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71774U - 一种垃圾回收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回收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71774U
CN213371774U CN202021997265.0U CN202021997265U CN213371774U CN 213371774 U CN213371774 U CN 213371774U CN 202021997265 U CN202021997265 U CN 202021997265U CN 213371774 U CN213371774 U CN 213371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opening
dust
movable housing
garbage col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972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文海
夏昌太
闫瑞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972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71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71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717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垃圾回收基站以及清洁系统,其中,该垃圾回收基站包括:基站本体,设置有进尘通道、抽气通道以及与进尘通道和抽气通道连通的收容腔,收容腔具有对外敞开的开口;风机,固定于基站本体并与抽气通道气动连通;活动壳体,其一侧与基站本体枢接并可相对基站本体翻转以封盖或打开开口;集尘袋,可拆卸地安装于活动壳体靠近开口的一侧,集尘袋可随活动壳体翻转封盖开口而收容于收容腔内并与进尘通道密封连通,集尘袋还可随活动壳体翻转打开开口而脱离收容腔内并与进尘通道分离。通过设置翻转的活动壳体来带动集尘袋收入和伸出收容腔,从而方便对垃圾回收基站积攒的污物进行清理,也能快捷地将集尘袋安装到合适的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回收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回收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扫地机器人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家庭常用的家电产品之一,但是扫地机器人清洁之后的垃圾处理成为了棘手的问题,因此为回收清洁机器人内垃圾的垃圾回收基站应运而生。
对于目前的垃圾回收基站,都是用户用手直接拿出垃圾回收基站内的集尘袋进行清理,同时还要对集尘袋中泄漏到垃圾回收基站中的污物进行清理,操作过程繁琐、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回收基站,旨在改变取出和安装垃圾回收基站中集尘袋的方式,简化垃圾清理的过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垃圾回收基站包括:
基站本体,设置有进尘通道、抽气通道以及与所述进尘通道和所述抽气通道连通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具有对外敞开的开口;
风机,固定于所述基站本体并与所述抽气通道气动连通;
活动壳体,其一侧与所述基站本体枢接,所述活动壳体可相对所述基站本体翻转以封盖或开放所述开口;
集尘袋,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活动壳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集尘袋可随所述活动壳体翻转封盖所述开口而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进尘通道密封连通,所述集尘袋还可随所述活动壳体翻转开放所述开口而脱离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进尘通道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壳体靠近所述开口一侧设置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集尘袋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对接部并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通孔随所述活动壳体翻转封盖所述开口而与所述进尘通道对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壳体具有连接边缘和相对所述连接边缘的自由边缘,以及连接所述连接边缘和所述自由边缘的侧边缘,所述活动壳体通过所述连接边缘转动连接于所述基站本体,所述对接部邻近所述自由边缘,且所述通孔朝向所述自由边缘所在一侧,或者所述对接部邻近所述侧边缘,且所述通孔朝向所述侧边缘所在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背离所述集尘袋一侧具有对接面,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对接面设置,所述对接部的对接面与所述活动壳体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或者所述对接部的对接面与所述活动壳体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背离所述集尘袋的一侧具有对接面,所述对接面呈围绕所述活动壳体的转动轴线的弧形面,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对接面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具有固定端和相对所述固定端设置的自由端,所述固定端设置于所述活动壳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自由端相对所述固定端靠近所述开口,所述自由端可相对所述固定端弹性活动,所述活动壳体封盖所述开口时,所述自由端弹性作用于所述收容腔对应所述进尘通道的内侧壁,以使所述通孔和所述进尘通道密封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壳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承载所述集尘袋。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回收基站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集尘袋对所述承载部的压力,所述控制器固定于所述基站本体,并电连接所述风机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感测的压力值超过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风机停止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回收基站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活动壳体的周侧,或者所述开口的周侧,以使得所述活动壳体通过所述密封圈密封所述开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其包括清洁机器人以及所述垃圾回收基站,所述垃圾回收基站上的进尘通道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上的出尘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垃圾回收基站的基站本体上设有敞开的开口的收容腔,以让能够过滤空气的集尘袋通过开口放入收容腔内集尘或伸出收容腔内清理;设置与基站本体转动连接的活动壳体,活动壳体通过翻转而实现对开口的封盖和关闭,将集尘袋固定于活动壳体上而被活动壳体带动收入收容腔或伸出收容腔,这样设置让集尘袋可以通过简单的开门的方式而被带出收容腔并能开始进行灰尘的清理,通过简单的关门的方式,就能直接将集尘袋安装于收容腔内并与进尘通道对接连通,进而启动风机开始过滤空气中的垃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回收基站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回收基站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板与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回收基站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回收基站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清洁系统以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清洁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678536540000031
Figure BDA000267853654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垃圾回收基站。请参照图1与图5,该垃圾回收基站100包括基站本体10、风机20、活动壳体30以及集尘袋50。
该基站本体10包括安装载体,其具备固定于地面的支撑结构、与清洁机器人200对接配合的承载面或配合面以及供安装于该基站本体10上各电子元器件排线的构造等结构,该基站本体10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塑料、木材以及其他材料制成。
该基站本体10设置有进尘通道11、抽气通道12以及与进尘通道11和抽气通道12连通的收容腔13,收容腔13具有对外敞开的开口14。
该进尘通道11与抽气通道12可以是沿基站本体10向收容腔13内延伸的管道,也可以是沿基站本体10向外界延伸的管道,进尘通道11与抽气通道12的形状可以是圆管、方管或者其他形状的通管,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收容腔13的形状可以是立方形腔体、圆柱形腔体或其他形状的腔体,收容腔 13的开口14的形状可以是圆形开口、方形开口等,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开口,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该风机20固定于基站本体10并与抽气通道12气动连通。风机20是现有的具备有吸气口与出气口的装置如鼓风机、通风机等,其都能够在吸气口产生吸力将气体吸入而通过出气口将吸入的气体排出。该风机20可以是安装在基站本体10外壁上,也可以是安装在基站本体10内部设置的与收容腔13 隔断的其他腔体中,该风机20只需要满足其吸气口与基站本体10的抽气通道12连通,其出气口能够与外界连通即可。
该活动壳体30的一侧与基站本体10枢接,活动壳体30与基站本体10 实现枢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在活动壳体30与基站本体10之间安装门铰或转动轴等方式实现枢接,当然,其还能够有其他方式能够与基站本体10枢接,只需要使活动壳体30通过枢接的翻转运动能封盖开口14或打开开口14即可。
由于该活动壳体30可相对基站本体10翻转以封盖或打开开口14,因此该活动壳体30的形状与收容腔13的开口14形状相适配设置。当然,为了保证其封盖开口14时的稳固性,其远离与基站本体10枢接的一端可以开设有弹性卡扣,相对位置的开口14侧壁上可以设置与弹性卡扣适配的卡槽。
该集尘袋50可以仅是软质的滤袋,也可是支撑骨架外套设有软质滤袋结合而成。集尘袋50的材质有多种选择,例如拒水防油毡、涤纶针刺毡、三防涤纶针刺毡等,优选地,集尘袋50采用拒水防油毡材质,其织出的织物密集,颗粒截留性好、滤尘效果佳。
该集尘袋50可拆卸地安装于活动壳体30靠近开口14的一侧,集尘袋50 可随活动壳体30翻转封盖开口14而收容于收容腔13内并与进尘通道11密封连通,集尘袋50还可随活动壳体30翻转开放开口14而脱离收容腔13内并与进尘通道11分离。
通过采用在垃圾回收基站100的基站本体10上设有敞开的开口14的收容腔13,以让能够过滤空气的集尘袋50通过开口14放入收容腔13内集尘或伸出收容腔13进行清理;设置与基站本体10转动连接的活动壳体30,活动壳体30 通过翻转而实现对开口14的封盖和关闭,将集尘袋50固定于活动壳体30上而被活动壳体30带动收入收容腔13或伸出收容腔13,这样设置让集尘袋50可以通过简单的开门的方式而被带出收容腔13并能开始进行灰尘的清理,通过简单的关门的方式就能直接将集尘袋50安装于收容腔13内并与进尘通道11对接连通。
为方便进尘通道11能够与集尘袋50对接,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活动壳体30靠近开口14的一侧设置有对接部40,该对接部40可以是板状,也可以是块状,或由多个板状或块状的组合体,对接部40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对接部40设置有通孔41,通孔41的形状可以是圆孔或方孔等,为了对接的方便,较佳地,该通孔41形状与进尘通道11邻近该通孔41的一端相适配设置。集尘袋50可拆卸连接于对接部40并与通孔41 连通,通孔41随活动壳体30翻转封盖开口14而与进尘通道11对接。
集尘袋50与对接部40的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集尘袋50的袋口上设有卡板,集尘袋50通过卡板与对接部40连接;或者在集尘袋50的袋口上设有具备刚性的扣环,对接部40设置与扣环适配的扣接结构,集尘袋 50与对接部40扣接固定;又如,将集尘袋50的袋口处固设有带外螺纹的圆筒,通孔41设有内螺纹,集尘袋50与对接部40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当然,集尘袋50与对接部40的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还有其他选择,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与图2,活动壳体30具有连接边缘31和相对连接边缘31的自由边缘32,以及连接自由边缘32和连接边缘31的侧边缘33,活动壳体30通过连接边缘31转动连接于基站本体10。值得注意的是,为加强活动壳体30封盖开口14的稳固性,自由边缘32与侧边缘33都可以设置第一磁性件(未图示),开口14相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第二磁性件(未图示),磁性件的相互吸附作用能够起到较好的稳固作用,同时不会增加开门的程序与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可以均选择采用磁铁,两磁铁相反的磁极相对设置,以能相互吸附;其也可以是第一磁性件采用磁铁,第二磁性件采用可被磁铁吸附的金属,例如铁或含有铁、钴或镍的金属,当然也可以是第二磁性件采用磁铁,第一磁性件采用可被磁铁吸附的金属。
由于进尘通道11可以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对接部40也可以根据进尘通道11的位置设立在相对应的位置,具体的,对接部40邻近自由边缘32设置,且通孔41朝向自由边缘32所在一侧,或者对接部40邻近侧边缘33设置,且通孔41朝向侧边缘33所在一侧。
为方便加工制作,以及实现对接部40与设有进尘通道11的收容腔13内壁的密封配合,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与图2,对接部40背离集尘袋50的一侧具有对接面42,对接面42与活动壳体30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或者对接面42与活动壳体30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如此设置,当活动壳体30封盖开口14时,对接面42直接与设有进尘通道11的收容腔13的内壁贴合,从而使得对接部40上贯穿设置的通孔41与进尘通道11对接配合。
为防止活动壳体30翻转而封盖开口14时对接部40与开口14形成干涉,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对接部40背离集尘袋50的一侧具有对接面42,对接面42呈围绕活动壳体30的转动轴线的弧形面,通孔41贯穿对接面42设置。值得注意的是,设置有进尘通道11的收容腔13内壁也可以设置为与该对接面42相应的弧形面,以能够同对接面42紧密贴合,从而保证通孔41与进尘通道11对接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与图3,对接部40具有固定端43和相对固定端 43设置的自由端44,固定端43设置于活动壳体30靠近开口14的一侧,自由端44相对固定端43靠近开口14,自由端44可相对固定端43弹性活动,活动壳体30封盖开口14时,自由端44弹性作用于收容腔13对应进尘通道 11的内侧壁,以使通孔41和进尘通道11密封连通。
该自由端44可相对于固定端43弹性活动是指自由端44可以产生弹性形变,自由端44产生弹性形变既能够防止活动壳体30在翻转封盖开口14时自由端44会因触碰到形成开口14的壁壳而形成干涉,也使得自由端44可以与收容腔13对应设有进尘通道11的内侧壁紧密贴合。
自由端44能够采用的材料有多种,例如橡胶、塑料、硅胶等,其形状可以是块状或板状而没有具体的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与图3,活动壳体30靠近开口14的一侧设置有承载部34,承载部34承载集尘袋50。如此设置,防止集尘袋50滑脱而影响垃圾回收基站100工作时的密封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承载部34可以是垂直连接于活动壳体30上的板块,也可以是多块板结合围设而具有收纳空间的盒状,其还有其他常见的能够承载集尘袋50的形状,在此就不再赘述。
为使该垃圾回收基站100更为智能化,保证集尘袋50过滤垃圾的效率,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与图3,垃圾回收基站100包括压力传感器60和控制器(未图示),压力传感器60用于感测集尘袋50对承载部34的压力,控制器固定于基站本体10,并电连接风机20和压力传感器60,当压力传感器60 感测的压力值超过预设阈值时,即集尘袋50内已经有足够多的垃圾时,控制器控制风机20停止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该压力传感器60可以选用的类型有多种,例如压阻式压力传感器、陶瓷压力传感器等,现有公开使用或展示的压力传感器的类型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该控制器则可以是计算机或PLC或其他具备一定能够接收信号并发生信号控制电子元器件的设备,其与压力传感器6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例如蓝牙、Wi-Fi等方式。
根据上述实施例,为加强活动壳体30与开口14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垃圾回收基站100还包括密封圈70,密封圈70设置于活动壳体30的周侧,或者开口14的周侧,以使得活动壳体30通过密封圈70密封开口14。密封圈70一般采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材料,例如橡胶、硅胶或塑料等材料,其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然,若密封圈70采用硬质材料,则可以通过在活动壳体30或开口14的周侧分别设置带有凸环和与凸环适配凹槽环,通过这种方式的互相配合来加强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清洁系统1000,请参阅图6与图7,该清洁系统 1000包括清洁机器人200以及垃圾回收基站100,该垃圾回收基站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该垃圾回收基站100上的进尘通道11用于与清洁机器人200上的出尘口连通。由于该清洁系统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清洁机器人200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擦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手持式吸尘器、手推清洁机等,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垃圾回收基站,用于与清洁机器人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回收基站包括:
基站本体,设置有进尘通道、抽气通道以及与所述进尘通道和所述抽气通道连通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具有对外敞开的开口;
风机,固定于所述基站本体并与所述抽气通道气动连通;
活动壳体,其一侧与所述基站本体枢接,所述活动壳体可相对所述基站本体翻转以封盖或开放所述开口;
集尘袋,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活动壳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集尘袋可随所述活动壳体翻转封盖所述开口而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进尘通道密封连通,所述集尘袋还可随所述活动壳体翻转开放所述开口而脱离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进尘通道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回收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壳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集尘袋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对接部并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通孔随所述活动壳体翻转封盖所述开口而与所述进尘通道对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回收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壳体具有连接边缘和相对所述连接边缘的自由边缘,以及连接所述连接边缘和所述自由边缘的侧边缘,所述活动壳体通过所述连接边缘转动连接于所述基站本体,所述对接部邻近所述自由边缘,且所述通孔朝向所述自由边缘所在一侧,或者所述对接部邻近所述侧边缘,且所述通孔朝向所述侧边缘所在一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回收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背离所述集尘袋一侧具有对接面,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对接面设置,所述对接部的对接面与所述活动壳体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或者所述对接部的对接面与所述活动壳体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回收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背离所述集尘袋的一侧具有对接面,所述对接面呈围绕所述活动壳体的转动轴线的弧形面,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对接面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回收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具有固定端和相对所述固定端设置的自由端,所述固定端设置于所述活动壳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自由端相对所述固定端靠近所述开口,所述自由端可相对所述固定端弹性活动,所述活动壳体封盖所述开口时,所述自由端弹性作用于所述收容腔对应所述进尘通道的内侧壁,以使所述通孔和所述进尘通道密封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回收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壳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承载所述集尘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回收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回收基站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集尘袋对所述承载部的压力,所述控制器固定于所述基站本体,并电连接所述风机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感测的压力值超过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风机停止工作。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垃圾回收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回收基站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活动壳体的周侧,或者所述开口的周侧,以使得所述活动壳体通过所述密封圈密封所述开口。
10.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洁机器人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垃圾回收基站,所述垃圾回收基站上的进尘通道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上的出尘口连通。
CN202021997265.0U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垃圾回收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Active CN213371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7265.0U CN213371774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垃圾回收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7265.0U CN213371774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垃圾回收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71774U true CN213371774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216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97265.0U Active CN213371774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垃圾回收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717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0759A (zh) * 2022-03-21 2022-07-01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自移动清洁设备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0759A (zh) * 2022-03-21 2022-07-01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自移动清洁设备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17893B1 (en) Robot cleaner
RU2277372C2 (ru) Пылесборник робота-пылесоса
CN114376471A (zh) 表面清洁设备的过滤器、回收存储部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13371774U (zh) 一种垃圾回收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CN114376459A (zh) 表面清洁设备的回收存储部及表面清洁设备
CN112515532A (zh) 尘盒组件、清洁机器人和清洁系统
CN212307729U (zh) 一种垃圾回收基站和清洁系统
CN101991389A (zh) 吸尘器的集尘袋支架结构
CN216569799U (zh) 表面清洁设备的过滤器、回收存储部及表面清洁设备
CN103142191A (zh) 排风口设有旋风过滤装置的卧式吸尘器
CN212307728U (zh) 一种垃圾回收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KR20240013789A (ko) 클리닝 장치
CN211187047U (zh) 吸尘盒及吸尘器
CN211911478U (zh) 一种无线式吸尘器
CN101653344B (zh) 自动打开底盖的集尘桶
CN114468880A (zh) 清洁基部及表面清洁设备
WO2021008066A1 (zh) 真空吸尘器
CN220695172U (zh) 一种应用于扫地机的集尘充电基站
CN112401741A (zh) 吸尘装置和使用方法以及气流流向方法
CN215738693U (zh) 具有尘满报警保护功能的桶式吸尘器
CN210408270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18635901U (zh) 一种吸尘扫把
CN212186410U (zh) 预防被污染的撮箕
CN217137911U (zh) 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机器系统
JP2003144361A (ja) 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10 1701, building 2, Yinxing Zhijie, No. 1301-72, sightseeing Road, Xinl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inxing Intellig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Building A1, Yinxing Hi-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lan Street Sightseeing Road,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