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52873U - 电池箱体和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箱体和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52873U
CN213752873U CN202023248453.6U CN202023248453U CN213752873U CN 213752873 U CN213752873 U CN 213752873U CN 202023248453 U CN202023248453 U CN 202023248453U CN 213752873 U CN213752873 U CN 213752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flow guide
section
limiting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484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永强
李翠翠
李卓
刘崇威
李岩
李树会
单红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484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52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52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52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箱体和电池包,所述电池箱体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限定出朝上敞开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用于安装电池模组,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内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灭火通道,且所述下壳体的侧壁还设有排火口;上盖,所述上盖安装于所述下壳体且用于封闭所述安装腔的上端;热阻隔防护板,所述热阻隔防护板位于所述上盖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所述热阻隔防护板与所述电池模组限定出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灭火通道连通,且所述热阻隔防护板设有用于将相邻两个所述电池模组间隔开的限位结构。本申请的电池箱体,能够对气火流形成隔离作用,避免气火流在相邻电池模组之间串流,利于实现热失控气火流的快速导出,提升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电池箱体和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箱体和具有该电池箱体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入关键期,近年来,全球电动汽车火灾频发。尤其电池包一旦发生热失控,会快速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使PACK内箱体内压急剧增加,如果气体不能有效释放,就会导致其他电池模组连锁热失控,甚至发生系统爆炸,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箱体,能够在热失控发生时,对气火流起到扰流和阻隔的作用,避免气火流从模组上部与上盖之间的间隙流通,提高电池箱体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箱体,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限定出朝上敞开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用于安装电池模组,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内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灭火通道,且所述下壳体的侧壁还设有排火口;上盖,所述上盖安装于所述下壳体且用于封闭所述安装腔的上端;热阻隔防护板,所述热阻隔防护板位于所述上盖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所述热阻隔防护板与所述电池模组限定出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灭火通道连通,且所述热阻隔防护板设有用于将相邻两个所述电池模组间隔开的限位结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箱体,能够实现热失控气火流定向进入灭火,对气火流形成隔离作用,且通过在上盖与电池模组之间设置热阻隔防护板,能够将电池包内部与外界进行热隔绝,解决在热失控时高温快速扩散至乘员舱的问题,同时利于实现热失控气火流的快速导出,辅助完成电池系统定向排爆需求。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箱体,所述热阻隔防护板包括依次叠置的隔热层、粘接层和加强层,所述隔热层适于与所述上盖贴合相连,所述粘接层用于将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加强层粘接相连,所述加强层与所述电池模组限定出所述导流通道。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箱体,所述热阻隔防护板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导流槽,所述电池模组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槽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一一对应,且所述导流槽与所述电池模组的上表面限定出所述导流通道,所述限位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槽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箱体,所述导流槽分为多组,多组所述导流槽沿所述热阻隔防护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布置,且每组所述导流槽包括沿所述热阻隔防护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布置的多个。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箱体,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相邻两组所述导流槽之间,且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将相邻两组所述电池模组间隔开,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每组所述导流槽中的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槽之间,且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将每组所述电池模组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模组间隔开。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箱体,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段、两个第一接触段和两个第一导流段,所述第一接触段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一导流段之间,所述第一导流段形成为所述导流槽的一个侧壁,两个所述第一接触段分别抵压于相邻两组所述电池模组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限位段伸至相邻两组所述电池模组之间,所述第一限位段构造为直线型段。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箱体,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二限位段、两个第二接触段和两个第二导流段,所述第二接触段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段和所述第二导流段之间,所述第二导流段形成为所述导流槽的一个侧壁,两个所述第二接触段分别抵压于每组所述电池模组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模组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限位段伸至每组所述电池模组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模组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段构造为凸台形段。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箱体,所述第一限位部设有第一弧形抵压段,所述第二限位部设有第二弧形抵压段,所述第一弧形抵压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抵压段均用于与所述电池模组相抵。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箱体,所述导流槽分为两组,两组所述导流槽沿所述热阻隔防护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开布置,且两组所述导流槽分别贯通至所述下壳体的两个所述侧壁。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电池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设置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箱体。
所述电池包和上述的电池箱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热阻隔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截面图;
图4是图2中B-B处的截面图;
图5是图2中C-C处的截面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热阻隔防护板的第一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D-D处的截面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热阻隔防护板的第二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池包100,
电池箱体1,
上盖2,热阻隔防护板3,隔热层31,粘接层32,加强层33,导流槽34,第一限位部35,第一限位段351,第一接触段352,第一导流段353,第一弧形抵压段354,第二限位部36,第二限位段361,第二接触段362,第二导流段363,第二弧形抵压段364,中间限位结构38,下壳体5,安装腔51,电池模组6,灭火盒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箱体1,电池模组6和上盖2之间设有热阻隔防护板3,能够对热失控气火流实现扰流和阻隔的作用,避免在单个电池模组6发生热失控朝向其他电池模组6扩散,实现定向导流的作用,提高电池包100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箱体1,包括:下壳体5、上盖2和热阻隔防护板3。如图1所示,下壳体5具有安装腔51,安装腔51用于安装电池模组6,下壳体5的侧壁内设有与安装腔51连通的灭火通道,且下壳体5的侧壁还设有排火口。其中,安装腔51内可安装两组电池模组6,两组电池模组6分别安装于下壳体5内的两侧,且在下壳体5的两个侧壁均设有灭火通道,且在下壳体5的端部设有两个灭火盒7,两个灭火通道间隔开且分别与两个灭火盒7连通,两个灭火通道的排火口分别与两组电池模组6的定向排爆口正对设置,以使两组电池模组6产生的热失控气火流能够分别通过两个灭火通道进入到对应的灭火盒7内,实现热失控气火流排出的作用。
也就是说,电池模组6在安装腔51内产生高温的热失控气火流之后,可进入到灭火通道,且在灭火通道内流动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地降低,最后流至下壳体5端部的灭火盒7内,从而使得经一定程度降温后的热失控气火流进入到灭火盒7内实现降温和灭火处理,有效避免排到外界气体带火焰引发二次燃烧问题。
其中,如图1所示,安装腔51朝上敞开,电池模组6可从下壳体5的上端装入安装腔51,上盖2安装于下壳体5,且上盖2用于封闭安装腔51的上端,以使安装腔51形成封闭的腔体,这样,在电池模组6内发生热失控时,热失控气火流能够在下壳体5和上盖2的作用下进入排火口中,并从灭火通道中排出电池箱体1外。
如图1所示,热阻隔防护板3位于上盖2与电池模组6之间,热阻隔防护板3与电池模组6限定出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与灭火通道连通,由此,热阻隔防护板3能够在上盖2与电池模组6之间起到隔绝防护的作用,避免热失控气火流直接冲击上盖2,且在发生电池包100热失控时,电池模组6产生的热失控气火流沿着导流通道朝向灭火通道流动,保证热失控气火流能够顺利地流向灭火通道内,利于实现热失控气火流的快速导出,辅助完成电池系统定向排爆需求。
如图2所示,热阻隔防护板3设有用于将相邻两个电池模组6间隔开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能够将相邻两个电池模组6对应的导流通道间隔开,这样,通过限位结构和导流通道的配合设计,可使得单个电池模组6产生的气火流,能够在导流通道的内壁以及限位结构的作用下朝向灭火通道流动,而不会朝向相邻的电池模组6扩散,抑制电池包100内热失控的扩散。且通过热阻隔防护板3建立电池包100内部与外界热屏障,有效隔热,解决在热失控时高温快速扩散至乘员舱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箱体1,能够实现热失控气火流定向进入灭火,对气火流形成隔离作用,且通过在上盖2与电池模组6之间设置热阻隔防护板3,能够将电池包100内部与外界进行热隔绝,解决在热失控时高温快速扩散至乘员舱的问题,同时利于实现热失控气火流的快速导出,辅助完成电池系统定向排爆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阻隔防护板3包括依次叠置的隔热层31、粘接层32和加强层33,如图3所示,隔热层31、粘接层32和加强层33沿上下方向依次叠置,隔热层31适于与上盖2贴合相连,隔热层31为隔热材料制成且与上盖2的下表面贴合,以在上盖2的下侧起到隔热作用,建立电池包100内部与外界隔热屏障。
加强层33采用强度较高的复合材料(如芳纶等),起到增强隔热层31结构作用,避免热失控产生的气火流冲击热隔板时,导致上盖2隔热层31损坏,保证隔热层31的隔热效果稳定,加强层33与电池模组6限定出导流通道,其中,加强层33的下表面形成限位结构,且与电池模组6的上表面限定出导流通道,以起到对热失控气火流导向的作用。
如图3所示,粘接层32用于将隔热层31与加强层33粘接相连,由此,可构成复合板材,满足隔热防护板材料设计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阻隔防护板3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导流槽34,其中导流槽34为在热阻隔防护板3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电池模组6为多个,多个导流槽34与多个电池模组6一一对应,且导流槽34与电池模组6的上表面限定出导流通道,限位结构位于相邻两个导流槽34之间,即每个电池模组6均与上方对应的导流槽34限定出独立的导流通道,以使每个导流通道分别对其下方的电池模组6产生的热失控气火流进行导向。
如图1所示,上盖2与下壳体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形成装配关系,上盖2与下壳体5装配后,热阻隔防护板3与电池模组6顶部形成U型开口密封腔的装配关系,如图2中U型图标所示,通过限位结构与电池模组6边缘接触,中间部分形成空腔,构成单一模组U型气火流完整通道,由此,当气火流进入导流槽34,遇到U型密封壁,实现挡流,气火流将沿着箭头方向流出,避免气火流蔓延至其他模组,而通过U型密封腔可实现引导热失控气火流进入两侧灭火通道,实现定向导流设计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流槽34分为多组,多组导流槽34沿热阻隔防护板3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布置,且每组导流槽34包括沿热阻隔防护板3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布置的多个,也就是说,电池模组6也呈多组分布,且每组的多个电池模组6也为沿热阻隔防护板3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布置的多个。
如图2所示,导流槽34分为三组,其中,三组导流槽34沿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且位于左侧的一组导流槽34包括两个导流槽34、位于中间的一组导流槽34包括两个导流槽34以及位于右侧的一组导流槽34包括三个导流槽34,以分别对位于安装腔51内同一侧的七个电池模组6进行导流作用,且相邻两个导流槽34之间可通过限位结构进行隔绝。
其中,如图2所示,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35和第二限位部36,第一限位部35位于相邻两组导流槽34之间,且第一限位部35用于将相邻两组电池模组6间隔开,第二限位部36位于每组导流槽34中的相邻两个导流槽34之间,且第二限位部36用于将每组电池模组6的相邻两个电池模组6间隔开。
如图2所示,热阻隔防护板3的两侧区域均设有限位结构,且上侧区域的限位结构和下侧区域的限位结构对称设置,上侧区域设有两个第一限位部35,两个第一限位部35将三组导流槽34间隔开,且每组的相邻两个导流槽34之间设有一个第二限位部36。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部35的宽度大于第二限位部36的宽度,以在两组电池模组6之间起到热阻隔的作用。
如图2所示,导流槽34分为两组,两组导流槽34沿热阻隔防护板3的宽度方向间隔开布置,且两组导流槽34分别贯通至下壳体5的两个侧壁,如图2所示,热阻隔防护板3的上侧区域的导流槽34和下侧区域的导流槽34之间设有中间限位结构38,以使两侧区域的导流槽34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5包括第一限位段351、两个第一接触段352和两个第一导流段353,第一接触段352连接于第一限位段351和第一导流段353之间,第一导流段353形成为导流槽34的一个侧壁,两个第一接触段352分别抵压于相邻两组电池模组6的上表面,第一限位段351伸至相邻两组电池模组6之间。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限位部35的两个第一接触段352分别与第一限位段351的左右两端相连,两个第一导流段353分别与两个第一接触段352背离第一限位段351的一端相连,其中,如图6所示,第一导流段353从导流槽34的上内壁向下倾斜延伸,第一接触段352低于导流槽34的上内壁且用于与电池模组6贴合,第一限位段351与第一接触段352的端部相连,且第一限位段351低于第一接触段352。
其中,两个电池模组6通过第一限位部35间隔开,位于左侧的第一导流段353形成左侧的电池模组6对应的导流槽34的内壁,位于左侧的第一接触段352抵压于左侧的电池模组6的上表面,第一限位段351伸至两个电池模组6之间,且第一限位段351的左端与位于左侧的电池模组6的右侧面的上部区域,第一限位段351的右端与位于右侧的电池模组6的左侧面的上部区域,位于右侧的第一接触段352抵压于右侧的电池模组6的上表面,且位于右侧的第一导流段353形成右侧的电池模组6对应的导流槽34的内壁。
如图6所示,第一限位段351构造为直线型段,即第一限位段351具有较大的结构长度,第一限位段351的长度大于第一接触段352的长度,第一接触段352的长度大于导流段373的长度,以使相邻两组电池模组6之间具有较大的密封间距,从而增加两组电池模组6之间串流的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限位部36包括第二限位段361、两个第二接触段362和两个第二导流段363,第二接触段362连接于第二限位段361和第二导流段363之间,第二导流段363形成为导流槽34的一个侧壁,两个第二接触段362分别抵压于每组电池模组6的相邻两个电池模组6的上表面,第二限位段361伸至每组电池模组6的相邻两个电池模组6之间。
如图8所示,第二限位部36的两个第二接触段362分别与第二限位段361的左右两端相连,两个第二导流段363分别与两个第二接触段362背离第二限位段361的一端相连,两个第二导流段363分别与两个第二接触段362背离第二限位段361的一端相连,且第二限位段361的长度小于第二接触段362的长度,第二接触段362的长度大于第二导流段363的长度。其中,如图8所示,第二导流段363从导流槽34的上内壁向下倾斜延伸,第二接触段362低于导流槽34的上内壁且用于与电池模组6贴合,第二限位段361与第二接触段362的端部相连,且第二限位段361低于第二接触段362。
如图8所示,两个电池模组6通过第二限位部36间隔开,位于左侧的第二导流段363形成左侧的电池模组6对应的导流槽34的内壁,位于左侧的第二接触段362抵压于左侧的电池模组6的上表面,第二限位段361伸至两个电池模组6之间,且第二限位段361的左端与位于左侧的电池模组6的右侧面的上部区域,第二限位段361的右端与位于右侧的电池模组6的左侧面的上部区域,位于右侧的第二接触段362抵压于右侧的电池模组6的上表面,且位于右侧的第二导流段363形成右侧的电池模组6对应的导流槽34的内壁。
如图8所示,第二限位段361构造为凸台形段,即第二限位段361的宽度较小,且向下凸出的尺寸较大,以使相邻两组电池模组6之间有效地间隔开,从而增加两组电池模组6之间串流的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设有第一弧形抵压段354,第二限位部设有第二弧形抵压段364,第一弧形抵压段354和第二弧形抵压段364均用于与电池模组6相抵,如图6所示,直线型段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弧形抵压段354,第一弧形抵压段354用于将直线型段与第一接触段352平滑连接,以使第一限位部通过第一弧形抵压段354与电池模组6平滑接触,且如图8所示,凸台形段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弧形抵压段364,第二弧形抵压段364用于将凸台形段与第二接触段362平滑连接,以使第二限位部通过第二弧形抵压段364与电池模组6平滑接触,从而避免限位结构与电池模组6接触时出现割伤、损坏的问题,提高结构设置的安全性。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电池包10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100,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电池箱体1,能够实现热失控气火流定向进入灭火,对气火流形成隔离作用,且通过在上盖2与电池模组6之间设置热阻隔防护板3,能够将电池包100内部与外界进行热隔绝,解决在热失控时高温快速扩散至乘员舱的问题,同时利于实现热失控气火流的快速导出,辅助完成电池系统定向排爆需求。
其中,本申请中的电池包100通过设置上述的电池箱体1,具有如下优势:
1)、采用复合结构形式板材,即隔热层31和增强层复合板,其中,隔热层31用于建立电池内部与外界的热屏障,有效隔热,解决在热失控时高温快速扩散至乘员舱的问题;增强层可对隔热层31起到结构加强作用,有效解决在热失控发生时,热失控产生的高温气体,熔融颗粒,火焰等对隔热板产生的较大冲击,导致隔热层31破坏失去防护问题。
2)、根据电池模组6排布方式,设计双层扰流封边防护特征,有效解决热失控爆喷气火流从模组与上盖2之间间隙扩散至其他模组、诱发其他模组热失控的问题,进而避免整个系统热失控;同时,双层扰流封边防护特征起到扰流作用,引导热失控气火流就近快速进入灭火通道,辅助完成电池系统定向排爆需求。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箱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壳体(5),所述下壳体(5)限定出朝上敞开的安装腔(51),所述安装腔(51)用于安装电池模组(6),所述下壳体(5)的侧壁内设有与所述安装腔(51)连通的灭火通道,且所述下壳体(5)的侧壁还设有排火口;
上盖(2),所述上盖(2)安装于所述下壳体(5)且用于封闭所述安装腔(51)的上端;
热阻隔防护板(3),所述热阻隔防护板(3)位于所述上盖(2)与所述电池模组(6)之间,所述热阻隔防护板(3)与所述电池模组(6)限定出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灭火通道连通,且所述热阻隔防护板(3)设有用于将相邻两个所述电池模组(6)间隔开的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阻隔防护板(3)包括依次叠置的隔热层(31)、粘接层(32)和加强层(33),所述隔热层(31)适于与所述上盖(2)贴合相连,所述粘接层(32)用于将所述隔热层(31)与所述加强层(33)粘接相连,所述加强层(33)与所述电池模组(6)限定出所述导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阻隔防护板(3)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导流槽(34),所述电池模组(6)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槽(34)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6)一一对应,且所述导流槽(34)与所述电池模组(6)的上表面限定出所述导流通道,所述限位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槽(3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34)分为多组,多组所述导流槽(34)沿所述热阻隔防护板(3)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布置,且每组所述导流槽(34)包括沿所述热阻隔防护板(3)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布置的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35)和第二限位部(36),所述第一限位部(35)位于相邻两组所述导流槽(34)之间,且所述第一限位部(35)用于将相邻两组所述电池模组(6)间隔开,所述第二限位部(36)位于每组所述导流槽(34)中的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槽(34)之间,且所述第二限位部(36)用于将每组所述电池模组(6)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模组(6)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5)包括第一限位段(351)、两个第一接触段(352)和两个第一导流段(353),所述第一接触段(352)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段(351)和所述第一导流段(353)之间,所述第一导流段(353)形成为所述导流槽(34)的一个侧壁,两个所述第一接触段(352)分别抵压于相邻两组所述电池模组(6)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限位段(351)伸至相邻两组所述电池模组(6)之间,所述第一限位段(351)构造为直线型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36)包括第二限位段(361)、两个第二接触段(362)和两个第二导流段(363),所述第二接触段(362)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段(361)和所述第二导流段(363)之间,所述第二导流段(363)形成为所述导流槽(34)的一个侧壁,两个所述第二接触段(362)分别抵压于每组所述电池模组(6)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模组(6)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限位段(361)伸至每组所述电池模组(6)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模组(6)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段(361)构造为凸台形段。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设有第一弧形抵压段(354),所述第二限位部设有第二弧形抵压段(364),所述第一弧形抵压段(354)和所述第二弧形抵压段(364)均用于与所述电池模组(6)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34)分为两组,两组所述导流槽(34)沿所述热阻隔防护板(3)的宽度方向间隔开布置,且两组所述导流槽(34)分别贯通至所述下壳体(5)的两个所述侧壁。
10.一种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1)。
CN202023248453.6U 2020-12-29 2020-12-29 电池箱体和电池包 Active CN213752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8453.6U CN213752873U (zh) 2020-12-29 2020-12-29 电池箱体和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8453.6U CN213752873U (zh) 2020-12-29 2020-12-29 电池箱体和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52873U true CN213752873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37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48453.6U Active CN213752873U (zh) 2020-12-29 2020-12-29 电池箱体和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528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4598A (zh) * 2021-07-29 2021-11-0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4976471A (zh) * 2022-07-28 2022-08-30 广东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箱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4598A (zh) * 2021-07-29 2021-11-0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4976471A (zh) * 2022-07-28 2022-08-30 广东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箱
CN114976471B (zh) * 2022-07-28 2022-09-30 广东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752873U (zh) 电池箱体和电池包
CN111668408B (zh)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CN110444835B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112701393A (zh) 电池模组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660567U (zh) 电池包及车辆
US20230187774A1 (en) Traction battery comprising a guide means for a fluid volume flow, and motor vehicle
CN214254574U (zh) 电池箱体和电池包
CN110364644A (zh) 一种引导热失控气体排出的电池包及新能源汽车
CN112490579A (zh) 电池箱体
JP2022522745A (ja) エネルギー蓄積装置
CN214153119U (zh) 电池箱体
CN219067061U (zh) 电池包
CN113871789A (zh) 用于电气化车辆的电池组通风组件及系统
CN219180630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14013082U (zh) 电池包
CN213752877U (zh) 电池包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4013053U (zh) 电池包的箱体以及车辆
CN115332707A (zh) 电池包、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8039579U (zh) 一种电池箱体及动力电池
CN214013081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以及车辆
CN218242202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20821738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
CN220544159U (zh) 电池包
CN219917480U (zh) 电池包
CN220321454U (zh) 电池包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