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16658U - 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616658U CN206616658U CN201720262366.5U CN201720262366U CN206616658U CN 206616658 U CN206616658 U CN 206616658U CN 201720262366 U CN201720262366 U CN 201720262366U CN 206616658 U CN206616658 U CN 2066166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inwater
- water
- mound
- green
- works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6004 Quartz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06 fil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52 surfa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ebble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1 wate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涉及道路排水设施技术领域,包括绿化坡体、土丘、滤水层、截水沟、集水沟和雨水管,所述绿化坡体和土丘间隔设置,截水沟设置于绿化坡体较低侧和土丘之间,滤水层设置于绿化坡体和土丘的下方,绿化坡体临路侧设有集水沟,截水沟顺次与滤水层和雨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结合山地城市的地形地貌,当降雨量较小时,雨水可直接渗入坡面土壤;当雨量较大时,在多级截水沟的截流作用下,通过绿化坡体的多层过滤将雨水进行有效过滤后收集回用,使得雨水得到充分利用,便于美化城市环境增大绿化面积,减轻了降雨时雨水溢流进入道路、形成路面积水的现象,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排水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一些山地城市,由于城市地貌决定着地势高低存在差异,在降雨时难免造成高处的雨水迅速向低洼处汇集的情况。尤其进入夏季之后,随着降雨量的增多,各个沟渠中的雨水溢流进入道路,形成道路路面积水,进而形成城市内涝,严重的影响的人们的出行,同时也对道路造成损坏。因此如何能够对雨水进行有效截流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截留雨水,减少地面径流量,减轻山地城市道路积水现象的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包括绿化坡体、土丘、滤水层、截水沟、集水沟和雨水管,所述绿化坡体和土丘间隔设置,所述截水沟设置于绿化坡体较低侧和土丘之间,所述滤水层设置于绿化坡体和土丘的下方,所述绿化坡体临路侧设有集水沟,所述截水沟顺次与滤水层和雨水管连通。
作为优选,雨水管管壁径向上设有小孔。
作为优选,雨水管与地面之间夹角为α,α为8°-12°。
作为优选,雨水管管径为80mm-100mm。
作为优选,滤水层自上而下包括自然土壤、透水碎砖、果壳滤料、鹅卵石、石英砂和细沙土。
作为优选,土丘之间间距为2m。
作为优选,集水沟截面为倒梯形,集水沟两侧坡度均为0.5。
作为优选,集水沟采用浆砌片石做法。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合山地城市的地形地貌,当降雨量较小时,雨水可直接渗入坡面土壤中;当雨量较大时,在多级截水沟的截流作用下,通过绿化坡体的多层过滤将雨水进行有效过滤后回用,使得雨水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有效的增加了地表雨水入渗率,涵养土壤层,为绿色植被生长储存水分,便于美化城市环境、增大绿化面积,减轻了降雨时雨水溢流进入道路、形成路面积水的现象,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雨水管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绿化坡体;11、土丘;12、滤水层;121、自然土壤;122、透水碎砖;123、果壳滤料;124、鹅卵石;125、石英砂;126、细沙土;2、截水沟;3、集水沟;4、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包括绿化坡体1、土丘11、滤水层12、截水沟2、集水沟3和雨水管4,所述绿化坡体1和土丘11间隔设置,所述截水沟2设置于绿化坡体1较低侧和土丘11之间,所述滤水层12设置于绿化坡体1和土丘11的下方,所述绿化坡体1临路侧设有集水沟3;所述截水沟2顺次与滤水层12和雨水管4连通。土丘11之间等距离排列,每个土丘11和一个截水沟2设置为一组,该截水沟2对应汇集该土丘11一侧不能完全下渗的雨水。在本实施例中,首先需要根据斜坡的长度在整个坡体上结合其实际地形由高到低设置多个水平向的土丘11,对应多个土丘11配合使用多个截水沟2进行截水,最终实现分层截水,分层下渗,避免降雨量过大雨水由高到低流下造成的坡面冲刷以及路面积水的情况。当降雨量较小的时候,雨水可直接通过绿化坡体1渗入坡面土壤中,对植被进行涵养。当降雨量增大至雨水无法完全渗入绿化坡体1的土壤时,雨水便会沿绿化坡体1的坡面汇入截水沟2中,在截水沟2中汇集并逐渐入渗,对绿化坡体1的植物进行土壤涵养,多余的水分通过滤水层12的过滤进入埋在滤水层12下方的雨水管4中,继而随雨水管4排出。对于土丘11临路一侧未被绿化坡体1吸收的雨水则汇流进入集水沟3,集水沟3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过多的雨水流入道路的路面上,形成地表径流。
作为优选,雨水管4管壁径向上设有小孔。雨水管4管壁径向设有多个小孔,且小孔的设置的角度为沿管径方向设置,便于从各个角度收集从滤水层12中过滤后排出的水,经过滤水层12的有效过滤,该部分雨水可以用于城市绿化中,过滤后的雨水通过多个小孔汇集流入雨水管,最后集中到市政雨水回用系统进行回用。
作为优选,雨水管4与地面之间夹角为α,α为8°-12°。雨水管4沿滤水层11下方设置有多个,且其走向沿截水沟2长度方向设置,雨水管4与地面之间设置有8°-12°的夹角,该角度优选为10°,便于雨水管4中的雨水能够在自重作用下顺利流至较低端,进而汇集到市政雨水管道,通过市政雨水管道流入市政雨水回用系统。通过滤水层12过滤后的水的水质满足雨水回用的要求,能够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后续回用于生活用水和绿化浇洒。
作为优选,雨水管4管径为80mm-100mm。雨水管4的管径设置为80mm-100mm,既保证了不造成过多管路的成本投入,又满足了该山地城市区域的整体排水要求,通过该地区的最大降水量,结合雨水管4设计数量,选择较为合适的管径,保证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排水效果,满足雨季排水要求,避免道路路面出现积水现象。
作为优选,滤水层12自上而下包括自然土壤121、透水碎砖122、果壳滤料123、鹅卵石124、石英砂125和细沙土126。滤水层12主要对截水沟2截流的水进行过滤处理,首先由地面上的自然土壤121进行雨水的渗透吸收,当雨水量较大,自然土壤121不能完全吸收产生过饱和的时候,雨水则通过下方透水性良好的透水碎砖122、果壳滤料123、鹅卵石124、石英砂125和细沙土126逐层流至雨水管4的小孔中,进行雨水的统一收集。设计中使用的自然土壤121、透水碎砖122、果壳滤料123、鹅卵石124、石英砂125和细沙土126等物质的使用,能够有效的对雨水中供的土颗粒以及细沙进行过滤,保证流入雨水管4的雨水中不含有细沙等物质,便于后期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雨水资源,对雨水进行综合利用,如利用到用于生活用水和绿化浇洒,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缺水的问题,还可以减轻水体污染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作为优选,土丘11之间间距为2m。土丘11主要是用来配合截水沟2进行雨水的截流,避免雨水直接大面积流至路面造成排水不畅,进而引起大量积水,积水一方面对人们的出行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对低洼处的植被造成极大的破坏,不利于后期城市环境的美化。土丘11之间2m间距的设计,保证了设置于土丘11一侧的截水沟2能够有效地收集该区域的雨水,避免收集面积过大造成雨水积压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使该区域的雨水收集量和滤水层12的渗透速度相匹配,以实现最佳的收集处理效果。
作为优选,集水沟3截面为倒梯形,集水沟3两侧坡度为0.5。在本实施例中,集水沟3底部宽度和整体高度分别设计为0.2米和0.3米,两侧坡度为0.5,该坡度的设计有效的保证了汇流效果,同时还增加了集水沟3的储水量,避免雨水急剧汇集造成的满溢等现象。
作为优选,集水沟3采用浆砌片石做法。浆砌片石常用作路基工程中挡土墙或是一些公路的护坡,是采用接近长方体的为片石或接近正方体为块石用砂浆砌筑的做法,该做法形成的集水沟3具有沟渠结构稳定,耐冲刷,实用性强,使用时间长的特点,故采用浆砌片石沟,倒梯形的设计便于及时将土丘11临路一侧的雨水进行迅速收集,避免雨水直接流至路面形成积水,造成对路面的损害。
本实用新型结合山地城市的地形地貌,当降雨量较小时,雨水可直接渗入坡面土壤中;当雨量较大时,在多级截水沟的截流作用下,通过绿化坡体的多层过滤将雨水进行有效过滤后回用,使得雨水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有效的增加了地表雨水入渗率,涵养土壤层,为绿色植被生长储存水分,便于美化城市环境、增大绿化面积,减轻了降雨时雨水溢流进入道路、形成路面积水的现象,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绿化坡体(1)、土丘(11)、滤水层(12)、截水沟(2)、集水沟(3)和雨水管(4),所述绿化坡体(1)和土丘(11)间隔设置,所述截水沟(3)设置于绿化坡体(1)较低侧和土丘(11)之间,所述滤水层(12)设置于绿化坡体(1)和土丘(11)的下方,所述绿化坡体(1)临路侧设有集水沟(3),所述截水沟(2)顺次与滤水层(12)和雨水管(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4)管壁径向上设有小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4)与地面之间夹角为α,α为8°-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4)管径为80mm-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层(12)自上而下包括自然土壤(121)、透水碎砖(122)、果壳滤料(123)、鹅卵石(124)、石英砂(125)和细沙土(12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丘(11)之间间距为2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沟(3)截面为倒梯形,所述集水沟(3)两侧坡度均为0.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沟(3)采用浆砌片石做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62366.5U CN206616658U (zh) | 2017-03-17 | 2017-03-17 | 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62366.5U CN206616658U (zh) | 2017-03-17 | 2017-03-17 | 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616658U true CN206616658U (zh) | 2017-11-07 |
Family
ID=60233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26236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16658U (zh) | 2017-03-17 | 2017-03-17 | 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61665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81212A (zh) * | 2020-08-11 | 2020-12-15 | 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地下井防治城市内涝的系统 |
-
2017
- 2017-03-17 CN CN201720262366.5U patent/CN20661665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81212A (zh) * | 2020-08-11 | 2020-12-15 | 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地下井防治城市内涝的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96277B (zh) | 一种适用于上海城市社区绿地内部的功能型雨水花园 | |
CN104692588B (zh) | 用于处理河道岸边雨水排水的生态多维滞留系统 | |
CN205100360U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蓄滞结构 | |
CN206289491U (zh) | 一种人行道、绿地集蓄水系统 | |
CN208219338U (zh) | 一种新型雨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 |
CN101467511A (zh) | 城市道路绿化带分散式集雨渗灌装置 | |
CN105544417A (zh) | 一种使路面具有强大储蓄雨水能力并降低雨水流失的方法 | |
CN106677011A (zh) | 人行道、绿地集蓄水系统 | |
CN105421562A (zh) | 一种具有净化雨水初期路面径流及储水功能的绿化带 | |
CN206052850U (zh) | 一种道路绿化雨水调蓄系统 | |
CN201883360U (zh) | 道路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 |
CN203347000U (zh) | 一种适用于山地城市多砂径流的雨水花园系统 | |
CN205224230U (zh) | 一种lid型城市雨水渗蓄净排水暗渠 | |
CN206971036U (zh) | 用于海绵城市的绿地排水系统 | |
CN208072566U (zh) | 一种道路两侧雨水滞留系统 | |
CN211897679U (zh) |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 |
CN211447206U (zh) | 一种地铁停车场排水系统 | |
CN206616658U (zh) | 一种山地城市过滤截流系统 | |
CN107354842A (zh) | 一种公园生态透水及涵养植被的道路 | |
CN206902877U (zh) | 一种透水卵石沟及透水结构 | |
CN209369004U (zh) | 一种庭院雨水收集净化结构 | |
CN204112465U (zh) | 一种用于处理停车场雨水及调节小气候的蓄流湿地系统 | |
CN207685966U (zh) | 一种植草沟结构 | |
CN209958480U (zh) | 一种景区绿化蓄水池结构 | |
CN203174750U (zh) | 一种市政排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