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66612U - 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66612U
CN213566612U CN202022291970.5U CN202022291970U CN213566612U CN 213566612 U CN213566612 U CN 213566612U CN 202022291970 U CN202022291970 U CN 202022291970U CN 213566612 U CN213566612 U CN 213566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ealeaves
filling
packing
fil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919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柏杨
傅柏华
傅栋
马小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yao Huadong Te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yao Huadong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yao Huadong Te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yao Huadong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919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66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66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666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lastic Fillers Fo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涉及包装设备领域,其包括灌装打包一体机和传输装置,灌装打包一体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灌装管道、位于灌装管道一侧的侧边热封模块、位于侧边热封模块下方的底边热封模块以及位于底边热封模块下方且连通传输装置起始端位置的排料滑道。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设置高自动化的灌装系统,实现茶叶的自动制袋、装袋和打包,解放了人工,提高茶叶的包装效率和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包装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
背景技术
绿茶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目前,茶叶的包装生产过程中,通常将茶叶装入包装袋内后,再对包装袋进行封口,最后再将包装完毕的茶叶装入包装盒内。但是现有的茶叶在包装时,通常采用人工对茶叶进行灌装。这种灌装方式的生产效率低,降低了茶叶的包装效率,有待改进,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茶叶的包装效率,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包括灌装打包一体机和传输装置,所述灌装打包一体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灌装管道、位于所述灌装管道一侧的侧边热封模块、位于所述侧边热封模块下方的底边热封模块以及位于所述底边热封模块下方且连通所述传输装置起始端位置的排料滑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灌装打包一体机工作时,膜料包裹在灌装管道外壁,并向下滑移,此时利用侧边热封模块对膜料的边侧进行热封。然后利用底边热封模块与灌装管道的配合,将膜料封底后,将茶叶灌装至包装袋内,再对包装袋进行封顶和切割后,利用传输装置对茶叶进行传输,实现茶叶的灌装。因此通过设置高自动化的灌装系统,实现茶叶的自动制袋、装袋和打包,解放了人工,提高茶叶的包装效率和生产效率。
可选的:所述底边热封模块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水平设置的一对第二热封刀,一对所述第二热封刀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框架,并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热封刀上设置有刺破包装袋的刺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封底过程中,通过利用刺针在包装袋上刺出孔洞,以用于排空包装袋内多余的空气,实现茶叶的稳定灌装。
可选的:所述刺针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热封刀,并且所述刺针上设置有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热封刀的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可调节位置的刺针,实现刺针前端位置刺入量的控制,从而实现刺孔大小的调节,适配于不同需求的茶叶包装。
可选的:所述传输装置包括长条形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间隔且横向设置有若干隔板,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茶叶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连通所述排料滑道的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输装置工作时,将包装好的茶叶一包包的沿着排料滑道向下滑移,使茶叶一包包的依次掉落至容纳空间内,实现每包茶叶的单独传输和稳定传输。
可选的: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上方的挡料板,所述挡料板呈L形设置,且围绕所述排料滑道下方位置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L形的挡料板对茶叶进行阻挡,使茶叶自动并稳定的投放至每个容纳空间内,实现茶叶的稳定收集和连续传输。
可选的: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排料滑道后方的传感器和接收器,所述传感器和接收器分布于所述传送带的两侧,且高于所述隔板,并且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藕接所述接收器的报警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茶叶在容纳空间内传输时,利用传感器和接收器的配合对承载空间内的茶叶进行检测,一旦容纳空间内的茶叶为两包或者杂乱的堆叠在一起,将对传感器和接收器进行阻挡,此时接收器无法接收到信号,因此报警器将会响起,实现报警,提醒工人及时整理,实现茶叶的稳定包装。
可选的:所述传送带的终止端位置水平滑动连接有推料杆,所述推料杆滑动连接于所述容纳空间,且用于穿设过所述容纳空间后将茶叶推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茶叶传输至传送带的终止端位置时,利用推料杆将容纳空间内的茶叶推出,随后对茶叶进行包装,实现茶叶的连续生产和加工。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高自动化的灌装系统,实现茶叶的自动制袋、装袋和打包,解放了人工,提高茶叶的包装效率和生产效率;
2.通过利用刺针在包装袋上刺出孔洞,以用于排空包装袋内多余的空气,实现茶叶的稳定灌装;
3.通过设置高稳定性且具有报警功能的传输装置,实现每包茶叶的单独传输和稳定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灌装打包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糊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上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折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灌装打包一体机;11、机体;12、灌装管道;13、侧边热封模块;131、第一热封刀;14、底边热封模块;141、框架;142、第二热封刀;143、刺针;15、排料滑道;2、传输装置;21、传送带;22、隔板;23、容纳空间;24、挡料板;25、推料杆;26、传感器;27、接收器;28、报警器;3、糊盒装置;31、机座;32、悬杆;321、上盒通道;33、压块;34、悬臂;35、压实块;4、上盒机构;41、安装架;42、安装杆;43、储盒空间;44、外缘;45、承托辊;46、夹持辊;47、承托杆;48、负压吸盘;5、输送带;51、挡板;52、承载空间;6、折盒机构;61、舌片拨开装置;611、第一支撑架;612、第一转轴;613、第一压片;614、导向杆;615、连接通道;62、舌片折压装置;621、第二支撑架;622、第二转轴;623、第二压片;624、导杆;625、连接轴;63、翻盖折压装置;631、折压杆;632、第一折叠板;633、第二折叠板;634、输滑轨;635、驱动杆;636、第一助推块;637、第一折压扣片;638、第二折压扣片;64、侧边折压装置;641、悬架;642、运送滑轨;643、按压部;644、侧压部;645、运送皮带;65、整形架;66、整形杆;67、整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包括灌装打包一体机1、传输装置2以及糊盒装置3,传输装置2的一端连接灌装打包一体机1的出料端,且另一端连接糊盒装置3的起始端。
当应用上述生产线对茶叶进行灌装和装盒时,利用灌装打包一体机1对茶叶进行灌装和打包,然后将包装好的袋装茶叶一包包的自动投放至传输装置2内,并对茶叶进行连续传输。然后将茶叶传输至糊盒装置3上时,利用糊盒装置3自动将包装盒进行折叠,同时实现茶叶的装盒和包装。
如图1、图2所示,灌装打包一体机1包括机体11,机体11上设置有灌装管道12、位于灌装管道12一侧的侧边热封模块13、位于侧边热封模块13下方的底边热封模块14以及位于底边热封模块14下方的排料滑道15。
如图1、图2所示,侧边热封模块13包括一对竖直设置的第一热封刀131,一对第一热封刀131水平滑动连接于机体11。
如图1、图2所示,底边热封模块14包括框架141,框架141内水平设置的一对第二热封刀142,一对第二热封刀142水平滑动连接于框架141,并且其中一个第二热封刀142上设置有刺破包装袋的刺针143,刺针143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热封刀142,并且刺针143上设置有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热封刀142的螺钉(图中未示出)。
当灌装打包一体机1工作时,膜料包裹在灌装管道12外壁,此时利用侧边热封模块13对膜料的边侧进行热封,然后利用底边热封模块14与灌装管道12的配合,将膜料封底后,将茶叶灌装至包装袋内,在对包装袋进行封顶和切割,实现茶叶的灌装。并且在封底过程中,利用刺针143在包装袋上刺孔,排空包装袋内多余的空气,实现茶叶的稳定灌装。
如图1、图2所示,传输装置2包括长条形的传送带21,传送带21上间隔且横向设置有若干隔板22,相邻两个隔板2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茶叶的容纳空间23。
如图1、图2所示,容纳空间23连通排料滑道15的下端,并且传送带21上设置有位于容纳空间23上方的挡料板24,挡料板24呈L形设置,且围绕排料滑道15下方位置的两侧。
如图1、图2所示,传送带21的终止端位置水平滑动连接有推料杆25,推料杆25滑动连接于容纳空间23,且用于穿设过容纳空间23后将茶叶推送至糊盒装置3内。
当灌装打包一体机1对茶叶进行灌装和打包后,将包装好的茶叶一包包的沿着排料滑道15向下滑移,同时利用L形的挡料板24对茶叶进行阻挡,将茶叶自动投放至每个容纳空间23内,并对茶叶进行连续传输。
当茶叶传输至传送带21的终止端位置时,利用推料杆25将容纳空间23内的茶叶推送至糊盒装置3内,随后利用糊盒装置3自动将包装盒进行折叠,同时实现茶叶的装盒和包装。
如图1、图2所示,传送带21上设置有位于排料滑道15后方的传感器26和接收器27,传感器26和接收器27分布于传送带21的两侧,且高于隔板22,并且传送带21上设置有藕接接收器27的报警器28。
当茶叶在容纳空间23内传输时,利用传感器26和接收器27的配合对承载空间52内的茶叶进行检测,一旦容纳空间23内的茶叶为两包或者杂乱的堆叠在一起,将对传感器26和接收器27进行阻挡,此时接收器27无法接收到信号,因此报警器28将会响起,实现报警,提醒工人及时整理,实现茶叶的稳定包装。
如图1、图3所示,糊盒装置3包括机座31、设置于机座31起始端位置的上盒机构4、位于上盒机构4与传送带21之间的输送带5以及设置于机座31上的折盒机构6,并且输送带5与传送带21呈并排设置。
如图1、图3所示,输送带5上间隔且横向设置有若干挡板51,相邻两个挡板51之间形成承载茶叶的承载空间52,并且承载空间52的两端分别连通上盒机构4和容纳空间23。
如图3所示,机座31上设置有一对横跨输送带5的悬杆32,一对悬杆32之间设置有连通上盒机构4的上盒通道321。一对悬杆32之间竖直滑动连接有压块33,压块33用于穿设过上盒通道321并嵌入承载空间52内。
如图3所示,压块33靠近传送带21的一端水平设置有悬臂34,悬臂34的下端面设置有压实块35,压实块35用于嵌入容纳空间23内。
当糊盒装置3工作时,利用上盒机构4将未折叠的盒片传输至一对悬杆32之间的上盒通道321内,同时利用输送带5带动挡板51同步运动,使承载空间52位于上盒通道321下方。
随后利用压块33将盒片压入承载空间52内,此时盒片的两侧自动向上翻折,随后即可将茶叶推入承载空间52内。然后再利用折盒机构6对盒片进行折叠后,实现茶叶的自动糊盒和装盒作业。
并且当压块33工作时,将带动悬臂34以及压实块35同步运动,此时即可利用压实块35对茶叶进行压实,从而保证茶叶的平整性,实现茶叶的稳定包装和高质量包装。
如图3、图4所示,上盒机构4包括安装架41,安装架41内竖直设置有多个安装杆42,多个安装杆42之间形成容纳盒片的储盒空间43,并且安装杆42的下端内壁水平设置有承载盒片的外缘44。
如图3、图4所示,安装架41靠近输送带5的一端水平转动连接有承托辊45和夹持辊46,且另一端水平设置有承托杆47。夹持辊46位于承托辊45的上方,且直径小于承托辊45的直径,并且输送辊安装架41上竖直滑动连接有位于储盒空间43下方的负压吸盘48。
当上盒机构4工作时,控制负压吸盘48向上运动,并将最下方的盒片进行吸附,随后带动最下方的盒片脱离外缘44并横担在承托辊45和承托杆47上,然后利用承托辊45和夹持辊46的转动配合,实现盒片的连续性上盒作业。
如图3、图5所示,折盒机构6包括依次设置于机座31上的舌片拨开装置61、舌片折压装置62、翻盖折压装置63以及侧边折压装置64。舌片折压装置62和翻盖折压装置63之间竖直滑动连接有整形架65,整形架65上竖直且间隔设置有一对整形杆66,每个整形杆66的下端均设置有用于嵌入承载空间52内的整形块67。
当折盒机构6工作时,先利用舌片拨开装置61将对准传送带21一端的一对舌片向外拨开,使得茶叶可以稳定的滑移至盒片上。然后利用舌片折压装置62驱动两端的舌片反向翻转并抵触茶叶包装袋的外壁,实现舌片的折压。
随后控制整形杆66带动整形块67上下往复运动,此时即可利用成型块对茶叶进行按压,实现茶叶的整形和进一步的拓实,从而使得茶叶更加平整,实现茶叶的稳定包装。
然后利用翻盖折压装置63驱动靠近传送带21一端的端盖向上翻转,同时驱动背离传送带21一端的翻盖自动翻转并扣压在茶叶包装袋的上方,并使翻盖压紧端盖,实现翻盖的折压。最后再利用侧边折压装置64驱动翻盖两侧的侧边向下翻折,实现整个盒片的折压,同时实现茶叶的包装和装盒作业。
如图5所示,舌片拨开装置61包括设置于机座31上的第一支撑架611和横跨输送带5的第一转轴612。第一转轴612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架611,且靠近传送带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压片613。
如图5所示,机座31上并排设置有一对位于第一支撑架611后方的导向杆614,一对导向杆614之间形成连通容纳空间23和承载空间52的连接通道615,并且导向杆614的两端分别抵触隔板22和挡板51相互靠近的一端端面。
当舌片拨开装置61工作时,控制第一转轴612往复旋转,此时第一转轴612带动第一压片613往复摆动,驱动舌片向外翻折。随后即可在导向杆614与挡板51的配合作用下,对翻开的舌片进行夹持,实现舌片的自动拨开。
如图5所示,舌片折压装置62包括位于第一支撑架611后方的第二支撑架621和横跨输送带5的第二转轴622。第二转轴622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架621,且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压片623。
如图5所示,机座31上设置有一对位于第二支撑架621后方的导杆624,一对导杆624分布于输送带5的两侧。一对导杆624朝向第二支撑架621的一端向外弯折,并且第一转轴612与第二转轴622之间利用连接轴625相连接。
当舌片折压装置62工作时,控制第二转轴622带动第二压片623往复摆动,从而驱动两端的舌片反向翻折并贴合茶叶包装袋的两端。随后利用导杆624对舌片进行压紧固定,实现舌片的自动折压。
如图5所示,翻盖折压装置63包括一对并排设置于机座31上的折压杆631,一对折压杆631分布于输送带5的两侧,并且一对折压杆631靠近舌片折压装置62的一端呈扩口状设置。
如图5所示,靠近外侧的折压杆631上水平滑动连接有第一折叠板632,靠近内侧的折压杆631的终止端位置悬伸有第二折叠板633,并且第二折叠板633靠近折压杆631起始端的一侧呈翘起状设置。
如图5所示,翻盖折压装置63还包括传输滑轨634和驱动杆635,传输滑轨634的长度方向与输送带5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且连通输送带5终止端位置。驱动杆635位于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后方且横跨输送带5,并对准传输滑轨634。
如图5所示,驱动杆635靠近外侧的一端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助推块636,第一助推块636靠近输送带5的一端上端面设置有第一折压扣片637,并且第一助推块636用于将承载空间52内的茶叶推送至传输滑轨634内。
如图5所示,驱动杆635背离第一助推块636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折压扣片638,第二折压扣片638的下端低于第一折压扣片637的上端面,且用于按压包装盒的翻盖。
当翻盖折压装置63工作时,盒片跟随承载空间52同步运动,此时在扩口状的折压杆631的导向作用下,控制翻盖以及端盖自动向上翻折。随后利用滑动的第一折叠板632控制端盖的上端朝向翻盖反向翻折,并利用第二折叠板633控制翻盖向下翻折并覆盖茶叶包装袋,实现翻盖的初步折压。
随后控制驱动杆635水平滑动,并将包装盒推送至传输滑轨634内,同时第一折压扣片637压紧端盖的上端折叠部分,实现包装盒的稳定推送。并且当驱动杆635反向水平滑移时,将带动第二折压扣片638同步运动,此时即可利用第二折压扣片638将翻盖紧紧的压紧在端盖的上端折叠部分上,实现翻盖的折压。
如图5所示,侧边折压装置64包括位于传输滑轨634后方的悬架641和连通传输滑轨634的运送滑轨642。悬架641上竖直滑动连接有按压部643和一对侧压部644,运送滑轨642上缠绕有运送皮带645。
如图5所示,一对侧压部644分布于按压部643的两侧,且相互靠近的一侧抵触按压部643的两侧外壁,并且侧压部644的下端面与按压部643的上端面相平齐。
当侧边折压装置64工作时,先控制按压部643向下运动,此时利用按压部643将翻盖压实,随后控制侧压部644向下运动,从而驱动翻盖两侧的侧边自动向下翻折,实现侧边的自动折压。
当翻盖的侧边折压完毕后,利用运送滑轨642上的运送皮带645对折压完的侧边进行夹持,同时利用运送皮带645对整盒茶叶进行传输,实现侧边的压紧,从而实现包装盒的紧固包装。
工作原理:当应用上述生产线对茶叶进行灌装和装盒时,利用灌装打包一体机1对茶叶进行灌装和打包,然后将包装好的茶叶一包包的自动投放至每个容纳空间23内,并对茶叶进行连续传输。当茶叶传输至传送带21的终止端位置时,利用推料杆25将容纳空间23内的茶叶推送至糊盒装置3内,随后利用糊盒装置3自动将包装盒进行折叠,同时实现茶叶的装盒和包装。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灌装打包一体机(1)和传输装置(2),所述灌装打包一体机(1)包括机体(11),所述机体(11)上设置有灌装管道(12)、位于所述灌装管道(12)一侧的侧边热封模块(13)、位于所述侧边热封模块(13)下方的底边热封模块(14)以及位于所述底边热封模块(14)下方且连通所述传输装置(2)起始端位置的排料滑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边热封模块(14)包括框架(141),所述框架(141)内水平设置的一对第二热封刀(142),一对所述第二热封刀(142)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框架(141),并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热封刀(142)上设置有刺破包装袋的刺针(1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刺针(143)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热封刀(142),并且所述刺针(143)上设置有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热封刀(142)的螺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2)包括长条形的传送带(21),所述传送带(21)上间隔且横向设置有若干隔板(22),相邻两个所述隔板(2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茶叶的容纳空间(23),所述容纳空间(23)用于连通所述排料滑道(15)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21)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容纳空间(23)上方的挡料板(24),所述挡料板(24)呈L形设置,且围绕所述排料滑道(15)下方位置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21)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排料滑道(15)后方的传感器(26)和接收器(27),所述传感器(26)和接收器(27)分布于所述传送带(21)的两侧,且高于所述隔板(22),并且所述传送带(21)上设置有藕接所述接收器(27)的报警器(2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21)的终止端位置水平滑动连接有推料杆(25),所述推料杆(25)滑动连接于所述容纳空间(23),且用于穿设过所述容纳空间(23)后将茶叶推出。
CN202022291970.5U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 Active CN213566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91970.5U CN213566612U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91970.5U CN213566612U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66612U true CN213566612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25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91970.5U Active CN213566612U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666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6013B (zh) 全自动咖啡胶囊包装机
CN103387059B (zh) 智能型三维制袋多物料充填一体化真空包装机
CN206984573U (zh) 一种多类型包装一体机
CN203667019U (zh) 一种给袋式包装机
CN107284777A (zh) 一种多类型包装一体机及其包装方法
CN115231059B (zh) 一种茶叶自动制袋包装一体机
CN112046839A (zh) 一种塑封袋的自动装袋机
CN106976583B (zh) 一种颗粒咖啡的自动装盒机
CN112777012A (zh) 茶叶自动分装包装机
CN112849450A (zh) 一种立式挂耳咖啡内外双袋包装机
CZ281423B6 (cs) Zařízení na balení smetí
CN213566612U (zh) 一种茶叶的自动灌装系统
CN203358868U (zh) 智能型三维制袋多物料充填一体化真空包装机
CN112265679B (zh) 一种茶叶的灌装糊盒生产线
CN213862889U (zh) 一种茶叶的自动糊盒系统
CN116588428A (zh) 一种肥料装袋机构
CN217496785U (zh) 一种新型高效大容量茶叶自动包装机
CN217295092U (zh) 一种配方颗粒调剂装置
CN215475849U (zh) 一种小型快速茶叶包装机
CN213473733U (zh) 一种自动包装机
CN215205636U (zh) 一种智能高效的内外袋自动化包装生产线
CN213292831U (zh) 物料并排装袋装置
CN113581504A (zh) 一种茶叶包装机及茶叶包装方法
CN210592702U (zh) 食品装袋机构及食品生产线
CN113998212A (zh) 一种配方颗粒调剂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