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21527U - 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21527U
CN213721527U CN202022441206.1U CN202022441206U CN213721527U CN 213721527 U CN213721527 U CN 213721527U CN 202022441206 U CN202022441206 U CN 202022441206U CN 213721527 U CN213721527 U CN 213721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water tank
air fryer
opening
po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412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红刚
鲁永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412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21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21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215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体(10)、锅体(20)和蒸汽发生装置(31),机体(10)具有加热腔(13),锅体(20)可取放的容置于加热腔(13)内;锅体(20)的底壁设置有第一开口(21),蒸汽发生装置(31)位于锅体(20)的下方,且蒸汽发生装置(31)对应于第一开口(21)的区域内设置有与第一开口(21)连通的通孔(3113)。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能够改善空气炸锅的烹饪效果,提升烹饪后的食材的口感。

Description

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是一种使用快速循环热空气对食材进行加热,从而使烹饪的食材达到油炸食材的效果和口感的炸锅。
常用的空气炸锅包括机体和用于盛装食材的锅体,机体内部形成有加热腔,盛装有食材的锅体可伸入至机体的加热腔内。加热腔的上部设置有风扇和发热管,风扇可将发热管周围的热空气向下吹入加热腔的锅体内腔中,以对锅体内腔的食材进行加热。
然而,现有空气炸锅的烹饪效果不好,烹饪后的食材口感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能够改善空气炸锅的烹饪效果,提升烹饪后的食材的口感,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体、锅体和蒸汽发生装置,所述机体具有加热腔,所述锅体可取放的容置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锅体的底壁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蒸汽发生装置位于所述锅体的下方,且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区域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包括机体、锅体和蒸汽发生装置,机体具有加热腔,锅体可取放的容置于加热腔内。通过在锅体的底壁设置第一开口,将蒸汽发生装置设置在锅体的下方,并在蒸汽发生装置对应于第一开口的区域内设置与第一开口连通的通孔,以使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能够自然向上逸散并穿过通孔与第一开口直接进入至锅体内腔中,从而不仅缩短了蒸汽输送的路径,有利于减少蒸汽输送过程中的损耗;而且不需要设置增加蒸汽动力的喷口,有利于节约空气炸锅的成本。
同时,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进入至锅体内腔中,能够增加锅体内腔的湿度,从而能够避免锅体内腔的食材在加热炙烤的过程中,由于水分流失过多而导致口感不佳的问题,进而不仅有利于提升空气炸锅的烹饪效果,而且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在第一开口的周向边缘设置朝向锅体内侧凸起的止水台,从而能够阻止锅体底部的含有油液或者食材残渣的液体通过第一开口流向蒸汽发生装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在蒸汽发生装置上设置多个通孔,并使多个通孔在蒸汽发生装置的对应于第一开口的区域内间隔排布,从而有利于使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能够从多个通孔扩散排出,以便于更好的对锅体内腔进行加湿。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在蒸汽发生装置和锅体的底壁之间设置隔热板,在隔热板上设置第二开口,并使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通孔均连通,一方面,隔热板能够对锅体进行支撑,以避免锅体的重量全部压在蒸汽发生装置上;另一方面,隔热板能够防止加热腔内的热量散失,从而不仅有利于加快食物的烹饪速度,而且有利于节省空气炸锅的能耗。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机体包括上壳体和底座,并将上壳体设置在底座上;加热腔位于上壳体内部,隔热板形成为加热腔的底部腔壁;蒸汽发生装置位于隔热板与底座之间,从而不仅能够比较好的利用机体底部的空间,而且能够使蒸汽发生装置比较靠近锅体,进而有利于缩短蒸汽输送的路径,减少蒸汽输送过程中的损耗。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在隔热板与底座之间设置支架,并使支架支撑于蒸汽发生装置的周侧,以使放置在隔热板上的锅体的重量能够通过支架传递至底座上,从而能够避免锅体的重力施加在蒸汽发生装置上,导致蒸汽发生装置损坏。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至少三个支架,并使至少三个支架沿底座的周向间隔排布,从而有利于保证支架承力的稳定性,以对蒸汽发生装置形成比较好的保护,进而有利于保证空气炸锅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蒸汽水箱和设置在蒸汽水箱外侧或里侧的加热件,以使加热件能够对蒸汽水箱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并产生蒸汽;通过将蒸汽水箱设置在锅体的下方,将通孔设置在蒸汽水箱的顶壁上,以使蒸汽水箱内的蒸汽能够自然向上逸散并穿过通孔与第一开口直接进入至锅体内腔中,从而有利于缩短蒸汽输送的路径,减少蒸汽输送过程中的损耗。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蒸汽水箱呈扁平状,并将加热件设置在蒸汽水箱的底部,一方面,扁平状的蒸汽水箱能够比较合理的利用锅体底部的空间,并且能够防止空气炸锅的高度太高;另一方面,将加热件设置在扁平状的蒸汽水箱的底部能够更好的对扁平状的蒸汽水箱进行加热,从而有利于加快蒸汽产生的速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空气炸锅还包括蓄水箱,蓄水箱设置在机体的侧部或顶部,蓄水箱与蒸汽水箱连通,且蓄水箱的出水口所在的高度高于蒸汽水箱的进水口所在的高度,以使蓄水箱内的液体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蒸汽水箱内,从而不需要在蓄水箱和蒸汽水箱之间设置抽水泵,进而有利于节约空气炸锅的成本。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空气炸锅还包括连通管路,连通管路的一端与蓄水箱的出水口连通,连通管路的另一端与蒸汽水箱的进水口连通,从而使蓄水箱与蒸汽水箱之间的连通更加灵活,进而有利于灵活的调整蓄水箱和蒸汽水箱的位置,以及出水口和进水口的方位。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空气炸锅还包括水箱座,水箱座设置在机体的侧面,蓄水箱可拆卸的设置在水箱座上;至少部分连通管路位于水箱座内部,一方面,便于将蓄水箱拆卸下来并拿去加水或者进行清洗;另一方面,至少部分连通管路位于水箱座的内部,有利于提升空气炸锅的美观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蒸汽水箱包括水箱体和水箱盖,并使水箱盖盖合在水箱体上,以便于在对蒸汽水箱进行清洗时,可以打开水箱盖并对蒸汽水箱的内部进行彻底清洗。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并使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蒸汽水箱内的温度,从而便于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来控制加热件加热蒸汽水箱的过程,进而有利于节约空气炸锅的能耗。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未容置锅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体;
11-上壳体;
12-底座;
13-加热腔;
131-隔热板;
14-支架;
20-锅体;
21-第一开口;
211-止水台;
31-蒸汽发生装置;
311-蒸汽水箱;
3111-水箱体;
3112-水箱盖;
3113-通孔;
3114-进水口;
312-加热件;
32-蓄水箱;
321-出水口;
33-水箱座;
331-连通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空气炸锅包括机体和锅体,机体内形成有加热腔,锅体可取放的容置于加热腔内。通常情况下,加热腔的上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风扇以及发热管,风扇位于驱动电机与发热管之间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空气炸锅工作时,加热腔内容置有盛装食材的锅体,发热管发热以对加热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同时,驱动电机驱动风扇转动并将发热管周围的热空气向下吹入锅体内,以对锅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气炸锅在加热锅体内的食材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干烤的方式,即,仅是将食材放置于锅体内使空气炸锅对锅体内的食材进行烹饪。具体操作时,用户首先将待烹饪的食材放置于锅体内,然后将锅体放置于空气炸锅的加热腔内,并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空气炸锅的烹饪模式,此时,空气炸锅产生的热空气能够进入至锅体内对锅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炙烤,以使烹饪后的食材能够达到油炸食材的效果和口感,然而,这种炙烤方式会使食材内部的水分大量流失,导致烹饪后的食材口感不佳,从而导致空气炸锅的烹饪效果不好,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该空气炸锅包括机体、锅体和蒸汽发生装置,机体具有加热腔,锅体可取放的容置于加热腔内。通过在锅体的底壁设置第一开口,将蒸汽发生装置设置在锅体的下方,并在蒸汽发生装置对应于第一开口的区域内设置与第一开口连通的通孔,以使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能够自然向上逸散并穿过通孔与第一开口直接进入至锅体内腔中,以增加锅体内腔的湿度,从而能够避免锅体内腔的食材在加热炙烤的过程中,由于水分流失过多而导致口感不佳的问题,进而不仅有利于提升空气炸锅的烹饪效果,而且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爆炸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未容置锅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该空气炸锅包括机体10、锅体20和蒸汽发生装置31,机体10具有加热腔13,锅体20可取放的容置于加热腔13内。
具体的,锅体20的底壁设置有第一开口21,蒸汽发生装置31位于锅体20的下方,蒸汽发生装置31对应于第一开口21的区域内设置有与第一开口21连通的通孔3113,以使蒸汽水箱311与锅体20内腔连通,从而使蒸汽水箱311内的液体在加热件312的加热下产生的蒸汽能够进入至锅体20内腔中。
具体实现时,用户首先可以将盛装有食材的锅体20放置于机体10的加热腔13内,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空气炸锅的烹饪模式为湿烤模式,此时,空气炸锅产生的热空气能够进入至锅体20内腔中以对锅体20内腔中的食材进行加热炙烤。同时,蒸汽发生装置31产生的蒸汽能够穿过蒸汽水箱311顶壁的通孔3113和锅体20底壁的第一开口21进入至锅体20内腔中,以增加锅体20内腔中的湿度,从而能够实现对食材进行湿烤的功能。
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包括机体10、锅体20和蒸汽发生装置,机体10具有加热腔13,锅体20可取放的容置于加热腔13内。通过在锅体的底壁设置第一开口21,将蒸汽水箱311设置在锅体20的下方,并在蒸汽发生装置31对应于第一开口21的区域内设置与第一开口21连通的通孔3113,以使蒸汽发生装置31内产生的蒸汽能够自然向上逸散并穿过通孔3113与第一开口21直接进入至锅体20内腔中,从而不仅缩短了蒸汽输送的路径,有利于减少蒸汽输送过程中的损耗;而且不需要设置增加蒸汽动力的喷口,有利于节约空气炸锅的成本。
同时,蒸汽发生装置31产生的蒸汽进入至锅体20内腔中,能够增加锅体20内腔的湿度,从而能够避免锅体20内腔的食材在加热炙烤的过程中,由于水分流失过多而导致口感不佳的问题,进而不仅有利于提升空气炸锅的烹饪效果,而且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开口21可以设置在锅体20底壁的中心区域,以便于从第一开口21进入至锅体20内腔中的蒸汽能够均匀的向四周扩散,从而有利于保证锅体20内腔中的湿度均匀,进而有利于提升食材的烹饪效果。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开口21可以设置在锅体20底壁的边缘区域,只要能够使蒸汽发生装置31产生的蒸汽向上逸散并穿过通孔3113与第一开口21直接进入至锅体20内腔中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开口21可以有两个或者多个,两个或者多个第一开口2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间隔设置在锅体20底壁的包括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在内的任意区域,只要能够使蒸汽发生装置31产生的蒸汽向上逸散并穿过通孔3113与第一开口21直接进入至锅体20内腔中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可以在第一开口21的周向边缘设置朝向锅体20内侧凸起的止水台211,止水台211能够防止沉积在锅体20底部的含有油液或者食材残渣的液体通过第一开口21流入蒸汽水箱311中,一方面,有利于避免需要频繁的清洗蒸汽发生装置31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防止食材残渣堵塞蒸汽发生装置31的通孔3113。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蒸汽发生装置31上设置多个通孔3113,并使多个通孔3113在蒸汽发生装置31的对应于第一开口21的区域内间隔排布,从而有利于使蒸汽发生装置31内的蒸汽能够从多个通孔3113扩散排出,以便于更好的对锅体20内腔进行加湿。
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在蒸汽发生装置31上设置一个比较大的通孔3113,并使该通孔3113对应于第一开口21的区域,以便于使蒸汽发生装置31内的蒸汽能够穿过该通孔3113与第一开口21进入至锅体20内腔中。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可以在蒸汽发生装置31和锅体20的底壁之间设置隔热板131,在隔热板131上设置第二开口,并使第一开口21、第二开口以及通孔3113均连通。示例性的,可以设置第一开口21沿锅体20轴向的投影落入第二开口沿锅体20轴向的投影的区域内,从而不仅能够避免第二开口妨碍蒸汽进入至锅体20内腔中;或者,可以将第一开口21与第二开口同轴设置,以保证第一开口21与第二开口具有重合区域,从而能够保证从蒸汽发生装置31的通孔3113逸散出来的蒸汽能够穿过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21进入至锅体20内腔中。
具体实现时,通过在蒸汽发生装置31和锅体20的底壁之间设置隔热板131,一方面,隔热板131能够对锅体20进行支撑,以避免锅体20的重量全部压在蒸汽发生装置31上,导致蒸汽发生装置31损坏;另一方面,隔热板131能够防止加热腔13内的热量散失,从而不仅有利于加快食物的烹饪速度,而且有利于节省空气炸锅的能耗。
参照图1和图3所示,机体10可以包括上壳体11和底座12,上壳体11设置在底座12上;加热腔13设置在上壳体11内部,隔热板131形成为加热腔13的底部腔壁;蒸汽发生装置31可以设置在隔热板131与底座12之间,从而不仅能够比较好的利用机体10底部的空间,而且能够使蒸汽发生装置31比较靠近锅体20,进而有利于缩短蒸汽输送的路径,减少蒸汽输送过程中的损耗。
进一步的,可以在隔热板131与底座12之间设置支架14,并使支架14支撑于蒸汽发生装置31的周侧,以使放置在隔热板131上的锅体20的重量能够通过支架14传递至底座12上,从而能够避免锅体20的重力施加在蒸汽发生装置31上,进而能够对蒸汽发生装置31形成保护,避免蒸汽发生装置31在重压下损坏。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设置支架14至少有三个,并使至少三个支架14沿底座12的周向间隔排布,从而有利于保证支架14承力的稳定性,以对蒸汽发生装置31形成比较好的保护,进而有利于保证空气炸锅的质量和可靠性。
参照图3所示,示例性的,支架14可以有三个,三个支架14可以沿底座12的周向等间隔排布,以使三个支架14的支点在水平面内的连线形成等边三角形,从而不仅能够进一步保证支架14承力的稳定性,而且有利于保证每个支架14的受力比较均衡,避免单个支架14长期受力过大,导致弯折损坏。
当然,支架14的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四个、五个或者更多个,只要能够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支架14也可以只有一个,一个支架14可以设置在底座12的任意位置;或者,支架14还可以只有两个,两个支架14可以分别设置在底座12的相对两端,一个或者两个支架14的具体设置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只要能够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蒸汽发生装置31可以包括蒸汽水箱311和设置在蒸汽水箱311外侧或里侧的加热件312,加热件312能够对蒸汽水箱311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以使蒸汽水箱311内的液体能够蒸发产生蒸汽。同时,蒸汽水箱311设置在锅体20的下方,通孔3113设置在蒸汽水箱311的顶壁上,以使蒸汽水箱311内的蒸汽能够自然向上逸散并穿过通孔3113与第一开口21直接进入至锅体20内腔中,从而有利于缩短蒸汽输送的路径,减少蒸汽输送过程中的损耗。
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蒸汽发生装置31也可以包括蒸汽水箱311和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能够使蒸汽水箱内的液体产生蒸汽;或者,蒸汽发生装置31还可以具有其他结构,只要能够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1至图3所示,可以设置蒸汽水箱311呈扁平状,并将加热件312设置在蒸汽水箱311的底部,一方面,扁平状的蒸汽水箱311能够比较合理的利用锅体20底部的空间,并且能够防止空气炸锅的高度太高;另一方面,将加热件312设置在扁平状的蒸汽水箱311的底部有利于更快速的对扁平状的蒸汽水箱311进行加热,从而有利于加快蒸汽产生的速度,降低空气炸锅的能耗。
参照图1、图4和图5所示,空气炸锅还可以包括蓄水箱32,蓄水箱32可以设置在机体10的侧部,也可以设置在机体10的顶部。蓄水箱32与蒸汽水箱311连通,且蓄水箱32的出水口321所在的高度高于蒸汽水箱311的进水口3114所在的高度,以使蓄水箱32内的液体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蒸汽水箱311内,从而不需要在蓄水箱32和蒸汽水箱311之间设置抽水泵,进而有利于节约空气炸锅的成本。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蓄水箱32和蒸汽水箱311之间设置连通管路331,并使连通管路331的一端与蓄水箱32的出水口321连通,连通管路331的另一端与蒸汽水箱311的进水口3114连通,以使蓄水箱32内的液体能够通过连通管路331流入蒸汽水箱311内部。从而使蓄水箱32与蒸汽水箱311之间的连通更加灵活,进而有利于灵活的调整蓄水箱32和蒸汽水箱311的位置,以及出水口321和进水口3114的方位。示例性的,蒸汽水箱311的进水口3114可以设置在蒸汽水箱311的侧壁上,以便于与连通管路331连通。
示例性的,连通管路331可以倾斜设置,且连通管路331与蓄水腔32的出水口321连通的一端高于连通管路331与蒸汽水箱311的进水口3114连通的一端,以便于使蓄水腔32内的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连通管路331向下流入蒸汽水箱311内部。
参照图1所示,可选的,空气炸锅还可以包括水箱座33,水箱座33设置在机体10的侧面,蓄水箱32可拆卸的设置在水箱座33上,以便于用户将蓄水箱32从水箱座33上拆卸下来并拿去加水或者进行清洗。同时,可以使至少部分连通管路331位于水箱座33内部,以避免连通管331路裸露在机体10外侧,从而有利于提升空气炸锅的美观度。
参照图3所示,可选的,蒸汽水箱311可以包括水箱体3111和水箱盖3112,水箱体3111的顶部可以设置开口,水箱盖3112盖合在水箱体3111顶部的开口上,以便于在对蒸汽水箱311进行清洗时,可以打开水箱盖3112并对水箱体3111和水箱盖3112的内侧面进行彻底的清洗。
可选的,蒸汽发生装置31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蒸汽水箱311内的温度,从而便于空气炸锅的控制模块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来控制加热件312加热蒸汽水箱311的进程,以便于将蒸汽水箱311内的温度控制在预设的范围内,避免蒸汽水箱311内部温度过高导致空气炸锅能耗过高,同时,避免蒸汽水箱311内部温度过低导致蒸汽产生过慢,进而能够在节约空气炸锅的能耗的同时保证蒸汽产生的速度。
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包括机体10、锅体20和蒸汽发生装置,机体10具有加热腔13,锅体20可取放的容置于加热腔13内。通过在锅体的底壁设置第一开口21,将蒸汽水箱311设置在锅体20的下方,并在蒸汽发生装置31对应于第一开口21的区域内设置与第一开口21连通的通孔3113,以使蒸汽发生装置31内产生的蒸汽能够自然向上逸散并穿过通孔3113与第一开口21直接进入至锅体20内腔中,从而不仅缩短了蒸汽输送的路径,有利于减少蒸汽输送过程中的损耗;而且不需要设置增加蒸汽动力的喷口,有利于节约空气炸锅的成本。
同时,蒸汽发生装置31产生的蒸汽进入至锅体20内腔中,能够增加锅体20内腔的湿度,从而能够避免锅体20内腔的食材在加热炙烤的过程中,由于水分流失过多而导致口感不佳的问题,进而不仅有利于提升空气炸锅的烹饪效果,而且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0)、锅体(20)和蒸汽发生装置(31),所述机体(10)具有加热腔(13),所述锅体(20)可取放的容置于所述加热腔(13)内;
所述锅体(20)的底壁设置有第一开口(21),所述蒸汽发生装置(31)位于所述锅体(20)的下方,且所述蒸汽发生装置(31)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21)的区域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21)连通的通孔(31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21)的周向边缘设置有朝向所述锅体(20)内侧凸起的止水台(211);
和/或,所述通孔(3113)有多个,多个所述通孔(3113)在所述蒸汽发生装置(31)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21)的区域内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31)和所述锅体(20)的底壁之间设置有隔热板(131),所述隔热板(131)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21)、所述第二开口以及所述通孔(3113)均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0)包括上壳体(11)和底座(12),所述上壳体(11)设置在所述底座(12)上;所述加热腔(13)位于所述上壳体(11)内部,所述隔热板(131)形成为所述加热腔(13)的底部腔壁;所述蒸汽发生装置(31)位于所述隔热板(131)与所述底座(1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131)与所述底座(12)之间设置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支撑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31)的周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31)包括蒸汽水箱(311)和设置在所述蒸汽水箱(311)外侧或里侧的加热件(312);所述蒸汽水箱(311)设置在所述锅体(20)的下方,所述通孔(3113)位于所述蒸汽水箱(311)的顶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水箱(311)呈扁平状,所述加热件(312)设置在所述蒸汽水箱(311)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水箱(32),所述蓄水箱(32)设置在所述机体(10)的侧部或顶部,所述蓄水箱(32)与所述蒸汽水箱(311)连通,且所述蓄水箱(32)的出水口(321)所在的高度高于所述蒸汽水箱(311)的进水口(3114)所在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管路(331),所述连通管路(331)的一端与所述蓄水箱(32)的出水口(321)连通,所述连通管路(331)的另一端与所述蒸汽水箱(311)的进水口(3114)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座(33),所述水箱座(33)设置在所述机体(10)的侧面,所述蓄水箱(32)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水箱座(33)上;至少部分所述连通管路(331)位于所述水箱座(33)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水箱(311)包括水箱体(3111)和水箱盖(3112),所述水箱盖(3112)盖合在所述水箱体(3111)上;
和/或,所述蒸汽发生装置(31)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蒸汽水箱(311)内的温度。
CN202022441206.1U 2020-10-28 2020-10-28 空气炸锅 Active CN213721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1206.1U CN213721527U (zh) 2020-10-28 2020-10-28 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1206.1U CN213721527U (zh) 2020-10-28 2020-10-28 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21527U true CN213721527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55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41206.1U Active CN213721527U (zh) 2020-10-28 2020-10-28 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215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42379Y (zh) 一种多功能蒸汽烤箱
TWI694801B (zh) 木桶飯電飯煲
CN212368823U (zh) 一种蒸汽式食物电烤器具
CN210810617U (zh) 空气炸锅
CN213371512U (zh) 烹饪器具
CN212591711U (zh) 一种蒸汽式食物电烤器具
CN213097546U (zh) 烤箱
CN213721527U (zh) 空气炸锅
CN108451338B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上盖组件、烹饪器具及控制方法和电饭煲
CN213155489U (zh) 空气炸锅
CN211933727U (zh) 一种避免热气水平排出的食物电烤器具
CN213850219U (zh) 空气炸锅
CN20803094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20236694U (zh) 一种食物加热装置
CN216317152U (zh)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6317043U (zh)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6221158U (zh)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3850215U (zh) 空气炸锅
CN216317044U (zh)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8852492U (zh) 一种电烤箱
CN214548828U (zh) 锅盖组件及炒菜机
CN216293741U (zh)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6317045U (zh)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4414687U (zh) 改进的空气炸锅
CN218683855U (zh) 一种蒸汽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