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82893U - 具有隔热保护的加热器具 - Google Patents
具有隔热保护的加热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882893U CN213882893U CN202021731332.4U CN202021731332U CN213882893U CN 213882893 U CN213882893 U CN 213882893U CN 202021731332 U CN202021731332 U CN 202021731332U CN 213882893 U CN213882893 U CN 2138828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rared
- heating element
- infrared heating
- container
- heating appli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隔热保护的加热器具。该加热器具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外壳包括顶部,顶部具有透射区;红外加热件,收容于收容空间且与顶部贴合,红外加热件能够发射穿透透射区的红外线,红外线用于对放置在顶部的容器加热;温控器,设置于外壳,温控器用于监测容器温度并根据监测结果调节红外加热件的发射功率;以及隔热层,设置于红外加热件远离顶部的一侧,隔热层用于隔绝红外加热件向收容空间内辐射的热量。通过在红外加热件远离顶部的一侧设置隔热层,能够将红外加热件向收容空间内辐射的热量隔绝,避免红外线造成加热器具内部环境温度升高,从而避免温度升高造成加热器具热效率的降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隔热保护的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加热器具在利用红外线进行加热时,红外线除向待加热容器传播外还会向加热器具的内部传播,造成加热器具内部环境温度的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降低加热器具热效率,甚至会造成内部电器元件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烹饪过程中,提供一种具有隔热保护的加热器具,以解决现有利用红外线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具发射的红外线造成其内部环境温度升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隔热保护的加热器具,包括:
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顶部,所述顶部具有透射区;
红外加热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且与所述顶部贴合,所述红外加热件能够发射穿透所述透射区的红外线,所述红外线用于对放置在所述顶部的容器加热;
温控器,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温控器用于监测所述容器温度并根据监测结果调节所述红外加热件的发射功率;以及
隔热层,设置于所述红外加热件远离所述顶部的一侧,所述隔热层用于隔绝所述红外加热件向所述收容空间内辐射的热量。
在所述加热器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的厚度大于等于0.5mm。
在所述加热器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的材质为聚氨酯、玻纤棉或云母。
在所述加热器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加热件与所述隔热层之间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用于反射所述红外加热件向所述收容空间内发射的红外线。
在所述加热器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为铝箔层。
在所述加热器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器包括传感器组件和主控电路板,所述传感器组件用于监测所述容器温度并将所述监测结果传递至所述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用于根据所述监测结果调节所述红外加热件的发射功率。
在所述加热器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探头、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探头上的热敏电阻,所述探头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探头能够抵接于所述容器并将所述容器的热传递至所述热敏电阻。
在所述加热器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射区具有通孔,所述温控器穿设于所述通孔。
在所述加热器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支架包括外架体和内架体,所述探头设置于所述内架体的一端,所述外架体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外架体和所述内架体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内架体相对所述外架体移动以将所述探头由所述通孔伸出并抵接于所述容器。
在所述加热器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加热件环设于所述温控器且与所述温控器之间具有间隙。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加热器具,通过在红外加热件远离顶部的一侧设置隔热层,能够将红外加热件向收容空间内辐射的热量隔绝,避免红外线造成加热器具内部环境温度升高,从而避免温度升高造成加热器具热效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具有隔热保护的加热器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加热器具中探头位于通孔内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加热器具中隔热层和反射层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隔热保护的加热器具10用于对容器加热,该容器可以为具有容纳液体的腔体,例如,可加热水壶。该容器还可以为具有烹饪腔的烹饪锅具。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加热器具10还能够用于对其他器具进行加热,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请一并结合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器具10进行说明。一种加热器具10,包括外壳100、红外加热件200、温控器300和隔热层500。具体地,外壳100具有收容空间101。外壳100包括壳体110和顶部120。顶部120盖合壳体110以围设形成收容空间101。本实施例中,顶部120与壳体110为分体式,顶部120与壳体110可拆连接。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顶部120与壳体110为一体式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顶部120具有透射区。该透射区覆盖整个顶部120。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透射区仅覆盖部分顶部12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顶部120为微晶玻璃面板120。红外线能够透过微晶玻璃面板120对容器进行加热。微晶玻璃面板120用于支撑容器并能够将容器的热量隔绝。
进一步地,红外加热件200收容于收容空间101且与顶部120贴合。红外加热件200能够发射穿透透射区的红外线,红外线用于对放置在顶部120的容器加热。本实施例中,红外加热件200为红外发热膜200。红外加热件200通过涂覆的方式贴合在顶部120靠近收容空间101的一侧。通过红外加热件200发射的红外线代替高频磁场对容器进行加热,从而避免电磁噪音以及散热风扇发出的噪音的产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红外加热件200环设于温控器300且与温控器300之间具有间隙,即在红外加热件200的对应于温控器300的部分设置避空区域,以使温控器300能够精准测量容器温度,避免红外加热件200对其干扰。
进一步地,温控器300设置于外壳100。温控器300用于监测容器温度并根据监测结果调节红外加热件200的发射功率。通过实时监测容器温度变化状态,实时进行精准控温。
进一步地,温控器300包括传感器组件310和主控电路板320,传感器组件310用于监测容器温度并将监测结果传递至主控电路板320,主控电路板320用于根据监测结果调节红外加热件200的发射功率。进一步地,传感器组件310包括探头311、支架和设置在探头311上的热敏电阻312,探头311通过支架与外壳100连接,探头311能够抵接于容器并将容器的热传递至热敏电阻312。该探头311露设于顶部120且能够抵接于容器底部。随着红外线对容器加热的进行,容器的温度升高,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探头311传递至热敏电阻312。热敏电阻312在不同的温度下能够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从而产生电信号的变化,例如,电流和/或电压的变化,主控电路板320能够根据上述变化调节红外加热件200的发射功率。具体地,主控电路板320与热敏电阻312和红外加热件200电连接,例如,当监测结果为容器温度过高时,对应的电信号传递至主控电路板320,主控电路板320调节红外加热件200的发射功率降低,避免容器过热。
进一步地,隔热层500设置于红外加热件200远离顶部120的一侧。隔热层500用于隔绝红外加热件200向收容空间101内辐射的热量。通过在红外加热件200远离顶部120的一侧设置隔热层500,能够将红外加热件200向收容空间101内辐射的热量隔绝,避免红外线造成加热器具10内部环境温度升高,从而避免温度升高造成加热器具10热效率的降低。
进一步地,隔热层500的厚度大于等于0.5mm。隔热层500的材质为聚氨酯、玻纤棉或云母。红外加热件200与隔热层500之间设置有反射层600,反射层600用于反射红外加热件200向收容空间101内发射的红外线。反射层600为铝箔层600。本实施例中,隔热层500的材质为云母。隔热层500和反射层600的层数均至少为一层且反射层600与相对应的隔热层500相比更靠近红外加热件200。
进一步地,透射区具有通孔121,温控器300穿设于通孔121。温控器300与透射区为分体连接,方便维修和更换。具体地,支架收容于收容空间101,支架包括外架体313和内架体314,探头311设置于内架体314的一端,外架体313与外壳100固定连接,传感器组件310还包括位于外架体313和内架体314之间的弹性件315,弹性件315用于驱动内架体314相对外架体313移动以将探头311由通孔121伸出并抵接于容器。在弹性件315弹力作用下,内架体314带动探头311以及热敏电阻312一起运动,以使探头311位于透射区上方,当容器放在透射区时,容器将探头311下压并将弹性件315压缩,使探头311与容器贴合更紧密,以精准监测容器温度。
进一步地,收容空间101还收容有支撑件102,支撑件102的一端与外壳100固定连接,支撑件102另一端将外架体313抵接于顶部120。具体地,支撑件102呈圆柱状且设有容纳腔。外架体313包括依次连接的插接部和抵接部,插接部插设于容纳腔且与支撑件102插接,抵接部通过支撑件102抵接于顶部120。内架体314包括头端和尾端,探头311围设于头端,以将头端包裹。头端具有孔,该孔由头端至尾端将内架体314贯穿,热敏电阻312穿设于孔与探头311连接。进一步地,尾端插设于插接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15为弹簧315。该弹簧315套接在尾端的外侧。弹簧315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头端和插接部。
进一步地,外架体313与顶部120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400,密封件400用于将通孔121与收容空间101密封。密封件400能够防止容器中的液体,例如,烹饪时溢出的汤汁,或者擦拭加热器具10时的液体从通孔121与温控器300之间的缝隙流入收容空间101,造成收容空间101内部电器元件的损坏或者流入收容空间101的液体无法清洗滋生细菌。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隔热保护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顶部,所述顶部具有透射区;
红外加热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且与所述顶部贴合,所述红外加热件能够发射穿透所述透射区的红外线,所述红外线用于对放置在所述顶部的容器加热;
温控器,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温控器用于监测所述容器温度并根据监测结果调节所述红外加热件的发射功率;以及
隔热层,设置于所述红外加热件远离所述顶部的一侧,所述隔热层用于隔绝所述红外加热件向所述收容空间内辐射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厚度大于等于0.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材质为聚氨酯、玻纤棉或云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件与所述隔热层之间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用于反射所述红外加热件向所述收容空间内发射的红外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为铝箔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包括传感器组件和主控电路板,所述传感器组件用于监测所述容器温度并将所述监测结果传递至所述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用于根据所述监测结果调节所述红外加热件的发射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探头、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探头上的热敏电阻,所述探头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探头能够抵接于所述容器并将所述容器的热传递至所述热敏电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区具有通孔,所述温控器穿设于所述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支架包括外架体和内架体,所述探头设置于所述内架体的一端,所述外架体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外架体和所述内架体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内架体相对所述外架体移动以将所述探头由所述通孔伸出并抵接于所述容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件环设于所述温控器且与所述温控器之间具有间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31332.4U CN213882893U (zh) | 2020-08-18 | 2020-08-18 | 具有隔热保护的加热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31332.4U CN213882893U (zh) | 2020-08-18 | 2020-08-18 | 具有隔热保护的加热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882893U true CN213882893U (zh) | 2021-08-06 |
Family
ID=77097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731332.4U Active CN213882893U (zh) | 2020-08-18 | 2020-08-18 | 具有隔热保护的加热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882893U (zh) |
-
2020
- 2020-08-18 CN CN202021731332.4U patent/CN2138828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518850A (en) | Electric cooker having temperature warning means | |
US10444080B2 (en) | Thermal management for a wireless cooking probe | |
US10416027B2 (en) | Thermal management for a wireless cooking probe | |
JP4917923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US11536460B2 (en) | Infrared radiant emitter | |
CN209863297U (zh) | 一种立体加热多功能烹调锅 | |
US6100503A (en) | Heat cooking device with a heating portion formed from a heat emitting member and an insulator | |
CN213882893U (zh) | 具有隔热保护的加热器具 | |
CN213480294U (zh) | 加热器具 | |
CN213661979U (zh) | 具有双温控功能的加热器具 | |
JP4294447B2 (ja) | 赤外線電球及び加熱装置 | |
CN213909838U (zh) | 具有防水功能的加热器具 | |
KR20100124957A (ko) | 조리기기 | |
KR101659582B1 (ko) | 음식물 조리기용 가열장치 | |
EP1454510B1 (en) | Turntable incorporating heating means and oven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CN117330202B (zh) | 一种电锅温度监测用温度传感器及其温度监测控制方法 | |
CN113467107B (zh) | 一种温度稳定型电光调制装置 | |
JP2004065766A (ja) | 調理容器および調理器 | |
CN211290178U (zh) | 电陶炉 | |
JP2003325323A (ja) | 調理容器および調理器 | |
CN219264377U (zh) | 烹调器 | |
GB2255001A (en) | Portable heating appliance | |
CN218154357U (zh) | 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 |
CN217218758U (zh) | 加热机构及食物料理机 | |
CN220119434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