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03372U - 一种隔热箱的供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热箱的供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03372U
CN213903372U CN202022829299.5U CN202022829299U CN213903372U CN 213903372 U CN213903372 U CN 213903372U CN 202022829299 U CN202022829299 U CN 202022829299U CN 213903372 U CN213903372 U CN 213903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pressure
box body
ai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292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龙
罗怀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General Hydraulic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General Hydraulic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General Hydraulic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General Hydraulic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292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03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03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03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热箱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热箱的供气系统,包括箱体、供气组件、加热组件和换热组件,供气组件与箱体内部连通,供气组件用于向箱体内供气;加热组件用于加热进入箱体前的气体;换热组件用于实现排出箱体后的气体和未被加热组件加热前的气体之间的换热。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对箱体内排出气体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隔热箱的供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热箱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热箱的供气系统。
背景技术
金属类产品在制造完成后,需要对其自身性能进行检测。对于正常工作环境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的产品,需要对其进行耐热检测。一般将产品在密封的箱体内,朝箱体内供给高温空气,而使产品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下。朝隔热箱内持续供给加热后的气体后,在隔热箱内的循环后的气体通常直接排放,高温气体直接排放不仅影响环境,而且高温气体携带的热能未被合理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方便对箱体内排出气体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热箱的供气系统,包括箱体、供气组件、加热组件和换热组件,所述供气组件与所述箱体内部连通,所述供气组件用于向所述箱体内供气;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加热进入所述箱体前的气体;所述换热组件用于实现排出所述箱体后的气体和未被所述加热组件加热前的气体之间的换热。
可选地,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内设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并排设置适于换热,所述第一管道的进口与所述供气组件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加热组件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箱体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出口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抽气风机,所述抽气风机设置于所述冷却器的出气端。
可选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承压桶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置于所述承压桶内以对所述承压桶内的气体加热,所述承压桶进气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出口连通,所述承压桶的出气端与所述箱体连通。
可选地,所述承压桶内设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与所述承压桶的内壁连接,且所述折流板的面积小于所述承压桶的内部横截面面积。
可选地,所述承压桶的出气端连通有喷头,所述喷头设于所述箱体内部。
可选地,所述箱体内设有整流风扇。
可选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承压桶的出气端。
可选地,所述供气组件包括供气风机,所述供气风机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进口连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朝箱体内供气时,供气组件供给的气体通过加热组件加热而供给至箱体内,在供气组件供给的气体经过加热组件前,先经过换热组件进行换热,在箱体内循环后的气体也连通至换热组件,因此供气组件的供给的气体进入加热组件前,先经过换热组件与从箱体内排出的气体换热,箱体排出的气体的热量被利用,方便了对进入箱体的气体的初步加热,减少了箱体排出气体所携带热量的浪费,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供气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热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2-供气风机;3-加热组件、301-承压桶、302-加热管、303-折流板、304-喷头;4-换热器、401-第一管道、402-第二管道;5-冷却器;6-抽气风机;7-整流风扇;8-温度控制器;9-温度传感器;10-压力传感器;11-温度上限保护器;12-气体流量传感器;13-电动压力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右方,相应地,“X”的反向代表左方;“Z”的正向代表上方,相应地,“Z”的反向代表下方,术语“X”、“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金属类产品在制造完成后,需要对其自身性能进行检测。对于正常工作环境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的产品,需要对其进行耐热检测。一般将产品在密封的箱体内,朝箱体内供给高温空气,而使产品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下。朝隔热箱内持续供给加热后的气体后,在隔热箱内的循环后的气体通常直接排放,高温气体直接排放不仅影响环境,而且高温气体携带的热能未被合理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热箱的供气系统,包括箱体1、供气组件、加热组件3和换热组件,供气组件与箱体1内部连通,供气组件用于向箱体1内供气;加热组件3用于加热进入箱体1前的气体;换热组件用于实现排出箱体1后的气体和未被加热组件3加热前的气体之间的换热。
参照图1,其中,供气系统包括箱体1、供气组件、加热组件3和换热组件。箱体1为保温隔热箱,箱体1内部放置有需要进行性能检测的产品。供气组件为风机或空压机或其他供气设备,供气组件的出气端先通过管道与加热组件3连通,加热组件3再通过管道与箱体1内部连通,而使得加热后的气体进入箱体1内。供气组件和加热组件3之间还设有换热组件,供气组件先通过管道与换热组件连通,供气组件输出的气体在换热组件内进行换热后,再进入加热组件3进行加热。箱体1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换热组件连通,以此箱体1排出的气体和进入加热组件3前的气体在换热组件处进行换热,箱体1内排出气体所携带的热量经过换热组件而初步加热进入加热组件3前的气体。
这样设置,在箱体1内循环后的气体先进入换热组件,再排走,供气组件给箱体1供给气体时,供气组件先与换热组件连通,因此从箱体1内排出的气体和供气组件输出的气体在换热组件处进行换热,从箱体1内排出的气体所携带的热量传递给了供气组件的输出的气体,便于对输送至箱体1内的气体进行初步加热,且降低了箱体1排出气体的温度,方便对气体进行排放,减小了排放气体对环境的影响。由于供气组件输出的气体在换热组件处进行初步加热后再进入加热组件3内,节省了加热组件3加热气体所需能量。从箱体1内排出的气体上的热量在换热组件处充分利用,减少了热量的浪费,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可选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4,换热器4内设有第一管道401和第二管道402,第一管道401和第二管道402并排设置且适于换热,第一管道401的进口与供气组件连通,第一管道401的出口与加热组件3连通,第二管道402与箱体1连通。
参照图1和图3,其中,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4,换热器4内包括第一管道401和第二管道402,第一管道401和第二管道402内的气体进行换热。第一管道401的进口通过管道与供气组件连通,第一管道401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加热组件3连通。供气组件输送的气体先经过第一管道401,在第一管道401内初步加热后,再进入加热组件3内。第二管道402的进口与箱体1的排气端连通,在箱体1内循环后的气体排出后,先进入第二管道402,携带有热量的气体在第二管道402内换热而对第一管道401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同时第二管道402内的气体自身温度降低,便于第二管道402内的气体排放。
这样设置,供气组件输送的气体进入第一管道401、箱体1排出气体进入第二管道402,第一管道401和第二管道402内的气体进行换热,方便降低箱体1排出气体的温度,同时方便提高了供气组件输送气体的温度,一方面了合理利用了箱体1排出气体所携带的热量,另一方面便于降低排放气体的温度,而减小排放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可选地,供气组件包括供气风机2,供气风机2的出风端与第一管道401的进口连通。
参照图1,其中,供气组件包括供气风机2,本实施例中,供气风机2为高压螺旋风机。供气风机2的出风端通过管道与第一管道401的进口连通。供气风机2和第一管道401之间设有气体流量传感器12,气体流量传感器12设于供气风机2的出风端。
这样设置,供气风机2给第一管道401内输送气体,在供气风机2供给气体时,气体流量传感器12时刻检测供气风机2所输出的气体的流速,而方便控制供气风机2的功率,使得供气风机2输出的气体均充分在换热器4内换热,提升箱体1排出气体的能量利用率。
可选地,还包括冷却器5,冷却器5的进气端与第二管道402的出口连通。
参照图1,其中,还包括冷却器5,冷却器5的进气端通过管道与第二管道402的出口连通。冷却器5的进水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9和压力传感器10,通过温度传感器9和压力传感器10以监测进入冷却器5内的水的温度和压力,冷却器5的出水端也安装有温度传感器9以监测冷却水的温度。通过监测冷却器5内冷却水的温度和压力,而便于调节冷却器5内冷却水的温度和压力,便于维持冷却器5的冷却效果。
这样设置,箱体1排出的气体在经过第二管道402在换热器4内进行换热后,进入冷却器5内,冷却器5对气体进行冷却,进一步降低了排放气体的温度,方便使气体呈常温状态排至环境中,减小了对环境的影响。
可选地,还包括抽气风机6,抽气风机6设置于冷却器5的出气端。
参照图1,其中,还包括抽气风机6,本实施例中,抽气风机6为抽气螺旋风机。抽气风机6的抽气端与冷却器5的出气端连通,抽气风机6运行时,辅助箱体1排出的气体的流动。抽气风机6的抽气一端也安装有温度传感器9和压力传感器10,而方便监测抽气风机6抽取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而方便调节冷却器5的冷却效率和抽气风机6的功率,以减小排出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在抽气风机6的抽风端还安装有电动压力调节阀13,而便于调节抽气风机6处的气体的压力,方便气体被抽出。
这样设置,抽气风机6的设置,提高了箱体1出气端气体的流速,便于将箱体1内的气体抽出。箱体1内部进行产品检测时,悬浮在箱体1内的油液在抽气风机6的作用下易于被抽出,减小了箱体1内悬浮的油液的浓度,使得密封的箱体1更加安全。
可选地,加热组件3包括承压桶301和加热管302,加热管302置于承压桶301内以对承压桶301内的气体加热,承压桶301进气端与第一管道401的出口连通,承压桶301的出气端与箱体1连通。
参照图1和图2,其中,加热组件3包括承压桶301和加热管302。承压桶301呈圆筒形,且承压桶301的周向侧壁上设有硅酸铝保温层,本实施例中,硅酸铝保温层粘结在承压桶301的周向侧壁上。加热管302设有多个,本实施例中,加热管302的数量优选为27个。加热管302设置在承压桶301内部。承压桶301包括有进口和出口,气体从承压桶301的进口进入承压桶301内进行加热,并从承压桶301的出口离开承压桶301。本实施例中,承压桶301设有两个,两个承压桶301串联设置,且两个承压桶301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承压桶301的周向侧壁上焊接有鞍座,通过鞍座即可方便将承压桶301固定在地面。承压桶301的周向侧壁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处设有排污阀,排污口处于承压桶301的下侧(图中Z轴的反方向)设置,而方便排放承压桶301内部的污水。
一个承压桶301的进口通过管道与第一管道401的出口连通,另一个承压桶301的出口与箱体1通过管道连通。
这样设置,第一管道401经过换热的气体输入至承压桶301内,气体依次经过两个承压桶301,承压桶301内的加热管302对承压桶301内气体进行加热,使得承压桶301内的气体快速被加热。承压桶301外壁的硅酸铝保温层对承压桶301进行保温,承压桶301内部的温度不易散发,减少了热量的浪费。
可选地,承压桶301内设有折流板303,折流板303与承压桶301的内壁连接,且折流板303的面积小于承压桶301的内部横截面面积。
参照图2,其中,承压桶301内设有折流板303,折流板303设有多个,本实施例中,每个承压桶301内的折流板303均设有6个,折流板303均匀间隔分布。折流板303通过焊接固定在承压桶301的内侧壁上。折流板303的面积小于承压桶301内部横截面的面积,可以理解的是,折流板303远离其固定处的侧面与承压桶30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方便气体从折流板303与承压桶301之间的间隙中通过。
这样设置,承压桶301内的折流板303的设置,气体进入承压桶301后,气体在承压桶301内流动时,折流板303减缓了气体的流速,气体停留在承压桶301内的时间被加长,方便对承压桶301内的气体充分加热,而保证进入箱体1内的气体达到所需的温度。
可选地,承压桶301的出气端连通有喷头304,喷头304设于箱体1内部。
参照图1和图2,其中,与箱体1连通的承压桶301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有喷头304,喷头304的数量可设有多个,本实施例中,喷头304的数量设有2个。两个喷头304均设于箱体1的内部,通过喷头304朝箱体1内供给气体,气体更均匀的被供给至箱体1内部。
这样设置,承压桶301通过喷头304给箱体1供给气体,方便气体更均匀的进入箱体1,且气体更容易散开至箱体1内的产品周围,缩小产品周围的温度差,而提高产品检测的精确性。
可选地,箱体1内设有整流风扇7。
参照图1,其中,箱体1内还设有整流风扇7,整流风扇7为耐高温高压风扇。
这样设置,箱体1内的整流风扇7对箱体1内的气体进行吹动,使得箱体1内气体的流动性更好,箱体1内的温度因此更加均匀,便于缩小产品周围的温度差。
可选地,还包括温度控制器8,所述温度控制器8位于所述承压桶301的出气端。
参照图1,其中,承压桶301的出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9,而温度传感器9用于时刻监测承压桶301输出气体的温度。温度传感器9还电连接有温度控制器8,温度控制器以控制从承压桶301输出气体的温度。在加热管302处还安装有温度上限保护器11,加热管302因此不易自身温度过高而损坏。承压桶301的出口处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0,通过压力传感器10来监测承压桶301输出气体的压力。
虽然本实用新型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隔热箱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供气组件、加热组件(3)和换热组件,所述供气组件与所述箱体(1)内部连通,所述供气组件用于向所述箱体(1)内供气;所述加热组件(3)用于加热进入所述箱体(1)前的气体;所述换热组件用于实现排出所述箱体(1)后的气体和未被所述加热组件(3)加热前的气体之间的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箱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4),所述换热器(4)内设有第一管道(401)和第二管道(402),所述第一管道(401)和所述第二管道(402)并排设置且适于换热,所述第一管道(401)的进口与所述供气组件连通,所述第一管道(401)的出口与所述加热组件(3)连通,所述第二管道(402)与所述箱体(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箱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器(5),所述冷却器(5)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二管道(402)的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箱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气风机(6),所述抽气风机(6)设置于所述冷却器(5)的出气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箱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3)包括承压桶(301)和加热管(302),所述加热管(302)置于所述承压桶(301)内以对所述承压桶(301)内的气体加热,所述承压桶(301)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管道(401)的出口连通,所述承压桶(301)的出气端与所述箱体(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箱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桶(301)内设有折流板(303),所述折流板(303)与所述承压桶(301)的内壁连接,且所述折流板(303)的面积小于所述承压桶(301)的内部横截面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热箱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桶(301)的出气端连通有喷头(304),所述喷头(304)设于所述箱体(1)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热箱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有整流风扇(7)。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箱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控制器(8),所述温度控制器(8)位于所述承压桶(301)的出气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箱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组件包括供气风机(2),所述供气风机(2)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管道(401)的进口连通。
CN202022829299.5U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隔热箱的供气系统 Active CN213903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9299.5U CN213903372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隔热箱的供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9299.5U CN213903372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隔热箱的供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03372U true CN213903372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23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29299.5U Active CN213903372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隔热箱的供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03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03372U (zh) 一种隔热箱的供气系统
CN211819631U (zh) 装箱式燃气发电机组的集装箱结构
CN211695411U (zh) 一种高效的导热油加热用油箱
CN107624025A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控柜
CN206989741U (zh) 一种化工用冷却塔
CN113175827A (zh) 一种余热聚集装置及熔炼炉余热分阶高效利用系统
CN209944751U (zh) 高温热风或烟气蓄能供导热油装置
CN210374340U (zh) 一种气体循环系统
CN210113072U (zh) 一种eps泡沫成型机的高温废水余热回收装置
CN210512793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智能管理系统
CN209672885U (zh) 一种螺旋式内循环制冷换热器
CN113606565A (zh) 一种蒸汽发生再压缩设备
CN217210469U (zh) 一种新型高效气液热交换设备
CN217155132U (zh) 一种立式换热器排气结构
CN216705496U (zh) 一种拉丝机冷却液二次冷却装置
CN112524978A (zh) 一种氮气加热器
CN212719650U (zh) 一种薄管板型低温废热回收锅炉
CN212907909U (zh)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CN204006089U (zh)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乏气热交换系统
CN211291122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109579555A (zh) 一种利用循环空气回收窑炉余热装置及方法
CN210448438U (zh) 一种防顶部结露的布袋除尘器
CN210486106U (zh) 一种用于热能动力设备的热能循环利用装置
CN209960531U (zh) 一种供热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9147219U (zh) 一种防熏墙多层出风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