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63582U - 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63582U
CN213563582U CN202022140632.1U CN202022140632U CN213563582U CN 213563582 U CN213563582 U CN 213563582U CN 202022140632 U CN202022140632 U CN 202022140632U CN 213563582 U CN213563582 U CN 213563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barrel
wall
shaped frame
pipe
screw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406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shan Jianling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shan Jianling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shan Jianling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gshan Jianling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406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63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63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63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包括料筒和U形架,料筒位于U形架的内部,且两侧均固定设有转杆,两个转杆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一转动轴承与U形架的内表面上端转动连接,料筒的内表面底部固定设有楔形块,料筒的内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滑槽,料筒内横向设置有压板,压板的内部设置压料刮料机构,U形架的左侧固定设有U形板,左侧转杆的杆壁穿过U形架并固定套接有圆齿轮,U形板位于圆齿轮的下方,且内部设置往复转动机构,料筒的外侧上端环绕设置有送水管,送水管的管壁设置有清洗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卸料,同时对料筒内部进行完全充分的清理和剐蹭。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现有的混凝土生产结束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承装并进行后续卸料操作。
其中专利号为CN209954996U公开了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该装置在使用时搅拌混合后的混凝土通过搅拌机的出料口排至卸料筒内待用,驱动电机带动搅拌杆上的多个倒V型搅拌刮板转动,对物料的持续搅动,避免物料结块,通过倒V型搅拌刮板与圆台型底座的配合方便卸料筒内物料的排出,卸料筒的顶部筒体上设置有环型水管对卸料筒内壁和底壁的清理,但该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缺陷:
第一、该装置通过混凝土自身重力进行卸料,无法将料筒内的物料卸料充分;
第二、该装置在对内壁清洗时,由于混凝土卸料过程中,混凝土与料筒内部接触并产生吸附,仅仅通过水流流动无法将料筒内壁的物料清理干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卸料完成后无法对内壁附着的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清理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包括料筒和U形架,所述料筒位于U形架的内部,且两侧均固定设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一转动轴承与U形架的内表面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料筒的内表面底部固定设有楔形块,所述料筒的内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料筒内横向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内部设置压料刮料机构,所述U形架的左侧固定设有U形板,左侧所述转杆的杆壁穿过U形架并固定套接有圆齿轮,所述U形板位于圆齿轮的下方,且内部设置往复转动机构,所述料筒的外侧上端环绕设置有送水管,所述送水管的管壁设置有清洗机构。
优选的,所述压料刮料机构包括第一往复丝杆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料筒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输出端穿过料筒并与第一往复丝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往复丝杆的底部与楔形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压板与第一往复丝杆的杆壁螺纹连接,且两端均固定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滑槽的槽壁接触连接。
优选的,所述往复转动机构包括第二往复丝杆,所述第二往复丝杆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转动轴承与U形板的内表面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往复丝杆的右端穿过U形板并固定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U形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往复丝杆的杆壁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与圆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左端与送水管的管壁右侧连通,所述送水管的内侧壁连通有多个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设有喷头,所述料筒侧壁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喷头与进水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的管壁固定套接有水阀。
优选的,所述料筒的底部固定设有对称的两个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管壁固定套接有出料阀。
优选的,所述U形架的底部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设有四个呈四角对称的万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通过设有的转杆和往复转动机构,可使得料筒内的物料始终处于流动状态,防止混凝土产生结块。
2、该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通过设有的压料刮料机构,在卸料时可将混凝土完全卸料干净。
3、该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通过设有的清洗机构,通过碰头喷射水流并配合压料刮料机构,将料筒内壁附着的物料进行剐蹭并流出料筒。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能够使得料筒内部的混凝土进行充分的卸料,同时能够对料筒内壁附着的混凝土进行完全充分的清理和剐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局部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局部C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料筒、2 U形架、3转杆、4楔形块、5压板、6 U形板、7圆齿轮、8送水管、9第一往复丝杆、10第一电机、11限位块、12第二往复丝杆、13第二电机、14滑块、15齿条、16进水管、17喷水管、18喷头、19水阀、20出料管、21出料阀、22支撑板、23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5,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包括料筒1和U形架2,设置料筒1对生产结束后的混凝土进行承装,料筒1位于U形架2的内部,且两侧均固定设有转杆3,两个转杆3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一转动轴承与U形架2的内表面上端转动连接,料筒1的内表面底部固定设有楔形块4,设置楔形块4便于混凝土从料筒1内部流出,料筒1的内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滑槽,料筒1内横向设置有压板5,压板5的内部设置压料刮料机构,U形架2的左侧固定设有U形板6,左侧转杆3的杆壁穿过U形架2并固定套接有圆齿轮7,U形板6位于圆齿轮7的下方,且内部设置往复转动机构,料筒1的外侧上端环绕设置有送水管8,送水管8的管壁设置有清洗机构。
压料刮料机构包括第一往复丝杆9和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与料筒1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输出端穿过料筒1并与第一往复丝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往复丝杆9的底部与楔形块4的顶部转动连接,压板5与第一往复丝杆9的杆壁螺纹连接,且两端均固定设有限位块11,限位块11与滑槽的槽壁接触连接,设置限位块11对压板5的移动进行限位。
往复转动机构包括第二往复丝杆12,第二往复丝杆12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转动轴承与U形板6的内表面两端转动连接,第二往复丝杆12的右端穿过U形板6并固定设有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与U形板6的前侧固定连接,第二往复丝杆12的杆壁螺纹连接有滑块14,滑块14与U形板6的内表面接触连接,对滑块14的移动进行限位,滑块14的顶部固定设有齿条15,齿条15与圆齿轮7啮合。
清洗机构包括进水管16,进水管16的左端与送水管8的管壁右侧连通,送水管8的内侧壁连通有多个喷水管17,喷水管17的另一端固定设有喷头18,料筒1侧壁开设有多个进水孔,喷头18与进水孔的孔壁固定连接,进水管16的管壁固定套接有水阀19,料筒1的底部固定设有对称的两个出料管20,出料管20的管壁固定套接有出料阀21,U形架2的底部固定设有支撑板22,支撑板22的底部固定设有四个呈四角对称的万向轮23,设置万向轮23可对料筒1进行便捷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料筒1进行旋转,使得出料阀21和出料管20位于上端,将出料阀21打开将生产结束后的混凝土流入料筒1内,随后将出料阀21关闭并启动第二电机13,使得第二电机13带动第二往复丝杆12转动,从而滑块14沿着U形板6往复移动,使得齿条15与圆齿轮7啮合,并带动圆齿轮7进行往复转动,从而圆齿轮7带动转杆3和料筒1在U形架2内进行摆动,防止料筒1内部的混凝土结块,当需要卸料时,第二电机13关闭使得出料管20位于下方,随后将出料阀21打开并启动第一电机10,使得压板5向下按压混凝土,使得混凝土通过出料管20进行快速卸料,当料筒1内部混凝土卸料完成后,将水阀19打开,使得水流通过送水管8和喷水管17流至喷头18,并通过喷头18射入料筒1内,随后再次启动第一电机10,使得第一往复丝杆9转动并带动压板5下移,配合着水流对料筒1内侧壁的物料进行剐蹭,通过往复剐蹭,将料筒1内壁完全清洗干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包括料筒(1)和U形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1)位于U形架(2)的内部,且两侧均固定设有转杆(3),两个所述转杆(3)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一转动轴承与U形架(2)的内表面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料筒(1)的内表面底部固定设有楔形块(4),所述料筒(1)的内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料筒(1)内横向设置有压板(5),所述压板(5)的内部设置压料刮料机构,所述U形架(2)的左侧固定设有U形板(6),左侧所述转杆(3)的杆壁穿过U形架(2)并固定套接有圆齿轮(7),所述U形板(6)位于圆齿轮(7)的下方,且内部设置往复转动机构,所述料筒(1)的外侧上端环绕设置有送水管(8),所述送水管(8)的管壁设置有清洗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刮料机构包括第一往复丝杆(9)和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与料筒(1)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输出端穿过料筒(1)并与第一往复丝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往复丝杆(9)的底部与楔形块(4)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压板(5)与第一往复丝杆(9)的杆壁螺纹连接,且两端均固定设有限位块(11),所述限位块(11)与滑槽的槽壁接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转动机构包括第二往复丝杆(12),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2)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转动轴承与U形板(6)的内表面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2)的右端穿过U形板(6)并固定设有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与U形板(6)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2)的杆壁螺纹连接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的顶部固定设有齿条(15),所述齿条(15)与圆齿轮(7)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机构包括进水管(16),所述进水管(16)的左端与送水管(8)的管壁右侧连通,所述送水管(8)的内侧壁连通有多个喷水管(17),所述喷水管(17)的另一端固定设有喷头(18),所述料筒(1)侧壁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喷头(18)与进水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16)的管壁固定套接有水阀(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1)的底部固定设有对称的两个出料管(20),所述出料管(20)的管壁固定套接有出料阀(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架(2)的底部固定设有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的底部固定设有四个呈四角对称的万向轮(23)。
CN202022140632.1U 2020-09-26 2020-09-26 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 Active CN213563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0632.1U CN213563582U (zh) 2020-09-26 2020-09-26 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0632.1U CN213563582U (zh) 2020-09-26 2020-09-26 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63582U true CN213563582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79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40632.1U Active CN213563582U (zh) 2020-09-26 2020-09-26 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635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44449A (zh) 一种方便下料的混凝土加工用混合装置
CN211333962U (zh) 一种高效混凝土搅拌设备
CN107718314B (zh) 一种公路混凝土运输搅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3563582U (zh) 一种新型混凝土生产卸料装置
CN211762537U (zh) 一种桥梁工程用混凝土搅拌机
CN211640430U (zh) 一种便于清冼的混凝土生产配料机
CN214918966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砂浆存储罐的清洗装置
CN214819638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混凝土搅拌装置
CN215311924U (zh) 一种混凝土减水剂加工用便于出料的搅拌装置
CN213260240U (zh) 一种桥梁建设用的混凝土加工设备
CN212576066U (zh) 一种具有清洗装置的混合机
CN209794191U (zh) 一种易清洁的高效搅拌机
CN211334006U (zh) 一种高效出料的混凝土储料罐
CN211993542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机
CN211518004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加气砖搅拌装置
CN108099008B (zh) 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混合搅拌机器人
CN220241921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搅拌机
CN217072860U (zh) 一种高效率混凝土搅拌系统
CN220945988U (zh) 一种土木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墙板浇筑装置
CN218659849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搅拌罐的下料结构
CN115416158B (zh) 一种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板浇注装置
CN217943795U (zh)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砂浆搅拌机
CN219054826U (zh) 一种混凝土高效搅拌装置
CN216690402U (zh) 一种轻质混凝土布料机
CN211938079U (zh) 一种药物清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