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8758U - 加热机构及食物料理机 - Google Patents

加热机构及食物料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8758U
CN217218758U CN202123031754.8U CN202123031754U CN217218758U CN 217218758 U CN217218758 U CN 217218758U CN 202123031754 U CN202123031754 U CN 202123031754U CN 217218758 U CN217218758 U CN 217218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heating
heating coil
annular
hea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317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华山
张涛
王强
杨有如
郑秀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317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8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8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8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热机构及食物料理机,涉及食物料理技术领域。加热机构包括夹持于磁条支架和线圈盘之间的加热线圈,线圈盘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加热线圈设于第二表面。加热机构还包括降温单元、温度传感器及保险丝。降温单元与加热线圈同步开启,用于对加热线圈背离第二表面一侧进行降温。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加热线圈温度过高时可发出警报或者发出电信号给控制单元,以使得控制单元能够降低加热线圈的功率,甚至将加热线圈关闭。保险丝能够在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熔断,以将加热线圈与供电电路断开。如此通过降温单元、温度传感器和保险丝的多重保护,实现对线圈盘的高温控制,从而避免了加热线圈过热导致线圈盘温度过高。

Description

加热机构及食物料理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物料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机构及食物料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具有加热功能的食物料理机的线圈盘由于线圈持续加热导致线圈盘保险温度比较高,容易造成烫伤或者塑胶外壳软化甚至起火等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加热机构及食物料理机,旨在解决食物料理机缺少高温控制导致线圈持续加热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
加热机构,用于食物料理机,所述食物料理机包括容器,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对所述容器进行加热,所述加热机构包括:
磁条支架;
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支撑所述容器;
加热线圈,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且夹持于所述磁条支架和所述线圈盘之间;
降温单元,用于对所述加热线圈背离所述第二表面一侧进行降温,所述降温单元与所述加热线圈同步开启;
供电电路,用于为所述加热线圈和所述降温单元供电;
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线圈背离所述第二表面一侧贴合;及
保险丝,设于所述加热线圈与所述供电电路之间,所述保险丝与所述第二表面贴合。
在所述加热机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盘的材质为PET或PA66。
在所述加热机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盘具有内凹部,以形成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内凹部能够在所述线圈盘远离所述第一表面一侧形成外凸结构,以形成所述第二表面。
在所述加热机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线圈缠绕于所述外凸结构,以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加热线圈围设形成环绕空间,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露设于所述环绕空间的测量部,所述保险丝与所述测量部贴合。
在所述加热机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磁条支架与所述保险丝之间,用于将所述保险丝弹性贴合与所述测量部。
在所述加热机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盘上设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上设有贯穿所述限位架的通孔,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线圈盘连接,并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将所述温度传感器弹性贴合于所述加热线圈背离所述第二表面一侧。
在所述加热机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条支架包括托座以及环设于所述托座侧壁的多个支撑臂,各所述支撑臂间隔设置,所述加热线圈夹持于所述支撑臂和所述线圈盘之间,所述降温单元能够产生流体,所述流体由相邻所述支撑臂之间作用于所述加热线圈背离所述第二表面一侧,所述限位架设于所述托座,所述保险丝设于所述托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二为:
食物料理机,包括:
容器,用于容纳食材;及
主机,所述主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加热机构。
在所述食物料理机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机还包括本体和环形壁,所述环形壁露设于所述本体且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线圈盘罩设于所述环形壁的另一端,所述线圈盘、环形壁和本体围设形成安装空间,所述降温单元收容于所述安装空间。
在所述食物料理机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盘的周向设有环形槽,以在所述线圈盘的周向形成第一环状条,所述环形壁的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环形缺口,所述环形缺口远离所述安装空间,以在所述环形壁上形成第二环状条,所述第一环状条互补于所述环形缺口,所述线圈盘上还设有多个肋板,所述肋板连接于第二表面和所述环形槽的槽底之间,所述第二环状条能够插设于所述第一环状条和所述肋板之间。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的加热机构应用装备于食物料理机中,除了使食物料理机具备极佳的加热料理效能之外,其自身还能够避免线圈持续加热导致线圈盘的保险温度较高。具体而言,该加热机构包括夹持于磁条支架和线圈盘之间的加热线圈,线圈盘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加热线圈设于第二表面,以能够通过线圈盘对支撑在第一表面的容器进行加热。加热机构还包括降温单元、温度传感器及保险丝。该降温单元与加热线圈同步开启,用于对加热线圈背离第二表面一侧进行降温。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加热线圈温度过高时可发出警报或者发出电信号给控制单元,以使得控制单元能够降低加热线圈的功率,甚至将加热线圈关闭。保险丝能够在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熔断,以将加热线圈与供电电路断开。如此通过降温单元、温度传感器和保险丝的多重保护,实现对线圈盘的高温控制,从而避免了加热线圈过热导致线圈盘温度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主机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主机的另一位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主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主机中加热机构的另一视角的轴视图;
图8为图7中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具有加热功能的食物料理机的线圈盘由于线圈持续加热导致线圈盘保险温度比较高,容易造成烫伤或者塑胶外壳软化甚至起火等危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物料理机,具体为一种多功能料理机,具有对食材进行切碎、加热等烹饪功能。
请一并结合图1、图3及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物料理机进行说明。该食物料理机包括容器及主机。其中,容器用于容纳食材。主机包括加热机构10。进一步地,请一并结合图2、图4至图8,该加热机构10用于对容器进行加热。具体地,加热机构10包括磁条支架11、线圈盘12、加热线圈13、降温单元14、供电电路、温度传感器15及保险丝16。线圈盘12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第一表面121用于支撑容器,以方便容器定位和放置。进一步地,加热线圈13设于第二表面122且夹持于磁条支架11和线圈盘12之间,加热线圈13为加热机构10的主要加热部件。降温单元14用于对加热线圈13背离第二表面122一侧进行降温。降温单元14能够产生流体,以对加热线圈13背离第二表面122一侧进行降温。本实施例中,降温单元14为风扇,能够产生冷却气流,以对加热线圈13背离第二表面122一侧进行降温。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降温单元14还可为水冷单元,能够产生冷却液,以对加热线圈13背离第二表面122一侧进行降温。进一步地,降温单元14与加热线圈13同步开启。供电电路用于为加热线圈13和降温单元14供电。温度传感器15与加热线圈13背离第二表面122一侧贴合。保险丝16设于加热线圈13与供电电路之间,保险丝16与第二表面122贴合。
综上,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加热机构10应用装备于食物料理机中,除了使食物料理机具备极佳的加热料理效能之外,其自身还能够避免线圈持续加热导致线圈盘12的保险温度较高。具体而言,该加热机构10包括夹持于磁条支架11和线圈盘12之间的加热线圈13,线圈盘12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加热线圈13设于第二表面122,以能够通过线圈盘12对支撑在第一表面121的容器进行加热。加热机构10还包括降温单元14、温度传感器15及保险丝16。该降温单元14与加热线圈13同步开启,用于对加热线圈13背离第二表面122一侧进行降温。当温度传感器15检测到加热线圈13温度过高时可发出警报或者发出电信号给控制单元,以使得控制单元能够降低加热线圈13的功率,甚至将加热线圈13关闭。保险丝16能够在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熔断,以将加热线圈13与供电电路断开。如此通过降温单元14、温度传感器15和保险丝16的多重保护,实现对线圈盘12的高温控制,从而避免了加热线圈13过热导致线圈盘12温度过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设于供电电路并通过供电电路与加热线圈13和降温单元14电连接,能够控制降温单元14和加热线圈13同步开启。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15在检测到加热线圈13温度过高时发出的电信号控制接入供电电路与加热线圈13的连接线路上的电阻,以能够降低加热线圈13的功率,甚至将加热线圈13关闭。上述通过控制单元控制降温单元14和加热线圈13同步开启,根据温度传感器15发出电信号控制加热线圈13功率的过程较为容易实现,现有技术中有诸多手段,本文对此不作过多介绍。
在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12的材质为PET或PA66,如此能够提升线圈盘12的耐高温防火性能,提升加热机构10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1、图3及图6,线圈盘12具有内凹部100,以形成第一表面121。内凹部100能够在线圈盘12远离第一表面121一侧形成外凸结构,以形成第二表面122。如此通过内凹部100的设置能够增大线圈盘12与容器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容器与主机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21为内凹部100形成凹面。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21可为平面或锥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1、图3、图6及图7,加热线圈13缠绕于外凸结构,以设于第二表面122。如此加热线圈13通过缠绕的方式设于第二表面122能够提升加热线圈13与第二表面1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方便加热线圈13缠绕定型。进一步地,加热线圈13围设形成环绕空间200,第二表面122上设有露设于环绕空间200的测量部1221,保险丝16与测量部1221贴合。如此使得线圈盘12向保险丝16传热的部分远离加热线圈13,降低加热线圈13对保险丝16检测线圈盘12温度造成的干扰,提升保险丝16检测线圈盘12温度的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加热机构1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7。第一弹性件17设于磁条支架11与保险丝16之间,用于将保险丝16弹性贴合与测量部1221。如此通过第一弹性件17的设置能够提升保险丝16与测量部1221之间的贴合稳定性,此外,在主机发生振动时,第一弹性件17还能够保证保险丝16与测量部1221有效贴合,同时防止保险丝16被振断。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7为硅胶垫。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图6及图8所示,线圈盘12上设有限位架18。限位架18上设有贯穿限位架18的通孔300。加热机构1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9。温度传感器15通过第二弹性件19与线圈盘12连接,并穿设于通孔300。第二弹性件19用于将温度传感器15弹性贴合于加热线圈13背离第二表面122一侧。如此通过第二弹性件19的设置能够提升温度传感器15与加热线圈13之间的贴合稳定性,此外,在主机发生振动时,第二弹性件19还能够保证温度传感器15与加热线圈13有效贴合。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9为弹片。温度传感器15的一端与第二弹性件19连接。进一步地,限位架18及开设于限位架18上的通孔300,能够对温度传感器15起到导向作用,方便温度传感器15弹性贴合于加热线圈13背离第二表面122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6和图7,磁条支架11包括托座111以及环设于托座111侧壁的多个支撑臂112。各支撑臂112间隔设置。加热线圈13夹持于支撑臂112和线圈盘12之间。降温单元14能够产生流体。流体由相邻支撑臂112之间作用于加热线圈13背离第二表面122一侧,限位架18设于托座111,保险丝16设于托座111。具体地,托座111包括外支撑环和内支撑环。线圈盘12上设有连接柱123,内支撑环套设于连接柱123,同时,托座111与线圈盘12之间还通过多个连接件124插接配合,以提升磁条支架11与线圈盘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升加热线圈13设于第二表面122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支撑臂112设于外支撑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1和图3,主机包括本体20和环形壁30。环形壁30露设于本体20且一端与本体20连接。线圈盘12罩设于环形壁30的另一端,线圈盘12、环形壁30和本体20围设形成安装空间400,降温单元14收容于安装空间400。如此能够保证降温单元14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提升其对加热线圈13背离第二表面122一侧降温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降温单元14设于本体20。本体20上开设有进出风口,以方便气流进出本体20,用于降温单元14驱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7所示,线圈盘12的周向设有环形槽500,以在线圈盘12的周向形成第一环状条125。环形壁30的远离本体20的一端设有环形缺口。环形缺口远离安装空间400,以在环形壁30上形成第二环状条31。第一环状条125互补于环形缺口。如此能够保证线圈盘12和环形壁3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密封性。进一步地,线圈盘12上还设有多个肋板126,肋板126连接于第二表面122和环形槽500的槽底之间。如此通过肋板126的设置能够提升线圈盘12周向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其与环形壁30连接后发生变形,影响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密封性。进一步地,第二环状条31能够插设于第一环状条125和肋板126之间。如此第二环状条31能够被第一环状条125和肋板126夹持,保证在容器放置于第一表面121时,线圈盘12与环形壁30之间能够发生轻微弹性形变,以提升第一表面121对容器的夹持力,保证其能够稳定处于第一表面121。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加热机构,用于食物料理机,所述食物料理机包括容器,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对所述容器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
磁条支架;
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支撑所述容器;
加热线圈,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且夹持于所述磁条支架和所述线圈盘之间;
降温单元,用于对所述加热线圈背离所述第二表面一侧进行降温,所述降温单元与所述加热线圈同步开启;
供电电路,用于为所述加热线圈和所述降温单元供电;
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线圈背离所述第二表面一侧贴合;及
保险丝,设于所述加热线圈与所述供电电路之间,所述保险丝与所述第二表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的材质为PET或PA6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具有内凹部,以形成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内凹部能够在所述线圈盘远离所述第一表面一侧形成外凸结构,以形成所述第二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线圈缠绕于所述外凸结构,以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加热线圈围设形成环绕空间,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露设于所述环绕空间的测量部,所述保险丝与所述测量部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磁条支架与所述保险丝之间,用于将所述保险丝弹性贴合与所述测量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上设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上设有贯穿所述限位架的通孔,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线圈盘连接,并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将所述温度传感器弹性贴合于所述加热线圈背离所述第二表面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支架包括托座以及环设于所述托座侧壁的多个支撑臂,各所述支撑臂间隔设置,所述加热线圈夹持于所述支撑臂和所述线圈盘之间,所述降温单元能够产生流体,所述流体由相邻所述支撑臂之间作用于所述加热线圈背离所述第二表面一侧,所述限位架设于所述托座,所述保险丝设于所述托座。
8.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用于容纳食材;及
主机,所述主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本体和环形壁,所述环形壁露设于所述本体且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线圈盘罩设于所述环形壁的另一端,所述线圈盘、环形壁和本体围设形成安装空间,所述降温单元收容于所述安装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的周向设有环形槽,以在所述线圈盘的周向形成第一环状条,所述环形壁的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环形缺口,所述环形缺口远离所述安装空间,以在所述环形壁上形成第二环状条,所述第一环状条互补于所述环形缺口,所述线圈盘上还设有多个肋板,所述肋板连接于第二表面和所述环形槽的槽底之间,所述第二环状条能够插设于所述第一环状条和所述肋板之间。
CN202123031754.8U 2021-12-02 2021-12-02 加热机构及食物料理机 Active CN217218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31754.8U CN217218758U (zh) 2021-12-02 2021-12-02 加热机构及食物料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31754.8U CN217218758U (zh) 2021-12-02 2021-12-02 加热机构及食物料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8758U true CN217218758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25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31754.8U Active CN217218758U (zh) 2021-12-02 2021-12-02 加热机构及食物料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87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5119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7218758U (zh) 加热机构及食物料理机
KR101978759B1 (ko) 발열유아식판
WO2022057570A1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CN207378887U (zh) 电磁炉
JPH09168475A (ja) 電磁誘導加熱式調理器
JP3680822B2 (ja) 電気湯沸かし器
CN220124446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JP2015039590A (ja) 移動乗物用電気炊飯器
CN218852504U (zh) 一种能识别锅具的多功能锅
CN217696099U (zh) 带有检测功能的烹饪设备
CN217721570U (zh) 检测装置及具有该检测装置的烹饪设备
CN21967531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7088353U (zh) 保温组件以及保温装置
CN215777227U (zh) 电磁加热锅具组件
JP3041838B2 (ja) 炊飯器
CN211704210U (zh) 恒温杯垫结构
CN214139065U (zh) 一种封膜装置
CN220024744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327309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10355057U (zh) 立式暖宝及其充电底座
CN111743398B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11704335U (zh) 煎烤机的装配结构
JP2000262397A (ja) 電磁誘導加熱式炊飯器
WO2021012418A1 (zh) 连接器组件、电控板支架、电控板组件及电加热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