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6797U -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26797U
CN213626797U CN202021900129.5U CN202021900129U CN213626797U CN 213626797 U CN213626797 U CN 213626797U CN 202021900129 U CN202021900129 U CN 202021900129U CN 213626797 U CN213626797 U CN 213626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welded
face
civil engineering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001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海坚
关伟坚
林邦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9001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26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26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26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cing Or Removing Of Piles Or Sheet Pile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涉及工程建造技术领域,解决了一个是,现有的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在使用时只能进行单一的支撑或者只能进行夹紧辅助支撑,支撑时具有局限性;再者是,现有的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在不同环境支撑时角度调节具有局限性的问题。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底端面转动连接有承载机构。本实用新型中,当建材放置到转板的上方时轻松的实现对建材朝向角度的调整,该设计可代替传统的建材调转朝向时需两人同时操作才能实现的问题,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在转板的顶端面熔接有呈环形阵列的防滑圈,从而实现了在支撑时起到防滑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建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飞速发展,地产开发行业适应时代需求,也得到了极快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土木工程行业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建筑业对于建筑用工程机械也有了新的要求,在建造建筑物的过程中,需要人员使用支撑桩将多种建筑物件进行支撑,如楼板、浇筑模板等,以防止支撑过程中建筑物倒塌。
基于上述,现有的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还存在以下缺陷:
一个是,现有的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在使用时只能进行单一的支撑或者只能进行夹紧辅助支撑,支撑时具有局限性;再者是,现有的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在不同环境支撑时角度调节具有局限性。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以解决现有一个是,现有的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在使用时只能进行单一的支撑或者只能进行夹紧辅助支撑,支撑时具有局限性;再者是,现有的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在不同环境支撑时角度调节具有局限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底端面转动连接有承载机构,且承载机构内插接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底端面焊接有呈环形阵列的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的末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插接块、限位轴、固定器和卡接筒,所述插接块的末端焊接在固定器的顶端面,且插接块内插接有限位轴,并且限位轴还插接在限位块内;所述卡接筒螺纹连接在固定器的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板、防滑圈、限位器和转动块,所述转板的外壁焊接有限位器,且转板的底端面焊接有转动块,并且转板的顶端面熔接有呈环形阵列的防滑圈。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盘和弹性件,所述承载盘的顶端面转动连接在转动块上,且承载盘的内壁顶端面呈环形阵列状焊接有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夹具、限位孔、卡结板A和卡结板B,所述夹具插接在承载盘的内部,夹具的外壁上还对称开设有两处限位孔,且夹具的左臂外壁上焊接有卡结板A,并且夹具的右臂外壁上焊接有卡结板B;所述卡结板A和卡结板B通过螺栓进行限位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液压机、调节板和限位块,所述液压机共设有六处,且六处液压机呈环形阵列状焊接在夹具的底端面,并且每处液压机的末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底端面焊接有两处限位块,且调节板上还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与螺纹孔转动连接对调节板进行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转板的底端面焊接有转动块,因此可在当建材放置到转板的上方时轻松的实现对建材朝向角度的调整,该设计可代替传统的建材调转朝向时需两人同时操作才能实现的问题,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在转板的顶端面熔接有呈环形阵列的防滑圈,从而实现了在支撑时起到防滑作用,另一方面,可将建材填入到限位机构中的夹具之内,然后通过将卡结板A和卡结板B进行连接,以达到对所填入的建材进行限位作用,且填入后可便捷的通过调整升降机构中的调节板进行旋转,以达到同时将多个建材所安装位置进行快速定位及移动的目的,该设计可同时实现对多个建材的限位固定及定位安装作用,因此更加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转动机构;101、转板;102、防滑圈;103、限位器;104、转动块;2、承载机构;201、承载盘;202、弹性件;3、限位机构;301、夹具;302、限位孔;303、卡结板A;304、卡结板B;4、升降机构;401、液压机;402、调节板;403、限位块;5、固定机构;501、插接块;502、限位轴;503、固定器;504、卡接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转动机构1;转动机构1的底端面转动连接有承载机构2,且承载机构2内插接有限位机构3;限位机构3的底端面焊接有呈环形阵列的升降机构4,且升降机构4的末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机构5;固定机构5包括插接块501、限位轴502、固定器503和卡接筒504,插接块501的末端焊接在固定器503的顶端面,且插接块501内插接有限位轴502,并且限位轴502还插接在限位块403内;卡接筒504螺纹连接在固定器503的外壁上,从而可实现在不同环境下对支撑物的辅助支撑与固定。
参考如图3,转动机构1包括转板101、防滑圈102、限位器103和转动块104,转板101的外壁焊接有限位器103,且转板101的底端面焊接有转动块104,并且转板101的顶端面熔接有呈环形阵列的防滑圈102,从而实现了在支撑时起到防滑作用。
参考如图4,承载机构2包括承载盘201和弹性件202,承载盘201的顶端面转动连接在转动块104上,且承载盘201的内壁顶端面呈环形阵列状焊接有弹性件202,从而在支撑时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防止支撑物受到震动而散落。
参考如图5,限位机构3包括夹具301、限位孔302、卡结板A303和卡结板B304,夹具301插接在承载盘201的内部,夹具301的外壁上还对称开设有两处限位孔302,且夹具301的左臂外壁上焊接有卡结板A303,并且夹具301的右臂外壁上焊接有卡结板B304;卡结板A303和卡结板B304通过螺栓进行限位固定。
参考如图6,升降机构4包括液压机401、调节板402和限位块403,液压机401共设有六处,且六处液压机401呈环形阵列状焊接在夹具301的底端面,并且每处液压机401的末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板402;调节板402的底端面焊接有两处限位块403,且调节板402上还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与螺纹孔转动连接对调节板402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在使用时,当需要对较为大型的土木建材进行旋转角度调整时,由于转板101的底端面焊接有转动块104,因此可在当建材放置到转板101的上方时轻松的实现对建材朝向角度的调整,该设计可代替传统的建材调转朝向时需两人同时操作才能实现的问题,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在转板101的顶端面熔接有呈环形阵列的防滑圈102,从而实现了在支撑时起到防滑作用;
另一方面,当需要对多根建材进行夹紧运输时,可将建材填入到限位机构3中的夹具301之内,然后通过将卡结板A303和卡结板B304进行连接,以达到对所填入的建材进行限位作用,且填入后可便捷的通过调整升降机构4中的调节板402进行旋转,以达到同时将多个建材所安装位置进行快速定位及移动的目的,该设计可同时实现对多个建材的限位固定及定位安装作用,因此更加具有实用性;
再者是,由于每处液压机401的末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板402;调节板402的底端面焊接有两处限位块403,且调节板402上还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与螺纹孔转动连接对调节板402进行限位,同时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不同工作环境下做出适时的角度调整,以达到更加方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5)

1.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机构(1);所述转动机构(1)的底端面转动连接有承载机构(2),且承载机构(2)内插接有限位机构(3);所述限位机构(3)的底端面焊接有呈环形阵列的升降机构(4),且升降机构(4)的末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插接块(501)、限位轴(502)、固定器(503)和卡接筒(504),所述插接块(501)的末端焊接在固定器(503)的顶端面,且插接块(501)内插接有限位轴(502),并且限位轴(502)还插接在限位块(403)内;所述卡接筒(504)螺纹连接在固定器(503)的外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1)包括转板(101)、防滑圈(102)、限位器(103)和转动块(104),所述转板(101)的外壁焊接有限位器(103),且转板(101)的底端面焊接有转动块(104),并且转板(101)的顶端面熔接有呈环形阵列的防滑圈(10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2)包括承载盘(201)和弹性件(202),所述承载盘(201)的顶端面转动连接在转动块(104)上,且承载盘(201)的内壁顶端面呈环形阵列状焊接有弹性件(20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3)包括夹具(301)、限位孔(302)、卡结板A(303)和卡结板B(304),所述夹具(301)插接在承载盘(201)的内部,夹具(301)的外壁上还对称开设有两处限位孔(302),且夹具(301)的左臂外壁上焊接有卡结板A(303),并且夹具(301)的右臂外壁上焊接有卡结板B(304);所述卡结板A(303)和卡结板B(304)通过螺栓进行限位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液压机(401)、调节板(402)和限位块(403),所述液压机(401)共设有六处,且六处液压机(401)呈环形阵列状焊接在夹具(301)的底端面,并且每处液压机(401)的末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板(402);所述调节板(402)的底端面焊接有两处限位块(403),且调节板(402)上还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与螺纹孔转动连接对调节板(402)进行限位。
CN202021900129.5U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Active CN213626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00129.5U CN213626797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00129.5U CN213626797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26797U true CN213626797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46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00129.5U Active CN213626797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26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26797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CN206732169U (zh) 一种钻孔夹具
CN106429823A (zh) 一种水泥砖装卸装置
CN213301867U (zh) 一种市政工程建筑材料检测装置
CN209868411U (zh) 一种汽车排气管加工辅助工装
CN206153921U (zh) 一种旋转夹具
CN107642247A (zh) 一种可砌顶皮砖的夹具、砌砖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212477348U (zh) 一种用于搬运和调整路缘石及石材的装置
KR20040081986A (ko) 소부재 터닝장치
CN209021527U (zh) 用于泵壳堆焊的工装平台
CN220578786U (zh) 一种装配于型钢柱上的装卸吊具
CN109231008B (zh) 一种薄板翻身装置及方法
CN208280657U (zh) 建筑用支撑架
CN214611118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起重机的承托装置
CN211998417U (zh) 一种石材加工用石材吊具
CN204826693U (zh) 砌砖机
CN216940338U (zh) 一种工程机械配件生产用夹具
CN218285695U (zh) 一种用于建筑材料钢结构的切割设备
CN213998343U (zh) 一种用于农机维修的焊接夹具
CN212556424U (zh) 一种条形石材搬运工具
CN217618656U (zh) 一种显示器支臂多功能旋转式焊接工装
CN213204973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模板连接架
CN216328438U (zh) 竖向机械手自动配重装置
CN214359775U (zh) 一种旋转收缩式吊具
CN210499752U (zh) 一种偏心套辅助研磨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