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94009U - 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及医院物流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及医院物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94009U
CN213894009U CN202021116440.0U CN202021116440U CN213894009U CN 213894009 U CN213894009 U CN 213894009U CN 202021116440 U CN202021116440 U CN 202021116440U CN 213894009 U CN213894009 U CN 213894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ging beam
bearing
hooks
rod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164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ouda Logistics Technology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ouda Logistics Technology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ouda Logistics Technology Center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ouda Logistics Technology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0211164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94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94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94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及医院物流系统。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同步带装置和若干承接装置。同步带装置配置有至少一根齿面位于内侧、光面位于外侧的第一同步带;所有所述第一同步带的光面在竖向方向上形成出具有预定高度且朝向相反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若干承接装置沿竖向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上;所述承接装置配置有可挂载多种尺寸传输载荷的挂梁结构。本申请种的垂直提升装置能够兼容多种传输物品的物流需求,还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及医院物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流传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及医院物流系统。
背景技术
楼宇物流,尤其是医院物流,具有显著的特点:①轻量物质为主,单件货物重量不大,通常在5公斤以下;②时效要求高,传输速度越快越好;③货运数量存在“潮汐现象”,如就餐时间大量餐食的配送,早晨住院部药物的配送。
楼宇物流系统多样性体现在传输物品尺寸上,对医院而言,较小的传输物品是发送检材和应急药品,较大的传输物品是发送被服,中间尺寸的传输物品多为常规药品和物质。医院传输物品通常是各专业专用,习惯中不接受以大代小、统一尺寸的做法。若仅仅满足其中一部分传输物品的物流需求,必然导致多种物流系统并存的局面,如现在医院物流就存在气动物流系统、轨道小车系统、箱式物流系统、自动导引运输车等多种传输系统并存的情况,进而导致医院投入大、物品传输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研发设计一种能够兼容多种传输物品物流需求的传输装置,以解决现有医院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其能够兼容多种传输物品的物流需求,在具有较高传输效率的情况下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垂直提升装置,包括:
竖向设置的同步带装置,配置有至少一根齿面位于内侧、光面位于外侧的第一同步带;所有所述第一同步带的光面在竖向方向上形成出具有预定高度且朝向相反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若干承接装置,沿竖向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上;所述承接装置配置有可挂载多种尺寸传输载荷的挂梁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接装置配置的所述挂梁结构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同步带构成的拼接光面上,所述挂梁结构配置U形或者L形挂钩,所述传输载荷上配置有与所述U形或者L形挂钩配合并能够实现所述传输载荷挂载的配合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同步带包括至少两条,相邻所述第一同步带在所述第一同步带宽度方向上间隔预定距离;
所述承接装置包括第一挂梁、与所述第一挂梁刚性连接的第一组挂钩和第二组挂钩;所述第一挂梁沿所述第一同步带光面宽度方向延伸并固定在所述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上;
第一组挂钩与第二组挂钩在所述第一同步带光面宽度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并均在垂直于第一挂梁长度的方向上延伸预定长度;
第一组挂钩与第二组挂钩用于挂载所述传输载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接装置还包括第三组挂钩和第四组挂钩;
所述第一组挂钩和所述第三组挂钩关于所述第一挂梁的水平中心面镜像布置;
所述第二组挂钩和所述第四组挂钩关于所述第一挂梁的水平中心面镜像布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接装置包括第一上挂梁和第一下挂梁;所述第一上挂梁和第一下挂梁在所述第一同步带光面宽度方向上延伸预定长度,且两者在竖向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
所述第一上挂梁上刚性连接有第五组挂钩,所述第一下挂梁上刚性连接有第六组挂钩;
所述第一上挂梁、第一下挂梁和所述传输载荷的关系被配置成:
第五组挂钩和第六组挂钩的朝向相反,且第五组挂钩和第六组挂钩在竖向方向的间隔小于所述传输载荷的高度;
在第一侧面时,所述第一上挂梁挂载所述传输载荷,所述第六组挂钩用于托挡所述传输载荷下部;
在所述承接装置运动到第二侧面时,所述第一下挂梁挂载所述传输载荷,所述第五组挂钩用于托挡所述传输载荷下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接装置包括第二上挂梁、第二下挂梁和两个承接架;
所述第二上挂梁和所述第二下挂梁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均沿所述第一同步带的光面宽度方向延伸预定长度;
所述两个承接架,在所述光面的宽度方向上间隔预定距离布置,在随所述第一同步带旋转至同步带装置顶端时,所述承接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上挂梁和所述第二下挂梁转动,并在所述承接架转动过程中使三者不发生干涉;
所述传输载荷由两个所述承接架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接架包括第一承接杆、第二承接杆和第一连接杆;
所述第一承接杆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承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长度之和;所述第一承接杆与所述第二下挂梁铰接,所述第二承接杆与所述第二上挂梁铰接且铰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承接杆的正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接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承接杆铰接;
两个所述承接架被配置为:在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时,所述第二承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承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配置有用于挂接所述传输载荷的第七组挂钩,第一承接杆处于倾斜向上的状态;
在随所述第一同步带位于所述第二侧面时,所述第一承接杆、连接杆和第二承接杆均处于倾斜向下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接架包括第三承接杆、第四承接杆和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四承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挂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承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挂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段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承接杆和所述第四承接杆的端部铰接;所述第四承接杆配置有第八组挂钩,所述第三承接杆配置有第九组挂钩;
两个所述承接架被配置为:在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时,所述第三承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用于悬吊所述第四承接杆,所述第四承接杆呈水平设置或者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向上,两个第四承接杆的第八组挂钩用于承接所述传输载荷;以及
在随所述第一同步带旋转至所述第二侧面时,所述第四承接杆与所述连接杆用于悬吊所述第三承接杆,所述第三承接杆呈水平设置或者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向上,两个第三承接杆的第九组挂钩用于承接所述传输载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接架的第三承接杆与所述第四承接杆等长;
在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时,第四承接杆与所述第二下挂梁的连接位置和第三承接杆与第二上挂梁的连接位置的中心连线、第三承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中心连线、第四承接杆的中心线构成直角三角形;
在位于所述第二侧面时,第四承接杆与所述第二下挂梁的连接位置和第三承接杆与第二上挂梁的连接位置的中心连线、第四承接杆和连接杆的中心连线、第三承接杆的中心线构成直角三角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接架包括第五承接杆和第六承接杆:
所述第六承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挂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承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五承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挂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承接杆的一段转动连接;所述第六承接杆配置有在竖直方向朝向相反的第十组挂钩和第十一组挂钩;
两个所述承接架被配置为:在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时,所述第五承接杆用于悬吊所述第六承接杆,所述第六承接杆呈水平设置,两个第六承接杆的第十组挂钩竖直向上用于承接所述传输载荷;以及
在随所述第一同步带旋转至所述第二侧面时,所述第五承接杆用于倾斜向上支撑所述第六承接杆,所述第六承接杆呈水平设置,两个第六承接杆的第十一组挂钩竖直向上用于承接所述传输载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上挂梁和所述第二下挂梁为C形梁;所述C形梁的底部与所述光面固定连接;
所述C形梁的内部设有固定座,所述承接架均与所述固定座通过转轴枢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上挂梁和所述第二下挂梁为圆柱形横杆;
所述第二上挂梁和所述第二下挂梁上均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能够相对所述第二上挂梁和所述第二下挂梁转动;
所述承接架与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挂梁结构的两端均设有滚轮;
所述垂直提升装置还包括:
第一轨道,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的两侧;位于第一侧面的所述挂梁结构两端的滚轮与所述第一轨道滚动配合;
第二轨道,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的两侧,位于第二侧面的所述挂梁结构两端的滚轮与所述第二轨道滚动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同步带装置还包括第二同步带;
所述第二同步带与第一同步带设置在同一驱动轴上且分设于所述第一同步带的两侧;
所述承接装置与所述第一同步带的光面和第二同步带的光面固定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院物流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垂直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垂直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垂直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中承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承接装置的正视图;
图6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承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第三承接杆、第四承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的结构关系图;
图8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承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承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同步带装置;110-第一同步带;120-第二同步带;200-承接装置;210-第一挂梁;220-第一组挂钩;230-第二组挂钩;240-第三组挂钩;250-第四组挂钩;260-第一上挂梁;261-第五组挂钩;270-第一下挂梁;271-第六组挂钩;300-传输载荷;510-第二上挂梁;520-第二下挂梁;530-承接架;531-第一承接杆;532-第二承接杆;533-第一连接杆;534-第七组挂钩;535-第三承接杆;536-第四承接杆;537-第二连接杆;538-第五承接杆;539-第六承接杆;540-转动杆;550-第一轨道;560-第二轨道;570-第八组挂钩;580-第九组挂钩;590-第十组挂钩;591-第十一组挂钩;600-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
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垂直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垂直提升装置包括同步带装置100和若干承接装置200。
同步带装置100竖向设置,同步带装置100配置有至少一根齿面位于内侧、光面位于外侧的第一同步带110。所有第一同步带110的光面在竖向方向上形成出具有预定高度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列于第一同步带的两侧,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用于定义第一同步带两侧的位置,而非第一同步带的传输表面。位于第一侧面的同步带部分与位于第二侧面的同步带部分运送转向相反。如,在第一侧面,第一同步带110的运动方向竖直向上,在第二侧面,第一同步带110的运动方向则竖直向下;若第一同步带110的运动方向竖直向下,在第二侧面,第一同步带110的运动方向则竖直向上。
若干承接装置200沿竖向间隔布置在第一同步带110的光面上。其中,若干承接装置200可只布置在第一侧面上,也可只布置在第二侧面上。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干承接装置200布置在整个第一同步带110的光面上,即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均布置承接装置200。承接装置200配置有可挂载多种尺寸传输载荷300的挂梁结构。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垂直提升装置采用同步带,同步带具有光面与齿面,同步带的齿面结构使同步带构成连续提升结构,同步带的光面可进行承接装置200的安装。承接装置200具有挂载功能,其配置有可挂载多种尺寸传输载荷300的挂梁结构。挂梁结构的设置使本实施例中的垂直提升装置能够兼容不同尺寸的传输载荷,以满足不同的传输需求,适应场景广泛。
在承接装置的一种实现方案中,承接装置配置的挂梁结构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同步带构成的拼接光面上,挂梁结构配置U形挂钩或者L形挂钩。与U形挂钩或者L形挂钩结构对应地,传输载荷300上配置有与U形挂钩或者L形挂钩配合的挂接结构。
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垂直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同步带装置中包括至少两条第一同步带,相邻所述第一同步带在所述第一同步带宽度方向上间隔预定距离。图2中以两条同步带的结构进行说明。
承接装置200包括第一挂梁210、与第一挂梁210刚性连接的第一组挂钩220和第二组挂钩230。
第一挂梁210沿第一同步带光面宽度方向延伸并固定在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上。在该实施例中,在两条第一同步带构成的环状同步带上,第一挂梁210周向等间距布置在两条第一同步带的光面上。
第一组挂钩220与第二组挂钩230在第一同步带光面宽度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并均在垂直于第一挂梁210长度的方向上延伸预定长度。第一组挂钩220与第二组挂钩230用于挂载传输载荷。第一组挂钩220与第二组挂钩230中的挂钩可采用U形挂钩或L形挂钩,对之对应地,传输载荷上设置有与U形挂钩或者L形挂钩配合的挂接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第一组挂钩220与第二组挂钩230中挂钩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凡是能够将传输载荷300实现挂接的结构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进行传输载荷运输时,传输载荷挂接到第一组挂钩220与第二组挂钩230上并位于两条第一同步带之间,传输载荷在两条同步带同步运动过程中在竖向方向进行传输。由于传输载荷由两组挂钩承载,且分设在传输载荷的两端,因此第一挂梁210与第一组挂钩220与第二组挂钩230的结构组合,能够承受较大的传输载荷重量,更好地兼容多种传输物品的承载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承接装置还包括第三组挂钩240和第四组挂钩250。第一组挂钩220和第三组挂钩240关于第一挂梁210的水平中心面镜像布置;第二组挂钩230和第四组挂钩250关于第一挂梁210的水平中心面镜像布置。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位于第一侧面时,一个承接装置中的第一组挂钩220与第二组挂钩230用于承载传输载荷,在随第一同步带旋转至第二侧面时,该承接装置中的第二组挂钩230和第四组挂钩250用于承载传输载荷,该结构中的挂梁结构在兼容不同尺寸传输载荷的情况下,还能够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能承载传输载荷,因而能够实现传输载荷的双向垂直连续传输,提高传输容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承接装置包括第一上挂梁260和第一下挂梁270。第一上挂梁260和第一下挂梁270在第一同步带光面宽度方向上延伸预定长度,且两者在竖向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第一上挂梁260上刚性连接有第五组挂钩261,第一下挂梁270上刚性连接有第六组挂钩271。
第一上挂梁260、第一下挂梁270和传输载荷的关系被配置成:第五组挂钩261和第六组挂钩271的朝向相反,且第五组挂钩261和第六组挂钩271在竖向方向的间隔小于传输载荷的高度。
在第一侧面时,第一上挂梁260挂载传输载荷,第六组挂钩271用于托挡传输载荷下部。在承接装置运动到第二侧面时,第一下挂梁270挂载传输载荷,第五组挂钩261用于托挡传输载荷下部。
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垂直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结构中承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和图4,承接装置包括第二上挂梁510、第二下挂梁520和两个承接架530。第二上挂梁510和第二下挂梁520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均沿同步带装置100的光面宽度方向延伸预定长度。两个承接架530在光面的宽度方向上间隔预定距离布置。在随第一同步带旋转至同步带装置顶端时,承接架530可相对于第二上挂梁和所述第二下挂梁转动,并在承接架转动过程中使三者不发生干涉。传输载荷由两个承接架530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上挂梁510和第二下挂梁520为圆形钢柱,第二上挂梁510和第二下挂梁520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同步带110构成的拼接光面上。
每个承接架530包括第一承接杆531、第二承接杆532和第一连接杆533。第一承接杆531的长度大于第二承接杆532与第一连接杆533长度之和。第一承接杆531与第二下挂梁520铰接。第二承接杆532与第二上挂梁510铰接且铰接位置位于第一承接杆531的正上方。第一连接杆533的一端与第一承接杆531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承接杆532铰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位于第一侧面时,第一承接杆531与第二下挂梁520的连接位置和第二承接杆532与第二上挂梁510的连接位置的中心连线、第二承接杆532和第一连接杆533的中心连线、第一承接杆531的中心线构成直角三角形。
两个承接架530被配置成:在位于第一侧面时,第二承接杆532与第一连接杆533水平设置,第二承接杆532和第一连接杆533上均配置有用于挂接传输载荷300的第七组挂钩534。第一承接杆531处于倾斜相上的状态。在随第一同步带110旋转至同步带装置100顶端时,第一连接杆533可相对于第一承接杆531与第二承接杆532转动并在第一承接杆531与第二承接杆532转动过程中使两者不发生干涉。以及在随第一同步带110位于第二侧面时,第一承接杆531、第一连接杆533和第二承接杆532均处于倾斜向下的状态。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两个承接架530只在第一侧面时利用两根第二承接杆532上的挂钩对传输载荷300进行垂直提升或者下降。在垂直运动过程中,传输载荷300的重力施加在挂钩上,第一连接杆533在传输载荷300重力作用下会有朝向第二承接杆532倾斜向下的转动趋势,第一连接杆533朝向第二承接杆532倾斜向下,则第一连接杆533与第一承接杆531连接的那一端部会对第一承接杆531施加倾斜向上的趋势,则第一承接杆531起到支撑第一连接杆533的作用。同时由于第一连接杆533具有向内倾斜的趋势,对放置在第二承接杆532上的传输载荷300起到阻止其向外滑落的作用,故传输载荷300在垂直提升过程中,传输载荷的挂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调整挂梁结构中承接架的间隔,可以在一个垂直传输通道内兼容不同尺寸的传输载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5为图4所示承接装置的正视图。参见图4,同步带装置100包括四根第一同步带110,四根第一同步带110间隔布置且光面对齐以形成中间具有间隙的拼接光面。拼接光面中存在三条竖向间隙。两个第一承接杆531与三条竖向间隙中靠近两侧的那两个间隙位置处的第二下挂梁520铰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同步带110的光面在竖向方向上形成出具有预定高度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若第一侧面竖直向上运动,则另一侧面则为竖直向下运动。承接装置能够在第一同步带110位于第一侧面的部分竖直向上运动时进行传输载荷300提升,而在位于第二侧面的部分竖直向下运动时,不能够托举传输载荷300而处于未利用的状态。
为了进一步提高承接装置的提升效率,本申请还提供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即第一同步带110的整个光面均可进行传输载荷300的承载架结构。
图6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承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承接装置200包括第二上挂梁510、第二下挂梁520和两个承接架530。
每个承接架包括第三承接杆535、第四承接杆536和第二连接杆537。
第四承接杆536的一端与第二下挂梁5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537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三承接杆535的一端与第二上挂梁5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537的一段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537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承接杆535和第四承接杆536的端部铰接。第四承接杆536配置有第八组挂钩570,第三承接杆535配置有第九组挂钩580;
两个承接架被配置为:在位于第一侧面时,第三承接杆535与第二连接杆537用于悬吊第四承接杆536,第四承接杆536呈水平设置或者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向上,两个第四承接杆536的第八组挂钩570用于承接传输载荷;以及在随第一同步带旋转至第二侧面时,第四承接杆536与第二连接杆537用于悬吊第三承接杆535,第三承接杆535呈水平设置或者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向上,两个第三承接杆535的第九组挂钩580用于承接传输载荷30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承接架530的第三承接杆535与第四承接杆536等长。在位于第一侧面时,第三承接杆535与第二下挂梁520的连接位置和第四承接杆536与第二上挂梁510的连接位置的中心连线、第四承接杆536和第二连接杆537的中心连线、第三承接杆535的中心线构成直角三角形。在位于第二侧面时,第三承接杆535与第二下挂梁520的连接位置和第四承接杆536与第二上挂梁510的连接位置的中心连线、第三承接杆535和第二连接杆537的中心连线、第四承接杆536的中心线构成直角三角形。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三承接杆535与第四承接杆536采用等长结构,对传输载荷的重心没有特殊要求,在承载体积更大或重量更重的传输载荷时,垂直提升装置依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参见图7,假设第三承接杆535的长度为B,第四承接杆536与第二连接杆537的连接长度为C,第三承接杆535与第二下挂梁520的连接位置和第四承接杆536与第二上挂梁510的连接位置的中心连线长度为A,第四承接杆536的长度为c1,第二连接杆537的长度为c2,C=c1+c2,承接架530中A、B、C围成的面积为S。若使承接架530中的第三承接杆535在第一侧面为水平设置以及旋转至第二侧面后第四承接杆536为水平设置,由于A与S为定值,则根据B=(S2-H2)/2S可知,B=c1。即第三承接杆535的长度与第四承接杆536的长度相同。该设置可使第三承接杆535在第一侧面为水平设置以及在第二侧面后第四承接杆536为水平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上挂梁510和第二下挂梁520为U形梁;U形梁的底部与光面固定连接。U形梁的内部设有固定座,第三承接杆535和第四承接杆536均与固定座通过转轴枢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上挂梁510和第二下挂梁520为U形梁,U形梁的凹槽可直接提供固定座的安装空间,第三承接杆535仅通过一个固定座即可实现与第二下挂梁520的转动连接,第四承接杆536仅通过一个固定座即可实现与第二上挂梁510的转动连接。因此该连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
图8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承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第二上挂梁510和第二下挂梁520为圆柱形横杆。第二上挂梁510和第二下挂梁520上均设有转动杆540。转动杆540能够相对第二上挂梁510/第二下挂梁520转动。每个承接架530的第三承接杆535与第二下挂梁520上的转动杆540固定连接,第四承接杆536与第二上挂梁510上的转动杆540固定连接。
若第三承接杆535直接安装在第二上挂梁510和第四承接杆536直接安装在第二下挂梁520上时,第二上挂梁510和第二下挂梁520为圆柱形横杆,其与同步带光面固定连接,在第一同步带110为一根同步带时,圆柱形横杆的一部分弧面与同步带固定接触,故圆柱形横杆无法与第三承接杆535/第四承接杆536实现固定连接。在第一同步带110为多根同步带间隔布置构成同步带结构时,相邻同步带之间的间隙与圆柱形横杆不存在固定连接情况,因此该间隙可用于与第三承接杆535/第四承接杆536进行连接。由于间隙的设置位置有限,故第三承接杆535/第四承接杆536的设置位置也会受其限制。而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转动杆540与第二上挂梁510/第二下挂梁52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可预留出第三承接杆535和第四承接杆536与转动杆540之间的安装间隙。第三承接杆535/第四承接杆536设置在转动杆540上,则安装位置不再受限,因此转动杆540的设置可使第三承接杆535/第四承接杆536灵活地选择安装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各实施例中,对于第三承接杆535与第二下挂梁520的铰接、以及第四承接杆536与第二上挂梁510铰接的实现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凡是能够实现第三承接杆535可相对于第二下挂梁520转动、以及第二承接杆532可相对于第二上挂梁510转动的铰接方式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图9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承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承接架530包括第五承接杆538和第六承接杆539。
第六承接杆539的一端与第二下挂梁5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五承接杆538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五承接杆538的一端与第二上挂梁5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六承接杆539的一段转动连接;第六承接杆539配置有在竖直方向朝向相反的第十组挂钩590和第十一组挂钩591。
两个承接架被配置为:在位于第一侧面时,第五承接杆538用于悬吊第六承接杆539,第六承接杆539呈水平设置,两个第六承接杆539的第十组挂钩590竖直向上用于承接传输载荷;以及在随第一同步带旋转至第二侧面时,第五承接杆538用于倾斜向上支撑第六承接杆539,第六承接杆539呈水平设置,两个第六承接杆539的第十一组挂钩591竖直向上用于承接传输载荷。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承接架只采用两根承接杆即可实现对传输载荷的挂载,结构简单,在转移过程中不易出现故障,具有简单可靠的优点。
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8,第二上挂梁510的两端和第二下挂梁520的两端均设有滚轮600。与之相对应地,垂直提升装置还包括第一轨道550和第二轨道560。其中,第一轨道550设置在第一侧面的两侧,位于第一侧面的第二上挂梁510两端的滚轮和第二下挂梁520两端的滚轮均与第一轨道550滚动配合。第二轨道560设置在第二侧面的两侧,位于第二侧面的第二上挂梁510两端的滚轮和第二下挂梁520两端的滚轮均与第二轨道560滚动配合。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上挂梁510与第二下挂梁520随第一同步带110转动,在第一同步带110的第一侧面时,第二承接杆532与第二连接杆537用于悬吊第一承接杆531,传输载荷300的重量和两个承接架530的重量均作用于第二上挂梁510,当传输载荷300的载荷较大时,第二上挂梁510受到较大的倾斜向下的拉力,由于同步带为带状结构,具备一定的柔性,在受到倾斜向下的拉力时,同步带中安装第二上挂梁510的部位会出现向外偏离同步带运动轨迹的趋势,进而第二上挂梁510带动同步带出现外翘。第二上挂梁510外翘,则两个承接架中的两个第一承接杆531具有倾斜向下的趋势,传输载荷300就会存在滑落的风险。在第一同步带110的第二侧面,与之对应地,是第二下挂梁520外翘,两个承接架中的两个第二承接杆532具有倾斜向下的趋势。因此在第二上挂梁510的两端和第二下挂梁520的两端设置滚轮,在同步带装置100的两侧设置第一轨道550和第二轨道560,滚轮在第一轨道550和第二轨道560内滚动,第一轨道550和第二轨道560限定了滚轮的运行轨迹,进而限定了第二上挂梁510的两端和第二下挂梁520的两端外翘,避免传输载荷300滑落的风险。
此外,垂直提升装置的设置高度越高,同步带的挠性变形就越大,高速运行激振力越大,载荷越不稳定。承接装置中的挂梁结构将所有同步带连接在一起,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各个同步带不同步的激振力,而滑轮、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约束同步带的振动。由以上分析可知,挂梁结构、滚轮、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设计,能够大大提高垂直提升装置的稳定性。
上述包括有第一同步带110的同步带装置100的各实施方式中,同步带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同步带120。以图9中示出的同步带装置为例进行说明。第二同步带120与第一同步带110设置在同一驱动轴上且分设于第一同步带110的两侧。承接装置200与第一同步带110的光面和第二同步带120的光面固定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同步带120与第一同步带110由同一驱动装置驱动,且承接装置200固定连接在第一同步带110和第二同步带120上。在第一同步带110断裂或损坏时,第二同步带120可支撑承接装置200继续移动。在第二同步带120断裂或损坏时,第一同步带110可支撑承接装置200继续移动,即第一同步带110和第二同步带120互为防断安全装置,以防止同步带断裂而导致传输载荷300等传输装置的掉落。
在设置有第二同步带120的垂直提升装置中,上述第二上挂梁510、第二下挂梁520和承接架530的各种结构亦可适用。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医院物流系统。该医院物流系统包括如上任一结构的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提升承载梁、承接装置200的实现方式不做具体限定,本申请采用同步带仅为优选实施例,使用链条、钢索等柔性替代物实现本申请,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样,本申请以上所述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竖向设置的同步带装置,配置有至少一根齿面位于内侧、光面位于外侧的第一同步带;所有所述第一同步带的光面在竖向方向上形成出具有预定高度且朝向相反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若干承接装置,沿竖向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上;所述承接装置配置有可挂载多种尺寸传输载荷的挂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装置配置的所述挂梁结构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同步带构成的拼接光面上,所述挂梁结构配置U形或者L形挂钩,所述传输载荷上配置有与所述U形或者L形挂钩配合并能够实现所述传输载荷挂载的挂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带包括至少两条,相邻所述第一同步带在所述第一同步带宽度方向上间隔预定距离;
所述承接装置包括第一挂梁、与所述第一挂梁刚性连接的第一组挂钩和第二组挂钩;所述第一挂梁沿所述第一同步带光面宽度方向延伸并固定在所述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上;
第一组挂钩与第二组挂钩在所述第一同步带光面宽度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并均在垂直于第一挂梁长度的方向上延伸预定长度;
第一组挂钩与第二组挂钩用于挂载所述传输载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装置还包括第三组挂钩和第四组挂钩;
所述第一组挂钩和所述第三组挂钩关于所述第一挂梁的水平中心面镜像布置;
所述第二组挂钩和所述第四组挂钩关于所述第一挂梁的水平中心面镜像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装置包括第一上挂梁和第一下挂梁;所述第一上挂梁和第一下挂梁在所述第一同步带光面宽度方向上延伸预定长度,且两者在竖向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
所述第一上挂梁上刚性连接有第五组挂钩,所述第一下挂梁上刚性连接有第六组挂钩;
所述第一上挂梁、第一下挂梁和所述传输载荷的关系被配置成:
第五组挂钩和第六组挂钩的朝向相反,且第五组挂钩和第六组挂钩在竖向方向的间隔小于所述传输载荷的高度;
在第一侧面时,所述第一上挂梁挂载所述传输载荷,所述第六组挂钩用于托挡所述传输载荷下部;
在所述承接装置运动到第二侧面时,所述第一下挂梁挂载所述传输载荷,所述第五组挂钩用于托挡所述传输载荷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装置包括第二上挂梁、第二下挂梁和两个承接架;
所述第二上挂梁和所述第二下挂梁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均沿所述第一同步带的光面宽度方向延伸预定长度;
所述两个承接架,在所述光面的宽度方向上间隔预定距离布置,在随所述第一同步带旋转至同步带装置顶端时,所述承接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上挂梁和所述第二下挂梁转动,并在所述承接架转动过程中使三者不发生干涉;
所述传输载荷由两个所述承接架承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垂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架包括第一承接杆、第二承接杆和第一连接杆;
所述第一承接杆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承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长度之和;所述第一承接杆与所述第二下挂梁铰接,所述第二承接杆与所述第二上挂梁铰接且铰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承接杆的正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接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承接杆铰接;
两个所述承接架被配置为:在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时,所述第二承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承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配置有用于挂接所述传输载荷的第七组挂钩,第一承接杆处于倾斜向上的状态;
在随所述第一同步带位于所述第二侧面时,所述第一承接杆、连接杆和第二承接杆均处于倾斜向下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垂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架包括第三承接杆、第四承接杆和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四承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挂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承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挂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段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承接杆和所述第四承接杆的端部铰接;所述第四承接杆配置有第八组挂钩,所述第三承接杆配置有第九组挂钩;
两个所述承接架被配置为:在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时,所述第三承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用于悬吊所述第四承接杆,所述第四承接杆呈水平设置或者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向上,两个第四承接杆的第八组挂钩用于承接所述传输载荷;以及
在随所述第一同步带旋转至所述第二侧面时,所述第四承接杆与所述连接杆用于悬吊所述第三承接杆,所述第三承接杆呈水平设置或者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向上,两个第三承接杆的第九组挂钩用于承接所述传输载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垂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架的第三承接杆与所述第四承接杆等长;
在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时,第四承接杆与所述第二下挂梁的连接位置和第三承接杆与第二上挂梁的连接位置的中心连线、第三承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中心连线、第四承接杆的中心线构成直角三角形;
在位于所述第二侧面时,第四承接杆与所述第二下挂梁的连接位置和第三承接杆与第二上挂梁的连接位置的中心连线、第四承接杆和连接杆的中心连线、第三承接杆的中心线构成直角三角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垂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架包括第五承接杆和第六承接杆:
所述第六承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挂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承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五承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挂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承接杆的一段转动连接;所述第六承接杆配置有在竖直方向朝向相反的第十组挂钩和第十一组挂钩;
两个所述承接架被配置为:在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时,所述第五承接杆用于悬吊所述第六承接杆,所述第六承接杆呈水平设置,两个第六承接杆的第十组挂钩竖直向上用于承接所述传输载荷;以及
在随所述第一同步带旋转至所述第二侧面时,所述第五承接杆用于倾斜向上支撑所述第六承接杆,所述第六承接杆呈水平设置,两个第六承接杆的第十一组挂钩竖直向上用于承接所述传输载荷。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挂梁和所述第二下挂梁为C形梁;所述C形梁的底部与所述光面固定连接;
所述C形梁的内部设有固定座,所述承接架均与所述固定座通过转轴枢接。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挂梁和所述第二下挂梁为圆柱形横杆;
所述第二上挂梁和所述第二下挂梁上均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能够相对所述第二上挂梁和所述第二下挂梁转动;
所述承接架与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梁结构的两端均设有滚轮;
所述垂直提升装置还包括:
第一轨道,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的两侧;位于第一侧面的所述挂梁结构两端的滚轮与所述第一轨道滚动配合;
第二轨道,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的两侧,位于第二侧面的所述挂梁结构两端的滚轮与所述第二轨道滚动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垂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装置还包括第二同步带;
所述第二同步带与第一同步带设置在同一驱动轴上且分设于所述第一同步带的两侧;
所述承接装置与所述第一同步带的光面和第二同步带的光面固定连接。
15.一种医院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
CN202021116440.0U 2020-06-16 2020-06-16 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及医院物流系统 Active CN213894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16440.0U CN213894009U (zh) 2020-06-16 2020-06-16 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及医院物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16440.0U CN213894009U (zh) 2020-06-16 2020-06-16 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及医院物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94009U true CN213894009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096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16440.0U Active CN213894009U (zh) 2020-06-16 2020-06-16 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及医院物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940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23377B1 (ko) 고속저장시스템
JP5184184B2 (ja) 上下コンベア間の荷移載装置
US20010051085A1 (en) High storage shelf system for hanging goods
CN111470261A (zh) 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及医院物流系统
CN213894009U (zh) 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及医院物流系统
CN108750519A (zh) 一种用于智能仓储的便于存取的安全可靠的货架
US3851778A (en) Transport system for goods carriers
US3663052A (en) Apparatus for pivotably mounting a load container at a travelling carriage of overhead conveyors or the like
CN212607466U (zh) 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及医院物流系统
CN111792299A (zh) 一种医院用物流系统
CN215287753U (zh) 一种组合式吊运装置
EP0488475B1 (en) Improved material conveyance system using powered trolleys on a suspended rail
CN101454228A (zh) 运输带托辊组件
CN212402498U (zh) 室内水平传输机构及医院物流系统
CN111498385A (zh) 用于楼宇物流的垂直提升装置及医院物流系统
JP3036966U (ja) 多列収納装置
CN111532696A (zh) 室内水平传输机构及医院物流系统
JPS62244805A (ja) トロリ使用の倉庫設備
CN218318854U (zh) 一种用于物流u型传送带的折角辅助装置
JP3348986B2 (ja) 倒立搬送を可能にしたコンベヤ装置
CN111547451A (zh) 一种自动吊装流水输送线
JP2780533B2 (ja) 搬送用電車を利用した搬送収納設備
JPH0732483Y2 (ja) 垂直懸下式搬送装置
CN219239002U (zh) 电动葫芦自动挂钩与脱钩结构组件
CN213894092U (zh) 一种医院用物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