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8656U - 一种减震垫圈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垫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28656U
CN213628656U CN202022417306.0U CN202022417306U CN213628656U CN 213628656 U CN213628656 U CN 213628656U CN 202022417306 U CN202022417306 U CN 202022417306U CN 213628656 U CN213628656 U CN 213628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acking ring
cover
shock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173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And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Lianfa Heng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Lianfa Hengd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Lianfa Heng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173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28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28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28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垫圈组件,包括垫圈套与底座,所述垫圈套由面盖与螺栓套一体成型,所述面盖与所述螺栓套是连通的,所述底座呈桶状,所述底座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螺栓套同轴心的通孔,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若干弹簧柱,所述弹簧柱一端垂直安装在所述通孔的外边沿上,所述弹簧柱另一端与所述面盖一侧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设计,在底座内设置弹簧柱作为减震部件,提高垫圈整体的减震能力,并且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较长,不易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垫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垫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垫圈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导致颠簸,使得乘客产生不适,现有的汽车一般安装有悬挂组件用于降低汽车行驶时产生的颠簸。但是,单靠悬挂组件并不能很好的吸收汽车各个部件之间产生的碰撞能量,因此,在各个部件的连接处通常设置有包裹着橡胶圈的垫圈,起到保护以及吸能减震的作用。垫圈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不同零部件之间,由于垫圈会承受不同零件的冲击,时间长了,橡胶圈破损后垫圈容易松动,影响其减震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垫圈减震效果不佳的情况,提供一种减震垫圈组件,采用分体式设计,在底座内设置弹簧柱作为减震部件,提高垫圈整体的减震能力,并且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较长,不易损坏。
一种减震垫圈组件,包括垫圈套与底座,所述垫圈套由面盖与螺栓套一体成型,所述面盖与所述螺栓套是连通的,所述底座呈桶状,所述底座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螺栓套同轴心的通孔,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若干弹簧柱,所述弹簧柱一端垂直安装在所述通孔的外边沿上,所述弹簧柱另一端与所述面盖一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面盖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若干锯齿。
优选的,所述底座与所述面盖相邻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橡胶圈。
优选的,所述底座背离所述面盖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定位槽。
优选的,所述弹簧柱的数目为4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1、使用弹簧柱连接垫圈套与底座,当垫圈套受振后,弹簧柱即可起到缓冲减震效果,极大的提高了垫圈整体减震能力,且结构强度高,不易损坏;2、在面盖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橡胶圈,避免面盖与底座端面发生碰撞,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其中一实施例一种减震垫圈组件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一种减震垫圈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减震垫圈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3所示,一种减震垫圈组件,包括垫圈套1与底座2,所述垫圈套1由面盖11与螺栓套12一体成型,所述面盖11与所述螺栓套12是连通的,所述底座2呈桶状,所述底座2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螺栓套12同轴心的通孔21,所述底座2内还设置有若干弹簧柱22,所述弹簧柱22一端垂直安装在所述通孔21的外边沿上,所述弹簧柱22另一端与所述面盖11一侧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垫圈套1与底座2是金属制成的,垫圈套1包括面盖11与螺栓套12,面盖11固定安装在螺栓套12的一端上,并且因为面盖11与螺栓套12是连通的,因此,螺栓可以直接贯穿面盖11与螺栓套12连接。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垫圈套1的减震能力,将垫圈套1固定安装在底座2上,具体是通过弹簧柱22将面盖11与底座2连接,因此,当面盖11受到振动挤压时,弹簧柱22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进而提高垫圈组件整体减震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柱22的数目为4个,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他数目的弹簧柱22。
如图1~3所示,所述面盖11背离所述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锯齿111。具体的,在面盖11背离底座2的一侧设置锯齿111,提高面盖11与螺栓端面之间的摩擦力,可以起到锁紧螺栓的作用,防止螺栓受振后松动,提高螺栓与垫圈套1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1~3所示,所述底座2与所述面盖11相邻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23,所述凹槽23内安装有橡胶圈24。具体的,利用凹槽23用于嵌合安装橡胶圈24,避免面盖11受振后直接与底座2的端面发生碰撞,使用橡胶圈24起到缓冲作用,防止面盖11破损。
如图1~3所示,所述底座2背离所述面盖11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定位槽25。具体的,在底座2上设置两个定位槽25,利用定位槽25限制底座2的位置,防止底座2受振位移。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减震垫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圈套与底座,所述垫圈套由面盖与螺栓套一体成型,所述面盖与所述螺栓套是连通的,所述底座呈桶状,所述底座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螺栓套同轴心的通孔,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若干弹簧柱,所述弹簧柱一端垂直安装在所述通孔的外边沿上,所述弹簧柱另一端与所述面盖一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垫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若干锯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垫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面盖相邻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橡胶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垫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面盖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定位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垫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柱的数目为4个。
CN202022417306.0U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减震垫圈组件 Active CN213628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17306.0U CN213628656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减震垫圈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17306.0U CN213628656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减震垫圈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28656U true CN213628656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24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17306.0U Active CN213628656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减震垫圈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286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28656U (zh) 一种减震垫圈组件
CN202879180U (zh) 一种小型拖拉机双板簧前减震装置
CN202301732U (zh) 具有抗振动性能的汽车减振器
CN213655577U (zh) 一种减震支座
CN212194985U (zh) 一种汽车减震底盘悬架结构
CN210760137U (zh) 汽车前支柱总成及车辆
CN210510070U (zh) 一种多级缓冲式减震器支座
CN210132997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
CN202088836U (zh) 改良的汽车减振器托盘
KR101371733B1 (ko) 차량의 스트럿 타입 현가장치
CN221075083U (zh) 一种带限位弹簧垫的减震器
CN212861080U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衬套
CN105387110A (zh) 可拆装式橡胶减震装置
CN218477411U (zh) 发动机前悬挂限位变形弹性垫块结构
CN204942383U (zh) 一种减震器
CN213501718U (zh) 一种新型悬架总成
CN201172368Y (zh) 一种壳式胶垫
KR102108810B1 (ko) 상단 플라스틱 스트라이커 캡
CN203892432U (zh) 一种减振器及汽车
CN217374802U (zh) 减震机构及具有其的滑板车
CN218839105U (zh) 一种可有效减震的金属扭杆轴
CN217898132U (zh) 车辆用的空气泵的安装支架和车辆
CN217761830U (zh) 一种悬架板簧减震块
CN212959671U (zh) 汽车减震器弹簧盘
CN218368146U (zh) 前连杆式避震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4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 No. 455, Jinhai 1st Road, Wen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5000

Patentee after: Wenzhou And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611740 Taihe village, Tuanjie Town, Pixian County,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Lianfa Hengda Machine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