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83833U - 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83833U
CN213483833U CN202022714124.XU CN202022714124U CN213483833U CN 213483833 U CN213483833 U CN 213483833U CN 202022714124 U CN202022714124 U CN 202022714124U CN 213483833 U CN213483833 U CN 213483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
elastic
heat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1412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正远
郑卫鑫
曾毅
薛志翔
唐海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wei Fudi Battery Co ltd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wei Fudi Battery Co ltd,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wei Fudi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1412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83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83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83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装置,用于电池模组的加热或者降温。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导热件、换热管以及支撑结构;所述导热件设于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所述支撑结构设于所述换热管远离所述导热件的一侧;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及设于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换热管一侧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至少一弹性单元,所述换热管置于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导热件之间,所述至少一弹性单元受挤压变形而产生弹性推力作用于所述换热管,并通过所述换热管挤压所述导热件与所述电池模组贴合,由此可以减少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电池模组热交换路径中存在的空隙,从而可以减少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电池模组热交换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池模组的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提速,电池热管理也变得越发重要。液冷或者液热作为相关技术中比较有效的热管理方式,越来越多地搭载在许多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内。液冷方式中,换热管承载着直接加热或者冷却电池单体的作用,在热管理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限位紧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热交换的效率。
现有技术中,电池包通过支架将换热管固定在电池上,然而支架与电池通常不能有效地接触,导致换热管与电池换热效率低,对电池的降温不充分,影响电池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电池模组的换热装置,能够提高换热管与电池模组的换热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装置,用于电池模组的加热或者降温,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导热件、换热管以及支撑结构;所述导热件设于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所述支撑结构设于所述换热管远离所述导热件的一侧;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及设于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换热管一侧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至少一弹性单元,所述换热管置于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导热件之间,所述至少一弹性单元受挤压变形而产生弹性推力作用于所述换热管,并通过所述换热管挤压所述导热件与所述电池模组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弹性件,支撑结构在支撑换热管时,弹性件的弹性单元受挤压发生弹性变形而对换热管形成弹性推力,通过推动换热管挤压导热件使导热件与电池模组接触,由此可以减少换热管与电池模组热交换路径中存在的空隙,从而减少换热管与电池模组热交换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装置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沿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支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的弹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X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弹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换热装置;2电池模组;
10导热件;20换热管;30支撑结构;
31支撑板;32弹性件;
311支撑主体;312限位部;312a第一限位部;312b第二限位部;312c第三限位部;312d第四限位部;313限位面;313a第一限位面;313b第二限位面;313c第三限位面;313d第四限位面;314第一加强筋;315限位筋;316第二加强筋;317a第一限位空间;317b第二限位空间;
321第一平板基体;322第二平板基体;323弹性支撑体;324第三平板基体;325条形凸脊;326通孔;
3231弯曲部;3233平直部;
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者类似的元件或者具有相同或者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1,适用于电池模组2的加热或者降温。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1包括导热件10、换热管20以及支撑结构30。导热件10设于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之间,支撑结构30设于换热管20远离导热件10的一侧。支撑结构30包括支撑板31及设于支撑板31朝向换热管20一侧的弹性件32。弹性件32包括至少一弹性单元,当支撑结构30用于支撑换热管20时,换热管20置于弹性件32和导热件10之间,所述至少一弹性单元受挤压变形而产生弹性推力作用于换热管20,以推动换热管20挤压导热件10与电池模组2贴合。
现有技术中,如果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热交换的路径(即换热管20-导热件10-电池模组2)中存在空隙,空隙中的空气的导热率较低,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进行热交换时,换热管20内的流体携带的冷量或者热量会在所述空隙处发生损耗,不能及时的传递到电池模组2中,会降低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的热交换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装置1,通过设置弹性件32,支撑结构30在支撑换热管20的过程中,弹性件32的弹性单元受挤压发生弹性变形而对换热管20形成弹性推力,以推动换热管20挤压导热件10与电池模组2贴合,使得导热件10能够同时和换热管20及电池模组2保持接触,可以减少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热交换路径中存在的空隙,从而减少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热交换过程中的损耗,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其中,导热件10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可以是金属导热件或者是非金属导热件。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10优选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垫片,在换热管10挤压导热件10时,导热件10会发生弹性变形,更容易和换热管20及电池模组2紧密贴合,有利于使换热管20-导热件10-电池模组2的热交换路径中的空隙更少甚至没有,更进一步地减少了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热交换过程中的损耗,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之间的换热效率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换热管20包括换热主体及连接于所述换热主体相对两端的进液管及出液管,所述换热主体由若干并排设置且连通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的管体组成,换热管20的具体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的结构基本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如图3所示,电池模组2、导热件10以及换热管20的延伸方向均为第一方向A。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电池模组2沿第一方向A的不同区域均可以通过导热件10与换热管20进行热交换,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模组2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导热件10的长度,导热件10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换热管20的换热主体的长度。更优的,电池模组2、导热件10及换热管20的换热主体的长度基本相等,不仅可以保证电池模组2沿第一方向A的不同区域均可以通过导热件10与换热管20进行热交换,还可以减小导热件10和换热管20的换热主体的长度、降低导热件10和换热管20的生产成本。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这里的“多个”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含义。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支撑结构30沿第一方向A间隔排布于换热管20远离导热件10的一侧,能够对换热管20沿第一方向A的不同区域进行支撑,以通过推动换热管20沿第一方向A的不同区域使导热件10沿第一方向A的不同区域均能够和换热管20及电池模组2贴合,有利于提高换热管20和电池模组2之间的换热效率;再者,多个支撑结构30间隔排布,还可以减少换热管20与支撑结构30之间的热量交换,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的换热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板31的形状大致呈矩形,包括支撑主体311及设于支撑主体311朝向换热管20一侧的至少一对限位部312,每一对限位部31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A的第二方向B间隔排布。其中,当支撑板31设有多对限位部312时,多对限位部312沿第一方向A间隔排布,这里的“多对”是指两对及两对以上的含义。具体的,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31沿第一方向A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一对限位部312,每一对限位部312分别位于支撑板31沿第二方向B的相对两端。更具体的,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31的四个角落处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312a、第二限位部312b、第三限位部312c以及第四限位部312d;第一限位部312a和第二限位部312b为对应的一对限位部,第一限位部312a和第二限位部312b位于支撑板31沿第一方向A的一端且分别位于支撑板31沿第二方向B的相对两端;同样的,第三限位部312c和第四限位部312d为对应的一对限位部,第三限位部312c和第四限位部312d位于支撑板31沿第一方向A的另一端且分别位于支撑板31沿第二方向B的相对两端。
如图4所示,每一对限位部312之间具有限位空间,支撑结构30支撑换热管20的过程中,换热管20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由此可以有效地对换热管20形成限位作用,以避免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而摩擦电池模组2的风险。具体的,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12a与第二限位部312b之间具有第一限位空间317a,第三限位部312c与第四限位部312d之间具有第二限位空间317b,第一限位空间317a和第二限位空间317b沿第一方向A间隔分布,换热管20同时位于第一限位空间317a和第二限位空间317b内,具有更稳定的限位效果。进一步的,每一个限位部312还包括一个限位面313,每一对限位部312对应的两个限位面313相对。具体的,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12a包括第一限位面313a,第二限位部312b包括第二限位面313b,第三限位部312c包括第三限位面313c,第四限位部312d包括第四限位面313d;其中,第一限位面313a与第二限位面313b为相对的两个限位面,第三限位面313c与第四限位面313d为相对的两个限位面。如图4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限位面313是一个斜平面,相对的两个限位面313之间形成一个扩口型的限位空间,有利于换热管20放入所述限位空间内。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限位面313还可以是一个弧形面,每一个限位面313向远离相对的另一个限位面313的一侧凹陷,由此相对的两个限位面313可以与换热管20的外壁面贴合,有利于稳定换热管20与每一个限位部31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更有效地限定换热管20。
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31沿第一方向A设有多对限位部312时,沿第一方向A上相邻的任意两个限位部312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314。具体的,如图6所示,第一限位部312a与第三限位部313c之间设有一第一加强筋314,第二限位部312b与第四限位部313d之间设有另一第一加强筋314,每一第一加强筋314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沿第一方向A上相邻的两个限位部312连接。由此,第一加强筋314可以用于加强支撑板31的结构强度,提高限位部312的结构稳定性,避免限位部312发生变形。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31背朝限位部312的一侧的还设有第二加强筋316,第二加强筋316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支撑板31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如图5及图6所示,支撑板31于至少一对限位部312之间设有至少一限位筋315,每一限位筋315沿第二方向B延伸。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31设有两对限位部312且每一对限位部312之间设有一限位筋315,其中,每一限位筋315沿第二方向B延伸至每一端连接于一限位部312,即每一限位筋315连接于一对限位部312之间。由此,支撑主体311、两对限位部312对应的两条第一加强筋314以及两对限位部312对应的两条限位筋315共同围拢形成一个开口朝向换热管20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于收容弹性件32。其中,第一加强筋314可以对弹性件32沿第二方向B的水平移动起到限位作用,限位筋316可以对弹性件32沿第一方向A的水平移动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避免换热管20与弹性件32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而导致支撑不稳定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31设有两对限位部312时,每一对限位部312之间可以设有多条限位筋316,多条限位筋316沿第二方向B间隔排布,支撑板31朝向换热管20的一侧同样可以形成一个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31设有两对以上限位部312且每一对限位部312之间设有至少一限位筋315时,支撑板31朝向换热管20的一侧形成至少两个容置空间,从而可以收容至少两个弹性件32,即一个支撑板31于朝向换热管20的一侧可以设置多个弹性件32。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板31朝向换热管20的一侧设置的容置空间越多,支撑板31的体积越大,不易生产而且成本高,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一个支撑板31朝向换热管20的一侧对应设置的容置空间的数量优选为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板31朝向换热管20一侧的容置空间内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弹性件32,这里的“多个”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含义。其中,为了减少弹性件32与换热管20之间的热交换,弹性件32可以为导热系数低的低导热件,对于弹性件32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弹性件32可以为弹片、弹簧或弹性橡胶件等。
具体的,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10,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2为金属件,其包括第一平板基体321、与第一平板基体321相对设置的第二平板基体322以及连接于第一平板基体321与第二平板基体322之间的至少一弹性支撑体323。当弹性件32置于换热管20与支撑板31之间时,第一平板基体321与第二平板基体322中的一个与换热管20接触,第一平板基体321与第二平板基体322中的另一个与支撑板31接触,作为弹性单元的弹性支撑体323受挤压变形而产生弹性推力,可以推动换热管20远离支撑板31而朝靠近电池模组2的方向移动,通过换热管20挤压导热件10与电池模组2贴合,使导热件10同时和换热管20及电池模组2保持常接触,从而提高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之间的换热效率。
如图9及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体323包括一弯曲部3231及分别连接于弯曲部3231相对两侧的两个平直部3233,其中一个平直部3233远离弯曲部3231的一侧与第一平板基体321连接,另一个平直部3233远离弯曲部3231的一侧与第二平板基体322连接。所述弯曲部3231及所述两个平直部3233共同构成弹性支撑体323的弯折结构,以利于弹性支撑体323发生变形。具体的,当弹性支撑体323受挤压变形时,弯曲部3231弯曲产生弹性推力并通过两个平直部3233分别作用于第一平板基体321与第二平板基体322,进而推动换热管20远离支撑板31而靠近电池模组2,以挤压导热件10与电池模组2贴合。其中,平直部3233和弯曲部3231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体323可以为圆弧形构件,即弹性支撑体323只包括一半圆形的弯曲部3231,弯曲部3231的一侧与第一平板基体321相切,另一侧与第二平板基体322相切。所述半圆形的弯曲部3231构成弹性支撑体323的弯折结构,圆弧形的弹性支撑体323同样具有弯曲变形的能力,而且可以简化弹性件32的设置,提高弹性件32的结构稳定性。
其中,弯曲部3231的弯曲半径可以根据需要支撑的换热管20的重量进行设定,以满足换热管20在震动工况下的数倍重力加速度冲击。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体323可以为V形构件,即弹性支撑体323只包括两个平直部3233,两个平直部3233的一侧呈一定夹角倾斜连接,相对远离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一平板基体321和第二平板基体322连接。所述两个平直部3233共同构成弹性支撑体323的弯折结构,V形的弹性支撑体323同样具有弯曲变形的能力,也可以简化弹性件32的设置,提高弹性件32的结构稳定性。
其中,两个平直部3233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需要支撑的换热管20的重量进行设定,以满足换热管20在震动工况下的数倍重力加速度冲击。
优选的,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板基体321的厚度和第二平板基体322的厚度均大于弹性支撑体323的厚度,即第一平板基体321的壁厚和第二平板基体322的壁厚均大于弯曲部3231的厚度,且均大于平直部3233的壁厚,使得弹性支撑体323受挤压时更容易发生弯曲变形。
如图8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体323延伸有一定长度,弹性支撑体323受挤压变形时,弹性支撑体323沿其延伸方向上的任何区域均可以对换热管20起到推动作用。其中,弹性支撑体323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A相同或者不相同。如图8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体323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A相同,且弹性支撑体323和第一平板基体321沿第一方向A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2包括多个弹性支撑体323,多个弹性支撑体323沿第一方向A间隔排布和/或沿垂直于第一方向A的第二方向B间隔排布,由此可以均衡弹性件32的不同区域对换热管20的推动作用。考虑到加工难度,优选的,多个弹性支撑体323沿同一方向间隔排布。具体的,如图8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弹性支撑体323沿第二方向B间隔排布,每一弹性支撑体323沿第一方向A延伸。其中,相邻的两个弹性支撑体323的弯曲部3231的圆弧开口可以朝向同一方向或者不同方向。优选的,如图8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弹性支撑体323的弯曲部3231的圆弧开口朝向不同方向,若干弹性支撑体323关于其中心对称设置,再者第一平板基体321和第二平板基体322的形状相同,使得弹性件32的整体结构对称,在放置弹性件32时,不用区分第一平板基体321和第二平板基体322,有利于快速安装弹性件32。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板基体321、第二平板基体322及弹性支撑体323可以由金属材料一体成型,也可以由金属材料单独制成并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于一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2还可以只包括第一平板基体321以及设于第一平板基体321背朝换热管20一侧的弹性支撑体323。该弹性支撑体323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弹性支撑体323的结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优选的,弹性件32只包括第一平板基体321以及设于第一平板基体321背朝换热管20一侧的弹性支撑体323时,在安装该弹性件32的过程中,第一平板基体321需贴合于换热管20背离电池模组2的一侧,以防弹性支撑体323远离第一平板基体321的一端划伤换热管20。
请一并参阅图11至图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2为非金属件,例如橡胶弹性件,其包括第三平板基体324及设于第三平板基体324朝向换热管20一侧的至少一条形凸脊325。条形凸脊325即为弹性件32的弹性单元。当弹性件32置于换热管20与支撑板31之间时,第三平板基体324与支撑板31接触,条形凸脊325与换热管20接触,条形凸脊325受挤压变形而产生弹性推力,可以推动换热管20远离支撑板31而朝靠近电池模组2的方向移动,通过换热管20挤压导热件10与电池模组2贴合,同样可以使导热件10同时和换热管20及电池模组2保持常接触,从而提高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之间的换热效率。
优选的,条形凸脊325可以沿第一方向A延伸一定长度,也可以沿不同于第一方向A的方向延伸一定长度,以使条形凸脊325沿其延伸方向上的任何区域均可以对换热管20起到推动作用。更优的,第三平板基体324可以包括多个条形凸脊325,多个条形凸脊325沿第一方向A间隔排布和/或沿垂直于第一方向A的第二方向B间隔排布,以均衡弹性件32的不同区域对换热管20的推动作用。考虑到加工难度,优选的,多个条形凸脊325沿同一方向间隔排布。具体的,如图12及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条形凸脊325沿第一方向A间隔排布,且每一条形凸脊325沿第二方向B延伸,多个条形凸脊325共同支撑支撑板31。
其中,换热管20的换热主体由多根管体组成时,相邻的两个条形凸脊325之间的间隙还可以起到卡持管体的作用。
其中,每一条形凸脊325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横截面可以为梯形、矩形或者半圆形。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条形凸脊325,横截面为梯形或者矩形的条形凸脊325与换热管20的接触面积更大,支撑作用更好,更有利于提高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之间的换热效率。而相比于横截面为矩形的条形凸脊325,条形凸脊325的横截面为梯形时,具体的,横截面为梯形的条形凸脊325包括顶面、底面以及连接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之间的两个侧面,所述顶面靠近换热管20,且所述顶面沿第一方向A的宽度小于所述底面沿第一方向A的宽度,由此,相邻的两个梯形的条形凸脊325之间可以形成扩口状的间隙,更有利于管体卡入所述扩口状间隙中。
如图12及图13所示,至少一条形凸脊325开设有至少一通孔326,每一通孔326的延伸方向与条形凸脊325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不相同。其中,通孔326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三角形或者其他形状。具体的,如图12及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条形凸脊325开设有若干圆形的通孔326,每一通孔326沿条形凸脊325的延伸方向贯通对应的条形凸脊325的相对两端。通过在条形凸脊325上开设通孔326,可以使得条形凸脊325在受压时更加容易变形,从而提供足够的弹性推力,以推动换热管20挤压导热件10与电池模组2贴合。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2与支撑板31中的至少一个还可以设有隔热层。例如,隔热层可以设于支撑板31与弹性件32之间,或者隔热层可以设于支撑板31远离弹性件32的一侧。由此,可以减少换热管20与支撑结构30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的换热效率。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2的外表面还可以涂覆有绝热涂层,同样可以减少换热管20与支撑结构30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相对的两个表面足够平整时,换热装置1可以不包括导热件10,支撑结构30支撑换热管20的过程中,弹性件32的弹性单元受挤压发生弹性变形而对换热管20形成弹性推力,直接推动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贴合,不仅可以减少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热交换路径中存在的空隙,以减少换热管20与电池模组2热交换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换热效率,而且可以省去导热件10以降低成本,实现换热装置1的轻量化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换热装置,用于电池模组的加热或者降温,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导热件、换热管以及支撑结构;所述导热件设于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所述支撑结构设于所述换热管远离所述导热件的一侧;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及设于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换热管一侧的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包括至少一弹性单元,所述换热管置于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导热件之间,所述至少一弹性单元受挤压变形而产生弹性推力作用于所述换热管,并通过所述换热管挤压所述导热件与所述电池模组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金属件,所述弹性件还包括第一平板基体,所述弹性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平板基体背朝所述换热管一侧的至少一弹性支撑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平板基体相对设置的第二平板基体,所述弹性支撑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基体和所述第二平板基体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基体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平板基体的厚度均大于所述弹性支撑体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弹性支撑体包括弯曲部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弯曲部相对两侧的两个平直部,所述弯曲部及所述两个平直部构成所述弹性支撑体的弯折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非金属件,所述弹性件还包括第三平板基体,所述弹性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平板基体朝向所述换热管一侧的至少一条形凸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条形凸脊开设有至少一通孔,每一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条形凸脊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不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条形凸脊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横截面呈梯形,每一所述条形凸脊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每一所述通孔沿对应的所述条形凸脊的延伸方向延伸,直至贯通所述条形凸脊的相对两端。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弹性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或者不相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多个弹性单元时,所述多个弹性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和/或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排布。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换热管的一侧设有至少一对限位部,每一对所述限位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排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于至少一对所述限位部之间设有至少一限位筋,每一所述限位筋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CN202022714124.XU 2020-11-20 2020-11-20 换热装置 Active CN213483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14124.XU CN213483833U (zh) 2020-11-20 2020-11-20 换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14124.XU CN213483833U (zh) 2020-11-20 2020-11-20 换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83833U true CN213483833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56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14124.XU Active CN213483833U (zh) 2020-11-20 2020-11-20 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838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7585A (zh) * 2021-08-31 2021-11-3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004720A1 (zh) * 2021-07-29 2023-02-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用电装置以及电池的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4720A1 (zh) * 2021-07-29 2023-02-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用电装置以及电池的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
JP2023538466A (ja) * 2021-07-29 2023-09-08 寧徳時代新能源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電池、電気装置及び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システム
JP7434360B2 (ja) 2021-07-29 2024-02-20 寧徳時代新能源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電池、電気装置及び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システム
US12062768B2 (en) 2021-07-29 2024-08-13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electricity-consum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and system of manufacturing battery
CN113727585A (zh) * 2021-08-31 2021-11-3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727585B (zh) * 2021-08-31 2022-12-2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83833U (zh) 换热装置
KR101919845B1 (ko) 배터리 셀 스택을 위한 공형 열교환기
US6709783B2 (en) Battery pack cooling structure
EP2355204B1 (en) Conformal heat exchanger for battery cell stack
JP2017076526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20123467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の温度調節装置
CN105387741A (zh) 一种新型非对称通道结构的换热器板片组
CN220339188U (zh) 扁管翅片焊接结构及换热器
CN211503808U (zh) 一种新型拼接式翅片结构
CN217114551U (zh) 电池组
CN212629072U (zh) 一种换热单元以及换热模组
CN115866988A (zh) 可折叠均温板及电子设备
CN212340032U (zh) 动力电池组件及其换热器
CN219677375U (zh) 换热装置及包含其的电池包
CN114709526A (zh) 电池组
CN220796891U (zh) 用于电池包的换热装置以及电池包
CN220290953U (zh) 电池包
CN220627997U (zh) 冷却系统及电池包
CN112968231A (zh) 电池包
CN218296870U (zh) 换热板、换热板对、换热板束及换热器
CN220693606U (zh) 一种散热器
CN218996844U (zh) 冷却板、电池包及车辆
CN219801049U (zh) 电池装置
CN217363595U (zh) 散热器
CN221530063U (zh) 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5

Address after: No. 3009, BYD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118

Patentee after: BYD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009, BYD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118

Patentee before: BYD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wei Fudi Batt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