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2417U - 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及平地机 - Google Patents

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及平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82417U
CN210482417U CN201921355125.0U CN201921355125U CN210482417U CN 210482417 U CN210482417 U CN 210482417U CN 201921355125 U CN201921355125 U CN 201921355125U CN 210482417 U CN210482417 U CN 210482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hain wheel
power input
input shaft
dif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551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军华
殷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551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82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82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82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及平地机,平地机包括相联动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包括:动力输入轴、差速机构、第一链轮机构、第二链轮机构;动力输入轴与差速机构连接,差速机构分别与第一链轮机构和第二链轮机构连接,第一链轮机构和第一车轮连接,第二链轮机构和第二车轮连接;差速机构用于在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回转半径不同时调节第一链轮机构和第二链轮机构的转速,以使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以不同速度转动。该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能够有效防止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在回转半径不同时相对地面转动且产生滑动的现象,降低了车轮的磨损程度,提高了车轮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发动机功率浪费。

Description

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及平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地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及包括该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的平地机。
背景技术
目前,平地机的中、后轮为驱动轮,作业时动力由后桥通过链条将动力传递到中、后车轮,两组车轮速度一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作业场地不平整、车轮的气压不同、橡胶车胎磨损差异等都会导致车轮的滚动半径不同,车轮的切线速度不一致,但是由于这两组车轮刚性联接,导致滚动半径小的车轮存在滚动及沿地面滑动的情况,进而导致这两组车轮之间产生寄生功率,浪费发动机功率、链条承受较大负载、车轮磨损加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地差速传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的平地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所述平地机包括相联动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所述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包括:动力输入轴、差速机构、第一链轮机构、第二链轮机构;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差速机构连接,所述差速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链轮机构和所述第二链轮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链轮机构和所述第一车轮连接,所述第二链轮机构和所述第二车轮连接;所述差速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回转半径不同时调节所述第一链轮机构和所述第二链轮机构的转速,以使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以不同速度转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用于平地机,平地机包括相联动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包括:动力输入轴、差速机构、第一链轮机构和第二链轮机构。其中,动力输入轴与差速机构连接,差速机构分别与第一链轮机构和第二链轮机构连接,第一链轮机构和第一车轮连接,第二链轮机构和第二车轮连接,这样,当动力输入轴运转时能够驱动差速机构和第一链轮机构、第二链轮机构运行,从而带动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转动,且差速机构能够在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的回转半径不同时自动调节第一链轮机构和第二链轮机构的转速,使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同步且以不同速度转动,防止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由于车胎气压不同、磨损程度不同或遇到路面不平整的情况时相对地面转动且发生滑动的现象,降低了车轮的磨损程度,进而提高了车轮的使用寿命,且有效减少了发动机功率的浪费。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链轮机构包括第一主链轮、第一车轮端链轮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主链轮和所述第一车轮端链轮上的链条,所述第一主链轮与所述动力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一车轮端链轮和所述第一车轮连接;所述第二链轮机构包括第二主链轮、第二车轮端链轮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主链轮和所述第二车轮端链轮上的链条,所述第二主链轮与所述动力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二车轮端链轮和所述第二车轮连接。
第一链轮机构包括第一主链轮、第一车轮端链轮和链条,第一主链轮与动力输入轴连接,第一车轮端链轮与第一车轮连接,第一主链轮和第一车轮端链轮通过链条连接,从而使得当动力输入轴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主链轮转动、第一车轮端链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车轮转动。
第二链轮机构包括第二主链轮、第二车轮端链轮和链条,第二主链轮与动力输入轴连接,第二车轮端链轮与第二车轮连接,第二主链轮和第二车轮端链轮通过链条连接,从而使得当动力输入轴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主链轮转动、第二车轮端链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车轮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差速机构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入轴相连的十字轴、与所述主链轮固定连接的大锥齿轮和安装在所述十字轴上的小锥齿轮;其中,所述小锥齿轮与所述大锥齿轮相啮合,所述小锥齿轮用于在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回转半径不同时绕所述动力输入轴的中心转动并绕所述十字轴的轴线旋转,以调节两个所述主链轮的转速。
差速机构包括十字轴、大锥齿轮和小锥齿轮。其中,十字轴与动力输入轴相连,大锥齿轮与主链轮固定连接,小锥齿轮安装在十字轴上并与大锥齿轮相啮合,当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的回转半径相同时,差速机构不起作用,动力输入轴转动时带动十字轴及两个主链轮转动,小锥齿轮不自转仅绕着动力输入轴的中心旋转,当遇到路面不平整时即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回转半径不同时,差速机构开始起作用,动力输入轴运转时带动十字轴及两个主链轮转动,小锥齿轮不仅绕着动力输入轴的中心旋转,而且还绕着十字轴的轴线转动,此时两个主链轮的转速一个为动力输入轴的转动与小锥齿轮自转产生的速度之和,另一个为动力输入轴与小锥齿轮自传产生的速度之差,因此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的转速不同,起到差速的效果,进而有助于降低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在遇到路面不平整的情况时的磨损程度,提高其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还包括:轴承,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第一主链轮之间。
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还包括轴承,轴承具有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转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的作用,通过将轴承设置在动力输入轴与第一主链轮之间,进而有助于提高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运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大锥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入轴的轴线方向相同,所述小锥齿轮垂直于所述大锥齿轮的轴线方向。
即大锥齿轮与动力输入轴同轴设置,小锥齿轮垂直于大锥齿轮的轴线方向,进而小锥齿轮能够与大锥齿轮相啮合,且保证两者能够发生稳定的相对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大锥齿轮与所述第一主链轮和所述第二主链轮一体相连;和/或,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十字轴刚性连接。
通过将大锥齿轮与第一主链轮和第二主链轮一体相连,进而有助于提高主链轮与大锥齿轮连接的可靠性,整体性较高,便于安装和拆卸。
动力输入轴与十字轴刚性连接,即十字轴能够随动力输入轴转动而转动,且转动速度相同,且连接较为可靠、稳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输入轴为后桥半轴。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平地机,包括:车体;车轮机构,包括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车轮、第二车轮和第三车轮,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相联动;和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所述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的第一车轮端链轮和第二车轮端链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相连。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平地机,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轮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车轮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分别与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宽度方向两侧的所述车轮机构相连。
车轮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两组车轮机构对称设置在车体宽度方向的两侧,以保证平地机行驶的稳定性,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的数量与车轮机构的数量相同,且与对称设置在车体宽度方向两侧的车轮机构中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相连,以使车体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都具有差速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组所述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的动力输入轴与发动机或者电机连接。
动力输入轴可以与发动机相连,也可以与电机相连,即平地机可以为依靠发动机来驱动行走作业的平地机,也可以为依靠电机来驱动行走作业的电动平地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10后桥半轴,201第一主链轮,202第二主链轮,203第一车轮端链轮,204第二车轮端链轮,30第一车轮,40第二车轮,501十字轴,502大锥齿轮,503小锥齿轮,60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及平地机。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1,平地机包括相联动的第一车轮30和第二车轮40,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1包括:动力输入轴、差速机构、第一链轮机构、第二链轮机构;动力输入轴与差速机构连接,差速机构分别与第一链轮机构和第二链轮机构连接,第一链轮机构和第一车轮30连接,第二链轮机构和第二车轮40连接;差速机构用于在第一车轮30和第二车轮40回转半径不同时调节第一链轮机构和第二链轮机构的转速,以使第一车轮30和第二车轮40以不同速度转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1,用于平地机,平地机包括相联动的第一车轮30和第二车轮40,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包括:动力输入轴、差速机构、第一链轮机构和第二链轮机构。其中,动力输入轴与差速机构连接,差速机构分别与第一链轮机构和第二链轮机构连接,第一链轮机构和第一车轮30连接,第二链轮机构和第二车轮40连接,这样,当动力输入轴运转时能够驱动差速机构和第一链轮机构、第二链轮机构运行,从而带动第一车轮30和第二车轮40转动,且差速机构能够在第一车轮30和第二车轮40的回转半径不同时自动调节第一链轮机构和第二链轮机构的转速,使第一车轮30和第二车轮40同步且以不同速度转动,防止第一车轮30和第二车轮40由于车胎气压不同、磨损程度不同或遇到路面不平整的情况时相对地面转动且发生滑动的现象,降低了车轮的磨损程度,进而提高了车轮的使用寿命,且有效减少了发动机功率的浪费。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1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一
第一链轮机构包括第一主链轮201、第一车轮端链轮203以及套设在第一主链轮201和第一车轮端链轮203上的链条,第一主链轮201与动力输入轴连接,第一车轮端链轮203和第一车轮连接;第二链轮机构包括第二主链轮202、第二车轮端链轮204以及套设在第二主链轮202和第二车轮端链轮204上的链条,第二主链轮202与动力输入轴连接,第二车轮端链轮204和第二车轮连接。
第一链轮机构包括第一主链轮201、第一车轮端链轮203和链条60,第一主链轮201与动力输入轴连接,第一车轮端链轮203与第一车轮连接,第一主链轮和第一车轮端链轮203通过链条60连接,从而使得当动力输入轴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主链轮201转动、第一车轮端链轮20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车轮转动。
第二链轮机构包括第二主链轮202、第二车轮端链轮204和链条60,第二主链轮202与动力输入轴连接,第二车轮端链轮204与第二车轮连接,第二主链轮202和第二车轮端链轮204通过链条60连接,从而使得当动力输入轴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主链轮202转动、第二车轮端链轮204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车轮转动。
优选地,差速机构包括:与动力输入轴相连的十字轴501、与第一主链轮201固定连接的大锥齿轮502和安装在十字轴501上的小锥齿轮503;其中,小锥齿轮503与大锥齿轮502相啮合,小锥齿轮503用于在第一车轮30和第二车轮40回转半径不同时绕动力输入轴的中心转动并绕十字轴501的轴线旋转,以调节两个第一主链轮201的转速。
差速机构包括十字轴501、大锥齿轮502和小锥齿轮503。其中,十字轴501与动力输入轴相连,大锥齿轮502与第一主链轮201固定连接,小锥齿轮503安装在十字轴501上并与大锥齿轮502相啮合,当第一车轮30和第二车轮40的回转半径相同时,差速机构不起作用,动力输入轴转动时带动十字轴501及两个第一主链轮201转动,小锥齿轮503不自转仅绕着动力输入轴的中心旋转,当遇到路面不平整时即第一车轮30和第二车轮40回转半径不同时,差速机构开始起作用,动力输入轴运转时带动十字轴501及两个第一主链轮201转动,小锥齿轮503不仅绕着动力输入轴的中心旋转,而且还绕着十字轴501的轴线转动,此时两个第一主链轮201的转速一个为动力输入轴的转动与小锥齿轮503自转产生的速度之和,另一个为动力输入轴与小锥齿轮503自传产生的速度之差,因此第一车轮30和第二车轮40的转速不同,起到差速的效果,进而有助于降低第一车轮30和第二车轮40在遇到路面不平整的情况时的磨损程度,提高其使用寿命。
值得说明的是,差速机构的结构不唯一,可以为任一与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1相配合的差速机构。
实施例二(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1还包括:轴承,设置在动力输入轴与第一主链轮201之间。
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1还包括轴承,轴承具有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转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的作用,通过将轴承设置在动力输入轴与第一主链轮201之间,进而有助于提高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1运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大锥齿轮502与动力输入轴的轴线方向相同,小锥齿轮503垂直于大锥齿轮502的轴线方向。
即大锥齿轮502与动力输入轴同轴设置,小锥齿轮503垂直于大锥齿轮502的轴线方向,进而小锥齿轮503能够与大锥齿轮502相啮合,且保证两者能够发生稳定的相对转动。
优选地,大锥齿轮502与第一主链轮201和第二主链轮202一体相连。
通过将大锥齿轮502与第一主链轮201和第二主链轮202一体相连,进而有助于提高第一主链轮201与大锥齿轮502连接的可靠性,整体性较高,便于安装和拆卸。
优选地,动力输入轴与十字轴501刚性连接。
动力输入轴与十字轴501刚性连接,即十字轴501能够随动力输入轴转动而转动,且转动速度相同,且连接较为可靠、稳定。
优选地,动力输入轴为后桥半轴10。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平地机,包括:车体;车轮机构,包括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车轮30、第二车轮40和第三车轮,第一车轮30和第二车轮40相联动;和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1,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1的前轮端链轮和第二车轮端链轮204分别与第一车轮30和第二车轮40相连。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平地机,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1,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车轮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两组车轮机构对称设置在车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1的数量为两组,两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1分别与对称设置在车体宽度方向两侧的车轮机构相连。
车轮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两组车轮机构对称设置在车体宽度方向的两侧,以保证平地机行驶的稳定性,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1的数量与车轮机构的数量相同,且与对称设置在车体宽度方向两侧的车轮机构中的第一车轮30和第二车轮40相连,以使车体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一车轮30和第二车轮40都具有差速功能。
优选地,两组所述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1的动力输入轴与发动机或者电机连接。
动力输入轴可以与发动机相连,也可以与电机相连,即平地机可以为依靠发动机来驱动行走作业的平地机,也可以为依靠电机来驱动行走作业的电动平地机。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差速机构能够在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的回转半径不同时自动调节两个主链轮的转速,使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同步且以不同速度转动,防止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由于车胎气压不同、磨损程度不同或遇到路面不平整的情况时相对地面转动且发生滑动的现象,降低了车轮的磨损程度,进而提高了车轮的使用寿命,且有效减少了发动机功率的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所述平地机包括相联动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包括:
动力输入轴、差速机构、第一链轮机构和第二链轮机构;
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差速机构连接,所述差速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链轮机构和所述第二链轮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链轮机构和所述第一车轮连接,所述第二链轮机构和所述第二车轮连接;
所述差速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回转半径不同时调节所述第一链轮机构和所述第二链轮机构的转速,以使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以不同速度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链轮机构包括第一主链轮、第一车轮端链轮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主链轮和所述第一车轮端链轮上的链条,所述第一主链轮与所述动力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一车轮端链轮和所述第一车轮连接;
所述第二链轮机构包括第二主链轮、第二车轮端链轮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主链轮和所述第二车轮端链轮上的链条,所述第二主链轮与所述动力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二车轮端链轮和所述第二车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速机构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入轴相连的十字轴、与所述第一主链轮和第二主链轮固定连接的大锥齿轮和安装在所述十字轴上的小锥齿轮;
其中,所述小锥齿轮与所述大锥齿轮相啮合,所述小锥齿轮用于在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回转半径不同时绕所述动力输入轴的中心转动并绕所述十字轴的轴线旋转,以调节第一主链轮和第二主链轮的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轴承,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第一主链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锥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入轴的轴线方向相同,所述小锥齿轮垂直于所述大锥齿轮的轴线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锥齿轮与所述主链轮一体相连;和/或
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十字轴刚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输入轴为后桥半轴。
8.一种平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车轮机构,包括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车轮、第二车轮和第三车轮,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相联动;和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所述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的第一车轮端链轮和第二车轮端链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轮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车轮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宽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分别与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宽度方向两侧的所述车轮机构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两组所述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的动力输入轴与发动机或者电机连接。
CN201921355125.0U 2019-08-20 2019-08-20 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及平地机 Active CN210482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5125.0U CN210482417U (zh) 2019-08-20 2019-08-20 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及平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5125.0U CN210482417U (zh) 2019-08-20 2019-08-20 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及平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82417U true CN210482417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36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55125.0U Active CN210482417U (zh) 2019-08-20 2019-08-20 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及平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82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82417U (zh) 平地机差速传动系统及平地机
US3792628A (en) Torque proportioning and spin limiting differential
US3763947A (en) Tractor four wheel drive
CN211145273U (zh) 一种汽车防滑差速器
CN113954981B (zh) 一种组合式履带的双滚轮式传动轮
CN213448604U (zh) 驱动桥和平地机
CN211145302U (zh) 一种干式差速器的电驱动总成和新能源汽车
CN211964858U (zh) 一种全自动打胶机玻璃传送机构及全自动打胶机
CN206545658U (zh) 大扭矩汽车发电机单向离合皮带轮
CN104088982B (zh) 行星齿轮式车辆用轴间差速器
CN213870990U (zh) 一种定位套连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
CN212455408U (zh) 一种汽车差速器结构
CN110594394A (zh) 一种干式差速器的电驱动总成和新能源汽车
CN205823942U (zh) 一种汽车传动轴用轴套
CN210416731U (zh) 喷湿机底盘及喷湿机
CN217761949U (zh) 一种差速器轴承座
CN221068211U (zh) 一种轮组结构及防爆巡检机器人
CN220082065U (zh) 一种防止半轴齿轮打滑的差速器
CN219523650U (zh) 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382468U (zh) 一种差速器
CN216733758U (zh) 一种压路机用球墨铸铁驱动桥
CN212177792U (zh) 一种加强型差速器
CN213448603U (zh) 平衡箱、驱动桥和平地机
CN215797055U (zh) 一种转片台转片系统
CN219856679U (zh) 一种零部件集成总成的后驱动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