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41546A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41546A
CN114541546A CN202210134251.3A CN202210134251A CN114541546A CN 114541546 A CN114541546 A CN 114541546A CN 202210134251 A CN202210134251 A CN 202210134251A CN 114541546 A CN114541546 A CN 114541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rainwater
urban road
escape canal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42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俊祥
庄沁祥
鲁飞
郑飞鹏
杨佳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3425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415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41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415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4Pipes o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sew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2Gutters; Kerbs ; 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roads or like traffic areas
    • E01C11/224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 E01C11/227Gutters; Channels ; Roof drainage discharge ducts set in sidewal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2Arrangement of sewer pipe-lines or pipe-line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4Pipes o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sewers
    • E03F3/046Open sewage chan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401Gullies for use in roads or pav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46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adapted to be used with kerb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6Gully grat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包括用于设置在道路一侧的多个间隔设置的雨水井,相邻雨水井之间并列设置有多个排水沟,多个排水沟连接形成的组合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雨水井相连通;其中,排水沟包括排水沟本体及排水沟盖板,排水沟的一侧设有第一排水槽,第一排水槽包括第一排水槽本体及第一排水槽盖板,第一排水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进水孔及多个第一出水孔,第一出水孔位于第一排水槽侧壁下部且与排水沟相连通,第一进水孔位于第一排水槽侧壁的上部且高于排水沟。该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能够提高施工效率,方便损坏后替换修复,能够降低路面积水风险,同时能对泥沙等杂质起到滞留作用,起到净水作用,降低雨水管堵塞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规模愈发庞大,城市道路的建设质量也朝着高质量化发展,体现道路路面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排水功能。
现有的城市道路的雨水排放结构性能较差,雨天容易积水,尤其是大暴雨期间,道路路面的杂物随雨水冲刷覆盖到道路一侧排水沟的盖板上,造成盖板堵塞无法及时排水,道路积水严重,影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传统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高负荷运转,不能有效的净水、排水,导致城市遇到大雨就产生积水问题。现有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多是采用现浇混凝土或砖砌结构,传统的现浇方式难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模板间连接的精度和平整度,导致水泥浆流失,增加了环境污染。并且,现有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不可拆卸,部分损坏后不方便维修,或修复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包括用于设置在道路一侧的多个雨水井,多个所述雨水井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雨水井之间并列设置有多个所述排水沟,多个所述排水沟依次连接形成排水沟组合体,所述排水沟组合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雨水井的上部相连通;其中,
所述排水沟包括排水沟本体及盖设于所述排水沟本体顶部的排水沟盖板,所述排水槽盖板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排水沟的一侧设有用作路缘石的第一排水槽,所述第一排水槽包括第一排水槽本体及盖设于所述第一排水槽本体顶部的第一排水槽盖板,所述第一排水槽与所述排水沟相邻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进水孔及多个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孔位于所述第一排水槽侧壁的下部且与所述排水沟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孔位于所述第一排水槽侧壁的上部且高于所述排水沟。
优选地,所述雨水井包括雨水井本体及盖设于所述雨水井本体顶部的雨水井盖板,所述雨水井盖板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雨水井的一侧设有用作路缘石的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二排水槽包括第二排水槽本体及盖设于所述第二排水槽本体顶部的第二排水槽盖板,所述第二排水槽与所述雨水井相邻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进水孔及多个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孔位于所述第二排水槽侧壁的下部且与所述雨水井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孔位于所述第二排水槽侧壁的上部且高于所述雨水井。
优选地,所述排水沟本体与所述第一排水槽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雨水井本体与所述第二排水槽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排水沟和所述第一排水槽均为预制件,所述雨水井和所述第二排水槽均为预制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均为椭圆形,椭圆形的第一进水孔的长轴垂直于所述第一排水槽的底壁,椭圆形的第二进水孔的长轴垂直于所述第二排水槽的底壁;
所述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均为矩形,所述第一出水孔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排水槽的底部平齐,所述第二出水孔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排水槽的底部平齐。
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水槽盖板的横截面以及所述第二排水槽盖板的横截面均呈倒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排水槽本体的内侧壁上端以及所述第二排水槽本体的内侧壁上端均开设有斜面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水槽盖板的上表面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二排水槽盖板的上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雨水井的侧壁上设有两个预制雨水管管口,两个所述雨水管管口同轴设置,且所述雨水管管口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排水槽的延伸方向一致,两个所述雨水管管口位于所述雨水井的侧壁的中下部;
相邻的两个所述雨水井之间设有一雨水管,所述雨水管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雨水管管口与所述雨水井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雨水井内设有钢格板,所述钢格板水平放置于所述雨水井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钢格板包括多个纵向引流扁钢、多个横向圆钢、横向阻泥沉沙扁钢及底部密实板面,多个所述纵向引流扁钢等间距分布,多个所述横向扁钢垂直连接于多个所述纵向引流扁钢上,所述底部密实板面固定连接于多个所述纵向引流扁钢的底部,所述横向阻泥沉沙扁钢垂直连接在多个所述纵向引流扁钢的一端。
本发明提供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通过在相邻的雨水井之间设置由多个排水沟依次连接形成的排水沟组合体,将道路上的雨水进行收集后汇入雨水井,排水沟为独立的单元,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预制加工,施工时仅需将多个排水沟用水泥砂浆进行连接即可,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并且在排水沟损坏后,仅需拆卸更换损坏处的排水沟,无需对整个雨水排放系统重新施工,节省材料消耗,降低施工成本。另外,排水沟一侧设置的排水槽,可用作路缘石使用,排水槽能够在排水沟盖板上的排水孔堵塞时,通过排水槽上的进水孔和出水孔将道路雨水排放到排水沟中,降低道路积水风险。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中雨水井本体和第二排水槽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中雨水井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中排水沟本体和第一排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中排水沟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中第一排水槽盖板和第二排水槽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中钢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雨水井1、雨水井本体11、雨水管管口111、槽型豁口112、雨水井盖板12、排水孔121、第二排水槽本体13、第一进水孔131、第一出水孔132、斜面部133、第二排水槽盖板14、凹槽141、排水沟2、排水沟本体21、排水沟盖板22、第一排水槽本体23、第一进水孔231、第一出水孔232、第一排水槽盖板24、雨水管3、钢格板4、纵向引流扁钢41、横向圆钢42、底部密实板面43、横向阻泥沉沙扁钢4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该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包括用于设置在道路一侧的多个雨水井1,多个雨水井1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雨水井1之间并列设置有多个排水沟2,多个排水沟2依次连接形成排水沟2组合体,所述排水沟2组合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雨水井1的上部相连通;其中,所述排水沟2包括排水沟本体21及盖设于排水沟本体21顶部的排水沟盖板22,排水槽盖板上设有多个排水孔121,排水沟2的一侧设有用作路缘石的第一排水槽,第一排水槽包括第一排水槽本体23及盖设于第一排水槽本体23顶部的第一排水槽盖板24,第一排水槽与排水沟2相邻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进水孔231及多个第一出水孔232,第一出水孔232位于第一排水槽侧壁的下部且与排水沟2相连通,第一进水孔231位于第一排水槽侧壁的上部且高于排水沟2。
具体地,多个雨水井1在道路一侧沿道路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雨水井1之间通过雨水管3相连通,用于将雨水井1中汇集的雨水向下游排放。多个排水沟2依次连接形成的排水沟2组合体,可将道路上流入的雨水汇集到雨水井1中,具体实施时,所述排水沟2组合体的两端连接在雨水井1的上部,所述雨水管3连接在雨水井1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井1包括雨水井本体11及盖设于雨水井本体11顶部的雨水井盖板12,雨水井盖板12上设有多个排水孔121,所述雨水井1的一侧设有用作路缘石的第二排水槽,第二排水槽包括第二排水槽本体13及盖设于第二排水槽本体13顶部的第二排水槽盖板14,第二排水槽与雨水井1相邻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进水孔131及多个第二出水孔132,第二出水孔132位于第二排水槽侧壁的下部且与雨水井1相连通,第二进水孔131位于第二排水槽侧壁的上部且高于雨水井1。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本体21与第一排水槽本体2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雨水井本体11与第二排水沟本体21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地,所述排水沟2和第一排水槽均为预制件,所述雨水井1和第二排水槽也均为预制件,具体实施时,排水沟2、第一排水槽、雨水井1及第二排水槽的尺寸大小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工厂进行预制加工,然后运输至道路施工现场进行铺设,排水沟2和排水井均为独立的预制件单元,排水沟2之间以及排水沟2与雨水井1之间均采用水泥砂浆连接,相较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的雨水排放系统,该道路雨水排放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施工时的效率,并且后期方便进行维护,例如排水沟2或雨水井1出现损坏时,只需拆卸更换损坏的排水沟2或雨水井1,无需对整个道路雨水排放系统进行重新施工,节省了材料消耗,降低了施工成本。
参见图4,该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中,排水沟2的一侧设置的第一排水槽,其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孔231和第一出水孔232,当道路上大体积杂物堵塞排水沟盖板22,影响道路排水时,第一排水槽侧壁上部的第一进水孔231可将道路上的雨水导流到第一排水槽内部,再通过第一排水槽侧壁下部的第一出水孔232排放到排水沟2中,最后汇集到雨水井1中,从而能够提高城市道路的雨水排放效率,避免因排水沟盖板22堵塞引发道路积水风险。具体实施时,第一排水槽的高度大于排水沟2高度,第一进水孔231的底部优选地与排水沟盖板22上表面平齐,第一排水槽作为路缘石使用,可以在将排水沟2施工和道路路缘石施工同时进行,进而节省施工工期,提高道路施工效率。
同样地,参见图2,雨水井1一侧设置的第二排水槽结构与第一排水槽结构相同,具体地,第二排水槽与第一排水槽的横截面相同,第二排水槽的长度与第一排水槽的长度相同或不同,具体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第二排水槽同样可以在雨水井盖板12堵塞时,将道路积水通过第二排水槽侧壁上部的第二进水孔131导流到第二排水槽内部,再通过第二排水槽侧壁下部的第二出水孔132排放到雨水井1中,从而能够提高雨水排放效率,降低道路积水风险。本实施例中,雨水井本体11的上部靠近第二排水槽的一侧开设有槽型豁口112,所述槽型豁口112的形状与排水沟2的形状相匹配,用于排水沟2与雨水井1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水孔231和第二进水孔131均为椭圆形,椭圆形的第一进水孔231的长轴垂直于第一排水槽的底壁,椭圆形的第二进水孔131的长轴垂直于第二排水槽的底壁。如此设置,椭圆形的进水孔能够阻挡住大体积的杂物,如道路两侧绿化带掉落的树枝、树叶等,防止大体积杂物进入到排水沟2造成排水沟2或雨水管3的堵塞。所述第一出水孔232和第二出水孔132均为矩形,第一出水孔232的底部与第一排水槽的底部平齐,第二出水孔132的底部与第二排水槽的底部平齐,如此设置,第一排水槽及第二排水槽中的雨水能够全部流入到排水沟2中,防止第一排水槽及第二排水槽中积水,防止因长时间积水造成污染产生异味等。
参见图3和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沟盖板22上的排水孔121和所述雨水井盖板12上的排水孔121均为椭圆形,排水孔121呈矩形阵列分布,椭圆形的排水孔121能够在提高排水效率同时,能够阻止道路上的大体积杂物进入排水沟2,防止阻塞排水沟2和雨水管3。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沟盖板22与排水沟本体21的顶部之间通过卡接槽结构卡接,从而能够将排水沟盖板22牢固卡接在排水沟本体21的顶部,防止其移动;雨水井盖板12与雨水井本体11的顶部之间通过卡接槽结构卡接,从而能够将雨水井盖板12牢固卡接在雨水井本体11的顶部,防止其移动。排水沟盖板22和雨水井盖板12方便拆卸,方便对排水沟2和雨水井1内部进行清理。
参见图6,所述第一排水槽盖板24的横截面以及第二排水槽盖板14的横截面均呈倒等腰梯形,第一排水槽本体23的内侧壁上端以及第二排水槽本体13的内侧壁上端均开设有斜面部133。如此设置,第一排水槽盖板24能够牢固卡接在第一排水槽本体23的顶部,第二排水槽盖板14能够牢固卡接在第二排水槽本体13的顶部。所述第一排水槽盖板24的上表面的两端以及第二排水槽盖板14的上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凹槽141,通过设置凹槽141,在需要对第一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槽进行清理时,通过在凹槽141中插入撬杆,即可轻松将第一排水槽盖板24及第二排水槽盖板14翘起,或者在两个凹槽141中插入夹板,可方便将第一排水槽盖板24及第二排水槽盖板14夹起,从而方便对排水槽内部进行清理,减少堵塞的风险,增加整体排水能力。第一排水槽盖板24和第二排水槽盖板14采用预制件,可多次往复使用,损坏可方便进行替换。
所述雨水井1的侧壁上设有两个预制雨水管管口111,两个雨水管管口111同轴设置,且雨水管管口111的轴线方向与第二排水槽的延伸方向一致,两个雨水管管口111位于雨水井1的侧壁的中下部。相邻的两个雨水井1之间设有一雨水管3,雨水管3的两端分别通过雨水管管口111与雨水井1相连通。具体地,雨水井1在预制加工时,可根据不同的排水要求,调整雨水井1下部雨水管管口111尺寸,以适用于各类型的城市道路的排水需求,减少雨水井1处渗水、漏水的现象,增加整体密闭性。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井1内设有钢格板4,钢格板4水平放置于雨水井1的底部。参见图7,所述钢格板4包括多个纵向引流扁钢41、多个横向圆钢42、横向阻泥沉沙扁钢44及底部密实板面43,多个纵向引流扁钢41等间距分布,多个横向扁钢垂直连接于多个纵向引流扁钢41上,底部密实板面43固定连接于多个纵向引流扁钢41的底部,横向阻泥沉沙扁钢44垂直连接在多个纵向引流扁钢41的一端。该钢格板4放入雨水井1内时,横向阻泥沉沙扁钢44朝向水流下游方向设置,排水沟2及雨水管3中的雨水汇入雨水井1后,泥沙等杂质沉积到雨水井1底部,落入钢格板4的底部密实板面43上部,横向阻泥沉沙扁钢44可阻挡泥沙等杂质随水流流动,对泥沙起到滞留作用。横向圆钢42连接在纵向引流扁钢41的中部,与底部密实板面43之间间隔预设距离,横向圆钢42方便将钢格板4从雨水井1底部取出,钢格板4从雨水井1取出时,只需用钩子勾住横向圆钢42即可将钢格板4从雨水井1中提起出来。可以理解的是,横向阻泥沉沙扁钢44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横向阻泥沉沙扁钢44沿纵向引流钢板41的延伸方向等间距分布,从而起到多重阻泥沉沙作用。钢格板4从雨水井1取出时,沉积在钢格板4的底部密实板面43上的泥沙等杂质一并带出雨水井1,对泥沙清理后可重复使用,通过钢格板4的阻泥沉沙作用,可降低雨水管3堵塞的风险。具体实施时,钢格板4采用钢质材料焊接而成,整体热浸锌处理,提高抗腐蚀能力,延长钢格板4的使用寿命。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排水沟2的底部也设置有钢格板4,排水沟2中的钢格板的尺寸根据排水沟2的尺寸进行定制。
该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的安装施工方法如下:施工人员依据设计去定制所需的整体预制的排水沟本体21和第一排水槽本体23组合结构、整体预制的雨水井本体11和第二排水槽本体13组合结构、排水沟盖板22、第一排水槽盖板24、第二排水槽盖板14、雨水井盖板12、钢格板4及雨水管管口111。先将整体预制的雨水井本体11和第二排水槽本体13组合结构放在路基上,接着将雨水管3连同,然后将整体预制的排水沟本体21和第一排水槽本体23组合结构搭设在水稳层上,通过水泥砂浆将排水沟本体21和第一排水槽本体23组合结构与雨水井本体11和第二排水槽本体13组合结构连成整体,同样地方式连接其他相邻的所述排水沟本体21和第一排水槽本体23组合结构以及所述雨水井本体11和第二排水槽本体13组合结构,再接着将钢格板4安装至雨水井本体11底部,最后将雨水井盖板12盖设在雨水井本体11顶部,将排水沟盖板22盖设在排水沟本体21顶部,将第一排水槽盖板24和第二排水槽盖板14分别盖设在第一排水槽本体23的顶部和第二排水槽本体13的顶部。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采用预制结构,能够提高施工效率,节省材料消耗,降低施工成本,对城市道路上的雨水排放效果好,能够降低路面积水风险,同时钢格板能够对雨水中的泥沙等杂质起到滞留作用,定期从雨水井中取出钢格板清理,可起到净水作用,降低雨水管堵塞风险。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在道路一侧的多个雨水井,多个所述雨水井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雨水井之间并列设置有多个所述排水沟,多个所述排水沟依次连接形成排水沟组合体,所述排水沟组合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雨水井的上部相连通;其中,
所述排水沟包括排水沟本体及盖设于所述排水沟本体顶部的排水沟盖板,所述排水槽盖板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排水沟的一侧设有用作路缘石的第一排水槽,所述第一排水槽包括第一排水槽本体及盖设于所述第一排水槽本体顶部的第一排水槽盖板,所述第一排水槽与所述排水沟相邻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进水孔及多个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孔位于所述第一排水槽侧壁的下部且与所述排水沟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孔位于所述第一排水槽侧壁的上部且高于所述排水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包括雨水井本体及盖设于所述雨水井本体顶部的雨水井盖板,所述雨水井盖板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雨水井的一侧设有用作路缘石的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二排水槽包括第二排水槽本体及盖设于所述第二排水槽本体顶部的第二排水槽盖板,所述第二排水槽与所述雨水井相邻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进水孔及多个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孔位于所述第二排水槽侧壁的下部且与所述雨水井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孔位于所述第二排水槽侧壁的上部且高于所述雨水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本体与所述第一排水槽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雨水井本体与所述第二排水槽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和所述第一排水槽均为预制件,所述雨水井和所述第二排水槽均为预制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均为椭圆形,椭圆形的第一进水孔的长轴垂直于所述第一排水槽的底壁,椭圆形的第二进水孔的长轴垂直于所述第二排水槽的底壁;
所述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均为矩形,所述第一出水孔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排水槽的底部平齐,所述第二出水孔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排水槽的底部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槽盖板的横截面以及所述第二排水槽盖板的横截面均呈倒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排水槽本体的内侧壁上端以及所述第二排水槽本体的内侧壁上端均开设有斜面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槽盖板的上表面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二排水槽盖板的上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的侧壁上设有两个预制雨水管管口,两个所述雨水管管口同轴设置,且所述雨水管管口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排水槽的延伸方向一致,两个所述雨水管管口位于所述雨水井的侧壁的中下部;
相邻的两个所述雨水井之间设有一雨水管,所述雨水管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雨水管管口与所述雨水井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内设有钢格板,所述钢格板水平放置于所述雨水井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格板包括多个纵向引流扁钢、多个横向圆钢、横向阻泥沉沙扁钢及底部密实板面,多个所述纵向引流扁钢等间距分布,多个所述横向扁钢垂直连接于多个所述纵向引流扁钢上,所述底部密实板面固定连接于多个所述纵向引流扁钢的底部,所述横向阻泥沉沙扁钢垂直连接在多个所述纵向引流扁钢的一端。
CN202210134251.3A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 Pending CN1145415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4251.3A CN114541546A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4251.3A CN114541546A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41546A true CN114541546A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76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4251.3A Pending CN114541546A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4154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73314U (zh) * 2011-11-01 2012-06-13 武汉市建筑设计院 雨水排水井
CN213508818U (zh) * 2020-09-10 2021-06-22 赵旭阳 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
CN213539239U (zh) * 2020-08-06 2021-06-25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可被快速清理的沉砂装置的雨水集水井
CN214573074U (zh) * 2021-01-27 2021-11-02 北京嘉顺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路缘石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73314U (zh) * 2011-11-01 2012-06-13 武汉市建筑设计院 雨水排水井
CN213539239U (zh) * 2020-08-06 2021-06-25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可被快速清理的沉砂装置的雨水集水井
CN213508818U (zh) * 2020-09-10 2021-06-22 赵旭阳 一种面排式防内涝城市排水系统
CN214573074U (zh) * 2021-01-27 2021-11-02 北京嘉顺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路缘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7911C (zh) 环保型道路雨水口
CN107805990B (zh) 一种路面雨水排除净化自清洁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104790510B (zh) 一种带坡度的模块组装式排水沟
KR20140098420A (ko) 선배수 기능을 내포한 프리캐스트 방호벽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17439127U (zh) 一种用于城市道路的海绵型边沟结构
CN114541546A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
CN216474335U (zh) 一种用于安装夜光透水地砖的地基结构
CN215593749U (zh) 一种道路涵洞结构
CN113622293A (zh) 桥梁伸缩缝排水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114922277A (zh) 一种用于城市道路的海绵型边沟结构
JP4000580B2 (ja) 排水装置内包縁石
CN210597535U (zh) 一种用于黑臭河道治理的下沉式截流槽系统
CN211498333U (zh) 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路基排水结构
CN209011265U (zh) 一种具有清淤功能的排水沟
KR20040048556A (ko) 도로의 배수처리 방법
CN213773717U (zh) 雨水口
CN216838968U (zh) 一种桥面透水结构
CN211057827U (zh) 一种边坡排水结构
CN218712169U (zh) 一种路面铺装层间水排水装置
CN220100125U (zh) 一种道路施工用排水结构
CN216474327U (zh) 一种城市道路透水型人行道结构
CN213329212U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人非不共板道路的雨水蓄排结构
CN218757721U (zh) 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7870874U (zh) 环保型雨水口
CN219638066U (zh) 一种线性雨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