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77468U - 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77468U
CN213677468U CN202022064020.9U CN202022064020U CN213677468U CN 213677468 U CN213677468 U CN 213677468U CN 202022064020 U CN202022064020 U CN 202022064020U CN 213677468 U CN213677468 U CN 213677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illing
cylinder
meshing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640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智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inn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inn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inn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inn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640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77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77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774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包括机体、电机、转盘和若干软管夹具,所述转盘设置于机体上并且转盘连接电机,所述转盘与电机之间设置有分度装置,所述若干软管夹具活动设置于转盘上,并且沿转盘圆周方向均布,所述机体上沿转盘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整形装置、灌注装置、加热装置、封尾装置、打标装置、切边装置和卸料装置,该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能够自动对软管进行灌装封尾,并且该灌装封尾生产线能够对不同尺寸的软管进行灌装封尾。

Description

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封尾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的日用品、化妆品,消耗品等行业采用管装包装非常普遍。为了满足产品密封性、美观、个性化或者其它的包装需求,包装管的尺寸也是越来越多样化,而现有的灌装封尾大部分为专用型的,即一种灌装封尾生产线只能对一种规格包装的产品进行生产,所以现在对于同一产品同时需要包装成多种规格时就需要采用人工灌装,再经过热合,人工挤压固定,最后人工操作气缸切刀切除多余的管尾。
采用人工手动灌装对于器械的使用率相对较低,操作人员劳动繁琐,生产率较低,需要多人配合操作,消耗的时间较长,生产周期无法保证。采用人工生产无法保证管装产品不受污染,影响产品的质量,最终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
因此设计出一种灌装封尾生产线,采用灌装封尾生产线就能够实现对软管进行灌装、热合封尾和裁切,采用机械自动生产,提高效率,并且生产出来的软管产品外观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该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能够自动对软管进行灌装封尾,并且该灌装封尾生产线能够对不同尺寸的软管进行灌装封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包括机体、电机、转盘和若干软管夹具,所述转盘设置于机体上并且转盘连接电机,所述转盘与电机之间设置有分度装置,所述若干软管夹具活动设置于转盘上,并且沿转盘圆周方向均布,所述机体上沿转盘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整形装置、灌注装置、加热装置、封尾装置、打标装置、切边装置和卸料装置。
进一步所述整形装置包括整形支架、整形头、整形气缸和整形顶杆,所述整形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整形头竖直布置与整形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整形头位于软管夹具的上方,所述整形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内,所述整形顶杆位于软管夹具下方,所述整形顶杆一端与整形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软管夹具接触,所述整形支架上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灌注装置包括储料斗、计量泵、灌注支架、灌注筒、灌注气缸、灌注嘴、顶出气缸和灌注顶杆,所述计量泵与机体固定,并且计量泵连接储料斗和灌注筒,所述灌注筒竖直布置并且与灌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灌注气缸设置于灌注筒顶部并且灌注气缸的活塞杆伸入灌注筒内连接有挤压板,所述灌注嘴设置于灌注筒的底部与灌注筒连接,所述顶出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内,所述灌注顶杆位于软管夹具下方,所述灌注顶杆一端与顶出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软管夹具接触。
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支架、加热筒、加热气嘴、加热气缸和加热顶杆,所述加热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筒竖直布置并且与加热支架连接,所述加热气嘴设置于加热筒底部并且于加热筒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筒连接气泵和电线,所述加热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内,所述加热顶杆位于软管夹具下方,所述加热顶杆一端与加热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软管夹具接触。
进一步所述封尾装置包括封尾支架和第一啮合机构,所述封尾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啮合机构包括第一啮合支架、第一连接件、第一驱动气缸、两根第一连接杆和两根第一啮合杆,所述第一啮合支架与封尾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竖直设置于第一啮合支架顶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啮合杆铰接,所述第一啮合杆与第一啮合支架铰接,所述两根第一连接杆和两根第一啮合杆对称布置,所述两根第一啮合杆上均设置有夹紧块,并且两块夹紧块相对布置,所述两块夹紧块均与电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打标装置包括打标支架和第二啮合机构,所述第二啮合机构与第一啮合机构结构一致,包括第二啮合支架、第二连接件、第二驱动气缸、两根第二连接杆和两根第二啮合杆,所述打标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啮合支架与打标支架连接,所述两根第二啮合杆上均设置有打标块,所述两块打标块相对布置。
进一步所述切边装置包括切边支架和第三啮合机构,所述第三啮合机构与第一啮合机构结构一致,包括第三啮合支架、第三连接件、第三驱动气缸、两根第三连接杆和两根第三啮合杆,所述切边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啮合支架与切边支架连接,所述两根第三啮合杆上均设置有切刀,所述两把切刀相对布置。
进一步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卸料支架、卸料挡板、卸料气缸、卸料顶杆和卸料滑道,所述卸料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卸料挡板与卸料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卸料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内,所述卸料顶杆位于软管夹具下方,所述卸料顶杆一端与卸料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卸料滑道与机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热支架包括固定板、两根滑动轴、滑动板、螺纹轴和旋转手柄,所述两根滑动轴竖直布置并且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水平设置于两根滑动轴顶部,所述滑动板竖向滑动连接与两根滑动轴上并且水平布置,所述旋转手柄固定连接于固定板顶部,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螺纹轴穿过螺纹孔和通孔与旋转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筒与滑动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封尾支架、打标支架和切边支架的结构均与加热支架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灌装封尾生产线设置有整形装置、灌注装置、加热装置、封尾装置、打标装置、切边装置和卸料装置,能够自动对软管进行整形、灌注、加热、封尾、打标、切边和卸料,实现自动化生产;通过把加热支架设置成包括固定板、两根滑动轴、滑动板、螺纹轴和旋转手柄,并且封尾支架、打标支架和切边支架的结构均与加热支架一致,使加热装置、封尾装置、打标装置和切边装置均能够通过调节工作机构的高度来配合不同尺寸的软管,使该灌装封尾生产线能够对不同尺寸的软管进行灌装封尾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的主视图;
图2为转盘和若干软管夹具的俯视图;
图3为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灌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封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打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切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软管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机体;2、整形装置;201、整形支架;202、整形头;203、整形顶杆;3、灌注装置;301、储料斗;302、计量泵; 303、灌注气缸;304、灌注筒;305、灌注嘴;306、灌注支架;307、灌注顶杆;4、加热装置;401、加热筒;402、加热气嘴;403、加热顶杆;5、封尾装置;501、夹紧块;6、打标装置;601、打标块;7、切边装置;701、切刀;8、卸料装置;801、卸料支架;802、卸料挡板;803、卸料滑道;804、卸料顶杆;9、转盘;10、软管夹具;11、滑动轴;12、固定板;13、旋转手柄;14、螺纹轴;15、滑动板;502、第一驱动气缸;503、第一啮合支架;504、第一连接件;505、第一连接杆;506、第一啮合杆;602、第二驱动气缸;603、第二啮合支架;606、第二啮合杆;702、第三驱动气缸;703、第三啮合支架; 706、第三啮合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包括机体1、电机、转盘9和若干软管夹具10,所述转盘9设置于机体1上并且转盘9连接电机,所述转盘9与电机之间设置有分度装置,所述若干软管夹具10活动设置于转盘9上,并且沿转盘9圆周方向均布,所述机体1上沿转盘9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整形装置2、灌注装置3、加热装置4、封尾装置5、打标装置6、切边装置7和卸料装置8,所述分度装置为凸轮分割器;
如图1所示,该灌装封尾生产线具有十个工位,包括装管工位、装管工位、整形工位、灌注工位、空置工位、加热工位、封尾工位、打标工位、切边工位和卸料工位,当转盘9转动停歇时,每个工位处均有一个软管夹具10,装管工位用于人工把软管放入软管夹具10中,整形工位用于对软管进行整形,灌注工位用于把膏体灌注进软管内,空置工位用于静置等待,加热工位用于对软管进行预热加热,封尾工位用于对软管尾部进行封闭,打标工位对软管尾部打上标识,切边工位用于裁剪软管尾部多余部分,卸料工位把已经成品的软管从转盘9 上卸下。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整形装置2包括整形支架201、整形头202、整形气缸和整形顶杆203,所述整形支架201与机体1固定连接,所述整形头202竖直布置与整形支架201固定连接,所述整形头202位于软管夹具10的上方,所述整形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1内,所述整形顶杆203位于软管夹具10下方,所述整形顶杆203一端与整形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软管夹具10接触,所述整形支架 201上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
如图3所示,当转盘9转动,带动软管至整形工位时,整形气缸工作,整形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整形顶杆203向上移动,进而使软管夹具10和软管夹具10上的软管向上移动,软管向上移动后,软管会触碰到整形头202,使整形头202伸入软管内,并且随着整形顶杆203 的不断向上移动,使整形头202能够完全伸入软管,撑开软管,便于后续的灌注;通过在整形支架201上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检测整形工位处软管夹具10上有没有软管,防止转盘9转动到下一个工位时,下一个工位空运作。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灌注装置3包括储料斗301、计量泵 302、灌注支架306、灌注筒304、灌注气缸303、灌注嘴305、顶出气缸和灌注顶杆307,所述计量泵302与机体1固定,并且计量泵302 连接储料斗301和灌注筒304,所述灌注筒304竖直布置并且与灌注支架306固定连接,所述灌注气缸303设置于灌注筒304顶部并且灌注气缸303的活塞杆伸入灌注筒304内连接有挤压板,所述灌注嘴 305设置于灌注筒304的底部与灌注筒304连接,所述顶出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1内,所述灌注顶杆307位于软管夹具10下方,所述灌注顶杆307一端与顶出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软管夹具10接触;
如图4所示,当转盘9转动,带动软管至灌注工位时,顶出气缸工作,使灌注顶杆307上升,带动软管夹具10上升,使灌注嘴305 伸入软管中,同时,计量泵302工作,把储料斗301内的膏体吸入计量泵302中,并且输送至灌注筒304内,然后灌注气缸303工作,灌注气缸303的活塞杆向下移动,使挤压板挤压出灌注筒304内的膏体,然后从灌注嘴305中灌注到软管中,随着灌注嘴305的不断灌注,顶出气缸的活塞杆开始收缩,使灌注顶杆307带动软管夹具10的软管下降,当灌注完成后,顶出气缸的活塞杆完全收缩,软管夹具10回到转盘9上,并且灌注顶杆307与软管夹具10脱离。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加热装置4包括加热支架、加热筒 401、加热气嘴402、加热气缸和加热顶杆403,所述加热支架与机体 1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筒401竖直布置并且与加热支架连接,所述加热气嘴402设置于加热筒401底部并且于加热筒401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筒401连接气泵和电线,所述加热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1内,所述加热顶杆403位于软管夹具10下方,所述加热顶杆403一端与加热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软管夹具10接触;
如图5所示,当转盘9转动,带动软管到加热工位时,加热气缸工作,使加热顶杆403顶起软管夹具10,带动软管上升,使加热嘴伸入软管内,然后通过加热嘴对软管内通入热气,对软管进行加热预热,方便之后的封尾。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封尾装置5包括封尾支架和第一啮合机构,所述封尾支架与机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啮合机构包括第一啮合支架503、第一连接件504、第一驱动气缸502、两根第一连接杆505和两根第一啮合杆506,所述第一啮合支架503与封尾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气缸502竖直设置于第一啮合支架503顶部,所述第一连接件504与第一驱动气缸502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 505分别与第一连接件504和第一啮合杆506铰接,所述第一啮合杆 506与第一啮合支架503铰接,所述两根第一连接杆505和两根第一啮合杆506对称布置,所述两根第一啮合杆506上均设置有夹紧块 501,并且两块夹紧块501相对布置,所述两块夹紧块501均与电线连接;
如图6所示,当转盘9转动,带动软管至封尾工位时,封尾装置 5中的第一驱动气缸502工作,第一驱动气缸502的活塞杆向下伸出,带动第一连接件504向下移动,两个第一连接杆505向两侧撑开,带动左侧的第一啮合杆506逆时针转动,右侧的第一啮合杆506顺时针转动,使两根第一啮合杆506下部分相互靠拢,并且使处于两根第一啮合杆506上的两块夹紧块501靠拢贴合,对软管尾部进行封尾;两块夹紧块501均与电线连接,在对软管进行封尾前,会对两块夹紧块 501进行通电,使两块夹紧块501加热,便于两块夹紧块501对软管进行封尾。
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打标装置6包括打标支架和第二啮合机构,所述第二啮合机构与第一啮合机构结构一致,包括第二啮合支架603、第二连接件、第二驱动气缸602、两根第二连接杆和两根第二啮合杆606,所述打标支架与机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啮合支架603与打标支架连接,所述两根第二啮合杆606上均设置有打标块 601,所述两块打标块601相对布置;
如图7所示,当转盘9转动,带动软管至打标工位时,打标装置 6中的第二驱动气缸602工作,带动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啮合杆606动作,使两块打标块601夹紧,两块打标块601上的图形印在软管尾部。
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切边装置7包括切边支架和第三啮合机构,所述第三啮合机构与第一啮合机构结构一致,包括第三啮合支架703、第三连接件、第三驱动气缸702、两根第三连接杆和两根第三啮合杆706,所述切边支架与机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啮合支架703与切边支架连接,所述两根第三啮合杆706上均设置有切刀701,所述两把切刀701相对布置;
如图8所示,当转盘9转动,带动软管至切边工位时,切边装置 7中的第三驱动气缸702工作,带动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杆和第三啮合杆706动作,使两把切刀701夹紧切掉软管尾部多余的部分,使软管尾部平齐。
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卸料装置8包括卸料支架801、卸料挡板802、卸料气缸、卸料顶杆804和卸料滑道803,所述卸料支架801与机体1固定连接,所述卸料挡板802与卸料支架801固定连接,所述卸料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1内,所述卸料顶杆804位于软管夹具 10下方,所述卸料顶杆804一端与卸料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卸料滑道803与机体1固定连接;
如图9所示,当转盘9转动,带动已经切好尾部的软管到卸料工位时,卸料气缸工作,带动卸料顶杆804向上移动伸入软管夹具10 内把软管顶出,软管被顶出后又抵住卸料挡板802,然后向卸料滑道803方向倾斜掉落至卸料滑道803上,最后被收集至成品区。
优选的,所述加热支架包括固定板12、两根滑动轴11、滑动板 15、螺纹轴14和旋转手柄13,所述两根滑动轴11竖直布置并且与机体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2水平设置于两根滑动轴11顶部,所述滑动板15竖向滑动连接与两根滑动轴11上并且水平布置,所述旋转手柄13固定连接于固定板12顶部,所述滑动板15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板12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螺纹轴14穿过螺纹孔和通孔与旋转手柄13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筒401与滑动板15固定连接;
通过把加热支架设置成包括固定板12、两根滑动轴11、滑动板 15、螺纹轴14和旋转手柄13,使加热筒401能够沿着两根滑动轴11 上下滑动,可以通过调节加热筒401的高度来配合不同尺寸的软管,在调节加热筒401高度时,通过转动旋转手柄13,带动螺纹轴14转动,螺纹轴14转动后使滑动板15沿着两根滑动轴11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固定在滑动板15上的加热筒401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封尾支架、打标支架和切边支架的结构均与加热支架一致;当封尾支架、打标支架和切边支架的结构均与加热支架一致时,封尾装置5、打标装置6和切边装置7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啮合机构均能上下移动,进而使封尾装置5、打标装置6和切边装置7均能够通过调节第一、第二和第三啮合机构的高度来配合不同尺寸的软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包括机体、电机、转盘和若干软管夹具,所述转盘设置于机体上并且转盘连接电机,所述转盘与电机之间设置有分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软管夹具活动设置于转盘上,并且沿转盘圆周方向均布,所述机体上沿转盘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整形装置、灌注装置、加热装置、封尾装置、打标装置、切边装置和卸料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装置包括整形支架、整形头、整形气缸和整形顶杆,所述整形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整形头竖直布置与整形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整形头位于软管夹具的上方,所述整形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内,所述整形顶杆位于软管夹具下方,所述整形顶杆一端与整形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软管夹具接触,所述整形支架上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装置包括储料斗、计量泵、灌注支架、灌注筒、灌注气缸、灌注嘴、顶出气缸和灌注顶杆,所述计量泵与机体固定,并且计量泵连接储料斗和灌注筒,所述灌注筒竖直布置并且与灌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灌注气缸设置于灌注筒顶部并且灌注气缸的活塞杆伸入灌注筒内连接有挤压板,所述灌注嘴设置于灌注筒的底部与灌注筒连接,所述顶出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内,所述灌注顶杆位于软管夹具下方,所述灌注顶杆一端与顶出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软管夹具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支架、加热筒、加热气嘴、加热气缸和加热顶杆,所述加热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筒竖直布置并且与加热支架连接,所述加热气嘴设置于加热筒底部并且于加热筒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筒连接气泵和电线,所述加热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内,所述加热顶杆位于软管夹具下方,所述加热顶杆一端与加热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软管夹具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尾装置包括封尾支架和第一啮合机构,所述封尾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啮合机构包括第一啮合支架、第一连接件、第一驱动气缸、两根第一连接杆和两根第一啮合杆,所述第一啮合支架与封尾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竖直设置于第一啮合支架顶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啮合杆铰接,所述第一啮合杆与第一啮合支架铰接,所述两根第一连接杆和两根第一啮合杆对称布置,所述两根第一啮合杆上均设置有夹紧块,并且两块夹紧块相对布置,两块所述夹紧块均与电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标装置包括打标支架和第二啮合机构,所述第二啮合机构与第一啮合机构结构一致,包括第二啮合支架、第二连接件、第二驱动气缸、两根第二连接杆和两根第二啮合杆,所述打标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啮合支架与打标支架连接,所述两根第二啮合杆上均设置有打标块,两块所述打标块相对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边装置包括切边支架和第三啮合机构,所述第三啮合机构与第一啮合机构结构一致,包括第三啮合支架、第三连接件、第三驱动气缸、两根第三连接杆和两根第三啮合杆,所述切边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啮合支架与切边支架连接,所述两根第三啮合杆上均设置有切刀,两把所述切刀相对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卸料支架、卸料挡板、卸料气缸、卸料顶杆和卸料滑道,所述卸料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卸料挡板与卸料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卸料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内,所述卸料顶杆位于软管夹具下方,所述卸料顶杆一端与卸料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卸料滑道与机体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支架包括固定板、两根滑动轴、滑动板、螺纹轴和旋转手柄,所述两根滑动轴竖直布置并且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水平设置于两根滑动轴顶部,所述滑动板竖向滑动连接与两根滑动轴上并且水平布置,所述旋转手柄固定连接于固定板顶部,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螺纹轴穿过螺纹孔和通孔与旋转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筒与滑动板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尾支架、打标支架和切边支架的结构均与加热支架一致。
CN202022064020.9U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 Active CN213677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64020.9U CN213677468U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64020.9U CN213677468U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77468U true CN213677468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48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64020.9U Active CN213677468U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774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7943B (zh) 一种可自动翻转的电路板印胶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11712040A (zh) 一种可自动翻转的电路板印胶装置
CN206598523U (zh) 一种用于塑料器具的自动切割成型装置
CN112623331B (zh) 插棒类食品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
CN212796064U (zh) 一种塑料包装袋生产用封边装置
CN213677468U (zh) 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
CN104759867B (zh) 一种电阻丝装机
CN207534861U (zh) 一种管材切割机
CN110883171B (zh) 一种铝合金蠕变时效成形模具设备
CN207972827U (zh) 易于控制的灌装头装置以及灌装封尾机
CN205342451U (zh) 一种全自动焊接机
CN116748366A (zh) 一种高效搅拌摩擦焊打点工装
CN209631846U (zh) 一种三通成型打点一体机
CN208264610U (zh) 用于定量灌装的灌装头装置以及灌装封尾机
CN207327715U (zh) 阀口袋底封设备
CN2274108Y (zh) 含多脚端子元件的一体式端子焊接装置
CN211520045U (zh) 一种新型铝粉包装袋封口设备
CN211196817U (zh) 一种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
CN113665897A (zh) 一种中药饮片热封装置
CN212578659U (zh) 一种全自动海绵倒角机
CN207781177U (zh) 钢琴轴架自动粘绳设备
CN205221273U (zh) 一种注塑奶粉勺的收集包装系统
CN212603491U (zh) 一种带有六轴联动焊接机器人的热板焊接治具
CN212312738U (zh) 一种基于高韧型密度聚乙烯吹塑容器的瓶口自动旋切装置
CN217017793U (zh) 全自动树脂钮扣出棒清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