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51570U - 植毛针凸轮机构 - Google Patents

植毛针凸轮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51570U
CN213451570U CN202022408981.7U CN202022408981U CN213451570U CN 213451570 U CN213451570 U CN 213451570U CN 202022408981 U CN202022408981 U CN 202022408981U CN 213451570 U CN213451570 U CN 213451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point
driving arm
hair
swinging
cam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089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洪炳
王军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Hongshuo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Hongshuo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Hongshuo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Hongshuo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089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515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51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515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毛针凸轮机构,包括驱动臂、第一回摆组件、第二回摆组件以及主动轴;驱动臂上设置有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以及第三铰接点,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以及第三铰接点位于同一平面内,平面穿过驱动臂的中心线并与主动轴垂直;第一回摆组件通过第一铰接点铰接于驱动臂,第二回摆组件通过第二铰接点铰接于驱动臂。在第一回摆组件驱动第一铰接点上移的过程中,第一回摆组件会对驱动臂的中部施加以向上的推力,使得驱动臂不易发生偏转;在第二回摆组件驱动第二铰接点上移的过程中,第二回摆组件会对驱动臂的中部施加以向上的推力,使得驱动臂不易发生偏转。综上所述,驱动臂不易摆动,不易磨损,该植毛针凸轮机构运转稳定。

Description

植毛针凸轮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毛机零配件,特别地,涉及一种植毛针凸轮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告号CN20588502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植毛机的机头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开设有滑槽,滑槽中滑移连接有用以安装植毛针的活动块。该机头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臂,驱动臂与活动块之间铰接有连接杆。固定架上设置有两组与驱动臂铰接的回摆组件,回摆组件用以控制驱动臂上的铰接点上下摆动。两组回摆组件与驱动臂的铰接点分别为第一铰接点以及第二铰接点,且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的运动方向相反。
将与第一铰接点连接的回摆组件命名为第一回摆组件,与第二铰接点连接的回摆组件命名为第二回摆组件。第一回摆组件以及第二回摆组件分别设在驱动臂的两侧,如此,在第一回摆组件驱动第一铰接点上移的过程中,第一回摆组件会对驱动臂靠近第一回摆组件的一侧施加以向上的推力,使得驱动臂偏转向第二回摆组件的一侧;在第二回摆组件驱动第二铰接点上移的过程中,第二回摆组件会对驱动臂靠近第二回摆组件的一侧施加以向上的推力,使得驱动臂偏转向第一回摆组件的一侧。也就是说,该机头驱动机构在运转过程中,驱动臂不停发生偏转,这一现象会加剧驱动臂的磨损,并对该机头驱动机构的运转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植毛针凸轮机构,其具有运转较为稳定且驱动臂磨损较小的优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毛针凸轮机构,包括驱动臂、铰接于所述驱动臂的第一回摆组件、铰接于所述驱动臂的第二回摆组件、偏心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摆组件以及第二回摆组件之间的主动轴;
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以及第三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三铰接点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平面穿过所述驱动臂的中心线并与所述主动轴垂直;
所述第一回摆组件通过所述第一铰接点铰接于所述驱动臂,所述第二回摆组件通过所述第二铰接点铰接于所述驱动臂,所述第三铰接点用以铰接连接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以及第三铰接点处于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穿过驱动臂的中心线并与主动轴垂直。如此,在第一回摆组件驱动第一铰接点上移的过程中,第一回摆组件会对驱动臂的中部施加以向上的推力,驱动臂不易发生偏转;在第二回摆组件驱动第二铰接点上移的过程中,第二回摆组件会对驱动臂的中部施加以向上的推力,驱动臂不易发生偏转。综上所述,在该植毛针凸轮机构运转的过程中,驱动臂不易发生偏转,使得该驱动臂不易发生磨损,且该植毛针凸轮机构能够稳定运转。
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三铰接点呈共线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以及第三铰接点共线设置,如此驱动臂的摆动较为顺畅,且该植毛针凸轮机构的运转更为稳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三铰接点均位于所述驱动臂的中心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以及第三铰接点均落在驱动臂的中心线上,如此在通过第一铰接点或者第二铰接点或者第三铰接点对驱动臂施加以向上的推力时,驱动臂不易发生偏转,该植毛针凸轮机构运转更为稳定。
优选的,所述驱动臂包括一体成型的触发段以及响应段,且所述触发段的宽度大于所述响应段的宽度;
所述触发段远离所述响应段的端部上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二铰接点均设置在所述开口中,所述第三铰接点设置在所述响应段远离所述触发段的端部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触发段上开设有开口,一方面用以设置第一铰接点以及第二铰接点,另一方面给第一回摆组件以及第二回摆组件留下安装位,使得该植毛针凸轮机构的组装变得更为方便。
优选的,所述触发段与所述响应段之间设置有过渡段,且所述过渡段的宽度由所述触发段的一侧向所述响应段的一侧逐渐减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触发段与响应段之间设置有过渡段,且过渡段的宽度有触发段一侧向响应段一侧逐渐减小,以此减少应力集中,使得该驱动臂不易损坏。
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摆组件远离所述第一铰接点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下方,所述第二回摆组件远离所述第二铰接点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下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回摆组件与第二回摆组件交错设置,如此设置的植毛针凸轮机构结构较为紧凑,占用空间较小。
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摆组件包括第一转轮、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轮外圈的第一轮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轮套外圈上并与第一铰接点铰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一轮套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滚珠,所述主动轴偏心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轮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主动轴用以带动第一转轮偏心转动,第一转轮通过第一轮套用以驱动第一铰接点上下移动。设置在第一转轮与第一轮套之间的若干第一滚珠用以降低第一转轮与第一轮套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转轮与第一轮套之间的相对转动变得更为顺畅。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连接部、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一副连接部,所述第一主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轮套的外圈,所述第一延伸部倾斜延伸向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副连接部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延伸部倾斜向开口一侧延伸,如此能够给第二回摆组件的运转留以空间,使得第一回摆组件与第二回摆组件之间不易产生干涉。
优选的,所述第二回摆组件包括第二转轮、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二转轮外圈的第二轮套、设置在所述第二轮套外圈上并与第二铰接点铰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第二轮套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滚珠,所述主动轴偏心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轮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主动轴用以带动第二转轮偏心转动,第二转轮通过第二轮套用以驱动第二铰接点上下移动。设置在第二转轮与第二轮套之间的若干第二滚珠用以降低第二转轮与第二轮套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二转轮与第二轮套之间的相对转动变得更为顺畅。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主连接部、第二延伸部以及第二副连接部,所述第二主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轮套的外圈,所述第二延伸部倾斜延伸向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副连接部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延伸部倾斜向开口一侧延伸,如此能够给第一回摆组件的运转留以空间,使得第一回摆组件与第二回摆组件之间不易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第一回摆组件的机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回摆组件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动轴;2、驱动臂;21、触发段;22、响应段;23、过渡段;3、第一回摆组件;31、第一转轮;32、第一轮套;33、第一连接板;331、第一主连接部;332、第一延伸部;333、第一副连接部;4、第二回摆组件;41、第二转轮;42、第二轮套;43、第二连接板;431、第二主连接部;432、第二延伸部;433、第二副连接部;5、第一铰接点;6、第二铰接点;7、第三铰接点;8、开口;9、第一滚珠;10、第二滚珠;11、平面;12、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一种植毛针凸轮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驱动臂2、铰接于在驱动臂2上的第一回摆组件3、铰接在驱动臂2上的第二回摆组件4、偏心连接在第一回摆组件3以及第二回摆组件4之间的主动轴1。
如图2、图3所示,沿驱动臂2的长度方向,驱动臂2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铰接点5、第二铰接点6以及第三铰接点7。第一铰接点5、第二铰接点6以及第三铰接点7位于同一平面11内,平面11穿过驱动臂2的中心线12并与主动轴1垂直。第一铰接点5、第二铰接点6以及第三铰接点7呈共线设置且均位于驱动臂2的中心线12上。第一回摆组件3通过第一铰接点5铰接于驱动臂2,第二回摆组件4通过第二铰接点6铰接于驱动臂2,第三铰接点7用以铰接连接杆。
如图1所示,驱动臂2包括一体成型的触发段21、过渡段23以及响应段22。触发段21的宽度大于响应段22的宽度。触发段21远离响应段22的端部上设置有开口8,开口8与响应段22正对。第一铰接点5以及第二铰接点6均位于开口8的内部,且第一铰接点5位于开口8远离响应段22处,第二铰接点6位于开口8靠近响应段22处。过渡段23的宽度由触发段21的一侧向响应段22的一侧逐渐减小,且过渡段23的侧壁弯曲呈圆弧形。第三铰接点7位于响应段22远离触发段21的端部上。
第一回摆组件3远离第一铰接点5的端部位于第二铰接点6的下方,第二回摆组件4远离第二铰接点6的端部位于第一铰接点5的下方。如此设置的植毛针凸轮机构结构较为紧凑,占用空间较小。
如图1、图4所示,第一回摆组件3包括第一转轮31、转动套接在第一转轮31外圈的第一轮套32、设置在第一轮套32外圈上并与第一铰接点5铰接的第一连接板33。第一转轮31上偏心穿设有通孔,主动轴1设置在该通孔中且用以驱使第一转轮31偏心转动。第一转轮31与第一轮套32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滚珠9,若干第一滚珠9用以减小第一转轮31与第一轮套3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转轮31与第一轮套32之间的相对转动更为顺畅。第一轮套32靠近第二回摆组件4的边缘处设置有圆角。第一连接板3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连接部331、第一延伸部332以及第一副连接部333。第一主连接部331连接于第一轮套32的外圈,且第一主连接部331沿第一轮套32的切向延伸。第一延伸部332倾斜延伸向开口8的一侧,且第一延伸部332朝向第一转轮31的侧壁以及第一延伸部332朝向第二回摆组件4的侧壁均为弧形面。第一副连接部333伸入至开口8中并铰接于第一铰接点5。
如图1、图5所示,第二回摆组件4包括第二转轮41、转动套接在第二转轮41外圈的第二轮套42、设置在第二轮套42外圈上并与第二铰接点6铰接的第二连接板43。第二转轮41上偏心穿设有通孔,主动轴1设置在该通孔中且用以驱使第二转轮41偏心转动。第二转轮41与第二轮套42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滚珠10,若干第二滚珠10用以减小第二转轮41与第二轮套4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二转轮41与第二轮套42之间的相对转动更为顺畅。第二轮套42靠近第一回摆组件3的边缘处设置有圆角。第二连接板4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主连接部431、第二延伸部432以及第二副连接部433。第二主连接部431连接于第二轮套42的外圈,且第二主连接部431沿第二轮套42的切向延伸。第二延伸部432倾斜延伸向开口8的一侧,且第二延伸部432朝向第二转轮41的侧壁以及第二延伸部432朝向第一回摆组件3的侧壁均为弧形面。第二副连接部433伸入至开口8中并铰接于第二铰接点6。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植毛针凸轮机构,包括驱动臂(2)、铰接于所述驱动臂(2)的第一回摆组件(3)、铰接于所述驱动臂(2)的第二回摆组件(4)、偏心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摆组件(3)以及第二回摆组件(4)之间的主动轴(1);其特征是:
所述驱动臂(2)上设置有第一铰接点(5)、第二铰接点(6)以及第三铰接点(7),所述第一铰接点(5)、所述第二铰接点(6)以及所述第三铰接点(7)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平面穿过所述驱动臂(2)的中心线并与所述主动轴(1)垂直;
所述第一回摆组件(3)通过所述第一铰接点(5)铰接于所述驱动臂(2),所述第二回摆组件(4)通过所述第二铰接点(6)铰接于所述驱动臂(2),所述第三铰接点(7)用以铰接连接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毛针凸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铰接点(5)、所述第二铰接点(6)以及所述第三铰接点(7)呈共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毛针凸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铰接点(5)、所述第二铰接点(6)以及所述第三铰接点(7)均位于所述驱动臂(2)的中心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毛针凸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臂(2)包括一体成型的触发段(21)以及响应段(22),且所述触发段(21)的宽度大于所述响应段(22)的宽度;
所述触发段(21)远离所述响应段(22)的端部上开设有开口(8),所述第一铰接点(5)以及所述第二铰接点(6)均设置在所述开口(8)中,所述第三铰接点(7)设置在所述响应段(22)远离所述触发段(21)的端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毛针凸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触发段(21)与所述响应段(22)之间设置有过渡段(23),且所述过渡段(23)的宽度由所述触发段(21)的一侧向所述响应段(22)的一侧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毛针凸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回摆组件(3)远离所述第一铰接点(5)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6)的下方,所述第二回摆组件(4)远离所述第二铰接点(6)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5)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毛针凸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回摆组件(3)包括第一转轮(31)、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轮(31)外圈的第一轮套(32)、设置在所述第一轮套(32)外圈上并与第一铰接点(5)铰接的第一连接板(33),所述第一转轮(31)与所述第一轮套(32)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滚珠(9),所述主动轴(1)偏心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轮(3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毛针凸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板(3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连接部(331)、第一延伸部(332)以及第一副连接部(333),所述第一主连接部(331)连接于所述第一轮套(32)的外圈,所述第一延伸部(332)倾斜延伸向所述开口(8)的一侧,所述第一副连接部(333)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点(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毛针凸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回摆组件(4)包括第二转轮(41)、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二转轮(41)外圈的第二轮套(42)、设置在所述第二轮套(42)外圈上并与第二铰接点(6)铰接的第二连接板(43),所述第二转轮(41)与所述第二轮套(42)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滚珠(10),所述主动轴(1)偏心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轮(4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毛针凸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连接板(4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主连接部(431)、第二延伸部(432)以及第二副连接部(433),所述第二主连接部(431)连接于所述第二轮套(42)的外圈,所述第二延伸部(432)倾斜延伸向所述开口(8)的一侧,所述第二副连接部(433)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点(6)。
CN202022408981.7U 2020-10-26 2020-10-26 植毛针凸轮机构 Active CN2134515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08981.7U CN213451570U (zh) 2020-10-26 2020-10-26 植毛针凸轮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08981.7U CN213451570U (zh) 2020-10-26 2020-10-26 植毛针凸轮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51570U true CN213451570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95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08981.7U Active CN213451570U (zh) 2020-10-26 2020-10-26 植毛针凸轮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515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48928A1 (en) Roller brush assembly and cleaning robot
CN109972951B (zh) 一种自动启闭的上翻门缓冲铰链
CN213451570U (zh) 植毛针凸轮机构
CN214753134U (zh) 一种具有线材支撑结构的过油设备
CN210918631U (zh) 一种具有自动关门功能的门铰
CN208376431U (zh) 一种脚轮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支架
CN215332184U (zh) 门体铰链及冰箱
JP4416685B2 (ja) 跳ね上げ門扉
CN217712181U (zh) 滑撑铰链及具有其的平开窗结构
CN215881525U (zh) 一种可变力矩羊角锤
CN219277178U (zh) 一种扭梁缓冲限位总成机构
CN212884785U (zh) 一种锻压机滑块调整机构
CN219961719U (zh) 一种抛投渔线轮
CN220956764U (zh) 一种换挡臂的自锁及抬升结构
CN212995084U (zh) 洗头头套张开机构及洗头头套
CN216200238U (zh) 一种折弯机专用直线导轨
CN220680470U (zh) 一种便于调节幅度的立磨摇臂连杆结构
CN216911948U (zh) 一种导轮调节结构
CN216913831U (zh) 一种水平摆出机械手结构
CN219056438U (zh) 一种储能腿部连杆结构及机器人
CN213521547U (zh) 一种小幅度往复移动装置
CN213475019U (zh) 一种绕线机的导针翻转结构
CN220059465U (zh) 一种掘进机用钻机多角度调节支撑结构
CN114645648A (zh) 门体铰链及冰箱
CN213566652U (zh) 一种应用于纸板捆扎机上的捆扎带旋转臂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