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40750U - 排烟风机 - Google Patents

排烟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40750U
CN213540750U CN202022084688.XU CN202022084688U CN213540750U CN 213540750 U CN213540750 U CN 213540750U CN 202022084688 U CN202022084688 U CN 202022084688U CN 213540750 U CN213540750 U CN 213540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end cover
motor shaft
stator
smoke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846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文光
王亚
肖金星
丁奔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eyu Dynam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eyu Dynam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eyu Dynam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eyu Dynam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8468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40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40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407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风机,特别涉及一种排烟风机,包括:风机罩壳、第一风扇、上端盖组件、电机装置、下端盖组件和第二风扇;风机罩壳包括:壳本体、排风管道,壳本体具有安装侧、与安装侧相对的固定侧,安装侧和固定侧之间形成风扇容置空间;第一风扇设置于风扇容置空间内,上端盖组件置于壳本体的安装侧;电机装置包括:电机轴、与上端盖组件相对设置的定子、转子和罩极绕组,电机轴依次连接转子和第一风扇;下端盖组件设置于定子远离上端盖组件的一侧,第二风扇与定子远离上端盖组件的一侧相对设置,并与电机轴连接。同现有技术相比,在电机装置运转的同时借助第二风扇可同时达到对电机装置散热的目的,从而提高电机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排烟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风机,特别涉及一种排烟风机。
背景技术
排烟风机,作为一种将气流由风机进气侧进入风扇空间,然后在风扇的驱动作用下,从排风管道排出,从而净化室内空气,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然后,目前的排烟风机,为了实现风扇的转动,一般度需要依靠电机对其进行驱动,而电机一般有定子、转子和绕组构成,电机在尝试件运转时会产生较高的热量,从而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电机的散热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烟风机,可在风机的电机装置运转的同时,实现对电机装置的散热,从而提高了电机装置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设计了一种排烟风机,包括:
风机罩壳,包括:壳本体、与所述壳本体相连的排风管道;所述壳本体具有安装侧、与所述安装侧相对的固定侧,所述安装侧和所述固定侧之间形成与所述排风管道连通的风扇容置空间;
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风扇容置空间内;
上端盖组件,设置于所述壳本体的安装侧,封闭所述安装侧;
电机装置,包括:电机轴、与所述上端盖组件相对设置的定子、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定子内的转子、设置于所述定子外的罩极绕组;所述电机轴依次连接所述转子和所述第一风扇;
下端盖组件,设置于所述定子远离所述上端盖组件的一侧;
第二风扇,与所述定子远离所述上端盖组件的一侧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电机轴连接。
同现有技术相比,当电机装置的转子在罩极绕组的磁场作用下,可驱动电机轴进行旋转,进而通过电机轴带动第一风扇在风机罩壳的壳本体的风扇容置空间内进行旋转,借助于第一风扇的旋转可将气流从壳本体的安装侧引入至壳本体的风扇容置空间内,并可从排烟管道排出。同时,在电机轴旋转的过程中还可同时驱动第二风扇进行旋转,使得第二风扇在旋转时所产生的气流可直接吹向定子和罩极绕组,从而在电机装置运转的同时借助第二风扇可同时达到对电机装置散热的目的,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机装置的使用寿命。
另外,所述第一风扇包括:
轴芯,具有被所述电机轴插入的第一轴孔;
若干第一扇叶;各所述第一扇叶绕所述轴芯的周向等距环设,并均与所述轴芯的外侧面相连。
另外,各所述第一扇叶均包括:
基板,与所述轴芯的外侧面相连,并朝垂直于所述轴芯的轴线方向水平延伸;
扇叶本体,由所述基板的侧面向所述轴芯的轴线方向折弯延伸形成。
另外,所述扇叶本体垂直于所述基板。
另外,所述第二风扇包括:
外轮圈,包括:外侧面、与所述外侧面相对的内侧面;
内轮芯,设置于所述外轮圈内,并与所述外轮圈的内侧面相对且同轴设置;所述内轮芯上具有被所述电机轴插入的第二轴孔;
若干第二扇叶,均倾斜设置于所述外轮圈的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内轮芯之间;各所述第二扇叶均具有与所述外轮圈的所述内侧面连接的头部、与所述内轮芯连接的根部,各所述第二扇叶绕所述内轮芯的周向等距环设。
另外,所述外轮圈相对于所述定子的一侧为出风侧,所述外轮圈背离所述定子的一侧为进风侧;
所述外轮圈的所述外侧面和所述内侧面分别自所述进风侧至所述出风侧的方向逐渐扩张延伸形成。
另外,所述外轮圈的所述外侧面和所述内侧面均为一弧面。
另外,所述上端盖组件包括:
安装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本体的所述安装侧;
端盖固定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安装侧的一侧;
上端盖本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端盖固定板背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所述上端盖本体沿所述电机轴的轴线方向具有第一轴承孔;
第一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孔内,并与所述电机轴同轴固定。
另外,所述上端盖组件还包括:
若干柔性胶柱,均设置于所述上端盖本体和所述端盖固定板之间。
另外,所述下端盖组件包括:
下端盖本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定子远离所述上端盖组件的一侧;所述下端盖本体沿所述电机轴的轴线方向具有第二轴承孔;
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孔内,并与所述电机轴同轴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排烟风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上端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排烟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排烟风机,如图1和图5所示,包括:风机罩壳1、第一风扇2、上端盖组件3、电机装置4、下端盖组件5和第二风扇6。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风机罩壳1包括:壳本体11、与壳本体11相连的排风管道12,同时,壳本体11具有安装侧111、与安装侧111相对的固定侧112,并且,安装侧111和固定侧112之间形成与排风管道12连通的风扇容置空间113。
其次,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风扇2设置于风扇容置空间113内,而上端盖组件3设置于壳本体11的安装侧111,并实现对安装侧111的封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电机装置4包括:电机轴41、与上端盖组件3相对设置的定子42、可转动地设置于定子42内的转子43、设置于定子42外的罩极绕组44,电机轴41依次连接转子43和第一风扇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下端盖组件5设置于定子42远离上端盖组件3的一侧。而第二风扇6与定子42远离上端盖组件3的一侧相对设置,并与电机轴41连接。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看出,在实际应用时,当电机装置4的转子43在罩极绕组44的磁场作用下,可驱动电机轴41进行旋转,进而通过电机轴41带动第一风扇2在风机罩壳1的壳本体11的风扇容置空间113内进行旋转,借助于第一风扇2的旋转可将气流从壳本体11的安装侧引入至壳本体11的风扇容置空间113内,并可从排烟管道12排出。同时,在电机轴41旋转的过程中还可同时驱动第二风扇6进行旋转,使得第二风扇6在旋转时所产生的气流可直接吹向定子42和罩极绕组44,从而在电机装置运转的同时借助第二风扇6可同时达到对电机装置散热的目的,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机装置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说,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风扇2包括:轴芯21和若干第一扇叶22。其中,轴芯21具有被电机轴41插入的第一轴孔211,轴心21通过第一轴孔211实现与电机轴41的连接,而各第一扇叶22绕轴芯21的周向等距环设,并均与轴芯21的外侧面相连。同时,如图2所示,各第一扇叶22均包括:基板221和扇叶本体222,且基板221与轴芯21的外侧面相连,并朝垂直于轴芯21的轴线方向水平延伸形成,而扇叶本体222由基板221的侧面向轴芯21的轴线方向折弯延伸形成,从而当轴芯21在带动各第一扇叶22旋转时,借助于各扇叶本体222可实现气流从壳本体11的安装侧111的导入,同时将导入的气流引导至排风管道12排出。并且,为了提高排烟效果,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扇叶本体222应垂直于基板221进行设置,从而可提高气流压入排风管道12内的力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图3所示,第二风扇6包括:外轮圈61、内轮芯62和若干第二扇叶63。其中,外轮圈61包括:外侧面611、与外侧面611相对的内侧面612,而内轮芯62设置于外轮圈61内,并与外轮圈61的内侧面612相对且同轴设置,并且,内轮芯62上还具有被电机轴41插入的第二轴孔621,内轮芯62通过第二轴孔621实现与电机轴41的连接。其次,各第二扇叶63均倾斜设置于外轮圈61的内侧面612与内轮芯62之间,并且各第二扇叶63均具有与外轮圈61的内侧面612连接的头部631、与内轮芯62连接的根部632,并且,各第二扇叶63绕内轮芯62的周向等距环设。而作为优选地方案,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轮圈61、内轮芯62和若干第二扇叶63为一体成型的铸造方式,比如说,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第二风扇6可以是一塑料风扇,使其在制造时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从而使得本实施方式的排烟风机可在不影响对电机装置4冷却效果的同时,还可具有更轻的重量。
另外,通过图3不难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轮圈61相对于定子42的一侧为出风侧613,而外轮圈61背离定子42的一侧为进风侧614。而作为优选地方案,外轮圈61的外侧面611和内侧面612分别自进风侧614至出风侧613的方向逐渐扩张延伸形成,使得进风侧614的内径小于出风侧613的内径,因此可提高气流进入外轮圈61内时的压力,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气流从出风侧613排出时的力度,使得电机装置4的温度能够得以进一步降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外轮圈61的外侧面611和内侧面612均一弧面,当然,在实际应用时,外轮面61和外侧面611和内侧面612也可以是一斜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上述所提到的上端盖组件3包括:安装板31、端盖固定板32、上端盖本体33和第一轴承34。其中,安装板31可拆卸地设置于壳本体11的安装侧111,而端盖固定板32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板31背离壳本体11的安装侧111的一侧。例如,如图1所示,安装板31和端盖固定板32可通过多个六角螺柱7一同安装于壳本体11的安装侧111上。同时,结合图4所示,上端盖本体33的外表面形成多个凸耳331,且每个凸耳331沿电机轴41的轴线方向均具有固定孔332,从而使得上端盖本体33可借助各凸耳331上的固定孔332安装十字螺柱36,通过十字螺柱36可实现上端盖本体33与端盖固定板32之间的锁紧固定。此外,为了实现对电机轴41的定位,同时,为了避免电机轴41在旋转时出现跳动,以及避免电机轴41在旋转时与上端盖本体33之间出现磨损现象,如图1和图4所示,可预先在上端盖本体33上沿电机轴41的轴线方向开设第一轴承孔(图中未标示),而将相应的第一轴承34设置于上端盖本体33的第一轴承孔内,从而即可实现电机轴41与上端盖本体33的转动配合。使得电机轴41在转动时不会对上端盖本体33造成影响。
同时,作为优选的方案,如图1和图4所示,在实施方式中,上端盖组件3还包括:若干柔性胶柱35,且各柔性胶柱35均设置于上端盖本体33和端盖固定板32之间,通过各柔性胶柱35可降低电机装置4在工作时所产生的震动。具体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柔性胶柱35的数量与十字螺柱36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在装配时,可适当延长各十字螺柱36的长度,同时将各柔性胶柱35分别套接于唯一对应的各十字螺柱36上,因此,在借助各十字螺柱36将上端盖本体33与端盖固定板32进行锁紧时,各柔性胶柱35可根据各十字螺柱36锁紧力的大小,实现不同程度的压缩变形,从而使得各柔性胶柱35可在上端盖本体33和端盖固定板32之间起到防震效果。
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下端盖组件5包括:下端盖本体51。其中,下端盖本体51可拆卸地设置于定子42远离上端盖组件3的一侧,具体为,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端盖本体51沿电机轴41的轴线方向分别开设连接孔(图中未标示),因此,当下端盖本体51在与定子42进行装配时,可预先准备与连接孔数量相同的内六角螺柱8,通过各内六角螺柱8实现下端盖本体51与定子42的锁紧固定。而作为优选地方案,为了避免电机轴41在旋转时出现跳动,以及避免电机轴41在旋转时与下端盖本体51之间出现磨损现象,下端盖本体51沿电机轴41的轴线方向还开设第二轴承孔511,同时,下端盖组件5还包括:一第二轴承52,并且该第二轴承52设置于下端盖本体51的第二轴承孔511内,该第二轴承52还与电机轴41同轴固定,通过第二轴承52可实现电机轴41与下端盖本体51的转动配合,使得电机轴41在转动时不会对下端盖本体51造成影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所示,罩极绕组44包括:支撑件441、缠绕于支撑件441上的线圈442、第一固定板443和第二固定板444。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板443和第二固定板444沿支撑件441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板443和第二固定板444上分别开设供支撑件441的端部穿出的通孔445,而线圈442位于第一固定板443和第二固定板444之间,同时结合图5所示,支撑件441还与定子42连接,从而使得整个罩极绕组44可实现与定子42的装配。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排烟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罩壳,包括:壳本体、与所述壳本体相连的排风管道;所述壳本体具有安装侧、与所述安装侧相对的固定侧,所述安装侧和所述固定侧之间形成与所述排风管道连通的风扇容置空间;
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风扇容置空间内;
上端盖组件,设置于所述壳本体的安装侧,封闭所述安装侧;
电机装置,包括:电机轴、与所述上端盖组件相对设置的定子、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定子内的转子、设置于所述定子外的罩极绕组;所述电机轴依次连接所述转子和所述第一风扇;
下端盖组件,设置于所述定子远离所述上端盖组件的一侧;
第二风扇,与所述定子远离所述上端盖组件的一侧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电机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包括:
轴芯,具有被所述电机轴插入的第一轴孔;
若干第一扇叶;各所述第一扇叶绕所述轴芯的周向等距环设,并均与所述轴芯的外侧面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烟风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扇叶均包括:
基板,与所述轴芯的外侧面相连,并朝垂直于所述轴芯的轴线方向水平延伸;
扇叶本体,由所述基板的侧面向所述轴芯的轴线方向折弯延伸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烟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本体垂直于所述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扇包括:
外轮圈,包括:外侧面、与所述外侧面相对的内侧面;
内轮芯,设置于所述外轮圈内,并与所述外轮圈的内侧面相对且同轴设置;所述内轮芯上具有被所述电机轴插入的第二轴孔;
若干第二扇叶,均倾斜设置于所述外轮圈的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内轮芯之间;各所述第二扇叶均具有与所述外轮圈的所述内侧面连接的头部、与所述内轮芯连接的根部,各所述第二扇叶绕所述内轮芯的周向等距环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烟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圈相对于所述定子的一侧为出风侧,所述外轮圈背离所述定子的一侧为进风侧;
所述外轮圈的所述外侧面和所述内侧面分别自所述进风侧至所述出风侧的方向逐渐扩张延伸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烟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圈的所述外侧面和所述内侧面均为一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组件包括:
安装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本体的所述安装侧;
端盖固定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安装侧的一侧;
上端盖本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端盖固定板背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所述上端盖本体沿所述电机轴的轴线方向具有第一轴承孔;
第一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孔内,并与所述电机轴同轴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烟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组件还包括:
若干柔性胶柱,均设置于所述上端盖本体和所述端盖固定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盖组件包括:
下端盖本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定子远离所述上端盖组件的一侧;所述下端盖本体沿所述电机轴的轴线方向具有第二轴承孔;
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孔内,并与所述电机轴同轴固定。
CN202022084688.XU 2020-09-21 2020-09-21 排烟风机 Active CN213540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4688.XU CN213540750U (zh) 2020-09-21 2020-09-21 排烟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4688.XU CN213540750U (zh) 2020-09-21 2020-09-21 排烟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40750U true CN213540750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94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84688.XU Active CN213540750U (zh) 2020-09-21 2020-09-21 排烟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407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2392B (en) Passive fan assembly
EP1553683A4 (en) EXTERNAL ROTOR TYPE MULTIPOLAR GENERATOR
KR101539321B1 (ko) 지붕 배기팬 설치형 발전기
CN113775544A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KR102147730B1 (ko) 송풍량을 증대하며 진동소음을 최소화한 bmc모터를 이용한 블로어
CN215521343U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213540750U (zh) 排烟风机
CN215521345U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JP3242350U (ja) ヘアドライヤ用高速モータ
CN110500293B (zh) 离心式压缩机
CN110657118A (zh) 一种双头固定式轴流风机
WO2019119803A1 (zh) 风机组件及家用电器
CN109654043A (zh) 风扇
CN210919515U (zh) 一种风机结构
CN210669788U (zh) 一种风冷轴向磁场盘式电机
CN220822781U (zh) 一种新型外转子高速吹风电机
KR102200078B1 (ko) 팬 모터
CN215980097U (zh) 一体式贯流风机
CN210423103U (zh) 一种无轴轮缘风机的转芯组件
CN201656642U (zh) 一种无刷外转子电机
CN220302370U (zh) 一种高速风筒电机及风筒
CN215009860U (zh) 一种冷却良好的电机
CN211082338U (zh) 一种双头固定式轴流风机
CN219995545U (zh) 一种贯流风叶的装配固定结构、空调
KR20070100525A (ko) 송풍기 및 그 송풍기를 갖는 공기 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