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20477U - 空气炸篮和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空气炸篮和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0477U
CN219720477U CN202320844910.2U CN202320844910U CN219720477U CN 219720477 U CN219720477 U CN 219720477U CN 202320844910 U CN202320844910 U CN 202320844910U CN 219720477 U CN219720477 U CN 219720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ray
fryer
basket
baske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449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永多
刘化勇
李阳阳
周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449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20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0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0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炸篮和空气炸锅,所述空气炸篮,包括:炸篮本体,所述炸篮本体内形成有烹饪腔,且所述炸篮本体设有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安装口,且所述炸篮本体适于安装于锅体;提手盘,所述提手盘与所述炸篮本体相连且围绕所述安装口设置,所述提手盘内侧形成有锅口且外侧设有提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篮,在提手盘的外侧设有提手,用户在炸制过程中或刚炸制完之后,可对提手进行握持操作,且用户不会收到高温的烫伤,保证用户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空气炸篮和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篮和具有该空气炸篮的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使用效果以及使用时的便利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空气炸锅为日常生活中的较为常见的电器,现有的空气炸锅内设有空气炸篮,但空气炸篮为内置件,取放不方便,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炸篮,所述空气炸篮可支撑于锅体,且设有提手,用户可通过提手直接对空气炸篮端起,取放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篮,包括:炸篮本体,所述炸篮本体内形成有烹饪腔,且所述炸篮本体设有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安装口,且所述炸篮本体适于安装于锅体;提手盘,所述提手盘与所述炸篮本体相连且围绕所述安装口设置,所述提手盘内侧形成有锅口且外侧设有提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篮,在提手盘的外侧设有提手,用户在炸制过程中或刚炸制完之后,可对提手进行握持操作,且用户不会收到高温的烫伤,保证用户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炸篮,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密封安装于所述炸篮本体与所述提手盘的连接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炸篮,所述密封件包括内侧部、外侧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内侧部与所述外侧部之间,所述内侧部密封贴合于所述锅口,所述连接部夹设于所述炸篮本体与所述提手盘之间,所述外侧部贴合于所述锅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炸篮,所述炸篮本体与所述提手盘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炸篮,所述内侧部形成有朝下凸出的密封翻边,所述锅口处设有朝上敞开的环形密封槽,所述密封翻边伸至所述环形密封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炸篮,所述炸篮本体设有进风孔和回风孔,所述进风孔设于所述炸篮本体的侧壁,所述回风孔设于所述炸篮本体的底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炸篮,所述炸篮本体的侧壁包括从下往上朝外倾斜延伸的第一段,所述第一段设有所述进风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炸篮,所述炸篮本体的侧壁还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通过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底壁相连,所述第二段设有所述进风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炸篮,所述进风孔构造为长条形孔,且从所述第二段延伸至所述第一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炸篮,所述烹饪腔内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托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气炸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包括托盘、锅体和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空气炸篮,所述锅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加热件和气流驱动件,所述空气炸篮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处,所述气流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加热件处的气流朝向所述烹饪腔内流动,所述托盘安装于所述烹饪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炸锅,所述托盘为两个且分别为上层托盘和下层托盘,所述上层托盘与所述下层托盘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分布,所述上层托盘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下层托盘设有下通风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炸锅,所述空气炸篮设有回风孔和围绕所述回风孔分布的集油槽,所述下层托盘的中部设有位于所述回风孔上方的遮挡部,所述下通风孔围绕所述遮挡部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炸锅,所述托盘设有弹性支撑塞,所述弹性支撑塞适于弹性抵压于所述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炸锅,还包括锅盖,所述锅盖盖设于所述空气炸篮的锅口,且所述锅盖设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适于将气流朝向所述烹饪腔的中部引导。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炸锅,所述导流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部沿所述锅盖的周向间隔开分布,且所述导流部从所述锅盖的内顶壁向下凸出,且所述导流部沿所述锅盖的径向延伸。
所述空气炸锅和上述的空气炸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篮与两层托盘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篮与两层托盘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截面图(无加热件等内部结构);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篮与下层托盘的截面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炸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层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层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层托盘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空气炸锅100,
空气炸篮1,炸篮本体111,提手盘112,提手1121,支撑凸筋12,第一凸筋121,第二凸筋122,密封件13,内侧部131,密封翻边1311,外侧部132,连接部133,环形密封槽15,环形侧壁16,第一段161,第二段162,进风孔163,底壁17,回风孔171,连接件18,
上层托盘21,第一通风孔211,下层托盘22,第二通风孔221,第三通风孔222,遮挡部223,加强凸筋24,弹性支撑塞25,
锅盖31,导流部311,加热件32,气流驱动件33,驱动电机34,底座35,锅体3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篮1,该空气炸篮1可用于支撑多个不同的托盘,实现烹饪腔内的空间最大化地利用,同时,也便于试下多种不同类型的食物的分层放置,满足用户不同类型的烹饪需求。
如图1-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炸篮1,该空气炸篮1内形成有朝上敞开的烹饪腔,且烹饪腔内设有支撑部,支撑部具有用于支撑托盘的支撑面,支撑部为多组,多组支撑部的支撑面的高度不同,且多组支撑部分别用于支撑多个托盘。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多组支撑部可分别用于一一对应地支撑多个不同的托盘,以使多个不同的托盘分别位于烹饪腔内不同的高度。如在烹饪腔内设置有两组支撑部,两组支撑部可用于支撑两个托盘,且两个托盘的高度不同,实现不同高度的食材放置。
这样,多个托盘在上下方向依次分布,可更大化地使用烹饪腔内的烹饪空间,尤其相比于传统的一层托盘的设计,对顶部的空间能够很好地利用,同时,多个托盘分别进行食物的放置,可增大食物的放置量,且多个托盘可放置相同的食物,也可放置不同的食物,对于不同类型的食材烹饪时间或油温需求不同时,可在不同的托盘中进行烹饪炸制,进而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支撑面的高度以及支撑部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灵活地设置,如将支撑部设置为两组、三组或者更多组,结构简单,设置方式灵活可选。以及,在实际炸制过程中,托盘的数量也可灵活地放置,如在每组支撑部上均放置托盘,或在多组支撑部中的一部分放置托盘,烹饪的选择更加灵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篮1,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支撑部分别对不同的托盘进行支撑,可实现多层托盘的放置,实现空气炸篮1内空间的更大化利用,且满足用户对托盘的不同使用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组支撑部到空气炸篮1的中轴线的距离与对应的支撑面的高度正相关,换言之,多组支撑部到空气炸篮1的中轴线的距离不同,且各组支撑部的支撑面的高度也不相同,其中,支撑部到空气炸篮1的中轴线的距离越大,对应的支撑面的高度越大。
也就是说,多组支撑部中,支撑部越靠近空气炸篮1的中轴线,其本身的高度越低,如支撑部设置为两组,且一组支撑部的支撑面的高度较低,且该支撑部越靠近空气炸篮1的中轴线,另一组支撑部的支撑面的高度较高,且该支撑部越远离空气炸篮1的中轴线。
如在实际安装时,多个托盘的尺寸也与多组支撑部的设置相匹配,如可将托盘尺寸较小的一个支撑于两组支撑部中高度较低的一个,同时,可将托盘的尺寸较大的一个支撑于两组支撑部中高度较高的一个。这样,在放置托盘时,尺寸较高的支撑部不会影响小尺寸的托盘的放入,从而使得各个托盘均可合理地放置于多组支撑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包括支撑凸筋12,支撑面形成于支撑凸筋12的上端,其中,支撑凸筋12在烹饪腔的内周壁凸出设置,且支撑凸筋12的上端面可构造为支撑面,即用户将托盘放置于烹饪腔内后,托盘的边沿可支撑于支撑凸筋12的上端,从而使得托盘保持在稳定的结构状态。其中,支撑凸筋12可冲压拉伸成型,也可为滚筋结构。
进一步地,每组支撑部的支撑凸筋12为多个,且多个支撑凸筋12在烹饪腔的周向上间隔开设置,也就是说,支撑面的高度相同的多个支撑凸筋12可作为一组支撑部,以使该高度的支撑面对应的托盘在放置于烹饪腔内时,可使得托盘同时支撑于多个支撑凸筋12上,实现对托盘在周向多个位置处的支撑。
其中,如图7所示,每组支撑部的支撑凸筋12的数量可设置为偶数个,且使多个支撑凸筋12均匀地分布于在烹饪腔的周向上,保证支撑部对托盘的周向上各个位置处的支撑力相对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组支撑部的多个支撑筋在烹饪腔的周向上交错分布,这样,可使得多个托盘的支撑位置相互交错,在保证托盘受到稳定支撑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烹饪腔内的空间。
如图7所示,支撑部为两组,且每组支撑部均包括6个支撑凸筋12,即6个较高的支撑凸筋12与6个较低的支撑凸筋12在烹饪腔的周向上交错分布,从而使得两个尺寸大小不同的托盘分别可支撑于对应的6个支撑凸筋12上,保证每个托盘均衡、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凸筋12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构造为下部区域的宽度大于上部区域的宽度,如图3所示,支撑凸筋12构造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筋,且长条筋的下部宽度大于上部宽度,从而利于增强支撑凸筋12在竖向上的结构强度和支撑强度。
由此,在将托盘支撑于支撑凸筋12上之后,支撑凸筋12具有较大的竖向强度,可实现对托盘的稳定支撑,即支撑凸筋12可支撑更大重量的托盘以及食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凸筋12的内侧面构造为从上部到下部逐渐朝向烹饪腔的中心倾斜,即支撑凸筋12可构造为相对于烹饪腔的中轴线倾斜。如空气炸篮为圆形炸篮时,支撑凸筋12的内侧面从上到下对应的烹饪腔的半径逐渐减小,而在其它类型的炸篮时,支撑凸筋12的内侧面从上到下朝靠近烹饪腔中心的方向倾斜,从而在将托盘支撑于支撑凸筋12后,支撑凸筋12越往下支撑距离更加紧凑,从而避免在支撑凸筋12的上端存在少量磨损后无法对托盘进行有效的支撑,保证托盘支撑的稳定性。
以及,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空气炸篮1的侧壁构造为底部平的锥形结构,换言之,空气炸篮1的底部内径从上往下逐渐减小,利于实现气流朝下、朝中流动,同时,也可使得油液沿烹饪腔的内侧壁滑落集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空气炸篮1包括炸篮本体111和提手盘112。
其中,炸篮本体111内形成有烹饪腔,炸篮本体111设有与烹饪腔连通的安装口,且炸篮本体111适于安装于锅体36。由此,在实际烹饪时,可将炸篮本体111放置于锅体36内,且炸篮本体111的安装口处朝上敞开,用户可将食材从安装口处放置于烹饪腔内。
提手盘112与炸篮本体111相连,其中,如提手盘112可与炸篮本体111可拆卸地相连,或者通过其它方式进行连接,且在实际使用时,提手盘112可与炸篮本体111作为一个整体使用。其中,提手盘112围绕安装口设置,提手盘112内侧形成有锅口,这样,锅口朝上敞开可与锅盖31配合,同时,提手盘112的外周壁凸出于炸篮本体111的外周壁,从而在将空气炸篮1安装于锅体36时,可将炸篮本体111的底部伸至锅体36的安装腔内,且将提手盘112支撑于锅体36的上侧边沿处,实现二者的安装配合。
其中,在提手盘112的外侧设有提手1121,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时,提手盘112以及提手1121均位于锅体36外,即提手1121的温度相对于炸篮本体111的温度较低,此时用户在炸制过程中或刚炸制完之后,可对提手1121进行握持操作,且用户不会受到高温的烫伤,保证用户的安全性。其中,提手1121可为导热性较低的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炸篮1还包括密封件13,其中,密封件13密封安装于炸篮本体111与提手盘112的连接处。这样,可使得密封件13能够在炸篮本体111与提手盘112的连接处起到密封的作用,避免烹饪腔内的热气流从炸篮本体111与提手盘112的连接处流出对用户产生烫伤的风险,提高用户使用的安全性。
同时,可保证烹饪腔内的密封性,保证烹饪腔内的热气流中的热量能够有效地作用于食材,避免热量流失,保证食材炸制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13包括内侧部131、外侧部132和连接部133,其中,内侧部131、外侧部132和连接部133为一体成型,即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利于提高安装效率,且保证自身结构的强度,避免出现结构断裂的问题。
连接部133连接于内侧部131与外侧部132之间,内侧部131密封贴合于锅口,如图7中所示,密封件13的内侧部131连接于连接部133的上方,且内侧部131位于提手盘112的内体以与锅口贴合,这样,在将锅盖31盖设于提手盘112上时,锅盖31可与锅口的内侧部131进行紧密接触,保证锅口处的密封性。
同时,连接部133夹设于炸篮本体111与提手盘112之间,外侧部132贴合于炸篮本体111的外侧,以使连接部133对炸篮本体111与提手盘112之间的间隙进行有效地封闭,同时,外侧部132与连接部133的下侧相连且与锅体紧密地贴合,从而可保证锅体36与炸篮本体111之间的密封性,保证安装腔的封闭性,实现对食材的有效炸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炸篮本体111与提手盘112通过连接件18可拆卸地相连,连接件18贯穿连接部133。其中,连接件18可构造为螺栓/螺钉。这样,在实际安装时,可将炸篮本体111与提手盘112对接,且密封件13位于炸篮本体111与提手盘112的连接处,连接部133夹设于二者之间,连接件18可将炸篮本体111、连接部133与提手盘112贯穿,从而实现三个结构件的连接固定。
由此,在安装后,可通过连接件18的进一步地紧固,实现对密封件13的压紧,保证炸篮本体111与提手盘112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其中,在实际设计时,可将连接件18设置为多个,且多个连接件18在提手盘112的周向上间隔开分布,以使多个连接件18同时对炸篮本体111与提手盘112进行固定,提高结构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侧部131形成有朝下凸出的密封翻边1311,锅口处设有朝上敞开的环形密封槽15,密封翻边1311伸至环形密封槽15内,由此,可增大密封配合的面积。
如图7所示,内侧部131的上端的外侧形成有朝下延伸的密封翻边1311,且密封翻边1311为环形翻边,同时,在锅口的内周设有环形密封槽15,密封翻边1311伸至环形密封槽15内实现与提手盘112的密封抵压,由此,极大地保证了密封件13与提手盘112之间的密封性,由此,在将锅盖31盖设于锅口后,可保证锅口处的密封效果,实现对烹饪腔的有效封闭,进而保证炸制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炸篮1包括底壁17和环形侧壁16,环形侧壁16围绕底壁17设置且与底壁17限定出烹饪腔,如图4和图7所示,环形侧壁16的下周边沿与底壁17的外侧边沿相连,以使空气炸篮1限定出朝上敞开的烹饪腔。
其中,支撑部设于环形侧壁16,如图7所示,支撑凸筋12在环形侧壁16的内周壁凸出设置,以使托盘可支撑于环形侧壁16。具体地,如图7所示,支撑凸筋12在环形侧壁16的内侧凸出且在外侧凹入,以在外侧形成凹槽空间,便于与外部的结构件进行避让,或者增大气流流通截面。
以及,环形侧壁16设有进风孔163,底壁17设有回风孔171,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空气炸篮1安装于空气炸锅100后,位于空气炸篮1底部的加热件32可产生加热气流,气流驱动件33可将加热气流朝向进风孔163吹动,加热气流从进风孔163进入到烹饪腔内,且在烹饪腔内对食材进行加热之后,可进一步地从回风孔171排出继续流向加热件32进行持续加热,实现气流循环,对食材持续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侧壁16包括从下往上朝外倾斜延伸的第一段161,第一段161设有进风孔163,即从气流驱动件33吹送的气流可从环形侧壁16的第一段161处进入到烹饪腔内。其中,将第一段161构造为倾斜设置,可使得气流驱动件33输送的气流方向与进风孔163在第一段161中正对,从而可使得气流更加快速地进入到烹饪腔内,提升气流循环效率。
以及,在进一步地实施例中,环形侧壁16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第二段162,第一段161通过第二段162与底壁17相连,第二段162设有进风孔163,换言之,环形侧壁16可包括第一段161和第二段162,且第一段161和第二段162的延伸方向不同,且既可在第一段161上设置进风孔163,也在第二段162上设置进风孔163,这样,第一段161的进风孔163和第二段162的进风孔163同时进风,极大地增加了进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孔163构造为长条形孔,且从第二段162延伸至第一段161,即进风孔163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进风孔163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段161,且另一部分位于第二段162,这样,可使得进风孔163的整体长度较大,从而利于增大进风量。
以及,将进风孔163位于第一段161和第二段162的两部分设置为朝向不同,可使得空气炸篮1外的气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入到空气炸篮1内,实现从不同角度对食材进行加热烹饪,从而保证食材各个位置加热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空气炸篮1设有进风孔163,且进风孔163位于支撑部的上方,这样,在将托盘支撑于支撑部上后,进风孔163的高度高于托盘的高度。尤其如图4中所示,在将两个托盘均安装于烹饪腔之后,两个托盘均位于进风孔163的下方,这样,从进风孔163处进入的加热气流可在朝下流动的过程中,可朝向托盘流动,进而保证从进风孔163进入的气流均可经过托盘上盛放的食材,实现对食物的有效加热。
也就是说,将进风孔163设置于高于支撑部,可保证进入到烹饪腔内的气流可经过托盘之后再流向回风孔171,实现热量有效利用。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气炸锅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锅100,包括托盘、锅体36和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空气炸篮1,其中,锅体36内形成有安装腔,以及空气炸锅100还包括底座35,锅体36安装于底座35上,且底座35适于支撑于放置面上。
实际安装时,锅体36安装于底座35上,空气炸篮1安装于锅体36上。其中,在安装腔内设有加热件32和气流驱动件33,空气炸篮1安装于安装腔处,气流驱动件33适于驱动加热件32处的气流朝向烹饪腔内流动,托盘为多个且适于一一对应地支撑于多组支撑部,以使多组支撑部上均设置有托盘,通过加热件32产生的热气流对多个托盘上的食材进行加热。
如图2所示,加热件32和和气流驱动件33均安装于安装腔内,且在底座35与锅体36之间设有驱动电机34,驱动电机34的电机轴与气流驱动件33相连,气流驱动件33构造为风扇,风扇可在驱动电机34的带动下转动,同时,如图2所示,加热件32构造为加热管,且加热管盘绕于空气炸篮1的底部外侧。
这样,在空气炸锅100运行时,驱动电机34的电机轴转动,带动风扇转动,风扇转动的过程中,吹动加热件32附近的气流从安装腔内逐渐地朝向空气炸篮1的进风孔163流动,如图2中所示,加热气流从空气炸篮1的侧壁和锅体36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中朝向进风孔163流动,进而从进风孔163由烹饪腔的侧壁上部进入到烹饪腔内,进而实现对托盘上的食材的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托盘为两个且分别为上层托盘21和下层托盘22,上层托盘21与下层托盘22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分布,上层托盘21设有第一通风孔211,下层托盘22设有下通风孔,这样,热气流从进风孔163处进入到烹饪腔内之后,对食材进行加热,并通过各个通风孔流向回风孔171,进而从回风孔171回流至安装腔内加热件32所在的空间。如图11所示,下层托盘22的外侧部分逐渐向内朝下倾斜,以使下层托盘22上的油液朝向中部流动,实现油液的汇聚收集。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通风孔211为多个,且多个第一通风孔211均构造为长条状,且多个第一通风孔211在上层托盘21的径向上依次分布,同时,第一通风孔211也设置为多组,多组第一通风孔211在上层托盘21的周向上依次分布。
这样,可使得多个第一通风孔211均可用于实现上层托盘21上下两侧的通风,利于增大气流量,提升加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炸篮1设有回风孔171和围绕回风孔171分布的集油槽,下层托盘22的中部设有位于回风孔171上方的遮挡部223,下通风孔围绕遮挡部223设置。
如图9所示,下层托盘22构造为圆形结构,且中部形成有遮挡部223,遮挡部223的顶部为封闭状态,且遮挡部223位于回风孔171的正上方,可使得遮挡部223能够对回风孔171沿上下方向进行遮挡,从而防止烹饪腔内的油液进入到回风孔171内,避免油液对安装腔内的结构件造成损坏。
如在具体设计时,支撑凸筋12可分别设置为第一凸筋121和第二凸筋122,第一凸筋121的上端高于第二凸筋122的上端高度,即第一凸筋121用于支撑上层托盘21,第二凸筋122用于支撑下层托盘22。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炸篮1设有回风孔171和围绕回风孔171分布的集油槽,下层托盘22的中部设有位于回风孔171上方的遮挡部223。下通风孔包括第二通风孔221和第三通风孔222,第二通风孔221为多个,且多个第二通风孔221位于下层托盘22的中部区域。以及,如图3和图9所示,第三通风孔222为多个,且多个第三通风孔222均构造为长条状,且多个第三通风孔222在下层托盘22的径向上依次分布,同时,第三通风孔222也设置为多组,多组第三通风孔222在上层托盘21的周向上依次分布,多组第三通风孔222围绕多个第二通风孔221分布,从而实现不同角度的通风作用,增大通风效果。遮挡部223的侧壁设有第二通风孔221,第三通风孔222围绕遮挡部223设置。
如图9所示,下层托盘22构造为圆形结构,且中部形成有遮挡部223,其中,第二通风孔221构造为沿竖向延伸的长条状孔,且第二通风孔221为多个,多个第二通风孔221在遮挡部223的周向上间隔开分布,以使遮挡部223的周向上的多个位置处均可实现通风的作用,增大通风量。以及遮挡部223的顶部为封闭状态,且遮挡部223位于回风孔171的正上方,可使得遮挡部223能够对回风孔171沿上下方向进行遮挡,从而防止烹饪腔内的油液进入到回风孔171内,避免油液对安装腔内的结构件造成损坏。
如图9所示,第三通风孔222为多个,且多组第三通风孔222在下层托盘22的周向上间隔开分布。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上层托盘21的表面和下层托盘22的表面均设有加强凸筋24,通过设置加强凸筋24不仅可增大托盘的结构强度,且可通过加强凸筋24对托盘上的食材进行支撑,避免食材与托盘过大面积的接触,放置食材粘在托盘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托盘设有弹性支撑塞25,弹性支撑塞25适于弹性抵压于支撑部。其中,弹性支撑塞25为弹性材料制成,如为硅胶制成。
由此,在将托盘安装于烹饪腔内时,可将弹性支撑塞25支撑于支撑部,以使托盘弹性支撑于支撑部。且弹性支撑塞25可与烹饪腔的内壁过盈配合,以防止托盘脱落,保证托盘在安装腔内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炸锅100还包括锅盖31,锅盖31盖设于空气炸篮1的锅口,且锅盖31设有导流部311,导流部311适于将气流朝向烹饪腔的中部引导。如图2所示,在空气炸篮1的上端形成有敞开的锅口,锅盖31安装于锅口位置处,这样,可使得锅盖31对烹饪腔起到封闭的作用,保证烹饪腔在使用过程中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实现对食材的有效加热。其中,导流部311可构造为导流筋条。
其中,在锅盖31设置导流部311,导流部311可对烹饪腔内的气流进行有效地导流,如导流部311设于锅盖31的下表面且在下表面凸出设置。进气孔设于空气炸篮1的侧壁的上部区域,使得加热气流从进气孔进入到烹饪腔内之后,可沿着导流部311朝向烹饪腔的中部流动,进而在中部汇聚后朝下流动,依次经过两层托盘后朝下流向回风孔171,保证加热气流能够在导流部311的导流作用下更加充分地与食材接触,实现对中心冷区的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部311为多个,多个导流部311沿锅盖31的周向间隔开分布,且导流部311从锅盖31的内顶壁向下凸出,且导流部311沿锅盖31的径向延伸。即多个导流部311在锅盖31的底部呈放射状分布。其中,进风孔163也为多个,多个进风孔163在空气炸篮1的周向上间隔开分布,即空气炸篮1的周向上的多个位置处可进风,由此,通过多个导流部311可使得多个进风孔163处的气流均朝向中部位置引导,保证气流有效聚中。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空气炸篮,其特征在于,包括:
炸篮本体,所述炸篮本体内形成有烹饪腔,且所述炸篮本体设有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安装口,且所述炸篮本体适于安装于锅体;
提手盘,所述提手盘与所述炸篮本体相连且围绕所述安装口设置,所述提手盘内侧形成有锅口且外侧设有提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密封安装于所述炸篮本体与所述提手盘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内侧部、外侧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内侧部与所述外侧部之间,所述内侧部密封贴合于所述锅口,所述连接部夹设于所述炸篮本体与所述提手盘之间,所述外侧部贴合于所述锅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炸篮本体与所述提手盘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部形成有朝下凸出的密封翻边,所述锅口处设有朝上敞开的环形密封槽,所述密封翻边伸至所述环形密封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炸篮本体设有进风孔和回风孔,所述进风孔设于所述炸篮本体的侧壁,所述回风孔设于所述炸篮本体的底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炸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炸篮本体的侧壁包括从下往上朝外倾斜延伸的第一段,所述第一段设有所述进风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炸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炸篮本体的侧壁还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通过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底壁相连,所述第二段设有所述进风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炸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构造为长条形孔,且从所述第二段延伸至所述第一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内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托盘。
1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锅体和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篮,所述锅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加热件和气流驱动件,所述空气炸篮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处,所述气流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加热件处的气流朝向所述烹饪腔内流动,所述托盘安装于所述烹饪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为两个且分别为上层托盘和下层托盘,所述上层托盘与所述下层托盘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分布,所述上层托盘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下层托盘设有下通风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篮设有回风孔和围绕所述回风孔分布的集油槽,所述下层托盘的中部设有位于所述回风孔上方的遮挡部,所述下通风孔围绕所述遮挡部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设有弹性支撑塞,所述弹性支撑塞适于弹性抵压于所述支撑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盖,所述锅盖盖设于所述空气炸篮的锅口,且所述锅盖设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适于将气流朝向所述烹饪腔的中部引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部沿所述锅盖的周向间隔开分布,且所述导流部从所述锅盖的内顶壁向下凸出,且所述导流部沿所述锅盖的径向延伸。
CN202320844910.2U 2023-04-14 2023-04-14 空气炸篮和空气炸锅 Active CN219720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4910.2U CN219720477U (zh) 2023-04-14 2023-04-14 空气炸篮和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4910.2U CN219720477U (zh) 2023-04-14 2023-04-14 空气炸篮和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0477U true CN219720477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63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44910.2U Active CN219720477U (zh) 2023-04-14 2023-04-14 空气炸篮和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20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60170U (zh) 烹饪器具
CN107550238A (zh) 一种ih电饭煲及其降温控温方法
CN215650652U (zh) 烹饪器具
CN219720477U (zh) 空气炸篮和空气炸锅
CN219720478U (zh) 空气炸篮和空气炸锅
CN211155189U (zh) 烹饪器具
CN215899403U (zh) 烹饪器具
CN215899454U (zh) 加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0961468U (zh) 高效散热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CN110051213B (zh) 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CN208973296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榨汁机
CN111110022A (zh) 一种盖体结构和烹饪装置
CN217524591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4341660U (zh) 一种可视化的烹饪器具
CN219048324U (zh) 一种洗碗机的内胆组件及洗碗机
CN213909851U (zh) 加热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CN216724204U (zh) 一种风扇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9613659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20192811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进风结构
CN218942814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7885789U (zh) 烹饪器具
CN215304963U (zh) 蒸汽烹饪容器以及烹饪器具
CN215226898U (zh) 空气炸锅
CN218588848U (zh) 嵌入式烤箱
CN21804482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