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70990U - 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70990U
CN213870990U CN202022788264.1U CN202022788264U CN213870990U CN 213870990 U CN213870990 U CN 213870990U CN 202022788264 U CN202022788264 U CN 202022788264U CN 213870990 U CN213870990 U CN 213870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shell
gear
cavity
driv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882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淑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Weitao Science & Technol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Weitao Science & Techno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Weitao Science & Technol filed Critical Jinan Weitao Science & Technol
Priority to CN2020227882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70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70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70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包括主减速器壳体,所述主减速器壳体的内部上方设置有主动齿轮轴腔,所述主减速器壳体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差速器左壳腔和差速器右壳腔,所述主动齿轮轴腔的内部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主动齿轮轴承,两个所述主动齿轮轴承的内部设置有主动齿轮轴,所述主动齿轮轴的下端安装有主动锥齿轮,所述差速器左壳腔和差速器右壳腔的内部均设置有差速器轴承,两个所述差速器轴承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差速器左壳和差速器右壳,所述差速器左壳和差速器右壳上均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的内部安装有定位套。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定位套,起到限位的作用,具有减速传动的功能,增加传动扭矩。

Description

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驱动桥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差速器是为了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差而装置的。在四轮驱动时,为了驱动四个车轮,必须将所有的车轮连接起来,如果将四个车轮机械连接在一起,汽车在曲线行驶的时候就不能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为了能让汽车曲线行驶旋转速度基本一致性,这时需要加入中间差速器用以调整前后轮的转速差。国内汽车驱动桥中,多采用行星齿轮结构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增加了止口连接部分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而且差速器总成结构中不具有减速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包括主减速器壳体,所述主减速器壳体的内部上方设置有主动齿轮轴腔,所述主减速器壳体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差速器左壳腔和差速器右壳腔,所述主动齿轮轴腔的内部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主动齿轮轴承,两个所述主动齿轮轴承的内部设置有主动齿轮轴,所述主动齿轮轴的下端安装有主动锥齿轮,所述差速器左壳腔和差速器右壳腔的内部均设置有差速器轴承,两个所述差速器轴承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差速器左壳和差速器右壳,所述差速器左壳和差速器右壳的内部均安装有半轴齿轮,两个半轴齿轮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行星齿轮轴,所述行星齿轮轴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行星齿轮,两个所述行星齿轮均与两个半轴齿轮齿间啮合连接,所述差速器左壳上安装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和主动锥齿轮齿间啮合连接,所述差速器左壳和差速器右壳上均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的内部安装有定位套。
优选的,所述主减速器壳体的下端面设置有主减速器壳轴承盖,所述主减速器壳轴承盖通过主轴承盖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从动锥齿轮通过从动齿轮螺栓与差速器左壳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螺栓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主轴承盖螺栓和从动齿轮螺栓上均设置有锁片。
优选的,所述差速器左壳腔和差速器右壳腔内部且位于两个差速器轴承的相背面均设置有调整螺母。
优选的,所述差速器左壳与差速器右壳连接面为法兰结构面,所述法兰结构面上均布八个螺栓孔和两个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呈180°分布,用于安装定位套,所述差速器左壳和差速器右壳通过差壳螺栓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主减速器壳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突缘总成,所述突缘总成和主减速器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油封,所述突缘总成通过主齿螺母与主动齿轮轴连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差速器左壳和差速器右壳的分布孔上增加定位套,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取消原来的定位止口,降低了止口位置的材料成本,加工成本,降低了重量;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驱动桥中,由于差速器左壳与差速器右壳之间采用止口定位,导致差速器壳重量增加,材料成本增加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动锥齿轮的径向尺寸小于从动锥齿轮的径向尺寸,可以实现减速功能,起减速传动的左右,增加传递扭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减速器壳体、2-主齿轮轴腔、3-差速器左壳腔、4-差速器右壳腔、5-主动齿轮轴承、6-主动齿轮轴、7-主动锥齿轮、8-差速器轴承、9- 差速器左壳、10-差速器右壳、11-半轴齿轮、12-行星齿轮轴、13-行星齿轮、 14-从动锥齿轮、15-定位套、16-主减速器壳轴承盖、17-锁片、18-调整螺母、 19-突缘总成、20-轴承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包括主减速器壳体1,所述主减速器壳体1的内部上方设置有主动齿轮轴腔2,所述主减速器壳体1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差速器左壳腔3 和差速器右壳腔4,所述主动齿轮轴腔2的内部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主动齿轮轴承5,起滚动支撑的作用,两个所述主动齿轮轴承5的内部设置有主动齿轮轴 6,所述主动齿轮轴6的下端安装有主动锥齿轮7,所述差速器左壳腔3和差速器右壳腔4的内部均设置有差速器轴承8,起滚动支撑的作用,两个所述差速器轴承8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差速器左壳9和差速器右壳10,所述差速器左壳9和差速器右壳10的内部均安装有半轴齿轮11,两个半轴齿轮11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行星齿轮轴12,将差速器与驱动轮连接起来,所述行星齿轮轴12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行星齿轮13,转动轴线不固定,且可以安装在一个可以转动的支架,两个所述行星齿轮13均与两个半轴齿轮11齿间啮合连接,所述差速器左壳9上安装有从动锥齿轮14,所述从动锥齿轮14和主动锥齿轮 7齿间啮合连接,所述差速器左壳9和差速器右壳10上均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定位孔,以工件孔作为定位基准,保证零件安装位置,两个所述定位孔的内部安装有定位套15,用来限制安装位置。
具体而言,所述主减速器壳体1的下端面设置有主减速器壳轴承盖16,所述主减速器壳轴承盖16通过主轴承盖螺栓固定连接,起密封保护的作用,放置污染物入侵。
具体而言,所述从动锥齿轮14通过从动齿轮螺栓与差速器左壳9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螺栓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增加连接稳定性。
具体而言,所述主轴承盖螺栓和从动齿轮螺栓上均设置有锁片17,放置螺栓松动。
具体而言,所述差速器左壳腔3和差速器右壳腔4内部且位于两个差速器轴承8的相背面均设置有调整螺母18,用来调节差速器轴承8的位置。
具体而言,所述差速器左壳9与差速器右壳10连接面为法兰结构面,所述法兰结构面上均布八个螺栓孔和两个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呈180°分布,用于安装定位套15,所述差速器左壳9和差速器右壳10通过差壳螺栓连接固定,以工件孔作为定位基准,将孔中插入定位套15,保证零件安装位置。
具体而言,所述主减速器壳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突缘总成19,所述突缘总成19和主减速器壳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油封20,所述突缘总成19通过主齿螺母与主动齿轮轴6连接固定,所述突缘总成19的上端面为法兰连接面,用来与传动机构相连,从而驱动主动齿轮轴6转动。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中时,突缘总成19与传动机构相连驱动主动齿轮轴6转动,进而带动其上的主动锥齿轮7转动,通过齿轮间的啮合作用,带动从动锥齿轮14和差速器左壳9转动,差速器左壳9的内部安装有半轴齿轮11,通过齿轮间的啮合作用,带动两个行星齿轮转动13转动,最终带动另一个半轴齿轮11和差速器右壳10转动,即可带动汽车左右轮转动;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差速器能够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减速器。通过在差速器左壳和差速器右壳的分布孔上增加定位套15,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取消原来的定位止口,降低了止口位置的材料成本,加工成本,降低了重量;主动锥齿轮5的径向尺寸小于从动锥齿轮14的径向尺寸,可以实现减速功能,起减速传动的作用,增加传递扭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包括主减速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速器壳体(1)的内部上方设置有主动齿轮轴腔(2),所述主减速器壳体(1)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差速器左壳腔(3)和差速器右壳腔(4),所述主动齿轮轴腔(2)的内部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主动齿轮轴承(5),两个所述主动齿轮轴承(5)的内部设置有主动齿轮轴(6),所述主动齿轮轴(6)的下端安装有主动锥齿轮(7),所述差速器左壳腔(3)和差速器右壳腔(4)的内部均设置有差速器轴承(8),两个所述差速器轴承(8)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差速器左壳(9)和差速器右壳(10),所述差速器左壳(9)和差速器右壳(10)的内部均安装有半轴齿轮(11),两个半轴齿轮(11)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行星齿轮轴(12),所述行星齿轮轴(12)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行星齿轮(13),两个所述行星齿轮(13)均与两个半轴齿轮(11)齿间啮合连接,所述差速器左壳(9)上安装有从动锥齿轮(14),所述从动锥齿轮(14)和主动锥齿轮(7)齿间啮合连接,所述差速器左壳(9)和差速器右壳(10)上均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的内部安装有定位套(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速器壳体(1)的下端面设置有主减速器壳轴承盖(16),所述主减速器壳轴承盖(16)通过主轴承盖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锥齿轮(14)通过从动齿轮螺栓与差速器左壳(9)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螺栓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承盖螺栓和从动齿轮螺栓上均设置有锁片(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左壳腔(3)和差速器右壳腔(4)内部且位于两个差速器轴承(8)的相背面均设置有调整螺母(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左壳(9)与差速器右壳(10)连接面为法兰结构面,所述法兰结构面上均布八个螺栓孔和两个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呈180°分布,用于安装定位套(15),所述差速器左壳(9)和差速器右壳(10)通过差壳螺栓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速器壳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突缘总成(19),所述突缘总成(19)和主减速器壳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油封(20),所述突缘总成(19)通过主齿螺母与主动齿轮轴(6)连接固定。
CN202022788264.1U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 Active CN213870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8264.1U CN213870990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8264.1U CN213870990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70990U true CN213870990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63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88264.1U Active CN213870990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709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20263U (zh) 一种适用于工程机械的驱动桥
CN213870990U (zh) 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
CN210617849U (zh) 一种新型平行轴间差速传动后桥
CN210087915U (zh) 一种轮边减速机
JP4967789B2 (ja) 車輪駆動装置
JP5130780B2 (ja) 車輪駆動装置
CN211145302U (zh) 一种干式差速器的电驱动总成和新能源汽车
WO2021042426A1 (zh) 一种干式差速器的电驱动总成和新能源汽车
CN112762146A (zh) 一种行星减速传动的电动驱动轮
CN211166257U (zh) 新能源客车用气压盘式后桥总成
CN212177792U (zh) 一种加强型差速器
CN212203022U (zh) 一种主减速器总成
CN215552339U (zh) 一种四驱越野叉车以及四驱伸缩臂叉装车转向驱动桥
CN219888639U (zh) 一种纵置动力输入驱动箱总成及电动车
CN212455408U (zh) 一种汽车差速器结构
CN214564367U (zh) 一种同轴式插管式电驱动皮卡桥
CN211951365U (zh) 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及具有其的驱动桥
CN218031295U (zh) 后中央传动总成
CN113400912B (zh) 一种拖挂轮式电动机组
CN215444938U (zh) 一种轮边减速器
CN2846891Y (zh) 车辆用差速器装置
CN210482417U (zh) 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及平地机
CN211924835U (zh) 一种差速器总成
CN215153676U (zh) 一种重载三轮摩托车后桥总成
CN214743071U (zh) 一种行星减速传动的电动驱动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