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76249U - 一种经丝布丝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经丝布丝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76249U
CN213476249U CN202021650119.0U CN202021650119U CN213476249U CN 213476249 U CN213476249 U CN 213476249U CN 202021650119 U CN202021650119 U CN 202021650119U CN 213476249 U CN213476249 U CN 213476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ole
reed
silk
pass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501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6501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76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76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762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丝布丝机构,属于塑料圆织机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经丝布丝不便的问题,该经丝布丝机构包括:筒子架、设置在筒子架上的直过丝板,导辊、上筘门、下筘门、弧形过丝板和跳杆,还包括引丝钩。所述直过丝板和弧形过丝板上的每组过丝孔孔数和排列相同;所述上下筘门包括本体和本体上若干等距设置的筘齿,筘齿间距与直过丝板及弧形过丝板上的每组过丝孔的孔距相同;所述引丝钩上的钩针数量和排列与直过丝板和弧形过丝板上的过丝孔组相同。应用该技术只要一次性在引丝钩上挂丝,然后用挂绕方式完成直过丝板、上下直筘门和弧形过丝板的布丝,改逐根逐孔穿丝为成组挂绕丝,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经丝布丝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圆织机经丝布丝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经丝布丝机构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公知塑料圆织机经丝布设,须由人工逐根逐孔穿设,十分费工费时。从筒子架到跳杆前,至少要经过直过丝板、上筘门、下筘门和弧形过丝板4道孔眼/缝隙,每道孔眼/缝隙尺寸仅2~5mm。一台四梭圆织机/小六梭圆织机,一般设有768/720根经丝,如新机投产或品种更换,必须穿越3072/2880个孔眼/缝隙;而且,下筘门处于主机下侧接近地面,受视线和弯腰作业,穿丝十分不便;再是,每一经丝还要绕经直过丝板、上筘门、下筘门、弧形过丝板之间设置的至少四只以上的导向辊。因此即使一名熟练工,每台布丝至少要2~3个工作日,一人操作四台,就要8~12个工作日。
对于八梭、十梭、十二梭等大型塑料圆织机,每台经丝数达数千根,穿丝总孔眼数高达万计,其工作量更大。因此,经丝如何快捷布设,一直是企业一道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塑料圆织机经丝布设效率低且布丝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丝布丝机构,该机构改逐根逐孔穿丝为成组过丝,大大提高了布丝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经丝布丝机构,包括筒子架、设置在筒子架上的用于引导经丝的直过丝板,导辊、上筘门、下筘门、弧形过丝板和跳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过丝板和弧形过丝板上设置有由若干过丝孔组;
所述过丝孔组由若干通孔组成;
每组过丝孔组的所述通孔排列为两行若干列,上下行交错排布,错位长度为1/4~3/4倍的列间通孔距;所述上筘门和所述下筘门均包括本体和本体上若干等距设置的筘齿,所述筘齿的间距等于所述错位长度;
或,每组过丝孔组的所述通孔排列为三行若干列,上下行交错排布,错位长度为1/5~2/3倍的列间通孔距;所述上筘门和所述下筘门均包括本体和本体上若干条状等距设置的筘齿,所述筘齿的间距等于所述错位长度。
进一步地设计,每组过丝孔组的所述通孔排列为两行若干列时,所述错位长度为1/2倍的列间通孔矩;或,每组过丝孔组的所述通孔排列为三行若干列时,所述错位长度为1/3倍的列间通孔矩。
进一步地设计,所述跳杆的头部设置一迷宫环,所述迷宫环经线材弯折所得。
进一步地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经丝布丝机构还包括引丝钩,用于穿过通孔进行挂丝;
所述引丝钩包括钩座、手柄和钩针,所述钩针的头部设置有由钩状本体弯曲形成的容线孔,所述容线孔包括具有开口的导丝孔,所述钩状本体在靠近导丝孔开口端设置有导丝斜面。
进一步地设计,所述钩状本体在靠近导丝斜面的端部设置具有抵触面的防脱块。
进一步地设计,所述钩针的头部设置有内陷弧形面形成的弧形槽,所述防脱块伸入所述弧形槽内形成U型防脱导丝通道。
进一步地设计,所述U型防脱导丝通道的宽度由外向内逐渐缩小。
进一步地设计,所述钩针的数量与所述直过丝板和弧形过丝板上的通孔相同。
进一步地设计,所述钩针横截面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通孔的尺寸,所述钩针横截面的厚度小于所述筘齿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经丝布丝机构,通过将直过丝板和弧形过丝板上的通孔通过两行多列或三行多列的规则排列方式,形成过丝孔组,并根据引丝的工艺程序,将其中的上下筘门的筘齿结构也改为了若干条状等距设置的梳状结构,通过与过丝孔组的配合,可一次性实现成组挂丝。同时,在通孔的具体排列上,采用的是上下行交错排列的方式,不同行的通孔之间的错位距离,过大则通孔分布稀疏,影响布丝效率;过小则会因为经丝过密,产生静电相互缠绕,或影响经丝上的张力分布,难以保证经丝的稳定输送。而相较于横平竖直的排列方式,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设置方式,可在保证经丝平行顺利输送的同时,提高了布丝密度,相较于传统的逐根逐孔穿丝,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其中,筘齿为条状等距设置的梳状筘门,相较于传统的框式筘门,引丝、分丝更为规则,如此,在实际的布丝生产中,可改善经丝的张力分布,尤其当送经量大幅增加时,均匀化经丝张力分布,对于保持经丝的稳定输送更为重要,否则,会增加断头率,一则会影响布丝效果,二则经丝断头后,接头所花费的额外时间又会降低布丝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经丝布丝机构还包括引丝钩,引丝钩钩针的数量和排列设计与直过丝板、上下筘门、弧形过丝板相匹配,布丝更为方便。在引丝钩上挂丝,然后用挂绕方式完成直过丝板、上筘门、下筘门和弧形过丝板的快速布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经丝布丝机构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直过丝板的示意图
图3为弧形过丝板的示意图;
图4为上下筘门的示意图;
图5为跳杆及跳杆上迷宫环的示意图;
图6为引丝钩的侧视图;
图7为引丝钩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4,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经丝布丝机构,包括筒子架(1)、设置在筒子架上的用于引导经丝的直过丝板(2),导辊(3)、上筘门(4)、下筘门(5)、弧形过丝板(6)和跳杆(7)。
每一个直过丝板(2)有两组过丝孔组(21),每一过丝孔组(21)有20个直径为5mm的通孔(211),按2行10列排列,行列间距分别为b=10mm、2*a=9mm,上下行错位a=4.5mm。弧形过丝板(6)的过丝孔组(21)的通孔(211)排列与直过丝板(2)相同。所述上筘门(4)的筘齿(42)为直径2mm钢丝,按间距c=4.5mm设置在本体(41)上。下筘门(5)尺寸形状与上筘门(4)相同。
布丝时,经丝依次经过筒子架(1)上的直过丝板(2)、导辊(3)、上筘门(4)、其他导辊(均为本领域的常规设置)、下筘门(5)、弧形过丝板(6)和跳杆(7),从而完成布丝。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细化了跳杆(7)的结构,参见附图5可知,跳杆(7)的头部设置了迷宫环(71),所述迷宫环(71)可使用跳杆(7)头部的线材直接弯折得到。该迷宫环(71)在配合挂丝的同时,也可防止经丝弹出。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经丝布丝机构可进一步借助特殊结构的引丝钩(8)帮助布丝。参见图6~7。所述引丝钩(8)包括钩座(81)、手柄(82)和钩针(83),所述钩针(83)的头部设置有由钩状本体弯曲形成的容线孔(831),所述容线孔(831)包括具有开口的导丝孔(832),方便引导经丝挂入。其中,所述钩针(83)的数量与所述直过丝板(2)和弧形过丝板(6)上的通孔(211)相同,有20根钩针,且钩针(83)横截面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通孔(211)的尺寸,所述钩针(83)横截面的厚度小于所述筘齿(42)之间的间隙。如此,引丝钩(8)可插入直过丝板(2)的过丝孔组(21)中并从导丝孔(832)的开口处挂入经丝,然后用该引丝钩(8)依次在上筘门(4)、下筘门(5)的筘齿(42)之间挂丝,最后引丝钩(8)由下向上插入弧形过丝板(6)的过丝孔组(21)中,完成从直过丝板(2)到弧形过丝板(6)的布丝。
并且所述钩状本体在靠近导丝孔(832)开口端设置有导丝斜面(833),方便引导经丝挂入。开始布丝时,经丝经由该导丝斜面(833)进入导丝孔(832),在该导丝斜面(833)的缓冲下,可减少断丝。
实施例四:
对实施例三中所述的引丝钩(8)的容线孔(831)的结构进一步进行优化,所述钩状本体在靠近导丝斜面(833)的端部设置具有抵触面的防脱块(834),所述钩针(83)的头部设置有内陷弧形面形成的弧形槽(835),所述防脱块(834)伸入所述弧形槽内形成U型防脱导丝通道(836),所述U型防脱导丝通道(836)的宽度由外向内逐渐缩小。在所述弧形槽(835)内形成U型防脱导丝通道(836),一则方便引导经丝挂入,二则,待成功挂丝后,防脱块(834)又可防止跳丝,与机构其他组件的配合下,优化了经丝引导的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例五: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个直过丝板(2)有两组过丝孔组(21),每一过丝孔组(21)有30个直径为5mm的通孔(211),按3行10列排列,行列间距分别为b=10mm、3*a=12mm,上下行错位a=4mm。弧形过丝板(6)的过丝孔组(21)的通孔(211)排列与直过丝板(2)相同。所述上筘门(4)的筘齿(42)为直径2mm钢丝,按间距c=4mm设置在本体(41)上。下筘门(5)尺寸形状与上筘门(4)相同。
其他技术特征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经丝布丝机构,包括筒子架(1)、设置在筒子架上的用于引导经丝的直过丝板(2),导辊(3)、上筘门(4)、下筘门(5)、弧形过丝板(6)和跳杆(7),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过丝板(2)和弧形过丝板(6)上设置有由若干过丝孔组(21);
所述过丝孔组(21)由若干通孔(211)组成;
每组过丝孔组(21)的所述通孔(211)排列为两行若干列,上下行交错排布,错位长度为1/4~3/4倍的列间通孔距;所述上筘门(4)和所述下筘门(5)均包括本体(41)和本体上若干等距设置的筘齿(42),所述筘齿的间距等于所述错位长度;
或,每组过丝孔组(21)的所述通孔(211)排列为三行若干列,上下行交错排布,错位长度为1/5~2/3倍的列间通孔距;所述上筘门(4)和所述下筘门(5)均包括本体(41)和本体上若干条状等距设置的筘齿(42),所述筘齿的间距等于所述错位长度;
还包括引丝钩(8),用于穿过通孔(211)进行挂丝;
所述引丝钩(8)包括钩座(81)、手柄(82)和钩针(83),所述钩针(83)的头部设置有由钩状本体弯曲形成的容线孔(831),所述容线孔(831)包括具有开口的导丝孔(832),所述钩状本体在靠近导丝孔(832)开口端设置有导丝斜面(8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丝布丝机构,其特征在于:
每组过丝孔组(21)的所述通孔(211)排列为两行若干列时,所述错位长度为1/2倍的列间通孔矩;
或,每组过丝孔组(21)的所述通孔(211)排列为三行若干列时,所述错位长度为1/3倍的列间通孔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丝布丝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跳杆的头部设置一迷宫环(71),所述迷宫环(71)经线材弯折所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丝布丝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状本体在靠近导丝斜面(833)的端部设置具有抵触面的防脱块(8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经丝布丝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针(83)的头部设置有内陷弧形面形成的弧形槽(835),所述防脱块(834)伸入所述弧形槽(835)内形成U型防脱导丝通道(83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经丝布丝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U型防脱导丝通道(836)的宽度由外向内逐渐缩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经丝布丝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针(83)的数量与所述直过丝板(2)和弧形过丝板(6)上的通孔(211)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经丝布丝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针(83)横截面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通孔(211)的尺寸,所述钩针(83)横截面的厚度小于所述筘齿(42)之间的间隙。
CN202021650119.0U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经丝布丝机构 Active CN213476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50119.0U CN213476249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经丝布丝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50119.0U CN213476249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经丝布丝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76249U true CN213476249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61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50119.0U Active CN213476249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经丝布丝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762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59237B (zh) 一种单针床经编机的对称送经方法及装置
EP3575462A3 (en) Knitting machine, textile article and method of knitting a textile article on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KR101757678B1 (ko) 코아 네트 직조장치
CN106319724A (zh) 棉纺织品生产工艺
CN213476249U (zh) 一种经丝布丝机构
CN204474849U (zh) 分条整经机
CN110409050A (zh) 一种带贾卡的特里科提花经编机及调节提花针距的方法
KR920001657B1 (ko) 횡편 인타샤기의 무늬사 자동 공급장치
CN211394845U (zh) 一种拉舍尔经编机的分纱针
CN102304792A (zh) 一种赛络纺加工引导装置
CN211367854U (zh) 一种适用于包芯线生产用长丝架
CN205258708U (zh) 一种针梳机及其喂入装置
CN105297229B (zh) 一种生产扁平纱线的加工装置和方法
CN207727217U (zh) 一种赛络纺导纱装置
CN212451825U (zh) 一种用于圆织机的重力钩锤
CN203697185U (zh) 捞纸竹帘编织机
CN109537143A (zh) 经丝过丝系统和引丝钩
CN102704131A (zh) 非对称展丝分束的再展与集束复合展丝器、方法及应用
KR20110009791A (ko) 일방향탄소섬유 직물 직조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을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일방향탄소섬유 직물
CN206244995U (zh) 种用于纱架的组合式纱线配送装置
CN113802234B (zh) 一种便于穿线的整经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6514385U (zh) 一种整经机用导线装置
CN220615011U (zh) 一种适用于拉挤工艺成型技术的纱线定位装置
CN211394842U (zh) 一种用于圆织机的导丝装置
CN212223183U (zh) 一种帆布生产用的捻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