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73931U - 冷灰机 - Google Patents

冷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73931U
CN213873931U CN202021975636.5U CN202021975636U CN213873931U CN 213873931 U CN213873931 U CN 213873931U CN 202021975636 U CN202021975636 U CN 202021975636U CN 213873931 U CN213873931 U CN 213873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h
sleeve
cooling
cooling channel
process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756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超
张全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756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73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73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739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细灰料冷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灰机,所述冷灰机具有进灰端和出灰端,包括:套筒组件,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同轴间隔设置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以及第三套筒,第一套筒为双层套筒结构,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为管束筒结构,第一套筒的内筒壁和外筒壁之间形成一个冷却通道,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的管道分别作为两个冷却通道;第三套筒内形成与进灰端连通的一次灰料处理室,第三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形成二次灰料处理室,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之间形成三次灰料处理室,三次灰料处理室与出灰端连通。采用三回程冷却通道,冷却流程长,冷却面积大,物料冷却充分,出灰温度低,可完全冷却高温细灰物料,实现冷却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Description

冷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细灰料冷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灰机。
背景技术
滚筒式冷灰机是一种利用电机驱动设备滚筒低速回转的机械设备,具有冷却和输送灰料的功能。灰料在滚筒内部旋转叶片的作用下缓慢向出料端移动,在灰料被螺旋叶片推进的过程中,灰料与滚筒夹套内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使灰料温度降低。它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冶金、建材、环保等行业,适用于灰粒状和小块状灰料的冷却,如灰、渣、水泥生料等。
常规滚筒式冷灰机一般采用单流程结构,灰料从冷灰机的进料端进入、出料端排出;冷灰机滚筒通常为套筒结构,由两个直径不同的同心的圆筒组成,两圆筒之间的夹套层通冷却水,内筒内侧设置有钢板制成的螺旋叶片。在运行时灰料集中在内筒内侧底部,与内筒接触面积较小,换热冷却效果较差、散热慢,出灰温度较高。
尤其是对于细灰灰料,随着灰料粒径变细,其比表面积急剧加大,灰料在高温下的流动性增强,高温细灰料在滚筒式冷灰机内仅与滚筒底部进行换热冷却,且灰料没有上下翻动,上层灰料难以被冷却,其流动阻力小,能够快速流向冷灰机出料端,在出料口易出现漏灰、涌灰、出灰温度高等现象,造成冷灰机设备无法进行细灰料冷却和安全稳定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灰机,采用三回程冷却通道,冷却面积增加,冷却效果好,解决了冷灰机在冷却高温细物料时漏灰、涌灰、出灰温度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灰机,所述冷灰机具有进灰端和出灰端,包括:
套筒组件,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同轴间隔设置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以及第三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为双层套筒结构,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为管束筒结构,所述第一套筒的内筒壁和外筒壁之间形成一个冷却通道,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的管道分别作为两个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套筒内形成与所述进灰端连通的一次灰料处理室,所述第三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形成二次灰料处理室,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之间形成三次灰料处理室,所述三次灰料处理室与所述出灰端连通。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冷灰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套筒上靠近所述出灰端设有连通所述一次灰料处理室和二次灰料处理室的第一落灰口,所述第二套筒上靠近所述进灰端设有连通所述二次灰料处理室与三次灰料处理室的第二落灰口,所述第一落灰口处设置活动挡灰板,所述活动挡灰板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落灰口的开口大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却通道包括:
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以及第三冷却通道;
进水管,设置于所述出灰端处,并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
密闭水室,设置于所述进灰端处,并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以及第三冷却通道连通;
中心冷却管,贯穿设置于所述套筒组件的中心,并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以及第三冷却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以及第三套筒的内筒壁上分别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第一套筒、第三套筒上螺旋叶片旋向所述出灰端,所述第二套筒上螺旋叶片旋向所述进灰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灰机还包括:
至少一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筒壁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贯穿所述第二套筒以及第三套筒与所述中心冷却管的外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灰机还包括:
挡料板,设置在所述一次灰料处理室内,并将所述一次灰料处理室分割成相互连通的一次进灰室以及二次进灰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灰机还包括:
密封挡板,设置在所述出灰端,并对所述一次灰料处理室、二次灰料处理室内的灰料形成密封遮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灰机还包括:
环形水箱,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以及第三套筒靠近所述出灰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三冷却通道通过同一个水箱与所述中心冷却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挡板的周边与所述水箱的表面连接,且所述密封挡板、所述水箱以及所述第一套筒的内筒壁构成出灰室,所述出灰室与所述三次灰料处理室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套筒上的部分螺旋叶片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三套筒内,其中,部分所述螺旋叶片紧靠所述挡料板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三回程冷却通道,冷却流程长,冷却面积大,物料冷却充分,出灰温度低,可完全冷却高温细灰物料,实现冷却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2、有效扩大了冷灰机的适应范围,能够冷却并输送堆积密度小、颗粒细、比表面积大、流动性好的高温细物料,不单覆盖了原来的应用领域,并且有效拓展了建材、钢铁、冶金、环保等行业的细物料冷却和输送,从技术上拓宽了应用渠道,使产品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冷灰机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截面图;
图3为图2在A-A处的截面图;
图4为图2在B-B处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冷灰机中冷却水和灰料的流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冷却水的流动方向,③-④为灰料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底”、“前”、“上”、“倾斜”、“下”、“顶”、“内”、“水平”、“外”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机构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机构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灰机100,该冷灰机100具有进灰端101和出灰端102,该冷灰机100包括:进灰装置10、出灰装置11、套筒组件12、支撑圈13、大齿轮圈14、加强套箍15、驱动装置16、支撑轮组17、至少两个轴承支座18、出水旋转接头19、底座20、中心冷却管21、支撑柱22、挡料板23、密封挡板24、密闭水室25、环形水箱26、进水管27,其中,进灰装置10、出灰装置11分别位于套筒组件12的两端,并分别设置在进灰端101和出灰端102处,加强套箍15套接在套筒组件12的外表面,支撑圈13套接在加强套箍15的外侧并与底座20固定连接,用于对套筒组件12起到支撑作用,支撑轮组17固定在底座20上,并与支撑圈13活动连接,大齿轮圈14套接在加强套箍15外侧,驱动装置16用于以链条的方式驱动大齿轮圈14转动,套筒组件12能够在大齿轮圈14的带动下转动,轴承支座18分别设置在进灰装置10、出灰装置11的外侧。
具体地,参照图2-4所示,套筒组件12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同轴间隔设置的第一套筒120、第二套筒121以及第三套筒122,第一套筒120为双层套筒结构,第二套筒121和第三套筒122为管束筒结构,第一套筒120的内筒壁和外筒壁之间形成第一冷却通道123,第二套筒121和第三套筒122的管道分别作为第二冷却通道124以及第三冷却通道125,第一冷却通道123、第二冷却通道124以及第三冷却通道125内可以通入冷却液体,比如水,第一冷却通道123内冷却水的流动方向朝进灰端101,第二冷却通道124以及第三冷却通道125内冷却水的流动方向朝出灰端102。
第二套筒121以及第三套筒122的长度相同,且第一套筒120的长度大于第二套筒121以及第三套筒122,且第一套筒120、第二套筒121以及第三套筒122在进灰端101处的端面平齐。
第一套筒120、第二套筒121以及第三套筒122的内筒壁上分别设置有螺旋叶片28,第三套筒122的一次进灰室1260内的螺旋叶片28采用合金钢材质,能够有效延长使用寿命。第一套筒120、第三套筒122上螺旋叶片28的旋向出灰端102,第二套筒121上螺旋叶片28的旋向进灰端101。
继续参照图2,第三套筒122内形成与进灰端101连通的一次灰料处理室126,第三套筒122与第二套筒121之间形成二次灰料处理室127,第二套筒121与第一套筒120之间形成三次灰料处理室128,三次灰料处理室128与出灰端102连通,第三套筒122上靠近出灰端102设有连通一次灰料处理室126以及二次灰料处理室127的第一落灰口129,第二套筒121上靠近进灰端101设连通二次灰料处理室127与三次灰料处理室128第二落灰口130,第一落灰口129处设置活动挡灰板,活动挡灰板用于调整第一落灰口129的开口大小。
继续参照图2,进水管27设置于出灰端102处,并与第一冷却通道123连通,环形密闭水室25设置于进灰端101处,并与第一冷却通道123、第二冷却通道124以及第三冷却通道125连通;中心冷却管21贯穿设置于第一套筒120的中心,并与第二冷却通道124以及第三冷却通道125连通。具体地,中心冷却管21的内部有冷却水流通,能够冷却进灰装置和一次灰料处理室126内的高温细物料,中心冷却管2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轴承支座18上,且出水旋转接头19设置在中心冷却管21靠近进灰端101的一端,用于将中心冷却管21内的水排出。
具体地,支撑柱22的底端与第一套筒120的内筒壁垂直连接,支撑柱22的顶端贯穿第二套筒121以及第三套筒122与中心冷却管21的外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柱22可以是三组间隔设置的支撑柱,三组支撑柱22将第二套筒121以及第三套筒122沿长度方向分割成四部分,第二套筒121以及第三套筒122的四部分可以采用钢板进行密封连接,这样方便两层套筒的制作安装。此外,通过支撑柱22将三个套筒固定在一起,使得套筒组件的安装更加牢固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支撑柱22的数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灰料的特性以及冷灰机套筒组件的直径大小,适应性选择支撑柱22的数量。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2,圆形挡料板23可拆卸的安装在靠近进灰端101支撑柱22上,且挡料板23设置在一次灰料处理室126内,并将一次灰料处理室126分割成相互连通的一次进灰室1260以及二次进灰室1261。具体地,挡料板23采用螺栓固定,并采用合金钢材质,挡料板23垂直设置在第三套筒122内,可以得知,挡料板23和第三套筒122内的螺旋叶片28呈一定的夹角,进而限制一次进灰室1260的灰料流入二次进灰室1261,减少冷灰机的进灰量。
环形水箱26同轴设置在第二套筒121以及第三套筒122靠近出灰端102的一侧,水箱26可以是4个,4个环形水箱26与第二套筒121以及第三套筒122沿长度方向分割成的四部分对应,第二冷却通道124与第三冷却通道125通过4个环形水箱26与中心冷却管21连通。具体地,二次灰料处理室127由环形水箱26的侧面、第二套筒121的内筒壁、第三套筒122的外筒壁以及密闭水室25的部分侧面构成。
继续参照图2,密封挡板24可拆卸的设置在出灰端102,并对二次灰料处理室127、一次灰料处理室126内的灰料形成密封遮挡。具体地,密封挡板24采用螺栓固定,密封挡板24可以是圆形,密封挡板24的边缘与水箱26的外边缘密封连接,这样以来,密封挡板24便覆盖了第三套筒122靠近出灰端102的开口,且密封挡板24与水箱26、第一套筒120的内筒壁构成出灰室29,出灰室29与三次灰料处理室128连通,避免一次灰料处理室126内的灰料直接进入出灰室29内,这样密封挡板24将一次灰料处理室126、二次灰料处理室127与出灰室29完全隔开,避免高温细灰未经冷却直接泄漏或涌落至出灰室29。
值得一提的是,一次灰料处理室126、二次灰料处理室127与出灰室29未连通,降低了套筒组件转动时出灰室29内的扬尘,减少了冷灰机因出灰装置微负压吸风带走的细灰物料量。
此外,第三套筒122上的部分螺旋叶片28可拆卸设置在第三套筒122内,其中,部分螺旋叶片28紧靠挡料板23可拆卸安装。具体地,可以将螺旋叶片28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三套筒122内,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调节螺旋叶片28相对于第三套筒122的高度来达到调整螺旋叶片28节距流通空间,从而实现调整冷灰机出灰量的目的。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进灰装置10用于将灰料输送至一次进灰室1260;出灰装置11用于将冷却后的灰料从出灰室29排出。
此外,冷灰机100还包括设置在中心冷却管21靠近出灰端102的一端的进水旋转接头30,进水旋转接头30与进水管27连通。
值得一提的是,继续参照图2,中心冷却管21被分割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与第一冷却通道123连通,第二部分与第二冷却通道124以及第三冷却通道125,用于汇集自第二冷却通道124以及第三冷却通道125流出的冷却水。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冷灰机包括灰料处理室和冷却通道两个流通通道,其中,灰料处理室主要对灰料进行翻转,冷却通道主要是在灰料翻转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冷却,灰料从进灰装置10进入冷灰机,在设备内经过3个回程被冷却后从出灰室29排出;冷却水从进水管27进入冷灰机,在设备内通过2个回程冷却灰料后从进出水旋转接头19流出。具体地,灰料翻转的流程包括:高温细灰物料从进灰装置10进入冷灰机第三套筒122内的一次进灰室1260,随着设备的转动,细灰物料从一次进灰室1260被旋转进二次进灰室1261,经第三套筒122的螺旋叶片28推动至第一落灰口129,第一落灰口129处的活动挡灰板可以改变第一落灰口129的开口大小,进而调整冷灰机的出灰量,通过第一落灰口129进入第二套筒121的二次灰料处理室127内,再被第二套筒121螺旋叶片28推动至第二落灰口130,然后经过第二落灰口130进入第一套筒120的三次灰料处理室128内,再经第一套筒120螺旋叶片28旋转推动至出灰室29,然后从出灰装置11排出。
灰料翻转的过程中,冷却水从出灰端102侧的进水旋转接头30进入中心冷却管21,经3根水管分散送入第一套筒120的第一冷却通道123,然后到达进灰端侧的环形密闭水室25,然后再通过第二冷却通道124以及第三冷却通道125汇集至环形水箱26再汇合至中心冷却管21,最后流经中心冷却管21,从进灰端101侧的出水旋转接头19流出,此外,进灰装置10内自底部通入冷却水,然后自顶端侧面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冷灰机,所述冷灰机具有进灰端和出灰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筒组件,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同轴间隔设置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以及第三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为双层套筒结构,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为管束筒结构,所述第一套筒的内筒壁和外筒壁之间形成一个冷却通道,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的管道分别作为两个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套筒内形成与所述进灰端连通的一次灰料处理室,所述第三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形成二次灰料处理室,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之间形成三次灰料处理室,所述三次灰料处理室与所述出灰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套筒上靠近所述出灰端设有连通所述一次灰料处理室和二次灰料处理室的第一落灰口,所述第二套筒上靠近所述进灰端设有连通所述二次灰料处理室与三次灰料处理室的第二落灰口,所述第一落灰口处设置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落灰口的开口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包括:
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以及第三冷却通道;
进水管,设置于所述出灰端处,并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
密闭水室,设置于所述进灰端处,并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以及第三冷却通道连通;
中心冷却管,贯穿设置于所述套筒组件的中心,并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以及第三冷却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以及第三套筒的内筒壁上分别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第一套筒、第三套筒上螺旋叶片旋向所述出灰端,所述第二套筒上螺旋叶片旋向所述进灰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灰机还包括:
至少一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筒壁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贯穿所述第二套筒以及第三套筒与所述中心冷却管的外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灰机还包括:
挡料板,设置在所述一次灰料处理室内,并将所述一次灰料处理室分割成相互连通的一次进灰室以及二次进灰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灰机还包括:
密封挡板,设置在所述出灰端,并对所述一次灰料处理室、二次灰料处理室内的灰料形成密封遮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灰机还包括:
环形水箱,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以及第三套筒靠近所述出灰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三冷却通道通过同一个水箱与所述中心冷却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挡板的周边与所述水箱的表面连接,且所述密封挡板、所述水箱以及所述第一套筒的内筒壁构成出灰室,所述出灰室与所述三次灰料处理室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套筒上的部分螺旋叶片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三套筒内,其中,部分所述螺旋叶片紧靠所述挡料板安装。
CN202021975636.5U 2020-09-10 2020-09-10 冷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873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5636.5U CN213873931U (zh) 2020-09-10 2020-09-10 冷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5636.5U CN213873931U (zh) 2020-09-10 2020-09-10 冷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73931U true CN213873931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48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7563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873931U (zh) 2020-09-10 2020-09-10 冷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73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55071B (zh) 兰炭余热回收型螺旋输送机
CN208854898U (zh) 一种流延膜双向水流冷却辊
CN100516751C (zh) 双螺旋水流筒式高效冷却器
CN213873931U (zh) 冷灰机
CN110398433B (zh) 一种应用于管状试件的多相流冲蚀磨损实验台
CN200986398Y (zh) 一种高效回转圆筒冷却机
CN114279253A (zh) 换热器
CN111197600A (zh) 一种液压机油箱
CN218654005U (zh) 具有密封保护机构的混合机
CN207350358U (zh) 一种螺旋换热输送机及螺旋输送轴
CN106390894B (zh) 一种外伸式底支撑式反应釜
CN212795487U (zh) 塑料板材生产用原料混合设备
CN201126319Y (zh) 双螺旋水流筒式高效冷却器
CN216308684U (zh) 一种螺旋缠绕式换热器
CN206944732U (zh) 冷灰桶
CN215176851U (zh) 回转炉末端密封装置和无氧裂解系统
CN114184063B (zh) 高度密封耐腐蚀的双管板碳化硅列管换热器
CN221079774U (zh) 一种水冷却器泄露液排出沟槽
CN206537853U (zh) 螺旋输送式物料处理装置及高温反应设备
CN205518029U (zh) 一种砂磨机壳体及砂磨机
CN214666138U (zh) 一种聚丙烯列管式冷凝器
CN211197605U (zh) 一种风冷绝热螺旋输送机
CN217573593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冷搅拌设备
CN113091466B (zh) 一种在污泥固废中的冷却器调节装置
CN211936629U (zh) 一种应用于高分子材料工程的搅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