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19670U - 一种膜贴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膜贴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19670U
CN213919670U CN202022914183.1U CN202022914183U CN213919670U CN 213919670 U CN213919670 U CN 213919670U CN 202022914183 U CN202022914183 U CN 202022914183U CN 213919670 U CN213919670 U CN 213919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film
bracket
cylinde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141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博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zuan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zuan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zuan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zuan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141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196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19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196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贴合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平行设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平行安装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其中,所述第一辊轮可作往复运动,将薄膜沿切向被压紧在所述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之间;所述基座上还设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辊轮转动的电机,以带动被压紧在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之间的薄膜移动。该装置可以根据待贴合膜层的厚度调节第一辊轮相对第二辊轮的间距,且使薄膜保持一定的角度,便于涂刷粘接剂,利用跑膜时粘接剂的自重,使粘接剂分布均匀,膜贴合效果好,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膜贴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膜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薄膜是由两层或多层不同材料的薄膜复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由于不同层的材料性能优势不同,通过薄膜复合可以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现有的薄膜复合设备无法根据膜的厚度进行调整,且膜复合时需要在两层膜之间加入粘结剂,在牵引薄膜移动时粘接剂分布不均容易造成膜贴合不佳,不便于人工操作。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0651983U提供一种复合薄膜的压膜成型装置,涉及薄膜生产设备领域,所述压膜成型装置包括机架,固定支架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传动辊组件、压膜辊组件及卷膜组件,所述卷膜组件包括电机和多个滚筒,所述多个滚筒的两端部活动连接有固定盘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盘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延伸出支架后设置有把手;所述固定支架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机架上,位于固定支架的上方,电机的驱动杆与滚筒卡接。其中,压膜辊组件包括上压膜辊和下压膜辊,具体的,上压膜辊(18)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机架(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安设在机架(1)上的第一驱动装置(20)连接;下压膜辊(19)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机架(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安设在机架(1)上的第二驱动装置(10)连接。采用两个驱动装置分别驱动上压膜辊和下压膜辊会消耗大量电能,且无法根据需要调整两个膜辊之间的间距和角度,不便于贴合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贴合装置,通过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形成固定的夹设薄膜的角度,第一辊轮相对第二辊轮可进行移动,在所述第一辊轮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中心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60°,位于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之间的两层或者多层薄膜被夹紧,且保持与水平面呈30°-60°,便于人工在膜层之间加入粘接剂,例如胶水。
第二辊轮在电机驱动下进行转动,作为主动轮,而第一辊轮收到气缸的压力作用,作为从动轮,在薄膜被牵引移动时,第二辊轮和第一辊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即一个逆时针转动,另一个顺时针转动。第一辊轮无需电机驱动,节省动力。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
一种膜贴合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平行设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平行安装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所述第一辊轮位于所述第二辊轮斜上方,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顶部分别对称设置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滑槽,穿过所述第一辊轮中心的转轴的两端分别嵌入所述滑槽,从而在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的同步推动下,所述第一辊轮沿所述滑槽作往复运动,在所述第一辊轮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中心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60°,薄膜沿切向被压紧在所述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之间;
所述基座上还设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辊轮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齿轮,穿过所述第二辊轮的转轴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其中靠近所述电机的转轴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后连接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辊轮转动,以带动被压紧在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之间的薄膜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设有控制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往复运动的第一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还设有指示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内压力的仪表。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为双向电机,从而驱动所述第二辊轮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设有控制所述电机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的旋钮开关。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辊轮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中心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0°-50°。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辊轮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的辊面间距等于被贴合的薄膜的厚度。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根据待贴合膜层的厚度调节第一辊轮相对第二辊轮的间距,且使薄膜保持一定的角度,便于涂刷粘接剂,利用跑膜时粘接剂的自重,使粘接剂分布均匀,膜贴合效果好。
在使用双向电机的情况下,可以控制第二辊轮正转或者反转,可以改变薄膜移动的方向,对需要再次贴合的部位及时退回返工,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膜贴合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膜贴合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膜贴合装置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膜贴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膜贴合装置,包括基座1、第一辊轮2和第二辊轮3,其中,基座1上平行设置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之间平行安装第一辊轮2和第二辊轮3,第一辊轮2位于第二辊轮3斜上方,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顶部分别对称设置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14,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滑槽,穿过第一辊轮2中心的转轴21的两端分别嵌入滑槽,从而在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14的同步推动下,第一辊轮2沿滑槽作往复运动。
基座1上还设置用于驱动第二辊轮3转动的电机4,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齿轮41,穿过第二辊轮3的转轴31两端分别活动连接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其中靠近电机4的转轴31一端延伸出第二支架14后连接第二齿轮42,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相啮合,从而带动第二辊轮3转动,以带动被压紧在第一辊轮2和第二辊轮3之间的薄膜移动。
为了便于控制气缸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上设有控制面板5,控制面板5设有控制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14往复运动的第一开关51,第一开关51与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14电连接。进一步的,还可以在控制面板5上设计指示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14内压力的仪表52,以便于通过调整气缸内压来调整气缸对第一辊轮2推动力的大小。
使用时,第一辊轮2在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14同步推动下,向下移动靠近第二辊轮3,根据设置样品需求设计第一辊轮2和第二辊轮3的辊面间距,优选地,间距等于被贴合的薄膜的厚度。
在第一辊轮2处于最低位置时,参考图4,第一辊轮2和第二辊轮3中心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A为45°,薄膜沿切向被压紧在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之间,此时薄膜与水平面的夹角与∠A的相交为90°,在本实施例中,薄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在薄膜上添加胶水进行复合。添加完胶水后,将需要贴合的薄膜依次序层叠放好,膜层被夹紧在第一辊轮2和第二辊轮3之间,启动电机4带动第二辊轮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膜层被牵引向下方移动,同时第一辊轮2也随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电机4为双向电机,从而驱动第二辊轮3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优选地,控制面板5设有控制电机4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的旋钮开关,以便在膜贴合时进行正向和反向的切换。例如,第二辊轮3按顺时针旋转时,牵引薄膜向下移动,当发现某处贴合效果不理想时,可以通过旋钮开关切换成逆时针旋转,牵引薄膜向上移动,以退回再次贴合,直到达到满意的贴合效果。
本实施例仅是示例,其中,在第一辊轮2处于最低位置时,第一辊轮2和第二辊轮3中心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A还可以为其他数值,例如为30°,40°,50°或者60°。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7)

1.一种膜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平行设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平行安装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所述第一辊轮位于所述第二辊轮斜上方,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顶部分别对称设置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滑槽,穿过所述第一辊轮中心的转轴的两端分别嵌入所述滑槽,从而在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的同步推动下,所述第一辊轮沿所述滑槽作往复运动,在所述第一辊轮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中心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60°,薄膜沿切向被压紧在所述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之间;
所述基座上还设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辊轮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齿轮,穿过所述第二辊轮的转轴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其中靠近所述电机的转轴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后连接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辊轮转动,以带动被压紧在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之间的薄膜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膜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设有控制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往复运动的第一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膜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还设有指示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内压力的仪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膜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双向电机,从而驱动所述第二辊轮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膜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设有控制所述电机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的旋钮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膜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辊轮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中心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0°-50°。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膜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辊轮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的辊面间距等于被贴合的薄膜的厚度。
CN202022914183.1U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膜贴合装置 Active CN213919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4183.1U CN213919670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膜贴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4183.1U CN213919670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膜贴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19670U true CN213919670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50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14183.1U Active CN213919670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膜贴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196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0756B (zh) 电路板树脂压膜整平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3919670U (zh) 一种膜贴合装置
CN103395274B (zh) 滚筒式贴合机的胶粘膜贴合装置
CN102795019A (zh) 书本上胶包纱布机构
CN100556778C (zh) 薄膜手动快速粘接装置
CN109455553A (zh) 一种薄膜分段压紧传送机构
CN203305576U (zh) 一种正压卡匣式瓦楞机
CN209411433U (zh) 一种薄膜分段压紧传送机构
CN212499205U (zh) 一种夹筋皱纹纸生产用淋膜机压边去毛刺装置
CN215509305U (zh) 一种制造开槽蜂窝芯用的设备
CN202148068U (zh) 一种对称式双轴收卷机
CN213006562U (zh) 一种彩钢板生产用压膜装置
CN111846961B (zh) 一种方便夹膜玻璃的铺膜装置
CN211471241U (zh) 一种夹层玻璃生产用压合装置
CN211250430U (zh) 一种胶合板压合装置
CN108145957A (zh) 一种薄膜的拉伸装置及方法
CN202878945U (zh) 书本上胶包纱布机构
CN220245054U (zh) 一种覆膜机
CN212951518U (zh) 一种不干胶标签的导向装置
CN213704847U (zh) 一种合成夹芯板加工设备
CN112324022B (zh) 一种铝复合板幕墙及加工方法与加工系统
CN218985805U (zh) 一种塑料薄膜加工用压合装置
CN213322008U (zh) 一种真空抽气袋生产设备
CN220052926U (zh) 一种加热膜生产用高效贴合机
CN216611776U (zh) 一种建筑耐磨装饰板覆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