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20590U - 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20590U CN213920590U CN202022808984.XU CN202022808984U CN213920590U CN 213920590 U CN213920590 U CN 213920590U CN 202022808984 U CN202022808984 U CN 202022808984U CN 213920590 U CN213920590 U CN 2139205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lance shaft
- thrust rod
- unit
- suspension system
- bal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包括:平衡轴单元;板簧,安装于平衡轴单元两侧;U形螺栓,U形螺栓将板簧安装至平衡轴单元上;八个推力杆单元,间隔安装于平衡轴单元上;平衡轴的轴径至少为160mm,两个平衡轴支架的中心距至少为1600mm,平衡轴的中部水平段的长度至少为340mm。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悬架系统可靠性不够,易发生侧向力故障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车悬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发展,宽体矿用自卸车向大吨位、大承载方向发展,后悬架系统在整车中直接影响着承载性能。其杆系的合理布置直接影响着悬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型以及使用寿命。
现国内矿用自卸车后平衡悬架系统大多数以横推+直推、上四杆+下四杆、或上两杆+下四杆的形式为主,且上下杆不完全是平行四边布置,杆系存在运动不协调,受力不合理,中、后桥上下跳动时推力杆前后角度差过大,使后悬架中各连接支架出现过早断裂等现象,同时导致桥上下跳动时传动轴夹角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悬架系统可靠性不够,易发生侧向力故障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包括:
平衡轴单元;
板簧,安装于平衡轴单元两侧;
U形螺栓,所述U形螺栓将所述板簧安装至平衡轴单元上;
八个推力杆单元,间隔安装于所述平衡轴单元上;
所述推力杆单元分为上、下两层,位于上层的所述推力杆单元数目和位于下层的所述推力杆单元数目一致,均为四个;位于上层的两个相邻所述推力杆单元与相对位置的位于下层的两个相邻所述推力杆单元组合形成平行四边形。
本申请实施例对平衡轴单元进行设计,以此提高承载力,从而提高后悬架系统整体的稳定性;还对推力杆单元进行设计,采用组合V式8推力杆结构,提高抗冲击能力和高可靠性,同时提供良好的受力传递,提升了悬架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轴单元包括:
两个平衡轴支架,所述平衡轴支架间隔设置;
平衡轴,所述平衡轴一端穿过其中一个平衡轴支架,另一端穿过另一个平衡轴支架;
两个平衡轴轴壳,分别安装于平衡轴的两端;
两个平衡轴轴盖,分别安装于所述平衡轴轴壳的端部;
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平衡轴支架的底端;
所述板簧通过U形螺栓安装至所述平衡轴轴壳上,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平衡轴支架、平衡轴和连接板相互配合形成框型结构,以此提高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轴支架上方安装有水平方向的延伸板,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延伸板能够提高装配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轴的轴径至少为160mm,两个所述平衡轴支架的中心距至少为1600mm,所述平衡轴的中部水平段的长度至少为340mm,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大直径的平衡轴和宽间距能够提高承载力和布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推力杆单元一端与所述平衡轴单元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推力杆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推力杆单元包括:
推力杆,所述推力杆一端与所述平衡轴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推力杆支架连接;
销轴,穿设于所述推力杆和推力杆支架的连接处;
螺母,安装在所述销轴的末端;
所述螺母为开槽螺母,所述销轴的端部与所述螺母之间装配有开口销,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改变推力杆与推力杆支架之间的连接方式,这样能够提高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板簧两端安装有限位支架。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
1.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解决侧向力故障问题,大大改善了悬架运动过程中的前、后推力杆角度变化,使运动更加协调,有利于力的传递,提升了后悬架系统提升了悬架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同时减小了传动轴的运动交角,提升了传动轴及车桥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的平衡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平衡轴单元;2-板簧;3-U形螺栓;4-推力杆单元;5-推力杆支架;6-限位支架;
101-平衡轴支架;102-平衡轴;103-平衡轴轴壳;104-平衡轴轴盖;105-连接板;106-延伸板;
401-推力杆;402-销轴;403-螺母;404-开口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悬架系统可靠性不够,易发生侧向力故障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总体思路如下:本申请实施例对平衡轴单元进行设计,增大轴径和间距,以此提高承载力,从而提高后悬架系统整体的稳定性;还对推力杆单元进行设计,采用组合V式8推力杆结构,提高抗冲击能力和高可靠性,同时提供良好的受力传递,提升了悬架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包括:
平衡轴单元1;
板簧2,安装于平衡轴单元1两侧;
U形螺栓3,所述U形螺栓3将所述板簧2安装至平衡轴单元上1;
八个推力杆单元4,间隔安装于所述平衡轴单元1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的U形螺栓3用于固定板簧,这样能够提高稳定性,其中推力杆为八个,每四个相互配合,形成推力杆系统,提高后悬架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平衡轴单元1包括:
两个平衡轴支架101,所述平衡轴支架101间隔设置,两个间隔设置的平衡轴支架101形成后悬架的支架主体,其内部装配有平衡轴102;
平衡轴102,所述平衡轴102一端穿过其中一个平衡轴支架101,另一
两个平衡轴轴壳103,分别安装于平衡轴102的两端;
两个平衡轴轴盖104,分别安装于所述平衡轴轴壳103的端部;
连接板105,连接于所述平衡轴支架101的底端;
所述板簧2通过所述U形螺栓3安装至所述平衡轴轴壳104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板105、平衡轴支架101和平衡轴102相互配合,形成框型的结构,这样能够提高该平衡轴单元的整体稳定性。
端穿过另一个平衡轴支架101;
具体地,所述平衡轴支架101上方安装有水平方向的延伸板106,该延伸板106起到加强作用,便于后续其他部件的装配。
具体地,所述平衡轴102的轴径至少为160mm,两个所述平衡轴支架101的中心距至少为1600mm,所述平衡轴102的中部水平段的长度至少为340mm;本申请实施例对平衡轴102的轴径和中心距进行增大,这样能够提高承载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大布置空间。
具体地,如图1,3所示,所述推力杆单元4分为上、下两层,位于上层的所述推力杆单元4数目和位于下层的所述推力杆单元4数目一致,均为四个;位于上层的两个相邻所述推力杆单元4与相对位置的位于下层的两个相邻所述推力杆单元4组合形成平行四边形;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推力杆单元为8个,上、下层各4个,以附图1中方向看,上层的四个推力杆单元两两成对,成V型前后设置,同样下层的四个推力杆单元两两成对,成V型前后设置,具体平行四边形的组合方式,上层的V型与下层的V型组合形成平行四边形;例如:上层的前方的V型推力杆与下层的后方的V型推力杆相互配合,组成平行四边形,同理,另一对平行四边形也是类似的结构。
具体地,所述推力杆单元4一端与所述平衡轴单元1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推力杆支架5。
具体地,所述推力杆单元4包括:
推力杆401,所述推力杆401一端与所述平衡轴单元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推力杆支架5连接;
销轴402,穿设于所述推力杆401和推力杆支架5的连接处;
螺母403,安装在所述销轴402的末端;
所述螺母403为开槽螺母,所述销轴402的端部与所述螺母403之间装配有开口销404;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推力杆单元4对推力杆401的连接部分进行改进,现有的推力杆与推力杆支架5连接的方式通常是螺栓连接,这样在振动时,会使得螺栓发生松落;本申请实施例改用销轴和开口螺母的连接方式,改用开口销404进行限位,这样能够保证推力杆和推力杆支架5连接处的稳定性,不会发生销轴脱落的情况。
具体地,所述板簧2两端安装有限位支架6,该限位支架6的底端与位于下方的推力杆支架5连接,之间还设置有缓冲胶块。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推力杆单元为组合V式八推力杆结构,这样能够有效解决侧向力故障问题,其中四个推力杆单元形成平行四边形杆系,这样大大改善了悬架运动过程中的前、后推力杆角度变化,使运动更加协调,有利于力的传递,提升了后悬架系统提升了悬架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同时减小了传动轴的运动交角,提升了传动轴及车桥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衡轴单元;
板簧,安装于所述平衡轴单元两侧;
U形螺栓,所述U形螺栓将所述板簧安装至平衡轴单元上;
八个推力杆单元,间隔安装于所述平衡轴单元上;
所述平衡轴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平衡轴和至少两个平衡轴支架;
所述平衡轴的轴径至少为160mm,两个所述平衡轴支架的中心距至少为1600mm,所述平衡轴的中部水平段的长度至少为34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轴单元包括:
两个平衡轴支架,所述平衡轴支架间隔设置;
平衡轴,所述平衡轴一端穿过其中一个平衡轴支架,另一端穿过另一个平衡轴支架;
两个平衡轴轴壳,分别安装于平衡轴的两端;
两个平衡轴轴盖,分别安装于所述平衡轴轴壳的端部;
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平衡轴支架的底端;
所述板簧通过所述U形螺栓安装至所述平衡轴轴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杆单元一端与所述平衡轴单元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推力杆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杆单元分为上、下两层,位于上层的所述推力杆单元数目和位于下层的所述推力杆单元数目一致,均为四个;位于上层的两个相邻所述推力杆单元与相对位置的位于下层的两个相邻所述推力杆单元组合形成平行四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杆单元包括:推力杆,所述推力杆一端与所述平衡轴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推力杆支架连接;
销轴,穿设于所述推力杆和推力杆支架的连接处;
螺母,安装在所述销轴的末端;所述螺母为开槽螺母,所述销轴的端部与所述螺母之间装配有开口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08984.XU CN213920590U (zh) | 2020-11-27 | 2020-11-27 | 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08984.XU CN213920590U (zh) | 2020-11-27 | 2020-11-27 | 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20590U true CN213920590U (zh) | 2021-08-10 |
Family
ID=77145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808984.XU Active CN213920590U (zh) | 2020-11-27 | 2020-11-27 | 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20590U (zh) |
-
2020
- 2020-11-27 CN CN202022808984.XU patent/CN2139205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94154B (zh) | 一种带有独立悬架的商用车单前桥结构 | |
WO2015005831A1 (en) | Vehicle suspension and leaf spring therefore | |
CN213920590U (zh) | 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 | |
CN215553557U (zh) | 全地形车 | |
CN112758185A (zh) | 全地形车 | |
CN112722083A (zh) | 全地形车 | |
CN112297748A (zh) | 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 | |
CN109367340B (zh) | 一种矿用车油气弹簧后悬架系统 | |
CN213292425U (zh) | 矿用宽体自卸车的平衡轴横梁结构及矿用宽体自卸车 | |
CN201914037U (zh) | 汽车前控制臂总成 | |
CN114750554A (zh) | 一种车用悬挂系统及汽车 | |
CN212555733U (zh) | 一种三联刚性平衡悬架 | |
CN213619253U (zh) | 一种矿用车用大吨位整体式平衡轴总成 | |
CN214606969U (zh) | 一种汽车后驱动托臂式独立悬架结构及后驱动悬架总成 | |
CN212529808U (zh) | 一种新型副车架前横梁结构 | |
KR20090006697A (ko) | 현가장치의 스트럿 인슐레이터 어셈블리 | |
CN104875568B (zh) | 一种采用斜置板簧的非独立悬架 | |
CN214057145U (zh) | 一种推力杆连接单元及推力杆系统 | |
CN213622948U (zh) | 一种平衡悬架支座及汽车起重机 | |
CN201753001U (zh) | 控制臂支架 | |
CN216467220U (zh) | 一种宽体矿用自卸车前后滑板式悬架 | |
CN111516446B (zh) | 一种双前轴集成式板簧支架 | |
CN218084979U (zh) | 一种上控制臂结构及悬架系统 | |
CN214396948U (zh) | 一种重型矿用车柔性承载系统及重型矿用车 | |
CN213619666U (zh) | 一种保护杠总成及全地形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