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主桩柱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在基础梁下表面的副桩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副桩柱与土地连接,增加基座的稳定性,从而增加地基的稳定性,使地基的抗震强度增加。
可选的,所述副桩柱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对副桩柱起固定作用的第二卡接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卡接柱与土地连接,增加了副桩柱的强度,加强了基座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纵向抗震层对地震产生的纵波进行缓冲,横向抗震层对地震产生的横波进行缓冲;第一缓冲层对地震波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主桩柱基座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通过抗震部、第一缓冲层和基座的共同作用,地基的抗震性提高;
2.当地震发生时,凸起能够减小弹簧发生横向运动的可能性,对地基实现稳定的纵向减震,提高地基的抗震稳定性,减小地震给建筑物带来的损坏;
3.副桩柱与土地连接,增加基座的稳定性,从而增加地基的稳定性,使地基的抗震强度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础梁;2、抗震部;21、纵向抗震层;211、弹簧;212、凸起;22、横向抗震层;3、基座;4、第一缓冲层;5、第二缓冲层;6、主桩柱;61、第一卡接柱;7、副桩柱;71、第二卡接柱;8、支撑杆;81、第三卡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基抗震结构。参照图2,地基抗震结构包括基础梁1、抗震部2和基座3,抗震部2位于基础梁1和基座3的中间,基础梁1位于最上端。通过抗震部2对基础梁1进行减震,减少地震对地基带来的损坏。
基础梁1与抗震部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层4,第一缓冲层4由具有缓冲作用的橡胶组成。第一缓冲层4对地基有缓冲和减震的功能。抗震部2包纵向抗震层21和横向抗震层22,纵向抗震层21固定在第一缓冲层4下方,参照图2和图3,纵向抗震层21由多个可纵向伸缩的弹簧211组成。弹簧211一端与第一缓冲层4下表面固定,弹簧211另一端与横向抗震层22的上表面固定。弹簧211对基础梁1有纵向减震的功能,当地震发生时,弹簧211能够减小地震的纵波对地基带来的损坏。
第一缓冲层4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212,凸起212套接的弹簧211的内部,横向抗震层22的上表面也固定连接有套接在弹簧211内部的凸起212,两个凸起212之间具有供弹簧211伸缩的缝隙。当地震发生时,凸起212能够减小弹簧211发生横向运动的可能性,对地基实现稳定的纵向减震。
横向抗震层22由具有缓冲作用的弹性橡胶组成,横向抗震层22能够进一步对地震造成的伤害起到缓冲作用,减小地震带来的伤害。横向抗震层22与基座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层5,第二缓冲层5由橡胶减震垫组成,对地基有减震的作用。
基座3的上表面的表面积的小于基座3下表面的表面,基座3下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主桩柱6,主桩柱6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卡接柱61,第一卡接柱61向远离主桩柱6的一端倾斜设置。主桩柱6加大了基座3与土地的连接强度,对基座3有稳定的作用,第一卡接柱61能够加强主桩柱6与土地的连接使基座3更稳定,能够提高抗震效果。
参照图2,主桩柱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副桩柱7,副桩柱7的外壁上也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接柱71,第二卡接柱71朝着远离副桩柱7的一侧倾斜设置。副桩柱7对基座3进一步固定,能够提高基座3的抗震效果,从而提高地基的抗震效果。
基础梁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两个支撑杆8由上置下逐渐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设置,支撑杆8加固了基础梁1与土地的连接,具有提高抗震性的效果。支撑杆8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卡接柱81,第三卡接柱81逐渐朝向远离支撑杆8的方向倾斜设置,第三卡接柱81增加了支撑杆8与土地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地基的抗震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基抗震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地震发生时,通过弹簧211对地震产生的纵波进行有效地缓冲,通过横向抗震层22对地震产生的横波进行缓冲;同时第一缓冲层4、第二缓冲层5和基座3对地震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增加地基的抗震性能,使建筑物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带来的损坏。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梁(1)、位于基础梁(1)下方的抗震部(2)和位于抗震部(2)下方的基座(3),所述抗震部(2)包括纵向抗震层(21)和固定在纵向抗震层(21)下方的横向抗震层(22),基础梁(1)与纵向抗震层(2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层(4),所述基座(3)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主桩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与横向抗震层(2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层(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抗震层(21)由多个竖直方向设置的弹簧(211)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4)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套接在弹簧(211)内部的凸起(212),所述横向抗震层(22)上表面也固定连接有套接在弹簧(211)内部的凸起(212),两个凸起(212)之间具有供弹簧(211)伸缩的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梁(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两个支撑杆(8)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8)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朝向远离支撑杆(8)外壁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三卡接柱(8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桩柱(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在基础梁(1)下表面的副桩柱(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桩柱(7)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对副桩柱(7)起固定作用的第二卡接柱(7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45307.9U CN213653506U (zh) | 2020-10-20 | 2020-10-20 | 一种地基抗震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45307.9U CN213653506U (zh) | 2020-10-20 | 2020-10-20 | 一种地基抗震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53506U true CN213653506U (zh) | 2021-07-09 |
Family
ID=76702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34530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653506U (zh) | 2020-10-20 | 2020-10-20 | 一种地基抗震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53506U (zh) |
-
2020
- 2020-10-20 CN CN202022345307.9U patent/CN21365350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358395U (zh) |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抗震结构 | |
CN212772937U (zh) |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的减震装置 | |
CN110529143A (zh) | 用于增强隧道抗震能力的构件 | |
CN213653506U (zh) | 一种地基抗震结构 | |
CN209568478U (zh) | 一种地下室抗震结构 | |
CN215166769U (zh) | 一种建筑防震稳固结构 | |
CN215925892U (zh) | 一种坝体漂浮消能机构 | |
CN217480484U (zh) | 用于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 | |
CN216428599U (zh) | 一种用于新型抗震防抖的钢结构 | |
CN216405810U (zh) | 一种用于抗震的且稳定性好的房建主体结构 | |
CN109680704A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抗震型建筑桩 | |
CN212375912U (zh) | 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基 | |
CN213062076U (zh) |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抗震结构 | |
CN211143822U (zh) | 一种建筑隔震加固的托换结构 | |
CN212689288U (zh) | 一种框架结构填充延性支撑构件的抗震结构 | |
CN213114727U (zh) | 一种高层建筑用抗震地基 | |
CN113279326A (zh) | 一种抗震性好的钢筋混凝土拼装桥墩 | |
CN112523065A (zh) | 一种高墩桥梁抗震耗能挡块结构 | |
CN209011616U (zh) |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加强结构 | |
CN214832939U (zh) | 一种高抗震型建筑地基 | |
CN220247173U (zh) | 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 | |
CN212477718U (zh) | 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安装结构 | |
CN216142080U (zh) | 新型减震防倒塌筒体结构 | |
CN211340882U (zh) | 一种建筑抗震地基 | |
CN219604419U (zh) | 一种建筑抗震地基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