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72726U - 吹风装置出口、车载空调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吹风装置出口、车载空调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472726U CN213472726U CN202022590792.6U CN202022590792U CN213472726U CN 213472726 U CN213472726 U CN 213472726U CN 202022590792 U CN202022590792 U CN 202022590792U CN 213472726 U CN213472726 U CN 2134727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outlet
- exhaust vent
- wind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吹风装置出口、车载空调和车辆,其中,吹风装置出口包括风道、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以及配合设置在出风口的出风挡板,出风挡板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从风道朝向出风口相互靠近地倾斜延伸,以使得风穿过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后能够产生撞击。这样,来自风道的冷风通过出风挡板上的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后由出风口吹出,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相互靠近地倾斜延伸,从而使得风穿过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后在扩散过程中可以相撞并形成紊流,进而达到打散冷风的效果,有效控制风向和流动,最终实现吹风装置出口吹出的风凉而不冷,降低风感,使得降温过程更贴合人体感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吹风装置出口、车载空调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汽车售价的不断下降,汽车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逐渐普及增多。汽车空调作为调节车内温度的设备在所有车型中都有配置。目前的空调出风口大多可调整出风口风向,但如果风向未对准人体则降温效果差,而风向对准人体时由于冷风长驱直入,使得人体在面对空调直吹的情况下很不舒服,并且时间长了也容易产生健康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吹风装置出口,该吹风装置出口能够有效控制风向和流动,降低风感。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空调,该车载空调配置有本公开提供的吹风装置出口。
本公开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配置有本公开提供的车载空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吹风装置出口,包括风道、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以及配合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挡板,所述出风挡板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一出风孔和所述第二出风孔从所述风道朝向所述出风口相互靠近地倾斜延伸,以使得风穿过所述第一出风孔和所述第二出风孔后能够产生撞击。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间隔设置在所述风道的侧方,以在所述风道与所述出风挡板之间形成风腔,所述风道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风道与所述风腔的第三出风孔。
可选地,所述出风挡板靠近所述风道的一侧形成有朝向所述风道凸出的凸起。
可选地,所述凸起为弹性件。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间隔设置在所述风道的端部,所述出风装置出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与所述出风挡板之间的分流板。
可选地,所述分流板从所述风道朝向所述出风挡板倾斜延伸。
可选地,所述出风挡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护帘。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孔和所述第二出风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孔和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孔交替布设。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载空调,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吹风装置出口。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车载空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来自风道的冷风通过出风挡板上的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后由出风口吹出,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相互靠近地倾斜延伸,从而使得风穿过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后在扩散过程中可以相撞并形成紊流,进而达到打散冷风的效果,有效控制风向和流动,最终实现吹风装置出口吹出的风凉而不冷,降低风感,使得降温过程更贴合人体感官。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吹风装置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公开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吹风装置出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风道 11 第三出风孔
20 出风挡板 21 第一出风孔
22 第二出风孔 23 凸起
30 风腔 40 分流板
50 护帘 60 隔热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下面仅以吹风装置出口吹出冷风为例进行说明,其同样适用于吹风装置出口吹出暖风的情况。
参照图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吹风装置出口,包括风道10、与风道10连通的出风口,以及配合设置在出风口的出风挡板20。出风挡板20可以靠近出风口设置,也可以与出风口齐平设置,并且出风挡板20可以匹配于出风口的形状设计,从而使得吹风装置内部吹出的风可以由风道10吹向出风挡板20后最终由出风口吹向车内空间,实现对车内温度的调节。其中,出风挡板20上可以形成有供冷风通过的第一出风孔21和第二出风孔22,且第一出风孔21和第二出风孔22可以从风道10朝向出风口相互靠近地倾斜延伸,以使得风穿过第一出风孔21和第二出风孔22后能够产生撞击。第一出风孔21和第二出风孔22相互靠近地倾斜延伸指的是第一出风孔21和第二出风孔22均为倾斜孔,且二者之间的距离在出风挡板20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小于出风挡板20靠近风道10的一侧,即以风的流向为参考,第一出风孔21和第二出风孔22在吹入端的距离大于在吹出端的距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来自风道10的冷风通过出风挡板20上的第一出风孔21和第二出风孔22后由出风口吹出,第一出风孔21和第二出风孔22相互靠近地倾斜延伸,从而使得风穿过第一出风孔21和第二出风孔22后在扩散过程中可以相撞并形成紊流,进而达到打散冷风的效果,有效控制风向和流动,最终实现吹风装置出口吹出的风凉而不冷,降低风感,使得降温过程更贴合人体感官。
进一步地,参照图1,第一出风孔21和第二出风孔22的数量可以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出风孔21和多个第二出风孔22可以交替布设,并且多个第一出风孔21和多个第二出风孔22可以在出风挡板20上阵列式排布,以使得出风挡板20所在的整个平面吹出的风均能够产生撞击,保证出风口的各个位置吹出的风均不会影响乘客的舒适感。
本公开对第一出风孔21和第二出风孔22的结构、倾斜角度以及排布方式等不做限定,根据一些实施例,为使得风穿过出风挡板20后能够达到较为优良的效果,第一出风孔21和第二出风孔22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例如二者的形状、尺寸可以相同,二者的倾斜角度也可以相同。另外,第一出风孔21和第二出风孔22可以均具有较小的尺寸,即可以均为倾斜细孔,与此同时,相邻的第一出风孔21或第二出风孔22可以具有较小的间隔距离,从而可以将来自风道10的冷风分成无数细丝,进一步降低风感。
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由于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挡板20,出风口风阻较大,故需要相应增加出风口的面积,吹风装置出口则可以根据车内空间布置在不同的位置。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吹风装置出口可以布置在例如顶棚等纵向空间小但面积较大的区域。参照图1,风道10可以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图1的图面左右方向)延伸,出风口可以间隔设置在风道10的侧方(下方),以在风道10与出风挡板20之间形成风腔30,避免风道10的风直接吹向出风挡板20,同时还可以使得风道10的风可以吹向出风挡板20的全部表面。其中,参照图2,风道10的侧壁上可以开设有用于连通风道10与风腔30的第三出风孔11,即来自风道10的风可以由第三出风孔11流向风腔30后再流向出风挡板20。由于风道10的设置方式,在靠近鼓风机的位置风压较大,而在远离鼓风机的位置风压较小,通过在风道10的侧壁上开设第三出风孔11,可以减小风压的不一致性,使得流向风腔30各个位置的风尽可能具有均衡的风压。第三出风孔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三出风孔11可以间隔布设。需要说明的是,在吹风装置出口布置在顶棚的情况下,参照图1,风道10、风腔30、出风挡板20可以从上至下依次布设,此处的上下指的是车辆实际的上下方向。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出风挡板20的靠近风道10的一侧可以形成有朝向风道10凸出的凸起23。凸起23可以为风腔30提供一定的存在空间,避免顶棚在受到向上的力之后出风挡板20向上运动而与风道10的侧壁直接贴合接触,影响出风效果。凸起23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凸起23可以间隔布设,且凸起23可以与第三出风孔11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为避免车内乘客碰撞到顶棚之后受到伤害,凸起23可以为弹性件。即,凸起23可以选用例如橡胶等弹性材料制作而成,从而使得车内乘客在碰撞到顶棚之后可以通过凸起23的缓冲作用减小受伤的可能性。
此外,参照图1,风道10与顶棚之间还可以设置有隔热垫60,隔热垫60例如可以设置在风道10的上方,从而可以防止顶盖的热量直接传递至风道10,进而降低制冷效果。隔热垫60例如可以为隔热棉等。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吹风装置出口也可以布置在例如仪表板等纵向空间较充裕的区域。参照图3,风道10可以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图3的图面上下方向)延伸,出风口可以间隔设置在风道10的端部,即出风挡板20与风道10的端部间隔相对设置。其中,出风装置出口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风道10与出风挡板20之间的分流板40,以使得来自风道10的风可以通过分流板40的分流作用均衡地流向出风挡板20。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分流板40可以从风道10朝向出风挡板20倾斜延伸,且分流板40可以为环状结构。其中,分流板40可以包括多个,多个分流板40可以由风道10的中心朝向外侧间隔布设,直至最外侧的分流板40的末端可以倾斜延伸至出风挡板20的端部,从而可以使得风道10的风均匀地吹向出风挡板20的各个区域,避免来自风道10的风集中吹向正对出风挡板20的位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出风挡板20的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护帘50,即护帘50可以设置在出风挡板20的外侧,以防止尘土或外界的其他杂质碎屑进入到第一出风孔21和第二出风孔22内而导致堵塞,进而影响出风口的出风效果。其中,护帘50可以为可拉开和收起的弹性卷帘式结构,其一侧可以安装有卡扣以便于在打开状态时进行固定。正常状态下,护帘50为常开状态,当吹风装置出口处于长时间不用或者尘土较多的环境时可以关闭护帘50以对出风挡板20进行遮挡。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载空调和配置有该车载空调的车辆,其中,车载空调可以包括上述的吹风装置出口。车载空调和车辆具有上述的吹风装置出口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上述的吹风装置出口应用于车载空调时,其还可以与车载空调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其中,车载空调可以包括控制面板、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切换电机、切换挡板等。控制面板上可以设置有用于控制吹风装置出口的功能选择按钮,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车内温度接近目标设定温度时,控制器可以控制切换电机工作,切换电机带动切换挡板转动,切换挡板将鼓风机风道中的冷风开始分流导向风道10,从而启用本公开提供的吹风装置出口,以实现所需的相应功能。当然,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功能选择按钮进行手动切换。另外,本公开提供的吹风装置出口还可以用于除车载空调之外的其他空调装置,例如室内空调,其均可以实现上述的相应功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吹风装置出口,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10)、与所述风道(10)连通的出风口,以及配合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挡板(20),所述出风挡板(20)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孔(21)和第二出风孔(22),所述第一出风孔(21)和所述第二出风孔(22)从所述风道(10)朝向所述出风口相互靠近地倾斜延伸,以使得风穿过所述第一出风孔(21)和所述第二出风孔(22)后能够产生撞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装置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间隔设置在所述风道(10)的侧方,以在所述风道(10)与所述出风挡板(20)之间形成风腔(30),所述风道(10)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风道(10)与所述风腔(30)的第三出风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装置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挡板(20)靠近所述风道(10)的一侧形成有朝向所述风道(10)凸出的凸起(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风装置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3)为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装置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间隔设置在所述风道(10)的端部,所述出风装置出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10)与所述出风挡板(20)之间的分流板(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风装置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40)从所述风道(10)朝向所述出风挡板(20)倾斜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装置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挡板(20)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护帘(50)。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吹风装置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孔(21)和所述第二出风孔(22)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孔(21)和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孔(22)交替布设。
9.一种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吹风装置出口。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空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590792.6U CN213472726U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吹风装置出口、车载空调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590792.6U CN213472726U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吹风装置出口、车载空调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472726U true CN213472726U (zh) | 2021-06-18 |
Family
ID=76354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590792.6U Active CN213472726U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吹风装置出口、车载空调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472726U (zh) |
-
2020
- 2020-11-10 CN CN202022590792.6U patent/CN21347272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170034620A (ko) | 공조기 연동 시트 장치 | |
US20040089007A1 (en) | Ceiling air-blow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 |
JPH11254948A (ja) | 車両の空調装置 | |
KR20210056227A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KR20240085905A (ko) | 차량 시트 공조장치 | |
KR101544879B1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KR101946520B1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CN213472726U (zh) | 吹风装置出口、车载空调和车辆 | |
JP5420829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KR101616698B1 (ko) | 차량용 냉/온풍 외부 공급 장치 | |
KR101648226B1 (ko) | 차량 후석용 보조 냉난방장치 | |
KR20220169092A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JPS629129Y2 (zh) | ||
JPH0930241A (ja) | 自動車の空調システム | |
JPS6280118A (ja) |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 |
JP4160432B2 (ja) | 車両用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の面冷房構造 | |
CN217532491U (zh) | 车辆出风口结构、副仪表台及车辆 | |
JPS5819051Y2 (ja) | 自動車における冷気又は外気の吹出装置 | |
JP3301178B2 (ja) |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 |
KR20100006962A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시트 냉난방장치 | |
JP2001191782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KR20150080236A (ko) | 차량용 프론트 공기조화장치를 이용한 전석 개별 공기조화 시스템 | |
KR102676254B1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KR20220169093A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KR20100065896A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