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06444U - 一种融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融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06444U
CN213406444U CN202020867962.8U CN202020867962U CN213406444U CN 213406444 U CN213406444 U CN 213406444U CN 202020867962 U CN202020867962 U CN 202020867962U CN 213406444 U CN213406444 U CN 213406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different
fusion
grid
c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6796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学为
徐凯
张靖
文晓宇
孙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is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is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is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is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6796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06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06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064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融合器,所述融合器包括网格主体;所述网格主体为多根连杆之间相互连接构建成的空间网格结构。通过连杆的不同横截面形状和对应的尺寸,以及不同的排布密度和不同的孔隙率,以使所述连杆之间形成不同的所述空间网格结构,利用所述空间网格结构形成的弹性模量去匹配不同的人体骨骼模量,最终解决了融合器的弹性模量与人骨骼的弹性模量不匹配,导致植入人体的融合器产生应力遮蔽效应,造成骨吸收,进而使骨结构假体松动,最终融合器植入失败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融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融合器。
背景技术
融合器用于人骨之间起到支撑相邻骨骼或其他人体组织的作用,比如脊椎中某一节椎骨出现问题,则需要将其中出现问题的一节椎骨取出,并将融合器置于相邻椎骨之间用于支撑,人体组织会不断附着在融合器上进行修复性生长。
但是不同的人体骨骼的弹性模量不同,而现有技术中的融合器为实体结构,无法满足不同人体骨骼的弹性模量,植入人体后则会导致融合器的应力遮蔽效应,造成骨吸收,进而使椎间融合器松动,最终融合器种植失败。
所以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人与人之间骨骼的弹性模量不尽相同,如果融合器的弹性模量与人骨骼的弹性模量不匹配,则会导致植入人体的融合器产生应力遮蔽效应,造成骨吸收,进而使骨结构假体松动,最终融合器种植失败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融合器,包括:所述融合器包括网格主体;
所述网格主体为多根连杆之间相互连接构建成的空间网格结构。
可选地,所述连杆之间相互首尾相接。
可选地,所述网格主体划分为不同的空间区域;不同的所述空间区域内所述连杆的排布密度和/或横截面形状和/或孔隙率不同。
可选地,所述网格主体的中部具有贯穿的空腔。
可选地,所述空腔中填入有植骨。
可选地,所述区域包括第一空间区域和第二空间区域,所述第一空间区域包裹所述第二空间区域设置,且所述第二空间区域环绕所述空腔,且环绕在所述空腔位置的所述第二空间区域裸露在所述第一空间区域外并与所述空腔接触。
可选地,所述融合器还包括器械连接部;
所述器械连接部为具有筒形空腔圆筒结构,且没入所述网格主体中,所述器械连接部的一端伸出在所述网格主体外。可选地,所述网格主体与所述器械连接部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网络主体和/或所述器械连接部采用钛合金材质。
如上可见,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连杆相互连接构建空间网格结构,通过连杆的不同横截面,不同排布密度,以及不同的孔隙率,以使所述连杆之间形成不同的空间网格结构,利用所述空间网格结构形成的弹性模量去匹配不同的人体骨骼模量,最终解决了融合器的弹性模量与人骨骼的弹性模量不匹配,导致植入人体的融合器产生应力遮蔽效应,造成骨吸收,进而使骨结构假体松动,最终融合器植入失败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标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空间网格结构100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空间网格结构200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三维模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三维模拟的结构示意图。
1 网络主体
11 连杆
12 空间区域
121 第一空间区域
122 第二空间区域
13 空腔
2 器械连接部
21 筒形空腔
3 植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空间网格结构100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融合器,包括:所述融合器包括网格主体1;
网格主体1为多根连杆11之间相互连接构建成的空间网格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融合器的具体结构,连杆11相互搭接后形成了所述空间网格结构,连杆11可以为杆状,所述杆状具有直径,当连杆11相互连接后,多根连杆11之间会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之间通过孔隙率进行度量。其中,所述孔隙率是指块状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比。另外,在单位体积内连杆11的排布密度也是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连杆11的直径、孔隙率,以及排布匹配出与人体骨骼相同的骨骼模量。所述人体骨骼的骨骼模量则可以通过对人体进行骨骼扫描拍摄得到,比如通过CT扫描得到骨骼的断面影片,然后通过所述影片上骨骼的灰度计算出匹配的骨骼模量。网络主体1为长方体结构,网络主体1一端截面为弧形,另一端向中心收敛。需要指出的是连杆11还可以采用骨小梁结构,可以更好的模拟人骨骼模量的形成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空间网格结构200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连杆11之间相互首尾相接。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连杆11相互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连杆11之间通过首尾相接的方式连接后不会出现连杆11的一端伸出形成尖端刺伤周围的组织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图2和图3中看出两种实施例在结构上的不同。图2和图3可以进行一个比较,虽然图2中连杆11的连接方式应用尚可,但是为了防止连杆11出现所述尖端,所以优选地可以选择图3的方式连接,以避免所述尖端对周围组织可能的刺伤。需要指出的是图3中多根连杆11首尾相连后组成的结构为立体三维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网格主体1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所述区域内所述连杆的排布密度和/或直径和/或孔隙率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将网格主体1划分为不同区域,不同区域我们可以控制排布有不同所述直径、排布密度,以及孔隙率,以匹配出不同的弹性模量。在图2中示出了孔隙,由于网格主体1是一种空间结构,所述孔隙实际为球体,并且由于多根连杆11之间的空隙并非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将所述球体的体积取平均值理解为所述空隙的对应值。
在一实施例中,网格主体1的中部具有贯穿的空腔13。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空腔13的具体所述融合器结构,我们可以将空腔13中植入植骨。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空腔13中填入有植骨3。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植入植骨3在空腔13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植骨3的作用在于使人体组织更好的生长到空腔13中。
在一实施例中,空间区域12包括第一区域121和第二区域122,第一区域121包裹第二区域122设置,且第二区域122环绕空腔13,且环绕在空腔13位置的第二区域122裸露在第一区域121外并与空腔13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将网格主体1包括两个区域分布方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即第一区域121和第二区域122,第一区域121从外部包裹住第二区域122,而与空腔13接触的部分需要将第二区域122裸露出来,其中,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在于可以更加有利于采用3D打印工艺制造所述融合器,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骨组织长入空腔13的效果。在第二区域122中,可以将连杆11之间空隙的孔径范围理解为800微米以下,这样可以更好的符合人体骨骼生长的需要。第一区域121有承担人体外部组织向中间压缩的作用,因此所述杆径不易过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融合器还包括器械连接部2;
器械连接部2为具有筒形空腔21圆筒结构,且没入网格主体1中,器械连接部2的一端伸出在网格主体1外。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器械连接部2的所述融合器结构,器械连接部2没入网格主体1中,只露出筒形空腔21的一端,筒形空腔21的一端伸出的目的在于和其他医疗器械配合将所述融合器置入患处,具体配合和置入的方法是本领域人员的常规手段在此就不再赘述了,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尽可能将网格化结构布局在所述融合器外露部分,所以将器械连接部2没入网格主体1中。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连杆11其中与器械连接部2连接的连杆一端固定在器械连接部2上。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三维模拟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三维模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网格主体1与器械连接部2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络主体1与器械连接部2之间一体成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利用3D打印的方式对一体成型的网络主体1与器械连接部2进行打印。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主体1和/或器械连接部2采用钛合金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络主体1和/或器械连接部2的具体材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融合器包括网格主体(1);
所述网格主体(1)为多根连杆(11)之间相互连接构建成的空间网格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1)之间相互首尾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主体(1)划分为不同的空间区域(12);不同的所述空间区域(12)内所述连杆(11)的排布密度和/或横截面形状和/或孔隙率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主体(1)的中部具有贯穿的空腔(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3)中填入有植骨(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12)包括第一空间区域(121)和第二空间区域(122),所述第一空间区域(121)包裹所述第二空间区域(122)设置,且所述第二空间区域(122)环绕所述空腔(13),且环绕在所述空腔(13)位置的所述第二空间区域(122)裸露在所述第一空间区域(121)外并与所述空腔(13)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还包括器械连接部(2);
所述器械连接部(2)为具有筒形空腔(21)圆筒结构,且没入所述网格主体(1)中,所述器械连接部(2)的一端伸出在所述网格主体(1)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主体(1)与所述器械连接部(2)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主体(1)和/或所述器械连接部(2)采用钛合金材质。
CN202020867962.8U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融合器 Active CN213406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67962.8U CN213406444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融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67962.8U CN213406444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融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06444U true CN213406444U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23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67962.8U Active CN213406444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融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064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65126B2 (en) Interbody implants and optimization features thereof
CN109091273B (zh) 一种基于拓扑结构优化的个性化盆骨内置假体设计方法
CN110384573B (zh) 用于髋关节植入物的轻质股骨柄
CN110929379B (zh) 一种拓扑优化人工椎体及其设计方法
CN109009572B (zh) 髋关节假体柄及其制造方法
JP6884416B2 (ja) 個人化された繊維軟骨インプラントを作製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WO2016018160A1 (en) Improved implant surface
AU2019393104B2 (en) Bone trabecula structure and prosthesis using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0870812A (zh) 跖趾关节置换装置及方法
CN111374806A (zh) 自稳型多孔椎间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02065A (zh) 一种融合器的制造方法、系统、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CN109009581A (zh) 一种组配式人工椎体
CN213406444U (zh) 一种融合器
CN212592579U (zh) 一种侧入路椎间融合器
CN213406447U (zh) 一种椎间融合器
CN211797048U (zh) 一种融合器的制造系统
CN110353859B (zh) 一种3d打印个性化肋骨置换假体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86765A1 (en) Scaphoid prosthesis
CN211560551U (zh) 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
CN113633442A (zh) 一种个体化钽金属颈椎椎间融合器及其设计方法
CN211300521U (zh) 支架假体
CN209059552U (zh) 一种装配式个性化人工椎体
CN106901877A (zh) 一种组配式人工椎体
CN110755182A (zh) 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
CN112690932B (zh) 椎体假体的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