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1049U - 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1049U
CN219801049U CN202321336055.0U CN202321336055U CN219801049U CN 219801049 U CN219801049 U CN 219801049U CN 202321336055 U CN202321336055 U CN 202321336055U CN 219801049 U CN219801049 U CN 2198010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e part
battery
heat exchange
battery device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60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琼
肖志伟
赵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360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10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1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10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装置,其包括电池以及换热板,换热板包括底面部及侧面部,底面部与侧面部弯折连接,底面部和侧面部共同形成换热板的容纳空间,电池容纳于容纳空间中,底面部和侧面部分别位于电池的底面和侧面;底面部与侧面部的连接处具有弯折倒角结构,以底面部所在的平面为基准面,在基准面上,弯折倒角结构的正投影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7mm。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善底面部与侧面部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将弯折倒角结构的宽度控制在较小的范围,据此能够使得换热板的侧面部更加靠近电池的侧面,从而提升换热效果,同时能够减小因设置弯折倒角结构而造成的空间占用。

Description

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电池装置的设计方案中,电池装置的换热板具有位于电池底面和侧面的部分,且换热板的这两个部分的连接处为弯折倒角结构,弯折倒角结构尺寸较大导致换热板位于电池侧面的部分距离电池较远,影响冷却效果,并造成较大的空间占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热性能较佳且空间利用率较高的电池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其中,包括电池以及换热板,所述换热板包括底面部及侧面部,所述底面部与所述侧面部弯折连接,所述底面部和侧面部共同形成所述换热板的容纳空间,所述电池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底面部和侧面部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的底面和侧面;其中,所述底面部与所述侧面部的连接处具有弯折倒角结构,以所述底面部所在的平面为基准面,在所述基准面上,所述弯折倒角结构的正投影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7mm。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包括电池以及换热板,换热板包括分别位于电池的底面和侧面的底面部及侧面部,底面部与侧面部的连接处具有弯折倒角结构,以底面部所在的平面为基准面,弯折倒角结构的正投影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7mm。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弯折倒角结构改善底面部与侧面部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将弯折倒角结构的宽度控制在较小的范围,据此能够使得换热板的侧面部更加靠近电池的侧面,从而提升换热效果,同时能够减小因设置弯折倒角结构而造成的空间占用,提升电池装置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示出的换热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装置的换热板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电池;
200.换热板;
201.容纳空间;
210.底面部;
211.流道区域;
212.非流道区域;
213.凹槽;
220.侧面部;
230.弯折倒角结构;
300.支撑件;
400.导热胶;
D.厚度;
W.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是以车载电池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实用新型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电池装置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原理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包括电池100以及换热板200。配合参阅图2和图3,图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换热板2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图2的侧视图,其中具体示出了部分区域的放大结构。以下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功能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该换热板200包括底面部210及侧面部220,该底面部210与该侧面部220弯折连接,底面部210和侧面部220共同形成换热板200的容纳空间201。该电池100容纳于换热板200的容纳空间201中,换热板200的底面部210和侧面部220分别位于电池100的底面和侧面。其中,底面部210与侧面部220的连接处具有弯折倒角结构230,以底面部210所在的平面为基准面,在该基准面上,改弯折倒角结构230的正投影的宽度W小于或者等于7mm。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弯折倒角结构230改善底面部210与侧面部220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将弯折倒角结构230的宽度控制在较小的范围,据此能够使得换热板200的侧面部220更加靠近电池100的侧面,从而提升换热效果,同时能够减小因设置弯折倒角结构230而造成的空间占用,提升电池装置的能量密度。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的基准面上,弯折倒角结构230的正投影的宽度W可以进一步为1mm~6mm,例如1mm、1.5mm、2mm、3mm、4mm、5mm、6mm等。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弯折倒角结构230的正投影的宽度W过小,据此避免对底面部210与侧面部220的连接处的结构加强效果不够明显,并能使得弯折倒角结构230与电池100的距离不会太远而影响换热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弯折倒角结构230的正投影的宽度W过大,据此进一步提升换热效果并减小空间占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弯折倒角结构230的正投影的宽度W亦可小于1mm,或可大于6mm,例如0.99mm、6.05mm、6.1mm、6.5mm等,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弯折倒角结构230可以为R角结构,换言之,弯折倒角结构230在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对应于一端1/4圆弧。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优化弯折倒角结构230的受力,进一步加强换热板200的底面部210与侧面部220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弯折倒角结构230亦可采用其他结构,例如不规则弧角结构等,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参阅图4,图4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池装置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换热板200的侧视图,其中具体示出了部分区域的放大结构。
区别于图3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弯折倒角结构230为R角结构的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弯折倒角结构230亦可为斜角结构。
参阅图5,图5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池装置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具体示出了部分区域的放大结构。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撑件300,该支撑件300设置于换热板200的底面部210上,且电池100承载于支撑件300上。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提升对电池100的支撑效果,进一步提升电池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基于电池装置包括支撑件300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00的材质可以为绝缘导热材料。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电池100底部与换热板200的底面部210之间的绝缘效果,据此提升电池装置的绝缘性能,同时能够保证电池100底部与换热板200的底面部210之间的换热效果。
如图5所示,基于电池装置包括支撑件300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00的厚度D可以大于或者等于1mm,例如1mm、1.1mm、1.2mm、1.5mm、2mm、5mm等。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支撑件300的厚度D过小而导致支撑件300的结构强度不足而影响对电池100的支撑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00的厚度D亦可小于1mm,例如0.99mm等,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如图5所示,基于电池装置包括支撑件300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底面部210、电池100和支撑件300之间的缝隙处可以填充有导热胶400。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导热胶400提升电池100与换热板200的弯折倒角结构230之间的换热效果,进一步提升电池装置的热性能。
如图5所示,基于电池装置包括支撑件300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换热板200的底面部210可以具有流道区域211和非流道区域212,底面部210的换热流道(附图未示出)仅位于该流道区域211,亦即底面部210的非流道区域212未设置换热流道。在此基础上,支撑件300可以对应于非流道区域212布置。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支撑件300避开底面部210的流道区域211,避免对底面部210的流道区域211造成挤压而使换热流道变形而影响换热效果。
参阅图6,图6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池装置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具体示出了部分区域的放大结构。
如图6所示,仍以电池装置包括支撑件300且底面部210具有流道区域211和非流道区域212的结构设计为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底面部210的非流道区域212的顶面可以形成有凹槽213,支撑件300可以容纳于该凹槽213。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进一步提升电池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并且,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电池100与底面部210的流道区域211的距离更近,据此进一步提升换热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凹槽213实现对支撑件300的限位,据此进一步提升电池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换热板200可以包括两个侧面部220,这两个侧面部220分别弯折连接于底面部210的相对两侧的侧边。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可以是电池包,亦可是电池模组。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电池装置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种电池装置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电池装置的任何细节或电池装置的任何部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包括电池100以及换热板200,换热板200包括分别位于电池100的底面和侧面的底面部210及侧面部220,底面部210与侧面部220的连接处具有弯折倒角结构230,以底面部210所在的平面为基准面,弯折倒角结构230的正投影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7mm。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弯折倒角结构230改善底面部210与侧面部220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将弯折倒角结构230的宽度控制在较小的范围,据此能够使得换热板200的侧面部220更加靠近电池100的侧面,从而提升换热效果,同时能够减小因设置弯折倒角结构230而造成的空间占用,提升电池装置的能量密度。
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行改动。

Claims (10)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以及换热板,所述换热板包括底面部及侧面部,所述底面部与所述侧面部弯折连接,所述底面部和侧面部共同形成所述换热板的容纳空间,所述电池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底面部和侧面部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的底面和侧面;其中,所述底面部与所述侧面部的连接处具有弯折倒角结构,以所述底面部所在的平面为基准面,在所述基准面上,所述弯折倒角结构的正投影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7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准面上,所述弯折倒角结构的正投影的宽度为1mm~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倒角结构为R角结构、不规则弧角结构或者斜角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底面部上,所述电池承载于所述支撑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材质为绝缘导热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部具有流道区域和非流道区域,所述底面部的换热流道仅位于所述流道区域;其中,所述支撑件对应于所述非流道区域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部的非流道区域的顶面形成有凹槽,所述支撑件容纳于所述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部、电池和支撑件之间的缝隙处填充有导热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两个所述侧面部,两个所述侧面部分别弯折连接于所述底面部的相对两侧的侧边。
CN202321336055.0U 2023-05-29 2023-05-29 电池装置 Active CN2198010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6055.0U CN219801049U (zh) 2023-05-29 2023-05-29 电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6055.0U CN219801049U (zh) 2023-05-29 2023-05-29 电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1049U true CN219801049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3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6055.0U Active CN219801049U (zh) 2023-05-29 2023-05-29 电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10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9654B (zh) 散热器
CN106787620A (zh) 电力转换器
CN108780933A (zh) 蓄电装置包
CN105576166A (zh) 绝缘体及燃料电池装置
CN208014792U (zh) 连接构件和充电电池
US20220085445A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219801049U (zh) 电池装置
CN209104249U (zh) 电池模组
CN215008360U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池系统
US11515592B2 (en) Battery module
CN216793814U (zh) 液冷板及电池包
CN217427025U (zh) 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CN219917377U (zh) 电池装置
CN201075551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9739208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19144262U (zh) 电池包
CN219832783U (zh) 电池组
CN220491990U (zh)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2331988A (zh) 一种软包电池散热板及软包电池模组
KR20210048699A (ko) 양방향으로 조립이 가능한 전지 셀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카트리지 스택
CN219801044U (zh) 电池装置
CN219801076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JP3178744U (ja) ダイオード
CN219677375U (zh) 换热装置及包含其的电池包
CN220830017U (zh) 一种电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