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39165U - 一种弹性打磨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性打磨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39165U
CN213439165U CN202022215206.XU CN202022215206U CN213439165U CN 213439165 U CN213439165 U CN 213439165U CN 202022215206 U CN202022215206 U CN 202022215206U CN 213439165 U CN213439165 U CN 2134391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hard body
elastic
head according
sand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152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多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Zhongwei Lih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newe Na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newe Nan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newe Na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152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391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391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391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弹性打磨头,包括硬质本体和弹性件;所述硬质本体呈圆柱状,其中部延其轴向成型有用于灌注研磨液的通孔;若干个所述弹性件沿所述硬质本体的轴向均匀设置;所述弹性件两两之间具有排屑间隙;每一所述弹性件的上部固定连接至所述硬质本体的底端侧壁;每一所述弹性件的下部表面裹覆有磨料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弹性件使得磨料层可以根据不同的零件表面进行自适应的变形,进而提高打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弹性打磨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弹性打磨头。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天文、极端物理等领域对高精度零件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根据零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需求通常采用研磨设备对零件表面进行打磨。
但是,高精度零件根据实际应用领域的差异其构型复杂、多样;另一方面,通用的研磨设备中通用的标准打磨头形状又是固定的,故而与异形高精度零件的外表面配合度较低,具有打磨效果差、打磨效率低等不足之处。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弹性打磨头,通过增加弹性件,使得打磨头的磨料层可以根据零件的表面进行自适应的变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弹性打磨头,包括硬质本体和弹性件;所述硬质本体呈圆柱状,其中部延其轴向成型有用于灌注研磨液的通孔;若干个所述弹性件沿所述硬质本体的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弹性件两两之间具有排屑间隙;每一所述弹性件的上部固定连接至所述硬质本体的底端侧壁;每一所述弹性件的下部表面裹覆有磨料层。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硬质本体为铝材质或铅材质中的一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硬质本体的底部成型有直径为12mm、高度为10mm的环形台肩;所述台肩的下部沿其轴向均匀地向外延伸有四个用于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固定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四个所述固定部形状、大小均相同;每一所述固定部远离硬质本体的轴心线的第一侧壁呈与所述硬质本体同轴设置、直径为20mm的弧面状;每一所述固定部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周向的两个端部的第二侧壁为平直面,两个所述平直面相互平行;每一所述第二侧壁通过第三侧壁与所述台肩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三侧壁呈半径为2.5mm的弧面状;所述第三侧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壁、所述台肩的外侧壁相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一所述固定部的上壁凹制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为通槽,其槽口宽度为1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件的硬度为50A-70A。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件的硬度为68A。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件的底端面低于所述硬质本体的底端面2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磨料层为通过胶水粘接在所述弹性件下部表面的复合磨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通过在硬质本体的下部增加弹性件,并于弹性件的下部表面裹覆磨料层,当硬质本体的顶部连接至研磨设备的主轴后,磨料层抵靠至零件的表面,弹性件受到压力后可以根据零件的表面发生自适应的变形;其二,弹性件之间具有排屑间隙,使得研磨设备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可以及时排出,避免零件表面被废屑刮花,提高了零件的加工质量;其三,通过设置通孔,在研磨设备进行打磨的过程中,可以便捷地通过该通孔向打磨头底端面和零件表面之间通入研磨液,使得零件和打磨头均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冷却;此外,通入的研磨液还可将废屑经排屑间隙冲出,或者自排屑间隙中向打磨头底端面和零件表面之间通入研磨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垂直方向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台肩处水平方向的剖面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是:
1、硬质本体;11、台肩;12、固定部;121、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123、第三侧壁;124、弧形槽;13、通孔;
2、弹性件;21、排屑间隙;22、卡块;
3、磨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 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附图1-2实例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弹性打磨头的具体实施例,参考附图1-2,一种弹性打磨头, 包括硬质本体1和弹性件2。所述硬质本体1呈圆柱状,其中部延其轴向成型有用于灌注研磨液的通孔13;若干个所述弹性件2沿所述硬质本体1的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弹性件2两两之间具有排屑间隙21;每一所述弹性件2的上部固定连接至所述硬质本体1的底端侧壁;每一所述弹性件2的下部表面裹覆有磨料层3。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所述硬质本体1安装在研磨设备的主轴上,零件放置到研磨设备的研磨盘上;然后,所述弹性件2下部裹覆有所述磨料层3的表面下压至零件的表面上,所述弹性件2受到零件的反作用力而发现适应性的弹性变形,进而提高所述磨料层3与零件表面的配合度,以提高研磨效果和研磨效率。此外,所述弹性件2之间具有所述排屑间隙21,使得研磨设备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可以及时排出,避免零件表面被废屑刮花,提高了零件的加工质量;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所述通孔13,在研磨设备进行打磨的过程中,可以便捷地通过该通孔13向打磨头底端面和零件表面之间通入研磨液,使得零件和打磨头均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冷却,此外通入的研磨液还可将废屑经排屑间隙21冲出。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本体1为铝材质或铅材质中的一种;较为优选的,所述硬质本体1 采用铝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本体1的高度为25mm,其直径为5mm-10mm,较优的选择是6mm、8mm 或者10mm。所述硬质本体的底部成型有直径为12mm、高度为10mm的环形台肩11。所述台肩 11的下部沿其轴向均匀地向外延伸有四个用于连接所述弹性件2的固定部12,所述固定部 12与所述台肩11是通过车铣加工一体成型的,整体强度更高。四个所述固定部12形状、大小均相同;每一所述固定部12远离硬质本体的轴心线的第一侧壁121呈与所述硬质本体1同轴设置、直径为20mm的弧面状;每一所述固定部12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21的周向的两个端部的第二侧壁122为平直面,两个所述平直面相互平行;每一所述第二侧壁122通过第三侧壁123与所述台肩11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三侧壁123呈半径为2.5mm的弧面状;所述第三侧壁123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壁122、所述台肩11的外侧壁相切。
更进一步的,每一所述固定部12的上壁凹制有弧形槽124;具体地说:所述弧形槽124 的水平方向截面为圆弧状,其垂直方向截面为正方形,所述弧形槽124为上部和两端开口的通槽,其槽口宽度为1mm;相应的,所述弹性件2上成型有对应的卡块22卡入所述弧形槽124 中,增加所述弹性件2与所述固定部12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弹性件2的硬度为50A-70A,即所述弹性件2的邵氏硬度50A-70A。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2的硬度为68A。当所述弹性件2的硬度过高时:会导致所述弹性件2的变形能力降低,因而不能较好地根据零件的表面进行自适应性的变形,最终导致打磨头与零件的配合度降低。当所述弹性件2的硬度过低时:会导致所述弹性件2过度变形而使得所述弹性件2与零件之间的压力过小,进而导致所述弹性件2与零件之间的摩擦力变小,最终导致零件的摩擦打磨效率降低。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2的底端面低于所述硬质本体1的底端面2mm。
进一步的,所述磨料层3为通过胶水粘接在所述弹性件2下部表面的磨料;所述磨料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由多种磨料组成的复合磨料。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弹性打磨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本体和弹性件;所述硬质本体呈圆柱状,其中部延其轴向成型有用于灌注研磨液的通孔;若干个所述弹性件沿所述硬质本体的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弹性件两两之间具有排屑间隙;每一所述弹性件的上部固定连接至所述硬质本体的底端侧壁;每一所述弹性件的下部表面裹覆有磨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打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本体为铝材质或铅材质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打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本体的底部成型有直径为12mm、高度为10mm的环形台肩;所述台肩的下部沿其轴向均匀地向外延伸有四个用于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弹性打磨头,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固定部形状、大小均相同;每一所述固定部远离硬质本体的轴心线的第一侧壁呈与所述硬质本体同轴设置、直径为20mm的弧面状;每一所述固定部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周向的两个端部的第二侧壁为平直面,两个所述平直面相互平行;每一所述第二侧壁通过第三侧壁与所述台肩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三侧壁呈半径为2.5mm的弧面状;所述第三侧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壁、所述台肩的外侧壁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弹性打磨头,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固定部的上壁凹制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为通槽,其槽口宽度为1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弹性打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硬度为50A-70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弹性打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硬度为68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弹性打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底端面低于所述硬质本体的底端面2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弹性打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料层为通过胶水粘接在所述弹性件下部表面的复合磨料。
CN202022215206.XU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弹性打磨头 Active CN2134391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5206.XU CN213439165U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弹性打磨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5206.XU CN213439165U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弹性打磨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39165U true CN213439165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86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15206.XU Active CN213439165U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弹性打磨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391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10583A (en) Fixed-super-abrasive too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5851138A (en) Polishing pad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EP1655102A2 (en) Elastic polishing tool and lens polishing method using this tool
KR100853547B1 (ko) 다이아몬드 연마구의 결합구조
US7632170B2 (en) CMP apparatuses with polishing assemblies that provide for the passive removal of slurry
US7510461B2 (en) Grinding jig set and grinding method
CN109015339B (zh) 研磨工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22428A (zh) 多盘化学机械抛光衬垫调节器与方法
CN213439165U (zh) 一种弹性打磨头
JPH05131366A (ja) 歯車およびこれに類似のものをホーニングするための工具用のダイヤモンドドレツシング歯車
CN213136220U (zh) 研磨工具和包括该研磨工具的组件
CN105751089A (zh) 一种砂带
CN210790609U (zh) 电铸砂轮
US20210114171A1 (en) Conformable abrasive article
CN217703028U (zh) 一种金属加工用打磨片
CN210616185U (zh) 一种金刚石磨刷
CN215847582U (zh) 一种化学机械抛光用保持环
JP2009262295A (ja) 仕上研磨用定盤
CN205630349U (zh) 防滑强化砂带
CN216504315U (zh) 一种化学机械抛光研磨头薄膜
JP2001001269A (ja) 研削・研磨用工具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前記研削・研磨用工具を用いた研削・研磨方法
CN220113100U (zh) 用于加工晶棒的磨轮及磨床
CN217750990U (zh) 一种转矩砂碟托盘的扩展缓冲盘
CN220839626U (zh) 一种研磨配重件及研磨夹具
CN219234964U (zh) 一种半球谐振陀螺电极基座高效抛光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8 / F, 53 fofu Road, foziao village, Dal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Zhongwei Lih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 / F, 53 fofu Road, foziao village, Dal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CITY ZONEWE NANO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