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37571U - 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和电动代步车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和电动代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37571U
CN213637571U CN202022393745.2U CN202022393745U CN213637571U CN 213637571 U CN213637571 U CN 213637571U CN 202022393745 U CN202022393745 U CN 202022393745U CN 213637571 U CN213637571 U CN 213637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iece
push rod
mounting frame
motor winding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937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66 Interac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66 Interac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66 Interac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66 Interac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937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37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37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375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和电动代步车,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包括切换件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切换件相连以驱动切换件运动,切换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切换件在第一状态时,电机绕组实现星形连接,切换件在第二状态时,电机绕组实现三角形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得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在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之间的切换稳定的优点。

Description

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和电 动代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和电动代步车。
背景技术
三相电机绕组通常包括星形连接方式和三角形连接方式,星形连接方式和三角形连接方式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利用切换装置在星形连接方式和三角形连接方式之间切换,以克服避免单一绕组接线方式的缺点。相关技术中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且容易导致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在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之间的切换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该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得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在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之间的切换稳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机绕组切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动代步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包括切换件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切换件相连以驱动所述切换件运动,所述切换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切换件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电机绕组实现星形连接,所述切换件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电机绕组实现三角形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切换件运动,即可使切换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相互切换,进而实现电机绕组在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之间的切换。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得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在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之间的切换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包括凸轮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凸轮轴相连以驱动所述凸轮轴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凸轮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绕组为三相绕组,所述三相绕组中的每相绕组均具有两个接线端,所述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和第三安装架;
第一静接触件、第二静接触件和第三静接触件,所述第一静接触件和所述第二静接触件分别设在所述第一至第三安装架中的每个安装架上,所述第一至第三安装架中的每个安装架上的所述第一静接触件和所述第二静接触件分别与不同相绕组的其中一个所述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三静接触件贯穿所述第一至第三安装架;
第一动接触件和第二动接触件,所述第一动接触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至第三安装架中的每个安装架上,所述凸轮轴与所述第一至第三安装架上的所述第一动接触件相连,所述第二动接触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至第三安装架中的每一个安装架上,所述凸轮轴与所述第一至第三安装架上的第二动接触件相连;
所述凸轮轴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二动接触件与所述第三静接触件和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同时接触、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二动接触件与所述第三静接触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同时接触,所述第三安装架上的第二动接触件与所述第三静接触件和所述第三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同时接触;
所述凸轮轴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一动接触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和第二静接触件同时接触,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一动接触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和第二静接触件同时接触,所述第三安装架上的第一动接触件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和第二静接触件同时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沿所述第一推杆的轴向可移动,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端止抵所述凸轮轴的外轮廓面,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二端止抵所述第一动接触件,所述第二推杆沿所述第二推杆的轴向可移动,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一端止抵于所述凸轮轴的外轮廓面,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二端止抵所述第二动接触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凸轮轴的横截面上,所述凸轮轴的外轮廓面包括弧形段和平直段,所述凸轮轴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端止抵所述弧形段,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二端止抵所述平直段,所述凸轮轴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端止抵所述平直段,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二端止抵所述弧形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还具有第三状态,所述切换件在所述第三状态时,电机绕组中的各相绕组相互断开,所述凸轮轴在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端止抵所述弧形段,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二端止抵所述弧形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轮轴包括中心轴和凸轮套管,所述凸轮套管套设在所述中心轴上并与所述中心轴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轮套管由塑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轴为异形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的电动代步车包括电机和上述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所述电机具有三相绕组,所述电机绕组切换装置与所述三相绕组相连,用于在星形连接方式和三角形连接方式之间切换所述三相绕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纵剖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另一纵剖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在星接状态下的横剖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在角接状态下的横剖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在中间状态下的横剖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中第三静接触件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中凸轮轴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与三相绕组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1,第一安装架101,第二安装架102,第三安装架103,顶盖104,夹层105,控制板106,第一螺栓107,螺母108,第一静接触件2,第二静接触件3,第三静接触件4,第一动接触件5,第二动接触件6,驱动电机701,凸轮轴702,中心轴7021,凸轮套管7022,第一齿轮703,第二齿轮704,第一推杆705,第二推杆706,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9,第一导电件10,第二导电件11,第三导电件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包括切换件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切换件相连以驱动切换件运动。切换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切换件在第一状态时,电机绕组实现星形连接。切换件在第二状态时,电机绕组实现三角形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切换件运动,即可使切换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相互切换,进而实现电机绕组在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之间的切换。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得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在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之间的切换稳定。
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图3中的箭头A所示为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左右方向,图3中的箭头B所示为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上下方向。图4中的箭头C所示为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前后方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绕组切换装置还包括壳体1、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壳体1包括第一安装架101、第二安装架102和第三安装架103,如图1-图3所示,第一安装架101、第二安装架102和第三安装架103在高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排列。
第一静接触件2设在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中的每个安装架上,第二静接触件3设在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中的每个安装架上。如图1-图3所示,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中的每个安装架均固定有一个第一静接触件2和一个第二静接触件3。其中,三个第一静接触件2分别固定在相应安装架的右侧,三个第二静接触件3分别固定在相应安装架的左侧。
电机绕组为三相绕组,三相绕组中的每相绕组均具有两个接线端,即电机绕组共具有六个接线端。三相绕组可以分别定义为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U相绕组具有的两个接线端分别为U1和U2,V相绕组具有的两个接线端分别为V1和V2,W相绕组具有的两个接线端分别为W1和W2。
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中的每个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分别与不同相绕组的其中一个接线端连接。即同一相绕组中的两个接线端不会分别与同一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连接。例如,如图9所示,三相绕组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第一安装架101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与U1连接,第一安装架101上的第二静接触件3与V2连接。第二安装架102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与V1连接,第二安装架102上的第二静接触件3与W2连接。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与W1连接,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二静接触件3与U2连接。
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能够相互连接和断开,或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二静接触件3能够相互连接和断开。其中,在切换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切换件使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相互连接,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二静接触件3相互断开,三相绕组中的U1、V1和W1相互连接,U2、V2和W2相互断开,由此实现电机绕组的星形连接。或者,在切换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切换件使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相互断开,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二静接触件3相互连接,三相绕组中的U1、V1和W1相互断开,U2、V2和W2相互连接,同样实现电机绕组的星形连接。
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中的每个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能够相互连接和断开。其中,在切换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切换件使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中的每个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相互连接,三相绕组中的U1和V2相连,V1和W2相连,W1和U2相连,即三相绕组首尾相连,由此实现了电机绕组的三角形连接。
此时,上述提到的三个第一静接触件2分别固定在相应安装架的右侧,三个第二静接触件3分别固定在相应安装架的左侧,代指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在左右方向相对设置,但并不限于此,只需保证同一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可以相互连接和断开即可。如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也可以相邻设置(第一静接触件2固定在安装架的右侧,而第二静接触件3固定在安装架的前侧或后侧)。
电机绕组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三静接触件4、第一动接触件5和第二动接触件6,第一动接触件5设在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中的每个安装架上,第一安装架101上的第一动接触件5相对第一安装架101可移动,以与第一安装架101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同时接触和脱离。第二安装架102上的第一动接触件5相对第二安装架102可移动,以与第二安装架102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同时接触和脱离。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一动接触件5相对第三安装架103可移动,以与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同时接触和脱离。
如图4-图6所示,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中的每个安装架均设有一个第一动接触件5,第一动接触件5滑动设置于相应安装架的后侧,且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第一动接触件5向前滑动即能够实现与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的同时接触,以完成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的电连接。相应地,在第一动接触件5与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同时接触时,第一动接触件5向后滑动即能够实现与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的同时脱离,以断开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的电连接。
第二动接触件6设在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中的每一个安装架上,第三静接触件4贯穿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切换件与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二动接触件6相连以驱动第一安装架101上的第二动接触件6与第三静接触件4和第一安装架101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同时接触和脱离、驱动第二安装架102上的第二动接触件6与第三静接触件4和第二安装架102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同时接触和脱离以及驱动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二动接触件6与第三静接触件4和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同时接触和脱离。
如图4-图7所示,第三静接触件4沿壳体1的上下方向延伸,第三静接触件4固定在第一安装架101、第二安装架102和第三安装架103的左侧。第一安装架101、第二安装架102和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二动接触件6均滑动设置于相应安装架的前侧,并位于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三静接触件4的前方。切换件同时驱动三个第二动接触件6向后滑动,进而能够实现三个第二动接触件6同时与第三静接触件4接触,同时,也能够实现各安装架中的第二动接触件6与相应第一静接触件2接触。切换件处于第一状态,由此实现三个第一静接触件2的彼此相连,完成电机绕组的星形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绕组切换装置还包括设在壳体1内的控制板106,控制板106通过第一导电件10与第一安装架101的第一静接触件2电相连,控制板106通过第二导电件11与第一安装架101的第二静接触件3电相连,控制板106通过第三导电件12与第三静接触件4电相连。
具体地,第一导电件10、第二导电件11和第三导电件12均为第二螺栓,控制板106通过三个第二螺栓固定在第一安装架101的上方。由此,控制板106通过三个第二螺栓分别与第一静接触件2、第二静接触件3和第三静接触件4电连接,同样实现对电机绕组的连接方式的切换的实时检测。
此时的控制板106的具体检测方式如下:控制板106向第一静接触件2供电,随后测试第二静接触件3和第三静接触件4的电压高低,若第二静接触件3的电压与第一静接触件2的供电电压相近,第三静接触件4的电压为零,则代表电机绕组连接状态为三角形连接。若第三静接触件4的电压与第一静接触件2的供电电压相近,则代表电机绕组的连接状态为星形连接。若第二静接触件3的电压和第三静接触件4的电压均为零,则代表电机绕组的连接状态为中间状态。由此,控制板106通过实时检测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连接方式,进而实现对驱动机构的实时控制,电机绕组的连接方式的切换灵敏度和准确度更高。
第二动接触件6设置在安装架的前侧,并沿前后方向可滑动。第二动接触件6向后滑动即能够将三个第一静接触件2彼此连接在一起,或能够将三个第二静接触件3彼此连接在一起。相应地,第二动接触件6向前滑动即能够将三个第一静接触件2彼此断开,或能够将三个第二静接触件3彼此断开。
此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的切换件与第二动接触件6相连,驱动机构驱动切换件运动,进而切换件驱动第二动接触件6移动。切换件与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一动接触件5相连,驱动机构驱动切换件运动,进而切换件驱动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上的共三个第一动接触件5同时移动。
切换件在由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一状态的过程中,可以驱动第二动接触件6沿前后方向滑动,直至切换件运动至第一状态,三个第一静接触件2彼此相连,或三个第二静接触件3彼此相连。由此,实现电机绕组的星形连接。切换件在由第一状态运动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可以驱动三个第一动接触件5同时沿前后方向滑动,直至切换件运动至第二状态,每个安装架中的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相互电连接。由此,实现电机绕组的三角形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切换件驱动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中各安装架上的第一动接触件5同时移动,即同时实现第一安装架101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的电连接、第二安装架102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的电连接以及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的电连接,由此实现电机绕组的三角形连接。切换件驱动第二动接触件6移动,即实现第一安装架101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第二安装架102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的彼此相连,实现电机绕组的星形连接。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使得电机绕组切换装置控制方便、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第一动接触件5滑动设置于相应安装架的后侧,第二动接触件6设置在安装架的前侧,代指第一动接触件5和第二动接触件6在前后方向相对设置,但并不限于此。第一动接触件5只需能够通过移动以连接同一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即可,第二动接触件6只需能够通过移动以与三个第一静接触件2同时抵接,或与三个第二静接触件3同时抵接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件包括凸轮轴702,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701,驱动电机701与凸轮轴702相连以驱动凸轮轴702转动。凸轮轴702用于驱动第二动接触件6和第一至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一动接触件5。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安装架101、第二安装架102和第三安装架103共同形成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驱动电机701安装在第一容置腔内,凸轮轴702转动安装在第二容置腔内。第一动接触件5和第二动接触件6均与凸轮轴702相连,随着驱动电机701驱动凸轮轴702转动,进而推动第一动接触件5和第二动接触件6滑动,由此实现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之间的相互切换。
如图4所示,凸轮轴702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安装架101上的第二动接触件6与第三静接触件4和第一安装架101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同时接触、第二安装架102上的第二动接触件6与第三静接触件4和第二安装架102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同时接触,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二动接触件6与第三静接触件4和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同时接触。由此电机绕组实现星形连接。
如图5所示,凸轮轴702在第二状态时,第一安装架101上的第一动接触件与第一安装架101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同时接触,第二安装架102上的第一动接触件与第二安装架102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同时接触,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一动接触件与第三安装架103上的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同时接触。由此电机绕组实现三角形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齿轮703和第二齿轮704,第一齿轮703安装在驱动电机701的电机轴上,第二齿轮704安装在凸轮轴702上并与第一齿轮703啮合。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驱动电机701和凸轮轴702在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齿轮703固设在驱动电机701的上方,第二齿轮704固设在凸轮轴702的上方,第一齿轮703与第二齿轮704啮合,由此实现驱动电机701与凸轮轴702的传动连接。由此,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结构紧凑,体积更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推杆705和第二推杆706,第一推杆705沿第一推杆705的轴向可移动,第一推杆705的第一端止抵凸轮轴702的外轮廓面,第一推杆705的第二端止抵第一动接触件5,第二推杆706沿第二推杆706的轴向可移动,第二推杆706的第一端止抵于凸轮轴702的外轮廓面,第二推杆706的第二端止抵第二动接触件6。
如图4-图6所示,第一推杆705的第二端止抵第一动接触件5,第二推杆706的第二端止抵第二动接触件6,第一推杆705和第二推杆706的数量均为三个,并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101、第二安装架102和第三安装件上的相同位置。以第一安装架101为例,第一推杆705和第二推杆706均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沿前后方向滑动配合在第一安装架101上。第一推杆705位于凸轮套管7022的后侧并位于第一动接触件5和凸轮套管7022之间,第二推杆706位于凸轮套管7022的前侧并位于第二动接触件6和凸轮套管7022之间。
由此,通过凸轮套管7022与第一推杆705的相对滑动,推动第一推杆705沿前后方向往复滑动,进而推动第一动接触件5沿前后方向往复滑动,由此实现与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二静接触件3的同时接触和脱离。通过凸轮套管7022与第二推杆706的相对滑动,也推动第二推杆706沿前后方向往复滑动,进而推动第二动接触件6沿前后方向往复滑动,由此实现与第一静接触件2和第三静接触件4的同时接触和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凸轮轴702的横截面上,凸轮轴702的外轮廓面包括弧形段和平直段,凸轮轴702在第一状态时,第一推杆705的第一端止抵弧形段,第二推杆706的第二端止抵平直段,凸轮轴702在第二状态时,第一推杆705的第一端止抵平直段,第二推杆706的第二端止抵弧形段。
具体地,弧形段的弧形为圆弧,第一推杆705或第二推杆706在与弧形段抵接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并不会沿前后方向滑动。第一推杆705或第二推杆706在与平直段抵接并发生相对滑动时,才会沿前后方向往复滑动,由此实现电机绕组在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之间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件还具有第三状态,切换件在第三状态时,电机绕组中的各相绕组相互断开,凸轮轴702在第三状态时,第一推杆705的第一端止抵弧形段,第二推杆706的第二端止抵弧形段。
如图4-图6所示,在第一推杆705止抵于弧形段而第二推杆706止抵于平直段时,切换件处于第一状态,电机绕组实现星形连接。在第二推杆706止抵于弧形段而第一推杆705止抵于平直段时,切换件处于第二状态,电机绕组实现三角形连接。在第一推杆705止抵于弧形段和平直段的第一连接处而第二推杆706止抵于弧形段和平直段的第二连接处时,切换件处于第三状态,电机绕组处于中间状态,即既不是星形连接也不是三角形连接。由此,凸轮轴702在驱动电机701的驱动下转动半周即可实现电机绕组在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之间的相互切换,切换速度快,动力中断时间更短。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轮轴702包括中心轴7021和凸轮套管7022,凸轮套管7022套设在中心轴7021上并与中心轴7021相连。
中心轴7021为异形轴,凸轮套管7022的孔为与异形轴相匹配的异形孔,中心轴7021转动安装在第二容置腔内,且中心轴7021的轴向为竖向,凸轮套管702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凸轮套管7022均与中心轴7021过盈配合,并与第一安装架101、第二安装架102和第三安装架103一一对应。由此,降低了凸轮套管7022的加工难度和装配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三个凸轮套管7022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如通过销连接、粘胶粘接、键连接或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中心轴7021的相对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轮套管7022由塑料制成。由此避免第一动接触件5和第二动接触件6通过与凸轮轴702发生电连接,同时,塑料套管质量更轻,凸轮轴702的制作成本更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下面参照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个具体示例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
如图1-图8所示,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包括壳体1、第一静接触件2、第二静接触件3、第一动接触件5、第二动接触件6、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9、第一推杆705、第二推杆706、驱动电机701和凸轮轴702。
其中,壳体1由下至上包括第三安装架103、第二安装架102、第一安装架101、夹层105和顶盖104,两个第一螺栓107依次穿过顶盖104、夹层105、第一安装架101、第二安装架102和第三安装架103并与螺母108螺纹配合,以实现上述部件的相对固定。
第一安装架101、第二安装架102和第三安装架103的中间形成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驱动电机701安装在第一容置腔,凸轮轴702转动安装在第二容置腔,驱动电机701的电机轴固设有第一齿轮703,凸轮轴702固设有第二齿轮704,第二齿轮704和第一齿轮703相啮合。
凸轮轴702包括中心轴7021和三个过盈配合在中心轴7021上的凸轮套管7022,中心轴7021的上端与顶盖104转动配合,下端与第三安装架103转动配合,三个凸轮套管7022与第一安装架101、第二安装架102和第三安装架103在上下方向一一对应。
第一安装架101、第二安装架102和第三安装架103的内部结构相同,且各安装架中安装的构件数量、种类和位置也相同,以第一安装架101为例,第一安装架101的右侧固定有一个第一静接触件2,左侧固定有一个第二静接触件3,后侧滑动设有一个第一动接触件5,前侧滑动设有一个第二动接触件6。第一弹簧8夹设在第一动接触件5和第一安装架101之间并位于第一动接触件5的后侧,第二弹簧9夹设在第二动接触件6和第一安装架101之间并位于第二动接触件6的前侧。第一推杆705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101上,且其两端分别止抵第一动接触件5和凸轮套管7022。第二推杆706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101上,且其两端分别止抵第二动接触件6和凸轮套管7022。
第三静接触件4贯穿第一安装架101、第二安装架102和第三安装架103,第三静接触件4位于各安装架的左侧,并在前后方向与第二静接触件3间隔开。顶盖104内设有控制板106,控制板106放置在夹层105上,三个第二螺栓穿过控制板106和夹层105并分别与第一静接触件2、第二静接触件3和第三静接触件4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的电动代步车包括电机和上述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电机具有三相绕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与三相绕组相连,用于在星形连接方式和三角形连接方式之间切换三相绕组。
在相同的电源电压下,星形连接下的绕组电压小,扭力小,速度慢,对电源的冲击小,适合零速启动。三角形连接下的绕组电压大,扭力大,速度快,对电源的冲击大,不适合零速启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代步车通过设置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在启动时将电机的绕组切换至星形连接,以减小对电源的冲击,在完成启动后再将电机的绕组切换至三角形连接,以提高扭力,实现更高的行驶速度。同时,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还具有控制方便、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动代步车可以是平衡车、滑板车、电动摩托车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换件;和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切换件相连以驱动所述切换件运动,所述切换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切换件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电机绕组实现星形连接,所述切换件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电机绕组实现三角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件包括凸轮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凸轮轴相连以驱动所述凸轮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凸轮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绕组为三相绕组,所述三相绕组中的每相绕组均具有两个接线端,所述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和第三安装架;
第一静接触件、第二静接触件和第三静接触件,所述第一静接触件和所述第二静接触件分别设在所述第一至第三安装架中的每个安装架上,所述第一至第三安装架中的每个安装架上的所述第一静接触件和所述第二静接触件分别与不同相绕组的其中一个所述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三静接触件贯穿所述第一至第三安装架;
第一动接触件和第二动接触件,所述第一动接触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至第三安装架中的每个安装架上,所述凸轮轴与所述第一至第三安装架上的所述第一动接触件相连,所述第二动接触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至第三安装架中的每一个安装架上,所述凸轮轴与所述第一至第三安装架上的第二动接触件相连;
所述凸轮轴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二动接触件与所述第三静接触件和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同时接触、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二动接触件与所述第三静接触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同时接触,所述第三安装架上的第二动接触件与所述第三静接触件和所述第三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同时接触;
所述凸轮轴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一动接触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和第二静接触件同时接触,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一动接触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和第二静接触件同时接触,所述第三安装架上的第一动接触件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的第一静接触件和第二静接触件同时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沿所述第一推杆的轴向可移动,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端止抵所述凸轮轴的外轮廓面,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二端止抵所述第一动接触件,所述第二推杆沿所述第二推杆的轴向可移动,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一端止抵于所述凸轮轴的外轮廓面,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二端止抵所述第二动接触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轮轴的横截面上,所述凸轮轴的外轮廓面包括弧形段和平直段,所述凸轮轴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端止抵所述弧形段,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二端止抵所述平直段,所述凸轮轴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端止抵所述平直段,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二端止抵所述弧形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件还具有第三状态,所述切换件在所述第三状态时,电机绕组中的各相绕组相互断开,所述凸轮轴在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端止抵所述弧形段,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二端止抵所述弧形段。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包括中心轴和凸轮套管,所述凸轮套管套设在所述中心轴上并与所述中心轴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套管由塑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为异形轴。
11.一种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
12.一种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和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所述电机具有三相绕组,所述电机绕组切换装置与所述三相绕组相连,用于在星形连接方式和三角形连接方式之间切换所述三相绕组。
CN202022393745.2U 2020-10-23 2020-10-23 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和电动代步车 Active CN213637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3745.2U CN213637571U (zh) 2020-10-23 2020-10-23 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和电动代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3745.2U CN213637571U (zh) 2020-10-23 2020-10-23 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和电动代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37571U true CN213637571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23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93745.2U Active CN213637571U (zh) 2020-10-23 2020-10-23 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和电动代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375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529A1 (zh) * 2022-10-26 2024-05-02 鸣志电器(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力矩可变的驱动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529A1 (zh) * 2022-10-26 2024-05-02 鸣志电器(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力矩可变的驱动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70395B1 (en) Electric driving unit and electric vehicle
CN213637571U (zh) 用于电机绕组切换装置的驱动装置、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和电动代步车
CN102083642A (zh) 外倾角可变机构
JP2015056953A (ja) 電動工具
JP5897115B2 (ja) 車両における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CN101837747A (zh) 用于汽车座椅的锁紧装置
JP6059539B2 (ja) 機械式駐車装置
CN112436777A (zh) 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和电动代步车
KR20100053278A (ko) 전기 자동차용 감속기 파킹장치
KR20220154146A (ko) 브레이크 시스템용 구동 장치, 브레이크 시스템
CN213637572U (zh) 电机绕组切换装置和电动代步车
IT202100024716A1 (it) Equipaggiamento di bicicletta dotato di unita’ di alimentazione elettrica
JP2023171528A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2015054395A (ja) 電動工具
KR20060086409A (ko) 전동 파워 스티어링 장치
CN114132425B (zh) 用于自行车拨链器的电机单元
JP2017532252A5 (ja) 車両のためのフロントガラス組立体
CN100581015C (zh) 隔爆型配电柜手车的电动进出装置
CN1061616C (zh) 电动自行车驱动控制装置
CN101823534A (zh) 车辆的驻车断电装置
CN101734230A (zh) 传动装置
KR100702188B1 (ko) 3륜 이상의 차에 적용되는 무게중심 이동장치
JP2020137365A (ja) 回転電機ユニット
JP6451553B2 (ja) 産業車両
CN221078907U (zh) 一种接线端子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