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68707U - 一种转向轴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轴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68707U
CN213768707U CN202020742788.4U CN202020742788U CN213768707U CN 213768707 U CN213768707 U CN 213768707U CN 202020742788 U CN202020742788 U CN 202020742788U CN 213768707 U CN213768707 U CN 213768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arm
knuckle
fixedly connected
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427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秀萍
商亮亮
梁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Deru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Deru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Deru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Deru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4278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68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68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68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轴头,包括轴头,轴头连接转向节立板,转向节立板的上下侧固定连接转向节上板和转向节下板,转向节上板右端连接前后转向臂,前后转向臂右端设有前后转向拉杆套,转向节上板上侧固定连接加强筋二,加强筋二右端连接上转向轴套,上转向轴套上侧连接气室支架,转向节下板下侧连接加强筋一,加强筋一右端连接下转向轴套,转向节立板后侧设有加强筋三,转向节立板侧面连接左右转向臂、油缸臂、加强筋四,左右转向臂后侧设有限位模块,左右转向臂下端设有左右转向拉杆套,油缸臂下端设有油缸臂套,本装置具有强度高、可实现大角度转向限位、前后同步转向和左右同步转向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转向轴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轴头。
背景技术
转向轴头是重型汽车转向桥上的主要零件之一,现有的转轴头其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但是,现有技术的转向轴头存在诸多缺陷,在汽车行驶状态下,转向轴头需要承载多变的冲击载荷,通常需要在维持较低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制造出一种具有高强度的转向轴头,同时,现有的重型汽车上,转向轴头主要分为两种:主动转向、随动转向,对于随动转向而言,转向角度较小,最大转向角度为18°,所以现阶段,多数使用主动转向装置来达到转向的目的,但是,主动转向的左右侧安装的转向轴头多是通过双油缸控制转向,并对汽车的转向角度进行限位,然而油缸的使用成本较高,且在转弯时对左右油缸的行程精度要求也会较高,另一方面,重型汽车前后侧安装的转向轴头无法进行联动同步转向,也就使得汽车转向的灵活性受到了严重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轴头,具有强度高、可实现大角度转向限位、前后同步转向和左右同步转向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向轴头,包括轴头,所述轴头的一端固定连接转向节立板,所述转向节立板的上下侧固定连接转向节上板和转向节下板,所述转向节上板的右端固定连接前后转向臂,所述前后转向臂的右端设有前后转向拉杆套,所述转向节上板的上侧固定连接加强筋二,所述加强筋二的右端固定连接上转向轴套,所述上转向轴套的上侧固定连接气室支架,所述转向节下板的下侧固定连接加强筋一,所述加强筋一的右端固定连接下转向轴套,所述转向节立板的后侧设有加强筋三,所述转向节立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左右转向臂、油缸臂、加强筋四,所述左右转向臂的后侧设有限位模块,所述左右转向臂的下端设有左右转向拉杆套,所述油缸臂的下端设有油缸臂套。
优选的,所述上转向轴套和所述下转向轴套的内径相同,所述上转向轴套和所述下转向轴套同轴转动;本装置中所有点绕上转向轴套和下转向轴套的轴线转动,实现轴头的转向。
优选的,所述油缸臂的上侧固定连接加强筋四的一侧,所述油缸臂套贯通油缸臂下端的上下面;通过在汽车的左右两侧安装本装置,并使用横拉杆连接两个装置上的油缸臂套,能够实现汽车车桥的左右同步转向。
优选的,所述左右转向臂的下侧固定连接加强筋四的另一侧,所述左右转向拉杆套贯通左右转向臂下端的上下面;左右转向拉杆套用于连接油缸,以实现汽车的转向功能。
优选的,所述前后转向拉杆套贯通前后转向臂右端的上下面;通过在汽车的前后两侧安装本装置,并使用前后拉杆连接两个装置上的前后转向拉杆套,能够实现汽车车桥的前后同步转向。
优选的,所述限位模块与所述左右转向臂为一体式结构;当本装置转动到一定角度时,轴体与限位模块接触,限位模块起到转向限位的作用,并实现大角度的转向功能。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一和所述加强筋二的数量均为3个;加强筋一和加强筋二能够增强本装置的结构强度,提升装置的耐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加强筋一、加强筋二、加强筋三、加强筋四能够增强本装置的结构强度,提升装置的耐用性;使用横拉杆连接汽车左右侧两个装置上的油缸臂套,能够实现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达到汽车车桥的左右同步转向的目的;使用前后拉杆连接汽车前后侧两个装置上的前后转向拉杆套,能够实现能够实现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达到汽车车桥的前后同步转向的目的;左右转向拉杆套用于连接油缸,以实现汽车的转向功能,并且转向角度大;限位模块与左右转向臂为一体式结构,限位模块起到转向限位的作用,汽车的最大转向角度可根据限位模块斜面角度的设计进行改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
图中:1、轴头;2、转向节立板;3、转向节上板;4、转向节下板;5、加强筋一;6、上转向轴套;7、下转向轴套;8、加强筋二;9、加强筋三;10、左右转向臂;11、油缸臂;12、加强筋四;13、前后转向臂;14、前后转向拉杆套;15、限位模块;16、油缸臂套;17、左右转向拉杆套;18、气室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向轴头,包括轴头1,所述轴头1的一端固定连接转向节立板2,所述转向节立板2的上下侧固定连接转向节上板3和转向节下板4,所述转向节上板3的右端固定连接前后转向臂13,所述前后转向臂13的右端设有前后转向拉杆套14,所述转向节上板3的上侧固定连接加强筋二8,所述加强筋二8的右端固定连接上转向轴套6,所述上转向轴套6的上侧固定连接气室支架18,所述转向节下板4的下侧固定连接加强筋一5,所述加强筋一5的右端固定连接下转向轴套7,所述转向节立板2的后侧设有加强筋三9,所述转向节立板2的侧面固定连接左右转向臂10、油缸臂11、加强筋四12,所述左右转向臂10的后侧设有限位模块15,所述左右转向臂10的下端设有左右转向拉杆套17,所述油缸臂11的下端设有油缸臂套16。
具体的,所述上转向轴套6和所述下转向轴套7的内径相同,所述上转向轴套6和所述下转向轴套7同轴转动;所述上转向轴套6与所述转向节上板3、所述下转向轴套7与所述转向节下板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具体的,所述油缸臂11的上侧固定连接加强筋四12的一侧,所述油缸臂套16贯通油缸臂11下端的上下面;油缸臂11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转向节立板2的侧面,油缸臂11的侧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加强筋四12的底面。
具体的,所述左右转向臂10的下侧固定连接加强筋四12的另一侧,所述左右转向拉杆套17贯通左右转向臂10下端的上下面;左右转向臂10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转向节立板2的侧面,左右转向臂10的侧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加强筋四12的上面。
具体的,所述前后转向拉杆套14贯通前后转向臂13右端的上下面;前后转向臂13的左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转向节上板3的右端面。
具体的,所述限位模块15与所述左右转向臂10为一体式结构。
具体的,所述加强筋一5和所述加强筋二8的数量均为3个;所述加强筋一5与所述转向节下板4、所述加强筋二8与所述转向节上板3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具体的,使用中,采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转向轴头,如图4所示,采用横向联动轴连接左右转向臂,采用同一桥中左右两边转向轴头一边带油缸臂11,一边不带油缸臂11的结构,同时采用前桥和后桥之间同一边均带有前后转向臂13的结构,将前后桥之间的前后转向臂13使用前后连杆连接,既可达到仅使用一个油缸,就能达到前后桥、同桥的两边轮同步联动的效果,转向角度完全一致。
实施例二
具体的,如图5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转向轴头,采用横向联动轴连接左右转向臂,采用同一桥中左右两边转向轴头一边带油缸臂11,一边不带油缸臂11的结构,同时采用前桥和后桥之间均不带有前后转向臂13的结构,可达到仅使用一个油缸,就能达到同桥的两边轮同步联动的效果,且同桥的两边的轮胎转向角度完全一致的效果。
实施例三
具体的,如图6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转向轴头,采用横向联动轴连接左右转向臂,采用同一桥中左右两边转向轴头均带油缸臂11的结构,可达到通过减小油缸大小来减小成本的目的,甚至于我们可以不减小油缸的大小,通过再次调整限位模块15的角度的方式,因为同桥两侧均有油缸,能够提供足够的力的原因,将转向角度放到最大化,轮胎的最大转向角度可达到45°,以此来达到极大的减小转弯半径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轴头1与转向节立板2过盈配合,压入转向节座然后焊接,转向节立板2、转向节上板3、转向节下板4焊接后形成U型转向节,转向节立板2、转向节上板3、转向节下板4、加强筋一5、上转向轴套6、下转向轴套7、加强筋二8、加强筋三9、左右转向臂10、油缸臂11、加强筋四12、前后转向臂13焊接合成转向节座。
在上转向轴套6的上侧连接加强筋二8,上转向轴套6与下转向轴套7的内侧安装转轴,左右转向拉杆套17的内侧连接油缸,并使用横拉杆连接汽车左右两侧转向轴头上的油缸臂套16,使用前后拉杆连接汽车前后侧的转向轴头上的前后转向拉杆套14,当汽车进行转向时,油缸进行伸缩,使转向轴头绕上转向轴套6与下转向轴套7内侧安装的转轴转动,控制汽车的转向,此时汽车其中一侧连接油缸的转向轴头通过横拉杆连接另一个未连接油缸的转向轴头,使汽车左右两侧的转向轴头同时转动,实现汽车车桥的左右同步转向,同时,汽车前侧安装的转向轴头通过前后拉杆使汽车前后侧的转向轴头同时转动,实现汽车车桥的前后同步转向,当转向轴头转动到一定角度时,车桥轴体与限位模块15接触,限位模块15起到转向限位的作用,且汽车的最大转向角度可根据限位模块15斜面角度的设计进行改变,最大主动转向角度可为4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向轴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头(1),所述轴头(1)的一端固定连接转向节立板(2),所述转向节立板(2)的上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转向节上板(3)和转向节下板(4),所述转向节上板(3)的上侧固定连接上转向轴套(6),所述上转向轴套(6)的上侧固定连接气室支架(18),所述转向节下板(4)的下侧固定连接下转向轴套(7),所述转向节立板(2)的侧面固定连接左右转向臂(10),所述左右转向臂(10)的靠近上转向轴套(6)的一侧设有限位模块(15),所述左右转向臂(10)的下端设有左右转向拉杆套(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上板(3)的右端还固定连接前后转向臂(13),所述前后转向臂(13)的右端设有前后转向拉杆套(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立板(2)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油缸臂(11),所述油缸臂(11)的下端设有油缸臂套(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向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臂(11)、左右转向臂(10)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四(12),且所述加强筋四(12)的两端分别与油缸臂(11)、左右转向臂(1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向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臂套(16)贯通油缸臂(11)下端的上下面,所述左右转向拉杆套(17)贯通左右转向臂(10)下端的上下面,前后转向拉杆套(14)贯通前后转向臂(13)右端的上下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上板(3)与上转向轴套(6)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二(8),所述转向节下板(4)与下转向轴套(7)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一(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向轴套(6)和所述下转向轴套(7)同轴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立板(2)的后侧与转向节上板(3)、转向节下板(4)之间设有加强筋三(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模块(15)与连接转向轴头的车桥轴的部位的接触面为与车桥轴平行的状态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转向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一(5)和所述加强筋二(8)的数量均为3个。
CN202020742788.4U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转向轴头 Active CN213768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2788.4U CN213768707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转向轴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2788.4U CN213768707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转向轴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68707U true CN213768707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65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42788.4U Active CN213768707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转向轴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687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55982B (zh) 车辆悬挂系统
CN210502247U (zh) 底盘系统及机器人
CN204750418U (zh) 一种反向三轮车上的前置两轮机构
CN211642335U (zh) 一种独立悬架式双前桥转向系统
CN109878616A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支撑转向机构
CN211195750U (zh) 一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轮边集成系统
CN111186274A (zh) 一种可调节主销轴线位置的电动车轮麦弗逊悬架结构
CN104890461A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和转向节总成
CN213768707U (zh) 一种转向轴头
CN111186270B (zh) 一种具有四控制臂的电动车轮独立悬架结构
CN212667480U (zh) 一种轮式机器人底盘的转向机构
CN210337478U (zh) 一种紧凑型转向轮悬架
CN202806272U (zh) 一种多功能摆臂
CN104340001A (zh) 中心转向独立悬架
CN203381463U (zh) 中心转向独立悬架
CN111391917A (zh) 一种转向轴头
CN213261847U (zh) 一种大转角虚拟主销双横臂独立悬架结构
CN202463501U (zh) 一种扭杆弹簧悬架
CN212332858U (zh) 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
CN112124483A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结构
CN210116342U (zh) 一种高强轻量化后下控制臂
CN201863886U (zh) 四连杆独立悬架后转向节
CN112224282A (zh) 一种主销内倾角可调的前悬架结构
CN214420551U (zh) 一种主销内倾角可调的前悬架结构
CN214057799U (zh) 一种倒三轮车辆的双后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