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09851U - 加热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09851U
CN213909851U CN202021704049.2U CN202021704049U CN213909851U CN 213909851 U CN213909851 U CN 213909851U CN 202021704049 U CN202021704049 U CN 202021704049U CN 213909851 U CN213909851 U CN 213909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over body
heating assembly
sealing ring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040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洲
曾晓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040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09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09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098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其中,加热组件,包括:外壳,包括第一罩体以及连接于第一罩体的下方的第二罩体,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之间具有热风风道,外壳上设置有与热风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密封圈,设置于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的连接处以密封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的连接处的缝隙。

Description

加热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具有烘烤功能的烹饪器具一般包括器具本体以及烘烤盖,烘烤盖包括盖本体以及烘烤加热组件。烘烤加热组件一般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罩体以及下罩体,上罩体与下罩体之间具有风道,上罩体上设置有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下罩体上设置有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风道内设置有加热管以使由出风口吹出的风为高温热风,高温热风吹向食物以使食物表面的水分快速蒸发以达到炸制的效果。
在上述结构中热风除了从预定的出风口排出,还容易由烘烤加热组件的其他位置逸出。热气由烘烤加热组件的其他位置逸出具有以下三个缺点:第一、导致烹饪器具的不耐热的部分容易损坏,缩短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第二、热风逸出容易烫伤用户;第三、降低热效率,进而使得烹饪效率受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组件的热风泄漏量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包括:外壳,包括第一罩体以及连接于第一罩体的下方的第二罩体,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之间具有热风风道,外壳上设置有与热风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密封圈,设置于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的连接处以密封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的连接处的缝隙。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密封圈密封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的连接处的缝隙,能够有效减小热风的泄漏量,使得热风能够由预设的出风口排出。由于热风的泄漏量减小,因此具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降低烹饪器具的不耐热的部分与泄漏的热风接触的几率,从而保证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第二、降低用户与泄漏的热风接触的几率,从而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性;第三、使得尽量多加热过的热风反复加热,提高热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罩体的边缘与第二罩体的边缘之间形成沿加热组件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插槽,密封圈的内圈伸入至插槽内并与插槽的槽壁贴合。上述结构一方面提升密封圈的装配稳定性;另一方面增加密封圈与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的密封面积,从而提升密封效果,进而使得上述三个优点更加突出。
进一步地,第一罩体的边缘包括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延伸板的上端并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板,第二罩体的边缘包括设置于第一延伸板的下方并向外延伸的第三延伸板,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与第三延伸板之间的凹槽形成插槽。密封圈的与第一延伸板贴合的面、与第二延伸板贴合的面以及与第三延伸板贴合的面形成密封面,上述结构能够充分增加密封面的面积,提高密封效果。此外,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进一步地,第二罩体的边缘还包括设置于第三延伸板的外端并向下延伸的导风板,密封圈的底壁上设置有与导风板的外侧表面抵接的台阶面。上述结构使得台阶面也形成密封面,因此进一步增加了密封面的面积,提高了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密封圈与外壳之间通过相互卡接的安装钉和安装孔连接,第一罩体的边缘包括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板,安装钉与安装孔中的一个设置于密封圈上,安装钉与安装孔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二延伸板上。上述结构使得密封圈能够稳定地安装在加热组件上。此外,通过安装钉和安装孔可拆卸地连接使得当密封圈老化需要更换时直接拆下即可,便于维修。
进一步地,第二罩体包括环形罩以及盖设于环形罩的内孔处的透明板,环形罩支撑透明板,环形罩与第一罩体通过紧固件连接,加热组件还包括:分隔筒,夹设于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之间,第一罩体、第二罩体以及分隔筒之间形成热风风道;加热管,设置于热风风道内。上述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进一步地,密封圈的下表面包括向外凸出于第二罩体的侧壁的抵接面;抵接面能够与器具本体的内锅的上边沿密封配合,以避免内锅内烘烤生成的烟气由加热组件与内锅的上边沿之间逸出,一方面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另一方面提高热效率。和/或,第二罩体包括罩顶以及设置于罩顶的边缘处并向下延伸的导风板。上述结构中,向下延伸的导风板能够对从出风口内吹出的热风起到向下的导向作用,使得更多的热风能够进入到烹饪腔内部,降低热风从盖体与烹饪器具之间的缝隙逸出的几率,从而提升烹饪器具的热效率。此外,导风板具有预定长度以充分确保导风板与内锅的直身段的配合长度,让盖体与器具本体能够很好的同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包括:盖体本体;加热组件,设置于盖体本体内,加热组件为上述的加热组件。由于上述加热组件具有减小热风的泄漏量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盖体也具有上述优点。
进一步地,盖体本体的下部具有安装开口,加热组件的位于安装开口处的部分与盖体本体的位于安装开口处的部分之间具有缝隙,加热组件的密封圈密封缝隙。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外界的水汽、灰尘等由该缝隙进入至盖体本体与加热组件之间,从而保证盖体的情节性。
进一步地,密封圈的外侧壁与安装开口的开口壁密封配合。上述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
进一步地,盖体本体包括面盖以及位于面盖内的内衬,加热组件设置于内衬内,内衬与面盖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内衬的底壁上设置有与散热通道连通的散热口,面盖与内衬上设置有过流缺口,过流缺口形成与散热通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与加热组件的外壳的热风风道的第一进风口位于盖体的同侧,盖体还包括:风机,设置于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处。上述结构能够带走加热组件上方的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面盖的温升,防止用户被面盖烫伤,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盖体,盖设于器具本体上,盖体为上述的盖体。由于上述盖体具有减小热风的泄漏量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优点。
进一步地,器具本体包括内锅,盖体的加热组件为上述的烹饪器具,在加热组件的密封圈的下表面包括抵接面的情况下,抵接面与内锅的上边沿密封配合。上述结构能够避免内锅内烘烤生成的烟气由加热组件与内锅的上边沿之间逸出,一方面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另一方面提高热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组件的实施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加热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加热组件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加热组件的除去了密封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盖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盖体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10示出了图9的烹饪器具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热风风道;2、插槽;3、散热通道;4、第二进风口;10、外壳;11、第一罩体;111、第一延伸板;112、第二延伸板;12、第二罩体;121、第三延伸板;122、导风板;123、环形罩;124、透明板;13、第一进风口;14、出风口;20、密封圈;21、台阶面;22、抵接面;31、安装钉;32、安装孔;40、分隔筒;50、加热管;60、盖体本体;61、安装开口;62、面盖;63、内衬;631、散热口;70、加热组件;80、风机;90、器具本体;91、内锅;100、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包括外壳10以及密封圈20。其中,外壳10包括第一罩体11以及连接于第一罩体11的下方的第二罩体12,第一罩体11与第二罩体12之间具有热风风道1,外壳10上设置有与热风风道1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密封圈20,设置于第一罩体11与第二罩体12的连接处以密封第一罩体11与第二罩体12的连接处的缝隙。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密封圈20密封第一罩体11与第二罩体12的连接处的缝隙,能够有效减小热风的泄漏量,使得热风能够由预设的出风口14排出。由于热风的泄漏量减小,因此具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降低烹饪器具的不耐热的部分与泄漏的热风接触的几率,从而保证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第二、降低用户与泄漏的热风接触的几率,从而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性;第三、使得尽量多加热过的热风反复加热,提高热效率。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罩体11的边缘与第二罩体12的边缘之间形成沿加热组件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插槽2,密封圈20的内圈伸入至插槽2内并与插槽2的槽壁贴合。上述结构一方面提升密封圈20的装配稳定性;另一方面增加密封圈20与第一罩体11和第二罩体12的密封面积,从而提升密封效果,进而使得上述三个优点更加突出。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罩体11的边缘包括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板111以及设置于第一延伸板111的上端并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板112,第二罩体12的边缘包括设置于第一延伸板111的下方并向外延伸的第三延伸板121,第一延伸板111、第二延伸板112与第三延伸板121之间的凹槽形成插槽2。密封圈20的与第一延伸板111贴合的面、与第二延伸板112贴合的面以及与第三延伸板121贴合的面形成密封面,上述结构能够充分增加密封面的面积,提高密封效果。此外,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罩体12的边缘还包括设置于第三延伸板121的外端并向下延伸的导风板122,密封圈20的底壁上设置有与导风板122的外侧表面抵接的台阶面21。上述结构使得台阶面21也形成密封面,因此进一步增加了密封面的面积,提高了密封效果。
如图1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20与外壳10之间通过相互卡接的安装钉31和安装孔32连接,第一罩体11的边缘包括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板112,安装钉31与安装孔32中的一个设置于密封圈20上,安装钉31与安装孔32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二延伸板112上。上述结构使得密封圈20能够稳定地安装在加热组件上。此外,通过安装钉31和安装孔32可拆卸地连接使得当密封圈20老化需要更换时直接拆下即可,便于维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罩体12包括环形罩123以及盖设于环形罩123的内孔处的透明板124,环形罩123支撑透明板124,环形罩123与第一罩体11通过紧固件连接,加热组件还包括:分隔筒40以及加热管50。其中,分隔筒40夹设于第一罩体11与第二罩体12之间,第一罩体11、第二罩体12以及分隔筒40之间形成热风风道1。加热管50设置于热风风道1内。进入热风风道1内的风经过加热管50加热,加热后由环形罩123上的出风口14吹出以加热食物。食物表面的水分在热风的作用下快速蒸发,使得食物达到炸制的口感。
如图3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20的下表面包括向外凸出于第二罩体12的侧壁的抵接面22。具体地,带有该加热组件的盖体在盖设在器具本体上后,抵接面22能够与器具本体的内锅的上边沿密封配合,以避免内锅内烘烤生成的烟气由加热组件与内锅的上边沿之间逸出,一方面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另一方面提高热效率。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罩体12包括罩顶以及设置于罩顶的边缘处并向下延伸的导风板122。上述结构中,向下延伸的导风板122能够对从出风口14内吹出的热风起到向下的导向作用,使得更多的热风能够进入到烹饪腔内部,降低热风从盖体与烹饪器具之间的缝隙逸出的几率,从而提升烹饪器具的热效率。此外,导风板122具有预定长度以充分确保导风板122与内锅的直身段的配合长度,让盖体与器具本体能够很好的同心。需要说明的是,罩顶包括第三延伸板121以及透明板124。
如图1、图5至图7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盖体,根据本申请的盖体的实施例包括:盖体本体60以及加热组件70。其中,加热组件70设置于盖体本体60内,加热组件70为上述的加热组件。由于上述加热组件具有减小热风的泄漏量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盖体也具有上述优点。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本体60的下部具有安装开口61,加热组件70的位于安装开口61处的部分与盖体本体60的位于安装开口61处的部分之间具有缝隙,加热组件70的密封圈20密封缝隙。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外界的水汽、灰尘等由该缝隙进入至盖体本体60与加热组件70之间,从而保证盖体的情节性。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20的外侧壁与安装开口61的开口壁密封配合。上述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本体60包括面盖62以及位于面盖62内的内衬63,加热组件70设置于内衬63内,内衬63与面盖62之间形成散热通道3,内衬63的底壁上设置有与散热通道3连通的散热口631,面盖62与内衬63上设置有过流缺口,过流缺口形成与散热通道3连通的第二进风口4,第二进风口4与加热组件70的外壳10的热风风道1的第一进风口13位于盖体的同侧,盖体还包括:风机80,风机80设置于第一进风口13与第二进风口4处。上述结构能够带走加热组件70上方的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面盖62的温升,防止用户被面盖62烫伤,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90以及盖体100。其中,盖体100盖设于器具本体90上,盖体100为上述的盖体。由于上述盖体具有减小热风的泄漏量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优点。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器具本体90包括内锅91,盖体100的加热组件70为上述的烹饪器具,在加热组件70的密封圈20的下表面包括抵接面22的情况下,抵接面22与内锅91的上边沿密封配合,以避免内锅91内烘烤生成的烟气由加热组件与内锅91的上边沿之间逸出,一方面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另一方面提高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密封圈20的上下内外表面均为密封面,使得密封圈20的利用率极高,通过同一密封圈20能够密封多处,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可以是电饭煲、低压饭煲、豆浆机、料理机、电炖锅、炒菜机、多功能锅等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包括第一罩体(1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罩体(11)的下方的第二罩体(12),所述第一罩体(11)与所述第二罩体(12)之间具有热风风道(1),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与所述热风风道(1)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
密封圈(20),设置于所述第一罩体(11)与所述第二罩体(12)的连接处以密封所述第一罩体(11)与所述第二罩体(12)的连接处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体(11)的边缘与所述第二罩体(12)的边缘之间形成沿所述加热组件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插槽(2),所述密封圈(20)的内圈伸入至所述插槽(2)内并与所述插槽(2)的槽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体(11)的边缘包括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板(11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板(111)的上端并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板(112),所述第二罩体(12)的边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板(111)的下方并向外延伸的第三延伸板(121),所述第一延伸板(111)、所述第二延伸板(112)与所述第三延伸板(121)之间的凹槽形成所述插槽(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罩体(12)的边缘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延伸板(121)的外端并向下延伸的导风板(122),所述密封圈(20)的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风板(122)的外侧表面抵接的台阶面(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20)与所述外壳(10)之间通过相互卡接的安装钉(31)和安装孔(32)连接,所述第一罩体(11)的边缘包括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板(112),所述安装钉(31)与所述安装孔(32)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密封圈(20)上,所述安装钉(31)与所述安装孔(32)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板(1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罩体(12)包括环形罩(123)以及盖设于所述环形罩(123)的内孔处的透明板(124),所述环形罩(123)支撑所述透明板(124),所述环形罩(123)与所述第一罩体(11)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
分隔筒(40),夹设于所述第一罩体(11)与所述第二罩体(12)之间,所述第一罩体(11)、所述第二罩体(12)以及所述分隔筒(40)之间形成所述热风风道(1);
加热管(50),设置于所述热风风道(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20)的下表面包括向外凸出于所述第二罩体(12)的侧壁的抵接面(22);和/或,所述第二罩体(12)包括罩顶以及设置于所述罩顶的边缘处并向下延伸的导风板(122)。
8.一种盖体,包括:
盖体本体(60);
加热组件(70),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6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70)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60)的下部具有安装开口(61),所述加热组件(70)的位于所述安装开口(61)处的部分与所述盖体本体(60)的位于安装开口(61)处的部分之间具有缝隙,所述加热组件(70)的密封圈(20)密封所述缝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20)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开口(61)的开口壁密封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60)包括面盖(62)以及位于所述面盖(62)内的内衬(63),所述加热组件(70)设置于所述内衬(63)内,所述内衬(63)与所述面盖(62)之间形成散热通道(3),所述内衬(63)的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通道(3)连通的散热口(631),所述面盖(62)与所述内衬(63)上设置有过流缺口,所述过流缺口形成与所述散热通道(3)连通的第二进风口(4),所述第二进风口(4)与所述加热组件(70)的外壳(10)的热风风道(1)的第一进风口(13)位于所述盖体的同侧,所述盖体还包括:
风机(80),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3)与所述第二进风口(4)处。
12.一种盖体,包括:
盖体本体(60);
加热组件(70),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6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70)为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60)的下部具有安装开口(61),所述加热组件(70)的位于所述安装开口(61)处的部分与所述盖体本体(60)的位于安装开口(61)处的部分之间具有缝隙,所述加热组件(70)的密封圈(20)密封所述缝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20)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开口(61)的开口壁密封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60)包括面盖(62)以及位于所述面盖(62)内的内衬(63),所述加热组件(70)设置于所述内衬(63)内,所述内衬(63)与所述面盖(62)之间形成散热通道(3),所述内衬(63)的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通道(3)连通的散热口(631),所述面盖(62)与所述内衬(63)上设置有过流缺口,所述过流缺口形成与所述散热通道(3)连通的第二进风口(4),所述第二进风口(4)与所述加热组件(70)的外壳(10)的热风风道(1)的第一进风口(13)位于所述盖体的同侧,所述盖体还包括:
风机(80),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3)与所述第二进风口(4)处。
16.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器具本体(90);
盖体(100),盖设于所述器具本体(9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00)为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
17.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器具本体(90);
盖体(100),盖设于所述器具本体(9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00)为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具本体(90)包括内锅(91),在所述加热组件(70)的密封圈(20)的下表面包括抵接面(22)的情况下,所述抵接面(22)与所述内锅(91)的上边沿密封配合。
CN202021704049.2U 2020-08-14 2020-08-14 加热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3909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04049.2U CN213909851U (zh) 2020-08-14 2020-08-14 加热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04049.2U CN213909851U (zh) 2020-08-14 2020-08-14 加热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09851U true CN213909851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43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04049.2U Active CN213909851U (zh) 2020-08-14 2020-08-14 加热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098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91169A1 (zh) 烹饪器具
CN208228845U (zh) 蒸汽阀组件、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3909851U (zh) 加热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CN211155189U (zh) 烹饪器具
CN21127018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食物处理机
CN211533959U (zh) 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248361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3909867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248552U (zh) 烹饪器具的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CN213551309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3909745U (zh) 密封件、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9720477U (zh) 空气炸篮和空气炸锅
CN211673830U (zh) 利于热量循环的空气炸锅用风扇结构
CN214048573U (zh) 烹饪器具
CN220852239U (zh) 一种灶具底板、灶具及集成灶
CN213551321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110604461A (zh) 锅体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11212573U (zh) 锅体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10611907U (zh) 一种烹饪效率高的食物处理机
CN219720478U (zh) 空气炸篮和空气炸锅
CN211911291U (zh) 烹饪器具
CN212089201U (zh) 烹饪器具
CN215686663U (zh) 一种防烫的烹饪装置
CN214964691U (zh) 一种蒸汽空气炸锅密封结构
CN212089221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