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78912U - 边板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边板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78912U
CN213578912U CN202020857404.3U CN202020857404U CN213578912U CN 213578912 U CN213578912 U CN 213578912U CN 202020857404 U CN202020857404 U CN 202020857404U CN 213578912 U CN213578912 U CN 2135789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chassis
core
sideboard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574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雨
曹荣辉
伍业俊
魏文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574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789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789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789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边板及换热器,该边板用于将换热器连接于底盘。换热器包括芯体和设于芯体两侧的集流管,边板包括连接部和安装部,以及连接连接部和安装部的弯折部。安装部与连接部之间间隔预定距离H,且安装部相对于连接部更靠近底盘。连接部用于连接芯体和集流管,安装部用于连接底盘,以将换热器安装于底盘。芯体在过炉后发生收缩时,牵动边板发生变形。由于安装部与连接部之间间隔预定距离H,且安装部相对于连接部更靠近底盘,安装部与连接部之间预定的距离H可以有效补偿芯体收缩的长度。从而安装部可以直接贴靠底盘并连接在底盘上,有效解决了边板难以连接到底盘上的问题。

Description

边板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边板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换热器包括芯体以及设置在芯体两侧的集流管,换热器还包括用于连接芯体和底盘的边板。换热器通过炉中钎焊将边板与芯体焊接在一起,但是芯体在过炉后会发生收缩,从而牵引边板向芯体方向弯曲变形。现有技术中,芯体通常为一块平板,边板被牵引向芯体方向弯曲变形后,边板与底盘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从而边板难以连接到底盘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边板及换热器,解决现有技术中边板与底盘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导致边板难以连接到底盘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边板,用于将换热器连接于底盘。换热器包括芯体和设于芯体两侧的集流管,边板包括连接部和安装部,以及连接连接部和安装部的弯折部。安装部与连接部之间间隔预定距离H,且安装部相对于连接部更靠近底盘。连接部用于连接芯体和集流管,安装部用于连接底盘,以将换热器安装于底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边板,通过安装部连接底盘,通过连接部连接芯体和集流管。芯体在过炉后发生收缩时,牵动边板发生变形。由于安装部与连接部之间间隔预定距离H,且安装部相对于连接部更靠近底盘,安装部与连接部之间预定的距离H可以有效补偿芯体收缩的长度。从而安装部可以直接贴靠底盘并连接在底盘上,有效解决了边板难以连接到底盘上的问题。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预定的距离H为1mm-20mm。芯体过炉后一般会收缩1mm-20mmm,安装部与连接部之间的预定的距离H为1mm-20mmm,与芯体收缩的长度相对应,可以有效补偿芯体过炉后的收缩长度,从而保证了安装部可以贴靠底盘并进行安装。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安装部和连接部均为平板状,且安装部平行于连接部。安装部和连接部均为平板状,且安装部平行于连接部,结构简单,有利于连接部与芯体底部贴合,且有利于安装部与底盘贴合,从而可提高换热器与底盘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弯折部为平板状,弯折部与连接部之间形成 90°-150°的夹角a。由于安装部和连接部均为平板状,因此弯折部为平板状,有利于边板的安装部、弯折部和连接部一体加工成型。同时由于安装部平行于连接部,而弯折部与连接部之间形成90°-150°的夹角a,则弯折部与安装部之间也形成90°-150°的夹角a。弯折部与安装部的夹角a大于或等于90°时,连接部在安装部上的垂直投影与安装部不具有重叠部分,从而能够有效避免连接部对安装部和底盘连接时造成干扰。在预定的距离H为一定值的情况下,弯折部与连接部之间的夹角a越大,弯折部的长度越长,也就越耗费材料。本实施例中,弯折部与安装部之间的夹角a小于或等于150°,可以保证安装部与连接部之间预定的距离H能够补偿芯体收缩的长度,且弯折部的长度不会太长,从而有利于降低边板的生产成本。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弯折部的两端与连接部之间形成缺口。安装边板时,将连接部的两端与集流管焊接连接,将连接部的靠近芯体的侧面与芯体焊接连接。边板通常采用炉中钎焊的方式和集流管以及芯体焊接在一起,芯体在过炉后发生收缩,导致芯体的边缘朝内部收缩,进而牵引边板的连接部弯曲变形,同时,连接部牵动弯折部和安装部朝靠近芯体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连接部与集流管的焊接部分不会随着芯体的收缩而发生移动,只有连接部的中间部分会发生弯曲变形。本实施例中,由于弯折部的两端与连接部之间形成缺口,避免弯折部阻碍连接部朝靠近芯体的方向移动,从而弯折部和安装部能够随着连接部的弯曲变形而朝靠近芯体的方向移动,从而补偿芯体收缩的长度。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安装部设有具有一侧开口的安装孔。如此,将边板安装于底盘时,可以先将配合有螺母的螺栓安装在底盘上,再将边板放置于底盘上,移动边板使螺栓从安装孔的开口处将螺栓卡入安装孔内,最后通过拧紧螺母使边板与底盘固定连接。如此,连接边板和底盘的过程非常简单。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安装孔有利于提高边板与底盘连接的强度,增强换热器与底盘安装的稳定性。多个安装孔可沿边板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一排。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部设有长条状的凸起,凸起用于抵接芯体。芯体具有翅片,通过在边板上设置长条状的凸起,通过凸起抵接芯体,能够更好地固定翅片,防止翅片掉落。本实施例中,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凸起分别设于连接部靠近两端的部位,然而,凸起的数量及位置也可以不同于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凸起凸出于连接部的高度为1mm-3mm。凸起凸出于连接部的高度为1mm-3mm时,凸起能够对芯体上的翅片施加较大的压力作用,防止翅片掉落,同时凸起也不会因为凸出于连接部的高度过大而导致芯体内的翅片被挤压变形。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部的两端设有卡口,卡口呈弧状,连接部通过卡口集流管。集流管通常为管状结构,连接部的两端卡口呈弧状,与集流管的外形相适应,可有效增大连接部与集流管之间的焊接面积,使得连接部与集流管之间焊接牢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芯体、集流管和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边板,集流管设于芯体的两侧,边板包括连接部,连接部的两端连接集流管,连接部的一侧连接芯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安装于底盘时,通过边板的安装部连接底盘。芯体在过炉后发生收缩时,牵动边板发生变形,由于安装部与连接部之间间隔预定距离H,且安装部相对于连接部更靠近底盘,安装部与连接部之间的预定的距离H可以有效补偿芯体收缩的长度,从而安装部可以直接贴靠底盘并连接在底盘上,有效解决了边板难以连接到底盘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其边板可以有效补偿芯体收缩的长度,边板可以直接贴靠底盘并安装于底板上,安装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换热器的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边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边板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换热器;2、集流管;3、芯体;4、边板;41、连接部;411、卡口;412、凸起;42、弯折部;421、缺口;43、安装部;43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的结构示意图,图 2为图1所示换热器1的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边板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边板4的侧视图。该边板4用于将换热器1连接于底盘。换热器1包括芯体3和设于芯体3两侧的集流管2,边板4包括连接部41和安装部43,以及连接连接部41和安装部43 的弯折部42。安装部43与连接部41之间间隔预定距离H,且安装部43相对于连接部41更靠近底盘。连接部41用于连接芯体3和集流管2,安装部43用于连接底盘,以将换热器1安装于底盘。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部43连接底盘,通过连接部41连接芯体3和集流管2。芯体3在过炉后发生收缩时,牵动边板4发生变形。由于安装部43与连接部41之间间隔预定距离H,且安装部43相对于连接部41更靠近底盘,安装部43与连接部41之间预定的距离H可以有效补偿芯体3收缩的长度。从而安装部43可以直接贴靠底盘并连接在底盘上,有效解决了边板4难以连接到底盘上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预定的距离H为1mm-20mm。如图2和图4 所示,芯体3过炉后一般会收缩1mm-20mmm,安装部43与连接部41之间的预定的距离H为1mm-20mmm,与芯体3收缩的长度相对应,可以有效补偿芯体3过炉后的收缩长度,从而保证了安装部43可以贴靠底盘并进行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部43和连接部41均为平板状,且安装部43平行于连接部41。安装部43和连接部41均为平板状,且安装部 43平行于连接部41,结构简单,有利于连接部41与芯体3底部贴合,且有利于安装部43与底盘贴合,从而可提高换热器1与底盘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弯折部42为平板状,弯折部42与连接部41之间形成90°-150°的夹角a。由于安装部43和连接部41均为平板状,因此弯折部42为平板状,有利于边板4的安装部43、弯折部42和连接部41一体加工成型。同时由于安装部43平行于连接部41,而弯折部42与连接部41之间形成90°-150°的夹角a,则弯折部42与安装部43之间也形成90°-150°的夹角 a。弯折部42与安装部43的夹角a大于或等于90°时,连接部41在安装部43上的垂直投影与安装部43不具有重叠部分,从而能够有效避免连接部41对安装部43和底盘连接时造成干扰。在预定的距离H为一定值的情况下,弯折部 42与连接部41之间的夹角a越大,弯折部42的长度越长,也就越耗费材料。本实施例中,弯折部42与安装部43之间的夹角a小于或等于150°,可以保证安装部43与连接部41之间预定的距离H能够补偿芯体3收缩的长度,且弯折部42的长度不会太长,从而有利于降低边板4的生产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弯折部42的两端与连接部41之间形成缺口421。安装边板4时,将连接部41的两端与集流管2焊接连接,将连接部41的靠近芯体3的侧面与芯体3焊接连接。边板4通常采用炉中钎焊的方式和集流管2以及芯体3焊接在一起,芯体3在过炉后发生收缩,导致芯体3的边缘朝内部收缩,进而牵引边板4的连接部41弯曲变形,同时,连接部41牵动弯折部42和安装部43朝靠近芯体3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连接部41与集流管2的焊接部分不会随着芯体3的收缩而发生移动,只有连接部41的中间部分会发生弯曲变形。本实施例中,由于弯折部42的两端与连接部41之间形成缺口421,避免弯折部42阻碍连接部41朝靠近芯体3的方向移动,从而弯折部42和安装部43能够随着连接部41的弯曲变形而朝靠近芯体3的方向移动,从而补偿芯体3收缩的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部43设有具有一侧开口的安装孔 431。如此,将边板4安装于底盘时,可以先将配合有螺母的螺栓安装在底盘上,再将边板4放置于底盘上,移动边板4使螺栓从安装孔431的开口处将螺栓卡入安装孔431内,最后通过拧紧螺母使边板4与底盘固定连接。如此,连接边板4和底盘的过程非常简单。
进一步地,安装孔4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安装孔431有利于提高边板4 与底盘连接的强度,增强换热器1与底盘安装的稳定性。多个安装孔431可沿边板4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一排。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部41设有长条状的凸起412,凸起412用于抵接芯体3。芯体3具有翅片,通过在边板4上设置长条状的凸起 412,通过凸起412抵接芯体3,能够更好地固定翅片,防止翅片掉落。本实施例中,凸起4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凸起412分别设于连接部41靠近两端的部位,然而,凸起412的数量及位置也可以不同于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凸起412凸出于连接部41的高度为1mm-3mm。凸起412凸出于连接部41的高度为1mm-3mm时,凸起412能够对芯体3上的翅片施加较大的压力作用,防止翅片掉落,同时凸起412也不会因为凸出于连接部41的高度过大而导致芯体3内的翅片被挤压变形。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部41的两端设有卡口411,卡口411呈弧状,连接部41通过卡口411集流管2。集流管2通常为管状结构,连接部41 的两端卡口411呈弧状,与集流管2的外形相适应,可有效增大连接部41与集流管2之间的焊接面积,使得连接部41与集流管2之间焊接牢固。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1包括芯体3、集流管2和以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边板4,集流管2设于芯体3的两侧,边板4包括连接部41,连接部41的两端连接集流管2,连接部41的一侧连接芯体3。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1安装于底盘时,通过边板4的安装部43连接底盘。芯体3在过炉后发生收缩时,牵动边板4发生变形,由于安装部43与连接部41 之间间隔预定距离H,且安装部43相对于连接部41更靠近底盘,安装部43与连接部41之间的预定的距离H可以有效补偿芯体3收缩的长度,从而安装部 43可以直接贴靠底盘并连接在底盘上,有效解决了边板4难以连接到底盘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1,其边板4可以有效补偿芯体3收缩的长度,边板 4可以直接贴靠底盘并安装于底板上,安装牢固。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边板(4),用于将换热器(1)连接于底盘,所述换热器(1)包括芯体(3)和设于所述芯体(3)两侧的集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4)包括连接部(41)和安装部(43),以及连接所述连接部(41)和所述安装部(43)的弯折部(42),所述安装部(43)与所述连接部(41)之间间隔预定距离H,且所述安装部(43)相对于所述连接部(41)更靠近所述底盘,所述连接部(41)用于连接所述芯体(3)和所述集流管(2),所述安装部(43)用于连接所述底盘,以将所述换热器(1)安装于所述底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距离H为1mm-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43)和所述连接部(41)均为平板状,且所述安装部(43)平行于所述连接部(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42)为平板状,所述弯折部(42)与所述连接部(41)之间形成90°-150°的夹角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42)的两端与所述连接部(41)之间形成缺口(4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43)设有具有一侧开口的安装孔(4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431)的数量为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1)设有长条状的凸起(412),所述凸起(412)用于抵接所述芯体(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边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412)凸出于所述连接部(41)的高度为1mm-3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1)的两端设有卡口(411),所述卡口(411)呈弧状,所述连接部(41)通过所述卡口(411)连接所述集流管(2)。
11.一种换热器(1),其特征在于,包括芯体(3)、集流管(2)和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边板(4),所述集流管(2)设于所述芯体(3)的两侧,所述边板(4)包括连接部(41),所述连接部(41)的两端连接所述集流管(2),所述连接部(41)的一侧连接所述芯体(3)。
CN202020857404.3U 2020-05-20 2020-05-20 边板及换热器 Active CN2135789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7404.3U CN213578912U (zh) 2020-05-20 2020-05-20 边板及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7404.3U CN213578912U (zh) 2020-05-20 2020-05-20 边板及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78912U true CN213578912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22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57404.3U Active CN213578912U (zh) 2020-05-20 2020-05-20 边板及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789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61685B2 (en) Heat exchanger
US7461689B2 (en) Thermal cycling resistant tube to header joint for heat exchangers
US20100181058A1 (en)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KR20080025136A (ko) 풀-메탈 열 교환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6179050B1 (en) Heat exchangers
WO2015158176A1 (zh) 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折弯式换热器
CN204535526U (zh) 翅片式换热器固定夹
CN213578912U (zh) 边板及换热器
CN104733805B (zh) 一种换热器及电池组件
CN109269341A (zh) 换热器
CN217383902U (zh) 固定结构及具有其的插片式换热器
CN109425237B (zh) 换热器
CN106197131A (zh) 用于平行流换热器上的波纹状翅片与两侧扁管的配合结构
CN209310598U (zh) 一种翅片及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CN211626154U (zh) 换热器
CN204796014U (zh) 铜铝散热器
CN211809039U (zh) 一种带膨胀节结构的挡板
CN203744792U (zh) 热交换器的铝制管翅式组件
CN210027024U (zh) 一种散热器罩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1782985U (zh) 一种换热器边板及空调器
CN207662231U (zh) 一种板式带翅片散热器
CN207471848U (zh) 一种平行流冷凝器用翅片
CN210118922U (zh) 一种密封连接件及新风换气机
CN212874581U (zh) 动力电池液冷结构
CN203884116U (zh) 一种新型长城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