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20050U - 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 - Google Patents

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20050U
CN213520050U CN202022908686.8U CN202022908686U CN213520050U CN 213520050 U CN213520050 U CN 213520050U CN 202022908686 U CN202022908686 U CN 202022908686U CN 213520050 U CN213520050 U CN 213520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ing
plate
carrier
module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086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Auto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Auto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Auto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086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20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20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20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包括:用于放置石墨极板的极板固化载具;所述极板固化载具可移动经过放料工位和取料工位;用于向位于所述放料工位的极板固化载具放置石墨极板的放料模组;用于从位于所述取料工位的极板固化载具取出石墨极板的取料模组;用于将所述极板固化载具从所述放料工位和所述取料工位循环输送的循环输送模组;用于固化密封圈的加热固化装置;所述加热固化装置具有供所述循环输送模组穿过的固化通道。

Description

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燃料电池石墨双极板生产过程中,会对石墨双极板的一面进行密封圈点胶,固化成形后再进行另一面的密封圈点胶固化成形。
双极板两面先后密封圈成形意味着两面密封圈无法同时成形,会极大的影响效率和投入,且目前大多数双极板生产厂家采用半自动的方式进行生产,产品的一致性无法保证,效率低下,良品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以实现密封圈固化成形全自动,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包括:
用于放置石墨极板的极板固化载具;所述极板固化载具可移动经过放料工位和取料工位;
用于向位于所述放料工位的极板固化载具放置石墨极板的放料模组;
用于从位于所述取料工位的极板固化载具取出石墨极板的取料模组;
用于将所述极板固化载具从所述放料工位和所述取料工位循环输送的循环输送模组;
用于固化密封圈的加热固化装置;所述加热固化装置具有供所述循环输送模组穿过的固化通道。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极板固化载具包括:用于承载阴极石墨单极板的第一极板固化载具、用于承载阳极石墨单极板的第二极板固化载具;
所述循环输送模组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极板固化载具从所述放料工位和所述取料工位循环输送的第一循环输送模组、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极板固化载具从所述放料工位和所述取料工位循环输送的第二循环输送模组;
所述加热固化装置具有供所述第一循环输送模组穿过的第一固化通道和供所述第二循环输送模组穿过的第二固化通道。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放料模组和所述取料模组中的至少一个模组包括:模组支架,设置于所述模组支架上的第一水平移动模组、竖直移动模组、以及用于吸取石墨极板的吸盘模组;所述第一水平移动模组用于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吸盘模组;所述竖直移动模组用于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吸盘模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盘模组包括:吸盘支架、用于检测所述极板固化载具上的石墨极板的检测传感器、柔性导向机构、以及吸盘;所述吸盘支架具有安装所述检测传感器的顶板、以及安装所述吸盘的底板;所述顶板通过所述柔性导向机构连接所述底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循环输送模组包括穿过所述固化通道的输送线;所述输送线用于将所述极板固化载具从所述放料工位沿第一水平方向向所述取料工位输送;所述加热固化装置包括沿所述输送线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极板升温区、极板保温区、以及极板冷却区。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极板固化载具包括主体框架、以及支撑定位板;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上的相面对设置的两个侧板;每个所述侧板的内壁面上设有多个竖直排布的所述支撑定位板;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定位板之间的间距大于石墨极板的厚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循环输送模组包括用于将极板固化载具沿与所述输送线相反方向输送的载具回流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载具回流机构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地轨、位于所述地轨上的小车;其中,所述小车用于承载所述极板固化载具;所述小车上设有用于检测小车位置的位置检测元件、用于驱动小车的小车马达、以及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输送所述极板固化载具的输送构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循环输送模组包括用于将极板固化载具沿与第一水平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输送的载具横移机构;
所述载具横移机构包括:用于将所述极板固化载具从与所述载具回流机构对接的对接工位输送至放料工位的第一横移机构、以及用于将所述极板固化载具从所述取料工位输送至与所述载具回流机构对接的对接工位的第二横移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横移机构和所述第二横移机构中的至少一个横移机构包括:横移气缸、顶升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顶升定位机构是链条输送机构;所述顶升定位机构用于承载定位极板固化载具;所述横移气缸用于驱动所述顶升定位机构沿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竖直的第二水平方向移动;所述链条输送机构用于将所述极板固化载具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通过放料模组和取料模组进行搬运石墨极板,并采用加热固化装置与循环输送模组配合的方式进行极板固化载具的回流重复使用以及密封圈的自动固化成形,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俯视图;
图2是图1的放料模组/取料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吸盘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加热固化装置示意图;
图5是图1的极板固化载具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第一横移机构/第二横移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载具回流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另一个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包括:用于放置石墨极板10的极板固化载具50;所述极板固化载具50可移动经过放料工位和取料工位;用于向位于所述放料工位的极板固化载具50放置石墨极板10的放料模组100;用于从位于所述取料工位的极板固化载具50取出石墨极板10的取料模组100’;用于将所述极板固化载具50从所述放料工位和所述取料工位循环输送的循环输送模组;用于固化密封圈的加热固化装置600;所述加热固化装置600具有供所述循环输送模组穿过的固化通道。
其中,石墨极板在放料工位被放料模组100放置在极板固化载具50上进行堆叠,然后极板固化载具被循环输送模组输送至加热固化装置600进行密封圈的加热固化,在加热完毕后被循环输送模组送至取料工位,被取料模组100’将完成密封圈加热固化的石墨极板取走。最后极板固化载具50被循环输送模组重新运输到放料工位进行下一次的密封圈固化工序。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通过放料模组100和取料模组100’进行搬运石墨极板10,并采用加热固化装置600与循环输送模组配合的方式进行极板固化载具50的回流重复使用以及密封圈的自动固化成形,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极板固化载具50包括主体框架、以及支撑定位板520;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底板510、以及设置于底板510上的相面对设置的两个侧板511。两个侧板511的顶端通过顶板108相固定连接,底板510、侧板511以及顶板108围构形成矩形存放空间。每个所述侧板511的内壁面上设有多个竖直排布的所述支撑定位板520。两个侧板511的支撑定位板520左右一一对应。左右两个支撑定位板520将单极板(阴极板或阳极板)的端部支撑。
为保证在固化过程中密封圈成形的一致性,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定位板520之间的间距大于石墨极板10的厚度。如此,定位支撑板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来让加热固化装置600(例如:固化炉)中的热风充分循环,并且每片石墨极板10的平面度都做一定要求,防止单极板在密封圈固化成形过程中变形。为便于从载具中取放单极板对极板固化载具50进行精确定位,主体框架底板510上安装有定位衬套。
在本实施例中,阴极石墨极板10、阳极石墨极板(10)也可以称为单极板。为实现阳极板和阴极板的密封圈同步加热固化成型,提升密封圈成型一致性,所述极板固化载具50包括:用于承载阴极石墨单极板的第一极板固化载具500、用于承载阳极石墨单极板的第二极板固化载具500’。
具体的,所述循环输送模组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极板固化载具500从所述放料工位和所述取料工位循环输送的第一循环输送模组、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极板固化载具500’从所述放料工位和所述取料工位循环输送的第二循环输送模组。其中,第一循环输送模组和第二循环输送模组结构相同。在面对图1时,第一循环输送模组和第二输送模组呈上下布置的矩形闭环结构,并穿过加热固化装置600的双通道。
本实施例的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通过第一循环输送模组和第二循环输送模组实现阴极板和阳极板的密封圈同步加热固化,以及第一极板固化载具500、第二极板固化载具500’的同步输送和回流,保证石墨极板密封圈的固化持续自动进行。
考虑到石墨极板10较薄且易碎,在工位之间流转搬运时,需考虑不能损坏极板,且不能有其他异物掉落到石墨极板10上,所以采用适用石墨极板10搬运的吸盘结构。具体的,所述放料模组100包括:模组支架101,设置于所述模组支架101上的第一水平移动模组102、竖直移动模组103、以及用于吸取石墨极板10的吸盘模组104。模组支架101可以为焊接支架,将第一水平移动模组102和竖直移动模组103进行支撑。所述第一水平移动模组102用于沿第一水平方向F1移动所述吸盘模组104。所述竖直移动模组103用于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吸盘模组104。
本实施例中,竖直移动模组103安装在第一水平移动模组102上。第一水平移动模组102通过将竖直移动模组103进行第一水平方向F1的移动,如此实现吸盘模组104的水平移动和单极板的水平搬运。示意性质地举例为:第一水平移动模组102、竖直移动模组103可以为X轴移动组件和Z轴移动组件。第一水平移动模组102和竖直移动模组103可以包括丝杆组件,具体可以为一水平丝杆和一竖直丝杆,通过驱动水平丝杆和竖直丝杆转动,进而实现吸盘模组104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盘模组104包括:吸盘支架、用于检测所述极板固化载具50上的石墨极板10的检测传感器105、柔性导向机构106、以及吸盘107。该检测传感器105可以检测极板固化载具50上(在高度方向上的)最上位置的石墨极板10的高度,进而确定吸盘107的下降高度以放置下一单极板或者吸取石墨极板10。所述吸盘支架具有安装所述检测传感器105的顶板108、以及安装所述吸盘107的底板109。所述顶板108通过所述柔性导向机构106连接所述底板109。该柔性导向机构106可以包括导向轴以及套设于导向轴上的弹簧。利用导向轴为底板导向,利用导向轴上的弹簧提供缓冲以及弹性复位。
考虑到石墨极板10较薄且易碎,在工位之间流转搬运时,需考虑不能损坏极板。因而在石墨极板10上料搬运时需要使用吸盘107(例如软性吸盘107:海绵吸盘107)。具体的,所述吸盘107包括真空吸盘。其中,吸盘107为多个,分布在底板109的下表面,以稳定提升石墨极板10。
其中,所述取料模组100’的构造和所述放料模组100的构造相同,进而取料模组100’可以参考放料模组100的上述构造,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在需要下放物料时,放料模组100的第一水平移动模组102和竖直移动模组103配合使吸盘模组104移动到石墨极板10上方,然后利用吸盘107吸取单极板,由检测传感器105检测目前极板固化载具50或者极板固化载具50上的石墨极板10的高度,将单极板放入极板固化载具50中。柔性导向机构106是为了防止硬接触损坏极板。在取料时,则相反,由检测传感器105先检测极板固化载具50上的石墨极板10高度,然后再从极板固化载具50中取料放到下一工位的平台上。
为实现极板固化载具50的循环利用并提升固化效率,在循环输送模组上可以设有至少一对极板固化载具50(500、500’),如图1中所示,该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上可以具有两对极板固化载具50(500、500’)。其中,每对极板固化载具50分别对应阳极板(阳极石墨极板10)和阴极板(阴极石墨极板10)的密封圈固化成形,两个极板固化载具50分别在第一循环输送模组和第二循环输送模组同步进行,保证阴极阳极板的一致性,且节省空间,能耗低,提高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输送模组包括穿过所述固化通道的输送线610。该输送线610可以为倍速链输送线。所述输送线610用于将所述极板固化载具50从所述放料工位沿第一水平方向F1向所述取料工位输送。所述加热固化装置600具有供所述第一循环输送模组穿过的第一固化通道和供所述第二循环输送模组穿过的第二固化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固化装置600包括沿所述输送线610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极板升温区620、极板保温区630、以及极板冷却区640。升温区620、极板保温区630、以及极板冷却区640设置在加热固化装置600的机架601上。加热固化装置600为双通道隧道固化炉。双通道隧道固化炉与输送线610设置于机架601上形成加热固化设备。第一固化通道和第二固化通道并行的两通道,保证阴极阳极板的一致性。
为防止加热过快对密封圈的固化成形造成影响,极板固化载具50首先要进入极板升温区620缓慢升温,待温度达到指定温度时(110℃-150℃),输送线610将其输送到保温区630保温40min-80min。在密封圈固化成形完成后,极板固化载具50移动到冷却区640降温到常温,最后输送线610将极板固化载具50输送到取料工位,再利用取料模组100’将密封圈固化成形后的石墨极板10取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输送模组包括用于将极板固化载具50沿与所述输送线610相反方向输送的载具回流机构400。具体的,所述载具回流机构400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F1延伸的地轨410、位于所述地轨410上的小车450。其中,所述小车450用于承载所述极板固化载具50;小车450可以为RGV小车。所述小车450上设有用于检测小车450位置的位置检测元件、用于驱动小车450的小车450马达、以及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F1输送所述极板固化载具50的输送构件。所述地轨410的高度低于所述固化通道的高度。固化通道可以具有可关闭打开的通道门,相应的,地轨410的高度同样低于通道门的高度,方便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输送模组包括用于将极板固化载具50沿与第一水平方向F1相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F2输送的载具横移机构。具体的,所述载具横移机构包括:用于将所述极板固化载具50从与所述载具回流机构400对接的对接工位输送至放料工位的第一横移机构200、以及用于将所述极板固化载具50从所述取料工位输送至与所述载具回流机构400对接的对接工位的第二横移机构300。
如图1所示,第一横移机构200和第二横移机构300的结构相似,二者的结构可以相互参考。
此处以第一横移机构200为例。所述第一横移机构200包括:横移气缸201、顶升定位机构202、设置于所述顶升定位机构202是链条输送机构203。所述顶升定位机构202用于承载定位极板固化载具50。其中,所述顶升定位机构202用于承载极板固化载具50,并且,还可以将极板固化载具50进行定位,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移。
所述横移气缸201用于驱动所述顶升定位机构202沿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F1相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F2移动。所述链条输送机构203用于将所述极板固化载具50沿第一水平方向F1移动。链条输送机构203位于顶升定位机构202上,随顶升定位机构202一同在横移气缸201的驱动下沿第一水平方向F1移动。
为实现极板固化载具50的位置检测,第一横移机构200上还设有对顶升定位机构202(极板固化载具50)进行位置检测的位置检测元件。所述位置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顶升定位机构202上,用于检测极板固化载具50的位置。其中,位置检测元件可以通过检测定位顶升定位机构202的位置,实现极板固化载具50的位置检测。当然,位置检测元件也可以直接对极板固化载具50的位置进行检测,本实施例中并不作限制。
所述横移气缸201用于驱动所述极板固化载具50沿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F1相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F2移动。其中,横移气缸201可以将处于对接工位的极板固化载具50沿第二水平方向F2移动至放料工位,该放料工位可以与输送线610沿第一水平方向F1相对齐。链条输送机构203用于将所述极板固化载具50沿第一水平方向F1移动。其中,链条输送机构203可以将顶升定位机构202上的极板固化载具50从顶升定位机构202移动至输送线610(的一端)上。在极板固化载具50移动至输送线610另一端时,被输送线610继续推送,将极板固化载具50移动至第二横移机构300上的顶升定位机构202上,进入取料工位。
在面对图1时,在需要将被全部取出石墨极板10(单极板)的极板固化载具50从取料工位移动至放料工位,实现载具回收时,第二横移机构300的顶升定位机构202位于取料工位,并通过顶升将极板固化载具50承载。利用位置检测元件,横移气缸201驱动顶升定位机构202携带极板固化载具50沿第二水平方向F2横移至与载具回流机构400对接的(第二)对接工位,极板固化载具50在该对接工位与小车450相对齐。第二横移机构300的链条输送机构203运转,将极板固化载具50向小车450输送移动。
此时,小车450位于地轨410的右端并与第二横移机构300紧邻。小车450顶端上的输送机构451(例如链条或者传送带)通过转动将第二横移机构300的链条输送机构203输送来的极板固化载具50继续沿第一水平方向F1向左继续输送,直至极板固化载具50安装期望状态完全被小车450承载。极板固化载具50从第二横移机构300上被卸载,第二横移机构300的横移气缸201驱动顶升定位机构202复位至取料工位,下一极板固化载具50从放料工位移动至取料工位以被顶升定位机构202重新承载。
然后,小车450携带极板固化载具50在小车450马达的驱动下从地轨410的右端移动至左端紧第一横移组件,小车450上的输送机构451运转将极板固化载具50向左输送至第一横移机构200的顶升定位机构202上,并通过第一横移机构200的链条输送机构203将极板固化载具50完全位于顶升定位机构202上,然后横移气缸201驱动顶升定位机构202移动直至极板固化载具50位于放料工位进行下一轮的密封圈加热固化,小车450重新复位至地轨410的右端与第二横移机构300对接。
当然,该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上可以同时最少2个极板固化载具50工作,以保证阴极阳极板的一致性,但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该极板固化载具50可以具有更多个,例如4个、6个等偶数个,极板固化载具50的具体数量设置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置。
结合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整个动作流程如下所述:利用放料模组100将被点胶下料模组涂完胶的单极板(阴极板和阳极板)分别放在第一极板固化载具500和第二极板固化载具500’中,待两套载具(500、500’)装满后,第一横移机构200和输送线610对接,将第一极板固化载具500和第二极板固化载具500’输送到固化炉中的升温区620缓慢升温加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横移机构200和输送线610对接也可以先对接,再对两套载具(500、500’)进行下料装填。
待加热温度上升到指定温度后,输送线610再将第一极板固化载具500和第二极板固化载具500’输送到(固化炉)保温区630,保温70min左右后,密封圈固化成形完成。输送线610将两套载具移动到冷却区640降温到常温。之后两套载具(500、500’)再分别输送到两个第二横移机构300的输送线上。在第二横移机构300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到位后,链条输送机构203停止,气动顶升定位机构202动作,将载具抬起并将定位销插入极板固化载具50中,等待取料模组100’来吸取已完成密封圈固化的石墨极板10。
等到载具上所有单极板取走后,第二横移机构300移动到对接工位,然后通过链条输送机构将极板固化载具50传送到载具地轨410的小车450上。此时小车马达工作,小车450运动到地轨410前端,和第一横移机构200对接,将极板固化载具50输送到链条输送机构203上,最后第一横移机构200将极板固化载具50进行顶升定位并移动到下料工位,如此就完成了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的整个循环过程。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发明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0)

1.一种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放置石墨极板的极板固化载具;所述极板固化载具可移动经过放料工位和取料工位;
用于向位于所述放料工位的极板固化载具放置石墨极板的放料模组;
用于从位于所述取料工位的极板固化载具取出石墨极板的取料模组;
用于将所述极板固化载具从所述放料工位和所述取料工位循环输送的循环输送模组;
用于固化密封圈的加热固化装置;所述加热固化装置具有供所述循环输送模组穿过的固化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板固化载具包括:用于承载阴极石墨单极板的第一极板固化载具、用于承载阳极石墨单极板的第二极板固化载具;
所述循环输送模组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极板固化载具从所述放料工位和所述取料工位循环输送的第一循环输送模组、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极板固化载具从所述放料工位和所述取料工位循环输送的第二循环输送模组;
所述加热固化装置具有供所述第一循环输送模组穿过的第一固化通道和供所述第二循环输送模组穿过的第二固化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模组和所述取料模组中的至少一个模组包括:模组支架,设置于所述模组支架上的第一水平移动模组、竖直移动模组、以及用于吸取石墨极板的吸盘模组;所述第一水平移动模组用于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吸盘模组;所述竖直移动模组用于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吸盘模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模组包括:吸盘支架、用于检测所述极板固化载具上的石墨极板的检测传感器、柔性导向机构、以及吸盘;所述吸盘支架具有安装所述检测传感器的顶板、以及安装所述吸盘的底板;所述顶板通过所述柔性导向机构连接所述底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输送模组包括穿过所述固化通道的输送线;所述输送线用于将所述极板固化载具从所述放料工位沿第一水平方向向所述取料工位输送;所述加热固化装置包括沿所述输送线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极板升温区、极板保温区、以及极板冷却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板固化载具包括主体框架、以及支撑定位板;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上的相面对设置的两个侧板;每个所述侧板的内壁面上设有多个竖直排布的所述支撑定位板;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定位板之间的间距大于石墨极板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输送模组包括用于将极板固化载具沿与所述输送线相反方向输送的载具回流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回流机构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地轨、位于所述地轨上的小车;其中,所述小车用于承载所述极板固化载具;所述小车上设有用于检测小车位置的位置检测元件、用于驱动小车的小车马达、以及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输送所述极板固化载具的输送构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输送模组包括用于将极板固化载具沿与第一水平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输送的载具横移机构;
所述载具横移机构包括:用于将所述极板固化载具从与所述载具回流机构对接的对接工位输送至放料工位的第一横移机构、以及用于将所述极板固化载具从所述取料工位输送至与所述载具回流机构对接的对接工位的第二横移机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移机构和所述第二横移机构中的至少一个横移机构包括:横移气缸、顶升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顶升定位机构是链条输送机构;所述顶升定位机构用于承载定位极板固化载具;所述横移气缸用于驱动所述顶升定位机构沿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竖直的第二水平方向移动;所述链条输送机构用于将所述极板固化载具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
CN202022908686.8U 2020-12-07 2020-12-07 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 Active CN213520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8686.8U CN213520050U (zh) 2020-12-07 2020-12-07 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8686.8U CN213520050U (zh) 2020-12-07 2020-12-07 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20050U true CN213520050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27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08686.8U Active CN213520050U (zh) 2020-12-07 2020-12-07 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200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7582B (zh) 一种上料装置及电池组装系统
CN107297903B (zh) 一种用于电芯包膜、热熔及贴胶的自动流水线
CN210456544U (zh) 载板缓存装置及pvd镀膜设备
CN218655300U (zh) 新能源汽车ptc生产线底面陶瓷片自动上料装配设备
CN210456329U (zh) 一种用于avi检测机的自动上下料机
CN115682639A (zh) 一种小软包电池烘烤生产线
CN209105510U (zh) 一种自动覆晶的pcb加工设备
CN213520050U (zh) 石墨极板密封圈固化成形设备
CN114641202A (zh) 一种smt生产线
CN219155788U (zh) 一种电芯上料装置
CN214140267U (zh) 石墨极板自动上下料整平设备
CN107433768B (zh) 一种立式玻璃盖板油墨固化设备
CN113972402B (zh) 电芯自动烘烤线
CN210456328U (zh) 一种用于AVI检测机的水平快速换Tray盘机构
CN211789316U (zh) 用于电池高温化成的自动下料设备
CN207509981U (zh) 一种移印装置
CN210175993U (zh) 一种电池真空干燥设备
CN216889006U (zh) 铝壳电芯上料装置
CN216827274U (zh) 一种线圈模组筛选设备
CN218707166U (zh) 固化装置以及工艺设备
CN218579014U (zh) 一种电池上料排序装置
CN218014268U (zh) 一种软包电池高速分选机
CN215418207U (zh) 电池串排布装置
CN210594216U (zh) 一种电感空料盘移载机构
CN217807340U (zh) 一种搬送机构及真空镀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24

Address after: 214000 No. 12, Huanzhen North Road, Hudai Town,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028 No.20 Xinxi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XI LEAD AUTO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