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7721U - 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7721U
CN218757721U CN202223207873.9U CN202223207873U CN218757721U CN 218757721 U CN218757721 U CN 218757721U CN 202223207873 U CN202223207873 U CN 202223207873U CN 218757721 U CN218757721 U CN 218757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water
municipal construction
wall
utiliz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078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能
沈伟锋
陈永华
刘锋
周志鸿
陈星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Cuiheng New District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Affairs Center
Changda Municipal Engineering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Cuiheng New District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Affairs Center
Changda Municipal Engineering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Cuiheng New District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Affairs Center, Changda Municipal Engineering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Cuiheng New District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Affairs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2232078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7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7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77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水管、沉淀池、出水管与储水井;其中,所述沉淀池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导流墙和第二导流墙;所述第一导流墙与沉淀池靠近进水管的一侧间形成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一导流墙与第二导流墙之间形成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二导流墙与沉淀池靠近出水管的一侧间形成第三沉淀池,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第二导流墙,导流墙旁并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可以挡住泥沙等沉淀物,经沉淀后干净的雨水可以渗过,不会产生高低差,雨水流入下一沉淀池后不会将沉淀物带起流入下一沉淀池,起到更好分离杂质,提高沉淀过滤效果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在市政建设领域,往往采用雨污水分流收集,雨水直接排往下游水体,如江、河、湖泊等,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施工用水,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水,包括施工用水,生活区、办公区、洗车、机械设备的清洗、控制场地扬尘的喷淋降尘、绿化养护、厕所冲洗等需要大量的水量,而传统的方式没能对废水有很好的回收利用,大部分的水资源未经循环,直接排入江河或者市政管网,造成巨大浪费。
目前建筑工地对雨水等非传统水源的利用上,主要是通过收集池、沉淀池对非传统水源进行收集和单独使用,常用多级沉淀,设置多个沉淀池,雨水经收集池收集后流入沉淀池进行沉淀,雨水先在第一沉淀池中沉淀,当雨水汇满第一沉淀池后溢至第二沉淀池,雨水在第二沉淀池进行二次沉淀,以此类推。
采用此种沉淀方式进行雨水收集利用的的缺点是,在沉淀池使用几次后其内会有淤泥等杂物,当前一沉淀池中的雨水汇满溢出至后一沉淀池时,雨水由上至下流入时,会将沉淀池底部的淤泥带起,容易使得清澈的雨水再度浑浊,影响沉淀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至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
依次相连通的进水管、沉淀池、出水管与储水井;
其中,所述沉淀池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导流墙和第二导流墙;所述第一导流墙与沉淀池靠近进水管的一侧间形成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一导流墙与第二导流墙之间形成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二导流墙与沉淀池靠近出水管的一侧间形成第三沉淀池;所述第一导流墙与第二导流墙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沉淀池至第三沉淀池形成S型沉淀流道;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一导流墙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第二导流墙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坡向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底部具有坡度,由进水管坡向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井内设置有抽水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上方设置有进水盖板,所述沉淀池上方设置有若干个沉淀盖板,所述沉淀盖板上端面设置有拉手。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靠近进水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爬梯,所述储水井内壁上设置有踏步。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之一: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第二导流墙,导流墙旁并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可以挡住泥沙等沉淀物,经沉淀后干净的雨水可以渗过,不会产生高低差,雨水流入下一沉淀池后不会将沉淀物带起流入下一沉淀池,起到更好分离杂质,提高沉淀过滤效果的作用。
雨水经过三级沉淀池沉淀后,汇集到管井循环利用。利用埋设好的雨、污水排水管道和检查井(储水井)做储水设备,收集雨水,将收集的雨水用于车辆进出场的冲洗用水、管道砂垫层及砂石回填的浸水密实、管道的闭水实验及现场扬尘喷洒用水。雨水收集后循环利用,起到节水环保,减少污水排放,节约成本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市政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A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B-B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C-C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储水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水管;3、出水管;4、储水井;21、第一沉淀池;22、第二沉淀池;
23、第三沉淀池;24、第一导流墙;25、第二导流墙;26、第一过滤网;
27、第二过滤网;28、沉淀盖板;281、拉手;29、爬梯;11、进水盖板;
41、踏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
依次相连通的进水管1、沉淀池、出水管3与储水井4,制作沉淀池时,先将素土夯实,再用碎石或碎砖垫层,接着采用C10混凝土制作沉淀池底板,然后用MU7.5砖、M5混合砂浆砌筑侧壁,而沉淀的池内表面均抹厚度为20mm的1:2水泥砂浆。
如图1所示,所述沉淀池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导流墙24和第二导流墙25;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导流墙24与沉淀池靠近进水管1的一侧间形成第一沉淀池21,所述第一导流墙24与第二导流墙25之间形成第二沉淀池22,所述第二导流墙25与沉淀池靠近出水管3的一侧间形成第三沉淀池23。
第一沉淀池21用于污水的初次沉淀,将大颗粒的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沉淀下来。第二沉淀池22用来做进一步的沉淀,去除相对较小的颗粒物。第三沉淀池23用来临时存放经过处理的清水。
所述第一导流墙24与第二导流墙25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沉淀池21至第三沉淀池23形成S型沉淀流道,增加了水流沉淀路径,使得沉淀效果更佳,室外雨水先经进水管1流入第一沉淀池21,后经第一沉淀池21及第一过滤网26进行过滤沉淀,后流入第二沉淀池22,沉淀过滤完成后即流入第三沉淀池23,第三沉淀池23用来临时存放经过处理的清水,清水经出水管3流入储水井4。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沉淀池21与第二沉淀池22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网26,所述第一过滤网26与所述第一导流墙2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22与第三沉淀池23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网27,所述第二过滤网27与所述第二导流墙25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过滤网26的网孔不大于5mm,过滤网既可以保证水流的正常流通,延缓水体的腐化变质发臭,又减少了较大的颗粒和树叶、柳絮等杂物的进入,从而降低过滤后的清水又被二次污染的可能,减少诸如增压吸水泵和喷淋设备被堵塞的风险,所述第二过滤网27的网孔不大于3mm,进一步控制较小颗粒的不要流过。
所述进水管1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坡向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底部具有坡度,由进水管1坡向出水管3,导流板用于进水时将室外的雨水导流至沉淀池。
所述储水井4内设置有抽水装置,所述抽水装置为增压吸水泵等,增压吸水泵的抽水口通过带有过滤网的水管连接储水井4,水泵的出水口分别连接自动喷淋冲洗器、清洗池、场地喷淋、绿化灌溉和厕所冲洗等。
如图4所示,所述进水管1上方设置有进水盖板11,所述沉淀池上方设置有若干个沉淀盖板28,所述沉淀盖板28上端面设置有拉手281,所述沉淀盖板28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所述进水盖板11和沉淀盖板28用于方便清理沉淀物,所述拉手281用于方便打开盖板,在沉淀物较多时可使用人工或机器将沉淀物清理干净,首先将水抽干,然后可用人工或者机器清理、抽取污泥,清理周期视情况而定。
如图5所示,所述沉淀池靠近进水管1的侧壁上设置有爬梯29,所述储水井4内壁上设置有踏步41,所述爬梯29与踏步41方便工人清理或维修系统。

Claims (8)

1.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相连通的进水管(1)、沉淀池、出水管(3)与储水井(4);
其中,所述沉淀池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导流墙(24)和第二导流墙(25);所述第一导流墙(24)与沉淀池靠近进水管(1)的一侧间形成第一沉淀池(21),所述第一导流墙(24)与第二导流墙(25)之间形成第二沉淀池(22),所述第二导流墙(25)与沉淀池靠近出水管(3)的一侧间形成第三沉淀池(23);所述第一导流墙(24)与第二导流墙(25)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沉淀池(21)至第三沉淀池(23)形成S型沉淀流道;所述第一沉淀池(21)与第二沉淀池(22)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网(26),所述第一过滤网(26)与所述第一导流墙(2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22)与第三沉淀池(23)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网(27),所述第二过滤网(27)与所述第二导流墙(2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坡向沉淀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底部具有坡度,由进水管(1)坡向出水管(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井(4)内设置有抽水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上方设置有进水盖板(11),所述沉淀池上方设置有若干个沉淀盖板(2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盖板(28)上端面设置有拉手(281)。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靠近进水管(1)的侧壁上设置有爬梯(2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井(4)内壁上设置有踏步(41)。
CN202223207873.9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Active CN218757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7873.9U CN218757721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7873.9U CN218757721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7721U true CN218757721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77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07873.9U Active CN218757721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77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76718Y (zh) 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108104247B (zh) 具有初期雨水弃流功能的混合流非下凹生物滞留池
CN108797756A (zh) 一种景观绿化内雨水渗透净化储蓄系统
CN209585257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回收系统
CN109797839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及截污操作方法
CN106638882A (zh)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9353440U (zh) 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蓄排系统
CN114991253A (zh) 雨水净化调蓄系统
CN207727657U (zh) 一种斜坡道路的底部防洪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7342341U (zh) 一种工地回收水处理系统
CN111287079A (zh) 一种新型高架桥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CN218757721U (zh) 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4994272U (zh) 一种农村雨水收集装置
CN211597025U (zh) 一种地下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07760928U (zh) 一种高层建筑屋顶海绵园林雨水收集循环系统
CN108532711B (zh)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建筑体系
CN217439061U (zh) 雨水净化调蓄系统
CN207507130U (zh) 洗漱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
CN216108857U (zh) 一种场地雨水错峰排放及超量溢流系统
CN112609528A (zh) 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9137872U (zh) 一种水回收系统
CN217041683U (zh) 混凝土泵管冲洗废水处理再利用系统
CN212689073U (zh)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04225257U (zh) 一种环保型预制双箱深孔式排水井
CN219430967U (zh) 一种用于末端截留泥沙的排水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