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54698U - 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54698U
CN213354698U CN202021780122.4U CN202021780122U CN213354698U CN 213354698 U CN213354698 U CN 213354698U CN 202021780122 U CN202021780122 U CN 202021780122U CN 213354698 U CN213354698 U CN 213354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inflatable
shed
ribbed
ai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801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7801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54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54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546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车棚由若干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组成,彼此之间相互连通,车体上设有压力气泵,并通过压力气泵为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打压充气,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外侧及各骨架之间设有防水银胶布,车门、顶窗处设有高透明塑料布通过密闭拉锁与防水银胶布连接,前后车窗上设有有机玻璃并通过密封拉锁固定在车体上,使车体内形成密闭空间。本实用新型采用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作为支撑架,可增加其刚性,为车棚提供更强的支撑力使车棚更牢固,通过采用密封拉锁将各部件连接,使车体内形成密闭空间,通过设置折叠收纳箱,使充气、放气和收纳更加方便,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支撑性好、体积小、使用便捷以及防水性能好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
背景技术
现如今电动三轮车的使用越来越多,但是现有的电动三轮车大多为敞篷式结构,在烈日下以及雨天中不便使用,于是,人们在车体上开始私自非专业性的搭建车棚,私自搭建的车棚增添了防水性能差、结构自重大使车身重心增高、视线受阻挡等安全隐患。非法改装的车辆也不具备上路行驶的权利。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使用便捷,而且密封性能高、不增加行车安全隐患、与车体一体化设计的车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便捷,而且密封性能高的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主要包括:车体、车棚和压力气泵;其中,所述车棚由若干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组成,彼此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车体上设有压力气泵,并通过压力气泵为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打压充气;所述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为镂空型结构架构在车体上,并构成车门、顶窗和前后车窗,所述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外侧及各骨架之间设有防水银胶布,所述车门、顶窗处设有高透明塑料布,所述高透明塑料布通过密闭拉锁与防水银胶布连接,所述前后车窗上设有有机玻璃,其边缘并通过密封拉锁固定在车体上,使车体内形成密闭空间。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中,所述压力气泵与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通过软管相连,并可自动控压充气,所述压力气泵设于折叠收纳箱内部,并在折叠收纳箱内部设有放气装置。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中,所述高透明塑料布可根据需求更换或增加可视防晒网。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中,所述折叠收纳箱用于收纳放气后的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中,所述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通过防水银胶布固定在车体上。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本实用新型采用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作为支撑架,可增加其刚性,为车棚提供更强的支撑力使车棚更牢固,通过采用密封拉锁将各部件连接,使车体内形成密闭空间,通过设置折叠收纳箱,使充气、放气和收纳更加方便,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支撑性好、体积小、使用便捷以及防水性能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棚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车体1、车棚和压力气泵6;其中,所述车棚由若干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2组成,彼此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车体1上设有压力气泵6,并通过压力气泵6为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2打压充气;所述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2为镂空型结构架构在车体1上,并构成车门、顶窗5和前后车窗,所述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2外侧及各骨架2之间设有防水银胶布3,所述车门、顶窗5处设有高透明塑料布8,所述高透明塑料布8通过密闭拉锁7 与防水银胶布3连接,所述前后车窗上设有有机玻璃4,其边缘并通过密封拉锁7固定在车体1上,使车体1内形成密闭空间。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压力气泵6与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2通过软管相连,并可自动控压充气,所述压力气泵6设于折叠收纳箱内部,并在折叠收纳箱内部设有放气装置。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高透明塑料布8可根据需求更换或增加可视防晒网。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折叠收纳箱用于收纳放气后的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2。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2通过防水银胶布3 固定在车体1上。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2 可增加高于普通充气柱的刚性,为车棚提供更强的支撑力使车棚更牢固,采用多层材料结合的形式使外观更美观,车棚的可视高透明塑料布8部分通过密闭拉锁7可根据需求更换或增加可视防晒网,满足更多使用需求,采用带自动充气泵的收纳箱增加充气固定及放气收纳的使用便捷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车体、车棚和压力气泵;其中,所述车棚由若干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组成,彼此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车体上设有压力气泵,并通过压力气泵为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打压充气;所述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为镂空型结构架构在车体上,并构成车门、顶窗和前后车窗,所述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外侧及各骨架之间设有防水银胶布,所述车门、顶窗处设有高透明塑料布,所述高透明塑料布通过密闭拉锁与防水银胶布连接,所述前后车窗上设有有机玻璃,其边缘并通过密封拉锁固定在车体上,使车体内形成密闭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气泵与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通过软管相连,并可自动控压充气,所述压力气泵设于折叠收纳箱内部,并在折叠收纳箱内部设有放气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透明塑料布可根据需求更换或增加可视防晒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收纳箱用于收纳放气后的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腔密肋充气柱骨架通过防水银胶布固定在车体上。
CN202021780122.4U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 Active CN213354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0122.4U CN213354698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0122.4U CN213354698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54698U true CN213354698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46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80122.4U Active CN213354698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546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0010B1 (en) Three-fold vehicle top tent
CN213354698U (zh) 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
CN201283771Y (zh) 遥控式全自动车用遮阳伞
CN204850679U (zh) 一种便携式充气帐篷
KR101832990B1 (ko) 차량용 삼각대 및 이를 이용한 신호봉
CN201030781Y (zh) 一种遮阳遮雨装置
CN205905741U (zh) 一种随车遮阳篷
CN209874638U (zh) 一种充气的车顶帐篷
CN104276235A (zh) 电动自行车遮阳防寒车棚
CN201567840U (zh) 充气帐篷
CN106741382A (zh) 一种自动伸缩的电动车遮阳遮雨装置
CN108922578A (zh) 一种充气罩体
CN202541275U (zh) 汽车内置充气式遮阳装置
CN2375527Y (zh) 汽车遮阳棚
CN110065368A (zh) 汽车窗框式自收遮阳装置
CN2415650Y (zh) 充气式雨伞
CN216268605U (zh) 一种用于汽车车门的挡雨装置
CN207535675U (zh) 一种简易汽车自动遮阳装置
CN219989407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雨棚及电动自行车
CN204712834U (zh) 一种车用窗帘
CN203818996U (zh) 汽车前后挡风窗遮阳帘
CN217066805U (zh) 一种多功能车载急救包
CN2164676Y (zh) 自充气式塑料膜帽伞
CN214930310U (zh) 一种新型车用充气式雨阳棚
CN216300722U (zh) 一种汽车的前挡风遮阳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