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23721U - 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23721U
CN213523721U CN202022560676.XU CN202022560676U CN213523721U CN 213523721 U CN213523721 U CN 213523721U CN 202022560676 U CN202022560676 U CN 202022560676U CN 213523721 U CN213523721 U CN 213523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tea
round
round pot
f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606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5606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23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23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237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包括若干组前后依次排列设置的茶叶炒干机;每组茶叶炒干机皆包括炉灶,炉灶上开设有多个锅座,每个锅座上安装有一个用于炒制茶叶的圆锅;圆锅开口朝向处为炉灶正面,圆锅开口背向处为炉灶背面,炉灶背面处设置有一出料通道,该出料通道与圆锅连通,茶叶通过该出料通道从圆锅中输出;出料通道与圆锅连通的一端为进料口,则出料通道的另一端为出料口,前一组茶叶炒干机的出料通道的出料口位于后一组茶叶炒干机的圆锅上方;出料通道的进料口处设置有通道门;该连续炒珠茶装置具有连续完成多种炒制,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
背景技术
珠茶是“圆炒青”的一种,又称“平炒青”,制作珠茶需依次经过炒小锅、炒对锅和炒大锅工艺,上述三种工艺均需要在炒干机内完成的,但进行每道炒制工艺的炒干机的结构有些许不同,炒制温度也不同。
因此每完成其中一道工序,需将半成品茶叶从茶叶炒干机内取出,然后投放入另一台专门完成另一工序的炒干机内,茶叶取出及搬运的过程完全由人工完成。
上述过程中的珠茶制作效率低,而且十分不便。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 ,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该连续炒珠茶装置具有连续完成多种炒制,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包括若干组前后依次排列设置的茶叶炒干机;每组茶叶炒干机皆包括炉灶,炉灶上开设有多个锅座,每个锅座上安装有一个用于炒制茶叶的圆锅;圆锅开口朝向处为炉灶正面,圆锅开口背向处为炉灶背面,炉灶背面处设置有一出料通道,该出料通道与圆锅连通,茶叶通过该出料通道从圆锅中输出;出料通道与圆锅连通的一端为进料口,则出料通道的另一端为出料口,前一组茶叶炒干机的出料通道的出料口位于后一组茶叶炒干机的圆锅上方;出料通道的进料口处设置有通道门。
通过设置若干组前后依次排列设置的茶叶炒干机,以及设置出料通道,从而将前后两组茶叶炒干机联系起来,前组炒制完成后的茶叶可通过出料通道直接输送至下一组茶叶炒干机内,进行下一步炒制,全程无需人工参与搬运茶叶,实现了高效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在圆锅下方,炉灶内部设置有燃料仓,用于燃烧燃料;燃料仓的开口设置在炉灶的两边侧上。
由于相邻两组茶叶炒干机前后设置,因此为了便于检查炉灶内部的情况,因此在茶叶炒干机的侧面设置燃料仓的开口。可以通过该燃料仓的开口进行检查,也可以进行燃料放置。
进一步,在炉灶上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上连接有弯轴,弯轴架设在圆锅上方,弯轴连接一片用于翻动茶叶的炒板,炒板设置在圆锅内;炒板底部相对于圆锅的设置高度可调节。
进一步,电动机与弯轴之间设置有传动箱,弯轴与传动箱连接处设置有丝杆调节机构,丝杆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炒板相对于圆锅的设置高度。
由于分别完成珠茶的炒小锅、对锅和大锅工艺的各组茶叶炒干机内的炒板抛茶叶的高度需不同,因此炒板底部相对于圆锅的设置高度皆不同,通过丝杆调节机构可实现调节炒板相对于圆锅的设置高度。
进一步,通道门的开关状态由气杆控制,气杆一端固定在炉灶或者圆锅上,另一端与通道门连接;当气杆伸长,通道门堵住出料通道与圆锅的连接开口处;当气杆缩短,通道门从出料通道与圆锅的连接开口处撤离。
炒茶叶过程中,需要将出料通道关闭,而完成炒制后,需要将出料通道打开,因此通过设置通道门实现对出料通道的状态改变。而通道门的开关状态由气杆控制。
进一步,圆锅的锅口平面与水平面成一个夹角,夹角的范围在15度至31度之间。
在该角度内,茶叶可以充分抛起,便于茶叶内水分挥发,且也便于茶叶受热炒制。
优选地,夹角为23度。
进一步,圆锅的直径在1.25m至3m之间。
优选地,圆锅直径为2m。
进一步,茶叶炒干机设置为三组,从前至后依次完成炒小锅、炒对锅和炒大锅工艺。
根据实际炒珠茶的工艺,设置三组茶叶炒干机。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上述连续炒珠茶装置可完成制作珠茶中的三种连续工艺,即完成炒小锅、炒对锅和炒大锅,中间无需人工参与,生产效率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实施例侧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茶叶炒干机实施例主视图。
其中:1.茶叶炒干机;2.炉灶;3.锅座;4.圆锅;5.燃料仓;6.燃料仓的开口;7.烟囱;8.电动机;9.弯轴;10.炒板;11.传动箱;12.丝杆调节机构;13.出料通道;14.进料口;15.出料口;16.通道门;17.气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其由若干组茶叶炒干机1前后依次排列组合形成。
其中每组茶叶炒干机1皆包括炉灶2,炉灶2上开设有多个锅座3,每个锅座3上安装有一个圆锅4,圆锅4用于炒制茶叶;圆锅4的直径在1.25m至3m之间,优选圆锅4直径为2m;同时安装后的圆锅4的锅口平面与水平面成一个夹角,该夹角的范围在15度至31度之间,优选该夹角为23度。
优选实施例为上述炉灶2上开设有两个锅座3。
在圆锅4下方,炉灶2内部设置有燃料仓5,用于燃烧燃料,对圆锅4进行加热。燃料仓的开口设置在炉灶2的两边侧上,便于从侧边上料或者检查炉灶2内的情况。
可采用电或者煤为燃料,如果采用煤作为燃料,则需要在炉灶2的两侧边上设置烟囱7,该烟囱7与燃料仓5连接。
在炉灶2上设置有电动机8,电动机8位于相邻两锅座3之间,电动机8上连接有两根弯轴9,每根弯轴9分别架设在圆锅4上方,每根弯轴9皆连接一片炒板10,炒板10设置在圆锅4内;使用时,电动机8带动弯轴9转动,从而带动炒板10在圆锅4内翻转,随着炒板10翻转,茶叶在圆锅4内翻腾。
弯轴9两端分别架设在圆锅4两侧的炉灶2上。电动机8与弯轴9之间设置有传动箱11。
珠茶的炒制工序依次分别为炒小锅、炒对锅、炒大锅。
炒小锅时,叶子含水率高,因此炒板10需要将叶子抛得高些,从而便于水分挥发;
炒对锅时,叶子含水率降低,因此炒板10需要将叶子抛得中等高度;
炒大锅时,茶叶接近干燥,炒板10将茶叶低抛。
为了适应炒小锅、对锅、大锅的工艺要求,弯轴9与传动箱11连接处设置有丝杆调节机构12。该丝杆调节机构12用于调节炒板10相对于圆锅4的设置高度;炒板10相对于圆锅4的高度越高,则炒板10将茶叶抛得越高。若专用于炒小锅,炒板10可试适当装高些;若专用于炒大锅,炒板10可适当装低些。
且由于珠茶初制过程中,需要由茶叶炒干机1完成炒小锅、对锅和大锅三道工序作业;每完成其中一道工序,需将半成品茶叶从茶叶炒干机1内取出,然后投放入另一台专门完成另一工序的茶叶炒干机1内,茶叶取出及搬运的过程完全由人工完成。
因此,为了省去中间人工搬运茶叶的步骤,需要设计一结构完成茶叶的自动搬运过程。
故在炉灶2背部,即圆锅4开口背向处设置有一出料通道13,该出料通道13与圆锅4连通,茶叶通过该出料通道13从圆锅4中输出。
出料通道13与圆锅4连通的一端为进料口14,则出料通道13的另一端为出料口15;在进料口14处设置有一通道门16,用于控制出料通道13的开闭;当茶叶需要从圆锅4中取出时,则该通道门16打开,茶叶进入出料通道13;在茶叶炒制时,该通道门16关闭,茶叶无法进入出料通道13内,茶叶继续在圆锅4内炒制。
通道门16的开关状态由气杆17控制,气杆17一端固定在炉灶2或者圆锅4上,另一端与通道门16连接;气杆17伸长,通道门16堵住出料通道13与圆锅4的连接开口处,气杆17缩短,通道门16从出料通道13与圆锅4的连接开口处撤离。
前一组茶叶炒干机1炒制茶叶完成,打开通道门16,炒板10将茶叶推至出料通道13的进料口14,将茶叶输出。
将上述茶叶炒干机1前后排列,前一组茶叶炒干机1的出料通道13的通道口处于后一组茶叶炒干机1的圆锅4上方,前一组茶叶炒干机1中炒制完毕的茶叶从出料通道13输出,输入后一组茶叶炒干机1的圆锅4内,等待进行后一道炒制工序。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所做出若干其他简单替换和改动,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Claims (10)

1.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前后依次排列设置的茶叶炒干机;每组茶叶炒干机皆包括炉灶,炉灶上开设有多个锅座,每个锅座上安装有一个用于炒制茶叶的圆锅;圆锅开口朝向处为炉灶正面,圆锅开口背向处为炉灶背面,炉灶背面处设置有一出料通道,该出料通道与圆锅连通,茶叶通过该出料通道从圆锅中输出;出料通道与圆锅连通的一端为进料口,则出料通道的另一端为出料口,前一组茶叶炒干机的出料通道的出料口位于后一组茶叶炒干机的圆锅上方;出料通道的进料口处设置有通道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圆锅下方,炉灶内部设置有燃料仓,用于燃烧燃料;燃料仓的开口设置在炉灶的两边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炉灶上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上连接有弯轴,弯轴架设在圆锅上方,弯轴连接一片用于翻动茶叶的炒板,炒板设置在圆锅内;炒板底部相对于圆锅的设置高度可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机与弯轴之间设置有传动箱,弯轴与传动箱连接处设置有丝杆调节机构,丝杆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炒板相对于圆锅的设置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其特征在于:通道门的开关状态由气杆控制,气杆一端固定在炉灶或者圆锅上,另一端与通道门连接;当气杆伸长,通道门堵住出料通道与圆锅的连接开口处;当气杆缩短,通道门从出料通道与圆锅的连接开口处撤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其特征在于:圆锅的锅口平面与水平面成一个夹角,夹角的范围在15度至31度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其特征在于:夹角为23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其特征在于:圆锅的直径在1.25m至3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其特征在于:圆锅直径为2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其特征在于:茶叶炒干机设置为三组,从前至后依次完成炒小锅、炒对锅和炒大锅工艺。
CN202022560676.XU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 Active CN213523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60676.XU CN213523721U (zh)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60676.XU CN213523721U (zh)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23721U true CN213523721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80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60676.XU Active CN213523721U (zh)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237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81918A (zh) 可进行多用途料理的烧烤火炉
CN107481426A (zh) 煲仔饭自动贩卖机及其工作方法
KR20120002238A (ko) 커피 로스터 및 그 운용방법
CN200939048Y (zh) 改进的豆类自动研磨蒸煮机结构
CN213523721U (zh) 一种连续炒珠茶装置
CN201379031Y (zh) 一种连续制茶机
CN202122065U (zh) 一种封闭式茶叶自动辉锅提香系统
CN204654670U (zh) 自翻自出白吉馍烘烤炉
CN110313630A (zh) 一种顶级古巴雪茄烟叶的干燥加工处理装置
CN105816067A (zh) 一种烧烤及烟熏一体炉
CN205455932U (zh) 半直火半热风咖啡豆烘焙机
CN206218689U (zh) 一种焙炒炉用送料装置
CN108814333A (zh) 立式多功能烧烤炉
CN209436116U (zh) 电气自动烧饼机
CN209017801U (zh) 乌龙茶初制烘焙机
CN209002698U (zh) 石头饼自动生成线
CN208837688U (zh) 一种可调节空气流量的烧烤架
CN102669198B (zh) 自动盘式红外线烘烤机
CN206151279U (zh) 一种温控式烧烤炉
CN108703392B (zh) 一种花生烘烤装置
CN206949367U (zh) 一种能同时对月饼上下两面加热的烘烤箱
CN220398233U (zh) 一种石膏型型壳焙烧装置
CN206659702U (zh) 一种新型烧烤炉
CN204848804U (zh) 一种芝麻出锅扬烟散热设备
CN218942170U (zh) 一种熏鸡熏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