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08818U - 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08818U
CN213508818U CN202021970814.5U CN202021970814U CN213508818U CN 213508818 U CN213508818 U CN 213508818U CN 202021970814 U CN202021970814 U CN 202021970814U CN 213508818 U CN213508818 U CN 213508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water
pavement layer
road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708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昕
艾治频
赵旭阳
李晨静
赵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9708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08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08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08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包括路面层和设置于所述路面层至少一侧的路缘石,其关键技术点在于,所述路面层靠近所述路缘石的一侧开设有与道路延伸方向一致的横向排水槽,所述横向排水槽顶部设置有水篦子;所述路缘石靠近所述路面层的侧部开设有竖向排水口,所述竖向排水口的进口处安装有格栅,所述竖向排水口与所述横向排水槽以及排水竖井相通,所述排水竖井与雨水口管连通,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水系统,使路面雨水由原来的点排水变成线‑面排水,大大提高道路集水排泄能力,施工简便,工程量小,对道路路面破坏影响小,施工工期短,施工期间对交通影响小,经济易行,投资少,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城市排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面不透水面的比例逐步增加,城市地面吸纳水分的能力大大降低。中国北方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其降水特点是:一是降水集中,全年降水集中于夏季,尤其是在7、8、9三个月最为集中。二是降水强度大,在中国北方夏季暴雨多,降水强度大,常常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降水。这种降水特点很容易在城市造成道路集水,形成内涝。由于降水集中和强度大的原因,导致很多城市一遇强降雨出现道路拥堵,交通瘫痪的现象,甚至时有溺水身亡的事件发生。如遇较长时间的强降雨,往往造成城市全面瘫痪,发生更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城市内涝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夏季城市几乎每年出现的现象。
目前,现有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是按照雨污分流设计,有专门的雨水排泄管网。雨水系统是按照城市道路雨水排泄设计规范设计的。排水口之间的间距为50米距离,无论是主干道还是次干道、地势低洼处还是地势较高处都是如此;各排水井口按照沿道路延伸方向排列。排水井呈垂直竖井;排水口形状呈长方形。一般在城市主干道排水口大小,长70cm,宽55cm;次干道排水口长40 cm,宽25cm;排水口设置铸铁格栅。
造成北方城市内涝的原因,一是现有城市道路排水口是点排,设计不合理,在短时间内不能及时将地面大量雨水排入地下输水管道。尤其是在平原城市中的地道桥,成为雨水集中的地方。二是城市道路繁忙,不宜大规模施工改造,多采用扩充地下排水管道,但是成效并不明显。
有鉴于此,需要实用新型一种施工简便,排水效果明显的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其施工简单,排水高效通畅,并同时提供其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包括路面层和设置于所述路面层至少一侧的路缘石,其关键技术点在于,所述路面层靠近所述路缘石的一侧开设有与道路延伸方向一致的横向排水槽,所述横向排水槽顶部设置有水篦子;所述路缘石靠近所述路面层的侧部开设有竖向排水口,所述竖向排水口的进口处安装有格栅,排水竖井设置于地下,所述竖向排水口与所述横向排水槽以及排水竖井相通,所述排水竖井与雨水口管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横向排水槽上缘设置有搭肩,所述水篦子搭设于所述搭肩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横向排水槽的截面为U型或梯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横向排水槽内设置有与所述横向排水槽内部相适配的砼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砼衬两侧高度低于所述横向排水槽的深度,所述水篦子搭设于所述砼衬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水篦子与所述路面层齐平或所述路面层靠近所述水篦子的一侧设置有泄水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横向排水槽的槽底和/或其顶部延其长度方向为V型倾斜结构,最低处与所述竖向排水口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横向排水槽的长度为20000~30000mm,宽度为250~350mm,深度为300~5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竖向排水口的底部与所述横向排水槽的槽底持平,其顶部高于路面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竖向排水口在主干道上的参数设置为:长70~80cm,高80~90cm,所述竖向排水口在次干道上的参数设置为:长40~50cm,高60~70cm。
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城市排水系统,使路面雨水由原来的点排水变成线-面排水,大大提高道路集水排泄能力,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
2.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城市排水系统,在现有城市道路基础上进行改造,不会大面积破坏路面结构,沿道路路牙侧开凿排水槽。施工简便,工程量小,对道路路面破环影响小,施工工期短,施工期间对交通影响小,经济易行,投资少,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路面层、2路缘石、3横向排水槽、4水篦子、5竖向排水口、6格栅、7排水竖井、8搭肩、9雨水口管、10泄水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包括路面层1和设置于所述路面层1至少一侧的路缘石2,路缘石2可以仅仅设置在路面层1的一侧,也可以两侧都设置。
路面层1靠近所述路缘石2的一侧开设有与道路延伸方向一致的横向排水槽3,横向排水槽3的长度为20000~30000mm,宽度为250~350mm,深度为300~500mm,等距离间隔设置。所述横向排水槽3的截面为U型或上宽下窄的梯形,其槽底延其长度方向为V型倾斜结构,即整体两端向其最低处设置有平缓的3~5%的坡降结构,方便雨水快速排出。
横向排水槽3顶部设置有水篦子4,其材质可以为抗压铸铁,其作用为方便向下排水,避免杂物进入排水槽,并避免行人踏入横向排水槽3内。水篦子4的固定方式为所述横向排水槽3上缘设置有搭肩8,所述水篦子4搭设于所述搭肩8上。还有另一种实施方案,在横向排水槽3内设置有与所述横向排水槽内部相适配的砼衬,所述砼衬两侧高度低于所述横向排水槽3的深度,所述水篦子4搭设于所述砼衬上。所述水篦子4与所述路面层1齐平或者所述路面层1靠近所述水篦子4的一侧设置有泄水坡,方便水在泄水坡的导向下流入横向排水槽3内,加速水的排速。
路缘石2靠近所述路面层1的侧部开设有竖向排水口5,所述竖向排水口5的进口处安装有格栅6,所述竖向排水口5的底部与所述横向排水槽3的槽底持平,其顶部高于路面层1,所述竖向排水口在主干道上的参数设置为:长70~80cm,高80~90cm,所述竖向排水口在次干道上的参数设置为:长40~50cm,高60~70cm。所述竖向排水口5与所述横向排水槽3以及排水竖井7相通,所述排水竖井7与雨水口管9连通。
所述横向排水槽3的槽底最低处与所述竖向排水口5相对应,水篦子4也可以设计为两端向其最低处设置有平缓的坡降结构,其最低处与所述竖向排水口5对应。
实施例1
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包括路面层1和设置于所述路面层1一侧的路缘石2,所述路面层1靠近所述路缘石2的一侧开设有与道路延伸方向一致的横向排水槽3,横向排水槽3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其长为25000mm,顶宽为400mm,底宽为350 mm,槽底和延其长度方向为V型倾斜结构,即整体两端向其最低处设置有平缓的坡降结构,最低处槽深约400mm,距排两端槽深约350mm,槽底形成3%的坡降。
所述横向排水槽3顶部设置有水篦子4,水篦子4为抗压铸铁格栅,所述横向排水槽3内部两侧顶部低于路面层1,形成搭肩8,所述水篦子4搭设于所述搭肩8上,所述水篦子4与路面层1保持一直,在本实施例中,水篦子4设置有最低处,路面层1靠近水篦子4最低处的区域设置有泄水坡10,排水槽布设位置,沿道路紧贴路牙,与道路平行布设,不影响道路车辆正常通行。
所述路缘石2靠近所述路面层1的侧部开设有竖向排水口5,所述竖向排水口5的进口处安装有格栅6,所述竖向排水口5的底部与所述横向排水槽3的槽底持平,其顶部高于路面层1,本实施例以主干道举例,所述竖向排水口的长为70cm,高为90cm(如果竖向排水口在次干道上时长为40cm,高为70cm)。所述竖向排水口5与所述横向排水槽3的槽底和水篦子4的最低处相对应,且所述竖向排水口5与所述横向排水槽3以及排水竖井7相通,所述排水竖井7与雨水口管9连通。
当降雨时,路面汇集周围雨水,通过路面流向进入排水槽,然后经横向排水槽沿坡度流入到排水口,进入排水竖井通过地下排水圆管,迅即将路面雨水排走。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式是在现有道路排水口基础上向道路延伸方向开挖横向排水槽,横向排水槽上覆盖抗压铸铁格栅水篦子。并在现有排水口基础上改进,在排水口两端开凿与横向排水槽连通。排水口安装铸铁篦子,规格、型号、材质依据在目前格栅基础上,再向下开挖,增加一个格栅,既提高过水能力,又可以拦截树叶垃圾物,排水口与排水竖井连通,排水竖井与雨水口管连通。
效果例
通过模型模拟计算排泄效率:实验假设地面积水深度50mm的水量计算,排尽地面雨水试验。
对照组在长为500mm、宽为200mm、深为80mm 的盒子底部长度方向两侧居中的位置各开设一40 mm *5 mm的排水孔。
试验组在长为500mm、宽为200mm、深为80mm 的盒子底部长度方向两侧居中的位置各开设一40 mm *5 mm的排水孔,在此排水孔基础上,向两侧增加排水孔,增加的排水孔按照10mm间隔排列,每个新增加的排水孔的长为40mm,宽为5mm。
排水实验,实验组比改造前排水时间缩短7.35倍,如果夏季遇到50mm强度的降雨,现有排水系统排水需要150分钟,极易造成排水不及时产生内涝,导致交通拥堵,甚至瘫痪;实验组模拟的本实用新型则只需要30分钟时间排水,而且,地面几乎不存水,不会产生路面积水而发生内涝现象,也不会影响交通,是彻底解决北方城市内涝发生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包括路面层(1)和设置于所述路面层(1)至少一侧的路缘石(2),其特征于,所述路面层(1)靠近所述路缘石(2)的一侧开设有与道路延伸方向一致的横向排水槽(3),所述横向排水槽(3)顶部设置有水篦子(4);所述路缘石(2)靠近所述路面层(1)的侧部开设有竖向排水口(5),所述竖向排水口(5)的进口处安装有格栅(6),排水竖井(7)设置于地下,所述竖向排水口(5)与所述横向排水槽(3)以及排水竖井(7)相通,所述排水竖井(7)与雨水口管(9)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排水槽(3)上缘设置有搭肩(8),所述水篦子(4)搭设于所述搭肩(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排水槽(3)的截面为U型或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排水槽(3)内设置有与所述横向排水槽(3)内部相适配的砼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砼衬两侧高度低于所述横向排水槽(3)的深度,所述水篦子(4)搭设于所述砼衬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篦子(4)与所述路面层(1)齐平或所述路面层(1)靠近所述水篦子(4)的一侧设置有泄水坡(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排水槽(3)的槽底和/或其顶部延其长度方向为V型倾斜结构,最低处与所述竖向排水口(5)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排水槽(3)的长度为20000~30000mm,宽度为250~350mm,深度为300~5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排水口(5)的底部与所述横向排水槽(3)的槽底持平,其顶部高于路面层(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排水口(5)在主干道上的参数设置为:长70~80cm,高80~90cm,在次干道上的参数设置为:长40~50cm,高60~70cm。
CN202021970814.5U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 Active CN213508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0814.5U CN213508818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0814.5U CN213508818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08818U true CN213508818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45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70814.5U Active CN213508818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0881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8574A (zh) * 2021-09-10 2021-11-30 苏彩丽 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组件
CN114259769A (zh) * 2021-12-25 2022-04-01 韶关市中群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老城区雨污水处理工艺及系统
CN114541546A (zh) * 2022-02-14 2022-05-27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
CN114703946A (zh) * 2022-05-05 2022-07-05 肖旭阳 一种公路路面积水处理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CN114922207A (zh) * 2022-06-29 2022-08-19 吉林省嘉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滑坡生态修复的排水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8574A (zh) * 2021-09-10 2021-11-30 苏彩丽 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组件
CN114259769A (zh) * 2021-12-25 2022-04-01 韶关市中群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老城区雨污水处理工艺及系统
CN114259769B (zh) * 2021-12-25 2022-08-02 韶关市中群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老城区雨污水处理工艺及系统
CN114541546A (zh) * 2022-02-14 2022-05-27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
CN114703946A (zh) * 2022-05-05 2022-07-05 肖旭阳 一种公路路面积水处理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CN114922207A (zh) * 2022-06-29 2022-08-19 吉林省嘉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滑坡生态修复的排水系统
CN114922207B (zh) * 2022-06-29 2023-01-13 张以晨 一种用于滑坡生态修复的排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508818U (zh) 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
CN110042724A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209837048U (zh) 一种公路边坡防滑坡装置
CN205295848U (zh) 一种稳固型生态透水铺装系统
CN110725382A (zh) 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地面雨水导流系统及应用方法
CN213681555U (zh) 一种城市道路
CN210886810U (zh) 一种山丘区集雨蓄水道路系统
CN113863465A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
CN208649829U (zh) 一种平地植草沟
CN112538797A (zh) 一种基于lid设施可应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
CN205313945U (zh) 一种生态透水铺装系统
CN206625107U (zh) 一种新型道路排水结构
CN206616658U (zh) 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
CN111472434A (zh) 一种山体雨洪水收集排泄装置和排泄方法
CN205313951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生态透水铺装系统
CN212983497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设计的溢流型排水结构
CN220274363U (zh) 道路分隔用预制花箱
CN218951878U (zh)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
CN203769045U (zh) 横槽式雨水口
CN217973883U (zh) 一种新型市政道路工程路基
CN216379837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
CN219059638U (zh) 一种用于环山型市政道路的雨水收集系统
CN220100139U (zh) 一种路面雨水滞蓄模块及海绵道路
CN215486159U (zh) 一种下穿暗埋段隧道排水结构
CN217053696U (zh) 一种暗沟增设用雨水篦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