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8684U - 一种螺旋缠绕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旋缠绕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8684U
CN216308684U CN202123108353.8U CN202123108353U CN216308684U CN 216308684 U CN216308684 U CN 216308684U CN 202123108353 U CN202123108353 U CN 202123108353U CN 216308684 U CN216308684 U CN 216308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ylinder
thick bamboo
gear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083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彭飞
王贤
安海军
陈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yi Tianyu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yi Tianyu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yi Tianyu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yi Tianyu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083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8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8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8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螺旋缠绕式换热器。包括支撑座、支撑块、机箱、转动电机、驱动齿轮和转动齿轮,所述换热筒包括上筒、中筒和下筒,上筒和下筒分别与中筒的顶部和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进液管安装在上筒顶部,所述出液管安装在下筒底部,所述支撑座固定在下筒的侧壁上,所述支撑块固定在支撑座上,所述机箱安装在支撑块上,所述转动电机位于机箱内部,所述驱动齿轮与转动电机顶部输出端连接,所述转动齿轮套装在中筒的中部,机箱的左侧顶部设置有传动通孔,转动齿轮的右侧穿过传动通孔并与驱动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缠绕式换热器,通过中筒的转动,提高换热效率,增强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螺旋缠绕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药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螺旋缠绕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螺纹管缠绕式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因换热管是由螺纹管反向缠绕而成的结构,因此得名螺纹管缠绕式换热器,其相对于国内常用的各种管壳式和板式换热器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在制药、精细化工等领域已得到普遍应用。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323854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螺旋缠绕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对称的两个支撑柱,壳体内固定安装有螺旋管,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内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螺旋管的两端固定连通,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杆;现有的螺旋缠绕式换热器,其内部结构复杂,部件繁多,使得螺旋管的数量和缠绕空间受到了影响,从而影响了换热器整体的换热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缠绕式换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旋缠绕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筒和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筒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板,换热筒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多个换热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板上,多个换热管呈螺旋状互相缠绕,还包括支撑座、支撑块、机箱、转动电机、驱动齿轮和转动齿轮,所述换热筒包括上筒、中筒和下筒,上筒和下筒分别与中筒的顶部和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进液管安装在上筒顶部,所述出液管安装在下筒底部,所述支撑座固定在下筒的侧壁上,所述支撑块固定在支撑座上,所述机箱安装在支撑块上,所述转动电机位于机箱内部,所述驱动齿轮与转动电机顶部输出端连接,所述转动齿轮套装在中筒的中部,机箱的左侧顶部设置有传动通孔,转动齿轮的右侧穿过传动通孔并与驱动齿轮啮合。
为了防止形成涡流,还包括多个拨动板,多个拨动板均匀地安装在所述中筒的内侧壁上。
为了提高密封性,还包括两个旋转密封环,两个旋转密封环分别安装在所述上筒与中筒的连接处以及中筒与下筒的连接处。
为了防止液体倒流,还包括液位监测装置,所述液位监测装置安装在所述中筒内部的上方。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环和收口环,所述连接环固定在所述中筒内部的底部,所述收口环固定在连接环的内侧,收口环的纵截面呈倒置的梯形。
为了保护齿轮,还包括齿轮保护罩,所述齿轮保护罩固定在所述中筒外侧的中部,所述转动齿轮位于齿轮保护罩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温度监测装置,两个温度监测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出液管上和下筒底部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缠绕式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螺旋缠绕式换热器,将上筒和下筒安装固定,然后,通过转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使驱动齿轮带动转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中筒转动,使得换热筒内的液体可以随中筒一起转动,从而可以使换热筒内的液体与换热管内的液体更为充分和均匀的接触,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筒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符号说明:
1.换热管;2.固定板;3.进液管;4.出液管;5.支撑座;6.支撑块;7.机箱;8.转动电机;9.驱动齿轮;10.转动齿轮;11.上筒;12.中筒;13.下筒;14.拨动板;15.旋转密封环;16.液位监测装置;17.连接环;18.收口环;19.齿轮保护罩;20.温度监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螺旋缠绕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筒、多个换热管1、支撑座5、支撑块6、机箱7、转动电机8、驱动齿轮9、转动齿轮10、多个拨动板14、两个旋转密封环15、液位监测装置16、连接环17、收口环18、齿轮保护罩19和两个温度监测装置20,所述换热筒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板2,所述换热筒包括上筒11、中筒12和下筒13,上筒11和下筒13分别与中筒12的顶部和底部转动连接,两个旋转密封环15分别安装在所述上筒11与中筒12的连接处以及中筒12与下筒13的连接处,通过旋转密封环15可以提高中筒12与上筒11、下筒13之间的连接密封性,所述上筒1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液管3,所述下筒13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液管4,所述连接环17固定在所述中筒12内部的底部,所述收口环18固定在连接环17的内侧,收口环18的纵截面呈倒置的梯形,通过连接环17和收口环18可以使液体在排出下筒13时,减少与下筒13和中筒12连接处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发生漏液情况的可能性,多个换热管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板2上,多个换热管1呈螺旋状互相缠绕,所述支撑座5固定在下筒13的侧壁上,所述支撑块6固定在支撑座5上,所述机箱7安装在支撑块6上,所述转动电机8位于机箱7内部,所述驱动齿轮9与转动电机8顶部输出端连接,所述转动齿轮10套装在中筒12的中部,机箱7的左侧顶部设置有传动通孔,转动齿轮10的右侧穿过传动通孔并与驱动齿轮9啮合,所述齿轮保护罩19固定在所述中筒12外侧的中部,所述转动齿轮10位于齿轮保护罩19内,通过齿轮保护罩19可以对转动齿轮10进行防尘保护,保证驱动齿轮9和转动齿轮10的正常传动,多个拨动板14均匀地安装在所述中筒12的内侧壁上,通过拨动板14可以拨动中筒12内的液体转动,避免液体转动时形成涡流,影响换热,所述液位监测装置16安装在所述中筒12内部的上方,通过液位监测装置16可以监测中筒12内的液位,避免液位过高,中筒12在转动时,液体倒流入进液管3内,两个温度监测装置20分别安装在所述出液管4上和下筒13底部的外侧,通过两个温度监测装置20监测出液管4和下筒13的温度差,从而根据温度差调节进液温度和中筒12转动速度,在使用时,将上筒11和下筒13安装固定,然后,通过转动电机8带动驱动齿轮9转动,使驱动齿轮9带动转动齿轮10转动,从而带动中筒12转动,使得换热筒内的液体可以随中筒12一起转动,从而可以使换热筒内的液体与换热管1内的液体更为充分和均匀的接触,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工作原理:分别向换热筒内和换热管1内排入需要换热的两种液体,然后,通过转动电动带动中筒12转动,提高液体间的换热效率,换热后的液体分别通过出液管4和换热管1的底部排出,完成换热操作。
转动电机8为市场上可直接购买的公知设备,此处只是对其进行使用,并未对其进行结构和功能上的改进,因此不再详细赘述,并且转动电机8设置有与其配套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的安装位置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7)

1.一种螺旋缠绕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筒和多个换热管(1),所述换热筒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板(2),换热筒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液管(3)和出液管(4),多个换热管(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板(2)上,多个换热管(1)呈螺旋状互相缠绕,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5)、支撑块(6)、机箱(7)、转动电机(8)、驱动齿轮(9)和转动齿轮(10),所述换热筒包括上筒(11)、中筒(12)和下筒(13),上筒(11)和下筒(13)分别与中筒(12)的顶部和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进液管(3)安装在上筒(11)顶部,所述出液管(4)安装在下筒(13)底部,所述支撑座(5)固定在下筒(13)的侧壁上,所述支撑块(6)固定在支撑座(5)上,所述机箱(7)安装在支撑块(6)上,所述转动电机(8)位于机箱(7)内部,所述驱动齿轮(9)与转动电机(8)顶部输出端连接,所述转动齿轮(10)套装在中筒(12)的中部,机箱(7)的左侧顶部设置有传动通孔,转动齿轮(10)的右侧穿过传动通孔并与驱动齿轮(9)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缠绕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拨动板(14),多个拨动板(14)均匀地安装在所述中筒(12)的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缠绕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旋转密封环(15),两个旋转密封环(15)分别安装在所述上筒(11)与中筒(12)的连接处以及中筒(12)与下筒(13)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缠绕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监测装置(16),所述液位监测装置(16)安装在所述中筒(12)内部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缠绕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环(17)和收口环(18),所述连接环(17)固定在所述中筒(12)内部的底部,所述收口环(18)固定在连接环(17)的内侧,收口环(18)的纵截面呈倒置的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缠绕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齿轮保护罩(19),所述齿轮保护罩(19)固定在所述中筒(12)外侧的中部,所述转动齿轮(10)位于齿轮保护罩(19)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缠绕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温度监测装置(20),两个温度监测装置(20)分别安装在所述出液管(4)上和下筒(13)底部的外侧。
CN202123108353.8U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螺旋缠绕式换热器 Active CN216308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08353.8U CN216308684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螺旋缠绕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08353.8U CN216308684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螺旋缠绕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8684U true CN216308684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84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08353.8U Active CN216308684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螺旋缠绕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86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6751C (zh) 双螺旋水流筒式高效冷却器
CN101514879B (zh) 一种并行组合式多壳程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
CN202022878U (zh) 一种丙烯聚合釜
CN101813321A (zh) 锅炉用耐压膜式滚筒冷渣机
CN102127175A (zh) 一种丙烯聚合釜
CN210522194U (zh) 石墨降膜吸收器
CN216308684U (zh) 一种螺旋缠绕式换热器
CN207006936U (zh) 高效旋管式汽‑水换热器
CN201772780U (zh) 一种发夹式折流杆换热器
CN116412699B (zh) 一种可拆式热交换器
CN108507383B (zh) 一种带动力的水-水换热器
CN207556319U (zh) 一种荒煤气上升管切向导流换热装置
CN102338579A (zh) 一种高温物料余热回收装置的冷却结构
CN213811858U (zh) 一种镍钢复合板管壳式换热器
CN201126319Y (zh) 双螺旋水流筒式高效冷却器
CN204786468U (zh) 一种水冷风冷式高效冷渣机
CN204987945U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
CN212158245U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具有防堵塞功能的高密度管式换热器
CN209340243U (zh) 一种旋挖钻机的冷却装置
CN114264167A (zh) 一种高效节能波纹管换热器
CN207299989U (zh) 一种新型钛管换热器
CN204535492U (zh) 一种输送换热装置
CN201652380U (zh) 锅炉用耐压膜式滚筒冷渣机
CN219454753U (zh) 一种绕线管换热装置
CN219551273U (zh) 一种双封结构高效腰鼓形折流板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