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44932U - 转运输送线 - Google Patents

转运输送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44932U
CN213444932U CN202021839497.3U CN202021839497U CN213444932U CN 213444932 U CN213444932 U CN 213444932U CN 202021839497 U CN202021839497 U CN 202021839497U CN 213444932 U CN213444932 U CN 213444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line
lifting
butt joint
roller way
joint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394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耀国
白开荣
施荣华
刘振宇
陆志勤
赵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aihu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Wuxi Fortec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Baihu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Wuxi Fortec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Baihu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Wuxi Fortec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Baihu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394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44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44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44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线技术领域,为解决传统移栽机无法适用于两路货物的同步转运输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运输送线,包括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和升降横移机;第一输送线包括第一输送线上层和第一输送线下层;第二输送线包括第二输送线上层和第二输送线下层;升降横移机位于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的衔接处;升降横移机包括上部对接辊道和下部对接辊道;上部对接辊道用于由第一输送线上层至第二输送线上层的输送;下部对接辊道用于由第二输送线下层至第一输送线下层的输送。本实用新型利用升降横移机上的上部对接辊道和下部对接辊道实现了两路货物的同步转运输送,节省了设备占地空间,提高了转运输送的效率,保证了转运输送线的时效性。

Description

转运输送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运输送线。
背景技术
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通常包含多条输送线组成,两条输送线之间通过移栽机进行转运输送。现有技术中,移栽机只能对一路货物进行转运输送,而无法适用于两路货物的同步转运输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的移栽机无法适用于两路货物的同步转运输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运输送线,包括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和升降横移机;所述第一输送线包括第一输送线上层和第一输送线下层;所述第一输送线下层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上层的下方;所述第二输送线包括第二输送线上层和第二输送线下层;所述第二输送线下层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线上层的下方;所述升降横移机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与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衔接处;所述升降横移机包括上部对接辊道和下部对接辊道;所述下部对接辊道位于所述上部对接辊道的下方;所述上部对接辊道用于由所述第一输送线上层至所述第二输送线上层的输送;所述下部对接辊道用于由所述第二输送线下层至所述第一输送线下层的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线下层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下层的高度;所述升降横移机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下部对接辊道与所述升降机构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下部对接辊道升降动作;所述第一输送线下层的高度和所述第二输送线下层的高度位于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高度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横移机还包括横移机构;所述横移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架;所述上部对接辊道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升降机构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横移机构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横移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架水平移动;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衔接处位于所述升降机构的水平移动区域之内。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动力组件和升降滑台模组;所述升降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滑台模组在竖直平面上进行升降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横移机构还包括横移动力组件和横移滑台模组;所述横移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横移滑台模组在水平面上进行水平移动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动力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滑台模组包括平行升降滑轨、升降滑块和升降滚珠丝杠;所述平行升降滑轨的延伸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平行升降滑轨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升降滚珠丝杠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滑块通过所述升降滚珠丝杠传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平行升降滑轨上;所述下部对接辊道固定于所述升降滑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横移动力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所述横移滑台模组包括平行横移滑轨、横移滑块和横移滚珠丝杠;所述平行横移滑轨的延伸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横移滚珠丝杠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横移滑块通过所述横移滚珠丝杠传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平行横移滑轨上;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于所述横移滑块上。
进一步地,包括两个长方体固定框架;所述上部对接辊道和所述下部对接辊道分别与一个所述长方体固定框架相对应;所述长方体固定框架用于承载所述上部对接辊道和所述下部对接辊道;所述上部对接辊道和所述下部对接辊道通过所述长方体固定框架与所述第一固定架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对接辊道和所述下部对接辊道上均至少包括一个动力辊筒。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运输送线,在升降横移机上设计上部对接辊道和下部对接辊道。利用上部对接辊道将一路货物由第一输送线上层至第二输送线上层的输送,利用下部对接辊道将另一路货物由第二输送线下层至第一输送线下层的输送,从而实现了两路货物的同步转运输送,节省了设备占地空间,提高了货物转运输送的整体效率,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整个转运输送线的时效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转运输送线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转运输送线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升降横移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升降横移机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升降横移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如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为了解决传统的移栽机无法适用于两路货物的同步转运输送的技术问题,实施例1提供一种转运输送线01,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输送线1、第二输送线2和升降横移机3;第一输送线1包括第一输送线上层10和第一输送线下层11;第一输送线下层11位于第一输送线上层10的下方;第二输送线2包括第二输送线上层20和第二输送线下层21;第二输送线下层21位于第二输送线上层20的下方;升降横移机3位于第一输送线1与第二输送线2的衔接处;升降横移机3包括上部对接辊道30和下部对接辊道31;下部对接辊道31位于上部对接辊道30的下方;上部对接辊道30用于由第一输送线上层10至第二输送线上层20的输送;下部对接辊道31用于由第二输送线下层21至第一输送线下层11的输送。实施例1提供的转运输送线01,在升降横移机3上设计上部对接辊道30和下部对接辊道31。利用上部对接辊道30将一路货物由第一输送线上层10至第二输送线上层20的输送,利用下部对接辊道31将另一路货物由第二输送线下层21至第一输送线下层11的输送,从而实现了两路货物的同步转运输送,节省了设备占地空间,提高了货物转运输送的整体效率,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整个转运输送线01的时效性。
当第一输送线下层与第二输送线下层存在高度差时,为了使下部对接辊道能够平稳地将货物由第二输送线下层至第一输送线下层进行输送,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二输送线下层21的高度低于第一输送线下层11的高度;升降横移机3还包括升降机构32;下部对接辊道31与升降机构32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升降机构32用于驱动下部对接辊道31升降动作;第一输送线下层11的高度和第二输送线下层21的高度位于升降机构32的升降高度范围之内。通过设置升降机构32可驱动下部对接辊道31在第一输送线下层11和第二输送线下层21之间进行升降动作。
具体地,当需要将货物由第二输送线下层21至第一输送线下层11进行输送时:
(1)升降横移机3将下部对接辊道31移动至第二输送线下层21的辊道对接处附近;
(2)升降横移机3上的升降机构32驱动下部对接辊道31上升或下降动作,以使下部对接辊道31与第二输送线下层21的辊道对接处高度正好相等,此时下部对接辊道31与第二输送线下层21的辊道对接处正好能够连接起来;
(3)货物由第二输送线下层21被转运至升降横移机3的下部对接辊道31上;
(4)升降横移机3将下部对接辊道31移动至第一输送线下层11的辊道对接处附近;
(5)升降横移机3上的升降机构32驱动下部对接辊道31上升或下降动作,以使下部对接辊道31与第一输送线下层11的辊道对接处高度正好相等,此时下部对接辊道31与第一输送线下层11的辊道对接处正好能够连接起来;
(6)货物由升降横移机3的下部对接辊道31被转运至第一输送线下层11上。
通过设置升降机构32驱动下部对接辊道31的升降动作可以解决第一输送线下层11与第二输送线下层21之间的高度差所造成的输送不便的问题。确保货物能够平稳地在第二输送线下层21与第一输送线下层11之间进行转运输送。
类似地,当第一输送线上层10与第二输送线上层20存在高度差时,也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升降机构驱动上部对接辊道30上升或下降动作。但应通过合理化设计升降机构的活动范围以避免装置/设备之间发生位置干涉。
为了实现升降横移机上的上部对接辊道(下部对接辊道)与对应的第一输送线上层(第一输送线下层)、第二输送线上层(第二输送线下层)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精准对接,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升降横移机3还包括横移机构33;横移机构33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架330;上部对接辊道30固定于第一固定架330上;升降机构32的固定端固定于第一固定架330上;横移机构33的活动端与第一固定架330固定连接;横移机构33用于带动第一固定架330水平移动;第一输送线1和第二输送线2的衔接处位于升降机构32的水平移动区域之内(参见图1和图2)。通过预先设置横移机构33的移动轨迹,可以实现升降横移机3上的上部对接辊道30与对应的第一输送线上层10、第二输送线上层20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快速精确对接,升降横移机3上的下部对接辊道31与对应的第一输送线下层11、第二输送线下层21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快速精确对接。通过第一固定架330保证了上部对接辊道30与下部对接辊道31在水平位移上的同步性。
为了尽可能减少升降过程中产生的位置偏差,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升降机构32包括升降动力组件320和升降滑台模组321;升降动力组件320用于驱动升降滑台模组321在竖直平面上进行升降动作。升降滑台模组321导向精确,可以减少升降过程中产生的位置偏差,有利于提高对接精度。同时升降滑台模组321易于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符合自动化输送的生产需求。
为了尽可能减少横移过程中产生的位置偏差,具体地,如图3所示,横移机构33还包括横移动力组件331和横移滑台模组332;横移动力组件331用于驱动横移滑台模组332在水平面上进行水平移动动作。横移滑台模组332导向精确,可以减少水平移动过程中产生的位置偏差,有利于提高对接精度。同时横移滑台模组332易于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符合自动化输送的生产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升降动力组件320包括第一伺服电机3201;第一伺服电机3201可旋转地固定于第一固定架330上。
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平稳、动作可靠的升降滑台模组,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升降滑台模组321包括平行升降滑轨3210、升降滑块和升降滚珠丝杠;平行升降滑轨3210的延伸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平行升降滑轨3210固定于第一固定架330上;升降滚珠丝杠与第一伺服电机320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升降滑块通过升降滚珠丝杠传动,可滑动地设置于平行升降滑轨3210上;下部对接辊道31固定于升降滑块上。上述升降滑台模组321的工作原理是:第一伺服电机3201提供动力,随着第一伺服电机3201的输出轴的转动,带动升降滚珠丝杠的螺杆旋转动作。由于升降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平行升降滑轨3210上,升降滑块的中部固定连接于升降滚珠丝杠的螺母上,升降滚珠丝杠的螺母带动升降滑块在升降滚珠丝杠的螺杆上沿着平行升降滑轨3210作直线动作。上述升降滑台模组321结构简单、占用体积较小、运行平稳度高、动作可靠,并且可以实现快速定位,便于实现全自动化转运输送。
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平稳、动作可靠的横移滑台模组,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横移动力组件331包括第二伺服电机3310;横移滑台模组332包括平行横移滑轨3320、横移滑块和横移滚珠丝杠;平行横移滑轨3320的延伸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横移滚珠丝杠与第二伺服电机3310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横移滑块通过横移滚珠丝杠传动,可滑动地设置于平行横移滑轨3320上;第一固定架330固定于横移滑块上。上述横移滑台模组332的工作原理是:第二伺服电机3310提供动力,随着第二伺服电机3310的输出轴的转动,带动横移滚珠丝杠的螺杆旋转动作。由于横移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平行横移滑轨3320上,横移滑块的中部固定连接于横移滚珠丝杠的螺母上,横移滚珠丝杠的螺母带动横移滑块在横移滚珠丝杠的螺杆上沿着平行横移滑轨3320作直线动作。上述横移滑台模组332结构简单、占用体积较小、运行平稳度高、动作可靠,并且可以实现快速定位,便于实现全自动化转运输送。
为了便于对接辊道(包括上部对接辊道和下部对接辊道)的可靠安装固定,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两个长方体固定框架4;上部对接辊道30和下部对接辊道31分别与一个长方体固定框架4相对应;长方体固定框架4用于承载上部对接辊道30和下部对接辊道31;上部对接辊道30和下部对接辊道31通过长方体固定框架4与第一固定架330进行固定。通过设置长方体固定框架4一是便于对接辊道(包括上部对接辊道和下部对接辊道)的可靠安装固定;二是长方体固定框架4能够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上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可以减少货物在随升降横移机3动作的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脱出对接辊道,提高了货物转运输送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货物在升降横移机上的自动上下料,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上部对接辊道30和下部对接辊道31上均至少包括一个动力辊筒5。通过动力辊筒5可以为货物在升降横移机3上的自动上下料提供驱动力,以实现货物在升降横移机3上的自动上下料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转运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和升降横移机;所述第一输送线包括第一输送线上层和第一输送线下层;所述第一输送线下层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上层的下方;所述第二输送线包括第二输送线上层和第二输送线下层;所述第二输送线下层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线上层的下方;
所述升降横移机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与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衔接处;
所述升降横移机包括上部对接辊道和下部对接辊道;所述下部对接辊道位于所述上部对接辊道的下方;所述上部对接辊道用于由所述第一输送线上层至所述第二输送线上层的输送;所述下部对接辊道用于由所述第二输送线下层至所述第一输送线下层的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线下层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下层的高度;所述升降横移机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下部对接辊道与所述升降机构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下部对接辊道升降动作;所述第一输送线下层的高度和所述第二输送线下层的高度位于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高度范围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横移机还包括横移机构;所述横移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架;所述上部对接辊道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升降机构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横移机构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横移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架水平移动;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衔接处位于所述升降机构的水平移动区域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动力组件和升降滑台模组;所述升降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滑台模组在竖直平面上进行升降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机构还包括横移动力组件和横移滑台模组;所述横移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横移滑台模组在水平面上进行水平移动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运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动力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运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滑台模组包括平行升降滑轨、升降滑块和升降滚珠丝杠;
所述平行升降滑轨的延伸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平行升降滑轨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升降滚珠丝杠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滑块通过所述升降滚珠丝杠传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平行升降滑轨上;所述下部对接辊道固定于所述升降滑块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运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动力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所述横移滑台模组包括平行横移滑轨、横移滑块和横移滚珠丝杠;所述平行横移滑轨的延伸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横移滚珠丝杠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横移滑块通过所述横移滚珠丝杠传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平行横移滑轨上;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于所述横移滑块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输送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长方体固定框架;所述上部对接辊道和所述下部对接辊道分别与一个所述长方体固定框架相对应;所述长方体固定框架用于承载所述上部对接辊道和所述下部对接辊道;所述上部对接辊道和所述下部对接辊道通过所述长方体固定框架与所述第一固定架进行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运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对接辊道和所述下部对接辊道上均至少包括一个动力辊筒。
CN202021839497.3U 2020-08-28 2020-08-28 转运输送线 Active CN213444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9497.3U CN213444932U (zh) 2020-08-28 2020-08-28 转运输送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9497.3U CN213444932U (zh) 2020-08-28 2020-08-28 转运输送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44932U true CN213444932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18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39497.3U Active CN213444932U (zh) 2020-08-28 2020-08-28 转运输送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449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8343A (zh) * 2022-01-14 2022-04-15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铝箔压延冷轧输送线及打包码垛加工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8343A (zh) * 2022-01-14 2022-04-15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铝箔压延冷轧输送线及打包码垛加工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44355A1 (zh) 一种货箱搬运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CN101234701B (zh) 物品输送装置和物品位置误差检测方法
JP4967318B2 (ja) ストッカ
US3960276A (en) Transporter for flat workpieces
JP6331895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WO2011021453A1 (ja) 物品移載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スタッカークレーン
CN210762508U (zh) 一种仓储物流系统
CN108974825B (zh) 一种适用功能测试设备的自动上下料系统
CN213444932U (zh) 转运输送线
CN212893697U (zh) 举升装置及搬运设备
CN115741635B (zh) 一种双臂机械同步提升的xyz三轴重载桁架机器人
CN113443579A (zh) 举升装置及搬运设备
KR100531568B1 (ko) 평판디스플레이 제조라인의 카세트 이송장치
CN111891608A (zh) 一种层装物料的上下料机构
CN215591828U (zh) Agv搬运系统
CN215591829U (zh) Agv托盘提升机
JP5365302B2 (ja) 走行車システム
CN211890750U (zh) 一种物体自动传输存储装置
CN114873306A (zh) 一种多巷道装卸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155762B (zh) 半导体料板装卸中转站
CN113636299A (zh) 一种基于不同高度agv与流水线的托盘对接输送系统
CN112224724A (zh) 子母托盘分离装置及系统
CN219193341U (zh) 车架存储线
CN213536095U (zh) 一种料箱式升降库
CN220664173U (zh) 一种agv车对接进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