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17719U - 一种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17719U
CN213317719U CN202021433649.XU CN202021433649U CN213317719U CN 213317719 U CN213317719 U CN 213317719U CN 202021433649 U CN202021433649 U CN 202021433649U CN 213317719 U CN213317719 U CN 213317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stock
axis
base
base plate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336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涛
李荣辉
吴鹏
陈国俊
仪伟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qihar Jil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336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17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17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17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包括基座、间隔设于基座上的四轴分度盘和尾座、设于基座上的第一垫板、夹设于第一垫板与尾座之间的第二垫板、夹设于基座与第一垫板之间的第一滑动组件、夹设于第一垫板与第二垫板之间的第二滑动组件、以及设于第二垫板和尾座上的第三滑动组件;其中,第一滑动组件用于尾座沿第一方向往返移动,第二滑动组件用于所述尾座沿第二方向往返移动,第三滑动组件用于尾座沿第三方向往返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构成的第一平面与基座的工作面平行,第三方向垂直于该第一平面。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滑动组件,使得移动所述尾座的操作更加便捷,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校正的难度,提高校正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
背景技术
四轴尾座系统包括基座、间隔设于基座上的四轴分度盘和尾座、以及设于四轴分度盘和尾座之间的桥板,待加工产品安装于桥板上。尾座作为从动元件,其用于与四轴分度盘配合以同步旋转,从而带动桥板以及安装于桥板上的待加工产品旋转。由于四轴分度盘和尾座不配套,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对四轴分度盘和尾座进行校正,校正的内容包括两者的旋转中心是否位于同一高度、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否满足条件、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对平行度。由于要校正的内容较多,且要同时满足,因此校正难度高且校正所需的时间长。传统的四轴尾座系统中,四轴分度盘和尾座均在校正好后直接固定在基座上,因此校正好后基本不再变动,造成了使用上的不灵活。当使用其加工其他规格产品时,有可能需要将尾座从基座上拆下,重新对四轴分度盘和尾座进行校正,导致在校正上耗费太多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四轴尾座系统校正难度高,导致校正所需时间长的问题。
一种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其包括基座、间隔设于所述基座上的四轴分度盘和尾座,所述基座的工作面与所述四轴分度盘的旋转中心轴平行,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还包括:
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垫板、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垫板与所述尾座之间的第二垫板;
夹设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垫板之间的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用于所述尾座沿第一方向往返移动;
夹设于所述第一垫板与所述第二垫板之间的第二滑动组件,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用于所述尾座沿第二方向往返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构成的第一平面与所述基座的工作面平行;
设于所述第二垫板和所述尾座上的第三滑动组件,所述第三滑动组件用于所述尾座沿第三方向往返移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还包括可拆连接于所述四轴分度盘的旋转中心轴上的校正轴、以及可拆连接于所述尾座的旋转中心轴上的校正块;所述校正块的远离所述尾座端为圆锥结构,所述校正轴的远离所述四轴分度盘端设有与所述圆锥结构配合的圆锥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校正轴为可伸缩轴,使得所述校正轴的轴向长度可调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设于所述基座的靠近所述第一垫板侧,所述第一滑块设于所述第一垫板的靠近所述基座侧;和/或
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轨设于所述第一垫板的远离所述基座侧,所述第二滑块设于所述第二垫板的靠近所述基座侧;和/或
所述第三滑动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三滑轨、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滑轨上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轨设于所述第二垫板上,所述第三滑块设于所述尾座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尾座的部分重力的弹性支撑组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夹设于所述第二垫板与所述尾座之间;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垫板连接的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尾座连接的第二支撑件,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的弹性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侧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自所述开口向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方向凹陷形成的收容空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另一端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还包括夹设于所述四轴分度盘和所述基座之间的第三垫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还包括夹设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三垫板之间的第四滑动组件,所述第四滑动组件用于所述四轴分度盘沿所述四轴分度盘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往返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滑动组件包括沿所述四轴分度盘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第四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四滑轨上的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轨设于所述基座的靠近所述第三垫板侧,所述第四滑块设于所述第三垫板的靠近所述基座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尾座移动的驱动装置。
相比较于现有的四轴尾座系统,本申请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通过为尾座配置分别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滑动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滑动组件、以及沿第三方向移动的第三滑动组件,使得移动所述尾座的操作更加便捷,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校正的难度,提高校正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中校正轴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中弹性支撑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校正完毕后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0-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10-基座;11-第一垫板;111-螺纹孔;12-第二垫板;13-第三垫板;14-第一固定组件;141-第一固定块;142-第一固定螺丝;151-第二固定螺丝;16-第三固定组件;161-第二固定块;162-第三固定螺丝;20-四轴分度盘;30-尾座;31-连接件;40-第一滑动组件;41-第一滑轨;42-第一滑块;50-第二滑动组件;51-第二滑轨;52-第二滑块;60-第三滑动组件;61-第三滑轨;62-第三滑块;70-校正轴;71-圆锥孔;80-校正块;81-圆锥结构;90-弹性支撑组件;91-第一支撑件;910-收容空间;911-开口;912-立柱;92-第二支撑件;93-弹性件;a-基座的工作面;n1-四轴分度盘的旋转中心轴线;n2-尾座的旋转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5所示,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100包括基座10、间隔设于所述基座10上的四轴分度盘20和尾座30,所述基座10的工作面a与所述四轴分度盘20的旋转中心轴线n1平行(即与所述四轴分度盘20的旋转中心轴),所述基座10的工作面a与数控机床的X轴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10为长方形的金属平板,且其长度方向(即图1,5中所示的X方向)平行于数控机床的X轴。由于所述尾座30为所述四轴分度盘20的从动元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先将所述四轴分度盘20固定在所述基座10上,即先固定所述四轴分度盘20的安装位置,然后通过调节所述尾座30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置来完成校正工作。具体实现方式详见下述。
结合图2,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垫板11、第二垫板12、第一滑动组件40、第二滑动组件50以及第三滑动组件60。
其中,所述第一垫板11设于所述基座10上,所述第二垫板12设于所述第一垫板11与所述尾座30之间。所述第一滑动组件40夹设于所述基座10与所述第一垫板11之间,用于所述第一垫板11相对于所述基座10沿第一方向(如图1,2,5中所示的X方向)往返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尾座30沿所述第一方向往返移动。
所述第二滑动组件50夹设于所述第一垫板11与所述第二垫板12之间,用于所述第二垫板12相对于所述第一垫板11沿第二方向(如图1,2,5中所示的Y方向)往返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尾座30沿所述第二方向往返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构成的第一平面(如图1,2,5中所示的XY平面)与所述基座10的工作面a平行。
所述第三滑动组件60设于所述第二垫板12和所述尾座30上,用于所述尾座30沿第三方向(即图1,2,5中所示的Z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一定相互垂直。只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构成的第一平面与所述基座10的工作面a平行,就能够实现将所述尾座30移动至在第一平面上满足要求的位置。
对于本实施方式,校正时,通过将所述尾座30沿X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四轴分度盘20与所述尾座30之间的距离,使得两者之间的距离满足加工条件,如能够刚好满足桥板的安装。通过将所述尾座30沿Y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尾座30的旋转中心轴线n2与所述四轴分度盘20的旋转中心轴线n1在Y方向上的间距大小,并使得所述间距大小为0,即所述尾座30的旋转中心轴线n2与所述四轴分度盘20的旋转中心轴线n1所构成的平面与XY平面垂直。通过将所述尾座30沿Z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尾座30的旋转中心轴线n2与所述四轴分度盘20的旋转中心轴线n1在Z方向上的间距大小,并使得所述间距大小为0,即所述尾座30的旋转中心轴线n2相对于所述基座10的工作面a的高度与所述四轴分度盘20的旋转中心轴线n1相对于所述基座10的工作面a的高度相等。
通过三次移动调节,以最终完成校正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校正顺序仅用于说明每个滑动组件能够实现的效果,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100的校正过程不局限于前述的校正顺序,例如可以先完成Z方向的调节,然后进行Y方向的调节,最后进行X方向的调节。当然,不是每次操作中都需要进行3个方向的调节,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设置,比如,当所述四轴分度盘20与所述尾座30之间的间距满足加工条件时,就不需要再进行X方向的移动调节。其他情况类似,为简约起见,在此不再赘述。
校正结束后,可以使用本领域中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固定。如本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图5为本实施方式中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100校正完毕后的示意图。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固定组件14、第二固定组件和第三固定组件16。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4用于将所述第一垫板11与所述基座10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垫板11相对所述基座10在X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固定。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垫板12与所述第一垫板11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垫板12相对所述第一垫板11在Y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固定。所述第三固定组件16用于将所述尾座30的靠近所述基座10端与所述第二垫板12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尾座30的旋转中心轴线n2相对所述第二垫板12在Z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参见图5所示,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4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两块第一固定块141和若干个第一固定螺丝142。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螺丝142将所述第一固定块141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垫板11和所述基座10上,以实现将所述第一垫板11与所述基座10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4包括8个所述第一固定螺丝142,每个所述第一固定块141分别与4个所述第一固定螺丝142配合以实现将所述第一垫板11与所述基座10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二固定螺丝151,所述第一垫板1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螺丝151配合连接的螺纹孔111。所述第二固定螺丝151贯穿所述第二垫板12后与所述螺纹孔111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将所述第二垫板12与所述第一垫板1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固定组件16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两块第二固定块161和若干个第三固定螺丝162。通过所述第三固定螺丝162将所述第二固定块161分别连接在所述尾座30的靠近所述基座10端、以及所述第二垫板12上,以实现将所述尾座30的靠近所述基座10端与所述第二垫板12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式通过为尾座30配置分别沿X方向移动的第一滑动组件40、沿Y方向移动的第二滑动组件50、以及沿Z方向移动的第三滑动组件60,使得移动所述尾座30的操作更加便捷,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校正的难度,提高校正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垫板11和所述第二垫板12也可以用于调节所述尾座30的旋转中心轴线n2相对所述基座10的工作面a的高度。尤其是当桥板宽度较宽时,降低桥板在转动时碰撞所述基座10的风险。虽然所述第三调节组件60也可以用于调节所述尾座30的旋转中心轴线n2相对所述基座10的工作面a的高度,但是第三调节组件60的调节能力有限,更多的用于校正时进行微调,因此,需要借助所述第一垫板11和所述第二垫板12进行高度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能够实现的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反。具体为:第一滑动组件夹设于基座与第一垫板之间,用于尾座沿第一方向(如图1,2,5中所示的Y方向)移动;第二滑动组件夹设于第一垫板与第二垫板之间,用于尾座沿第二方向(如图1,2,5中所示的X方向)移动;第三滑动组件设于第二垫板和尾座上,用于尾座沿第三方向(如图1,2,5中所示的Z方向)移动。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校正时,通过将尾座沿第一方向移动,以调节尾座的旋转中心轴线与四轴分度盘的旋转中心轴线在Y方向上的间距大小,并使得该间距大小为0,即尾座的旋转中心轴线与四轴分度盘的旋转中心轴线所构成的平面与XY平面垂直。通过将尾座沿第二方向移动,以调节四轴分度盘与尾座之间的距离,使得两者之间的距离满足加工条件,如能够刚好满足桥板的安装。通过将尾座沿第三方向移动,以调节尾座的旋转中心轴线与四轴分度盘的旋转中心轴线在Z方向上的间距大小,并使得该间距大小为0,即尾座的旋转中心轴线相对于基座的工作面的高度与四轴分度盘的旋转中心轴线相对于基座的工作面的高度相等。通过三次移动调节,以最终完成校正过程。
同理,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的校正过程不局限于前述的校正顺序,以及不是每次校正过程都需要在三个方向上进行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置。为简约起见,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实施方式通过为尾座配置分别沿Y方向移动的第一滑动组件、沿X方向移动的第二滑动组件、以及沿Z方向移动的第三滑动组件,使得移动尾座的操作更加便捷,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校正的难度,提高校正效率。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3所示,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100还包括可拆连接于所述四轴分度盘20的旋转中心轴上的校正轴70、以及可拆连接于所述尾座30的旋转中心轴上的校正块80。所述校正块80的远离所述尾座30端为圆锥结构81,所述校正轴70的远离所述四轴分度盘20端设有与所述圆锥结构81配合的圆锥孔71。通过所述圆锥结构81与所述圆锥孔71之间的锤度导向作用,有利于提升使所述四轴分度盘20的旋转中心轴与所述尾座30的旋转中心轴同心(即所述四轴分度盘20的旋转中心轴线n1与所述尾座30的旋转中心轴线n2重合)的校正速度。当校正完毕后,除了对所述尾座30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位置进行固定外,还要将所述校正轴70和所述校正块80从对应的旋转中心轴上拆除,最终校正完毕后的状态示意图如图5中所示。
优选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校正轴70为可伸缩轴,相比较于具有固定长度的校正轴,能够适应在各种间距(所述四轴分度盘20与所述尾座30之间的间距)情况下进行校正,提升适用性。可选的,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校正轴70的中间位置设置可伸缩结构,使得所述校正轴70的轴向(如图1,2,5中所示的X方向)长度可调节。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2所示,所述第一滑动组件4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4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41上的第一滑块42。所述第一滑轨41设于所述基座10的靠近所述第一垫板11侧,所述第一滑块42设于所述第一垫板11的靠近所述基座10侧。所述第一垫板11通过所述第一滑块42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31上,从而实现相对于所述基座10在第一方向上往返移动。更具体的,所述基座10上设有自所述工作面a凹陷形成的第一收容部,所述第一滑轨41的远离所述第一滑块42侧设于所述第一收容部中。所述第一垫板11的靠近所述基座10侧设有凹陷形成的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滑块42的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一滑块42完全设于所述第二收容部中。可选的,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100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40。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40为直线滚珠滑轨。
继续参见图2所示,所述第二滑动组件50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5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轨51上的第二滑块52。所述第二滑轨51设于所述第一垫板11的远离所述基座10侧,所述第二滑块52设于所述第二垫板12的靠近所述基座10侧。所述第二垫板12通过所述第二滑块52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轨51上,从而实现相对于所述第一垫板11在第二方向上往返移动。更具体的,所述第一垫板11的远离所述基座10侧设有凹陷形成的第三收容部,所述第二滑轨51的远离所述第二滑块52侧设于所述第三收容部中。所述第二垫板12的靠近所述基座10侧设有凹陷形成的用于收容所述第二滑块52的第四收容部,所述第二滑块52完全设于所述第四收容部中。可选的,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10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滑动组件50。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滑动组件50位于同一直线上。更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动组件50为直线滚珠滑轨。
继续参见图2所示,所述第三滑动组件60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三滑轨61、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滑轨61上的第三滑块62。所述第三滑轨61的一端固定设于所述第二垫板12上,所述第三滑块62设于所述尾座30上。所述尾座30通过所述第三滑块62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滑轨61上,从而实现相对于所述第二垫板12在第三方向上往返移动。更具体的,所述尾座上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三滑块62的第五收容部,所述第三滑块62对应完全设于所述第五收容部中。可选的,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100包括四个所述第三滑动组件60,四个所述第三滑动组件60两两平行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三滑动组件60为直线滚珠滑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四轴分度盘20、尾座30以及所有的调节组件(40,50和60)均设于所述基座10的同一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100还可以用于机外校正。当数控机床需要在三轴工作模式与四轴工作模式之间切换时,将该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100组装到数控机床的工作台或者从数控机床的工作台上拆卸下来即可,省去繁琐的机内校正过程,并且减少对数控机床运作的影响,提高设备嫁动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所示,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100还包括夹设于所述第二垫板12与所述尾座30之间的弹性支撑组件90,所述弹性支撑组件90用于承载所述尾座30的部分重力,从而减轻所述第三滑动组件60所需要承载的重力,使得所述尾座30在第三方向上往返移动操作更加便捷。
具体的,参见图4所示,所述弹性支撑组件90包括与所述第二垫板12连接的第一支撑件91、与所述尾座30连接的第二支撑件92、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9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92之间的弹性件93。更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件91的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92侧设有开口911,所述第一支撑件91包括自所述开口911向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92方向凹陷形成的收容空间910。所述弹性件9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92连接,另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910内。优选的,所述弹性件93为弹簧,所述第一支撑件91还包括设于所述收容空间910内的立柱912,所述弹簧93套设于所述立柱912。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5中所示,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100还包括夹设于所述四轴分度盘20和所述基座10之间的第三垫板13。所述第三垫板13可以用于调节所述四轴分度盘20的旋转中心轴线n1相对所述基座10的工作面a的高度。尤其是当桥板宽度较宽时,降低桥板在转动时碰撞所述基座10的风险。
进一步的,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100还包括夹设于所述基座10与所述第三垫板13之间的第四滑动组件(图中未示出)。所述第四滑动组件用于所述第三垫板13相对于所述基座10沿所述四轴分度盘20的旋转中心轴线n1方向(如图1,2,5中所示的X方向)往返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四轴分度盘20沿其旋转中心轴线n1方向往返移动。当所述四轴分度盘20沿其旋转中心轴线n1方向往返移动时,可以用于调节所述四轴分度盘20与所述尾座30之间的距离,使得两者之间的距离满足加工要求。通过设置第四滑动组件,可以辅助第一滑动组件40对四轴分度盘20与尾座30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进一步为校正工作提供便捷,降低校正难度,提升校正效率。
具体的,所述第四滑动组件包括沿所述四轴分度盘20的旋转中心轴线n1方向延伸的第四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四滑轨上的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轨设于所述基座10的靠近所述第三垫板13侧,所述第四滑块设于所述第三垫板13的靠近所述基座10侧。所述第三垫板13通过所述第四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四滑轨上,从而实现相对于所述基座10在所述四轴分度盘20的旋转中心轴线n1方向上往返移动。可选的,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100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四滑动组件。优选的,所述第四滑动组件为直线滚珠滑轨。
进一步的,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100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尾座30移动的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具体的,所述尾座30上设有连接件31,所述连接件31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根据外部信号驱动所述连接件31沿三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移动,所述连接件31移动时带动所述尾座30沿着对应的方向移动。具体的,所述外部信号中包含了所述尾座30要移动的方向和距离。进一步的,所述外部信号由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四轴分度盘20与所述尾座30之间的位置信息通过逻辑运算计算得到。更进一步的,所述四轴分度盘20与所述尾座30之间的位置信息通过校正时安装在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上的各项检测仪采集得到。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1为设于所述尾座30的远离所述四轴分度盘20侧的把手。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驱动装置,接收外部信号来驱动尾座30移动以实现自动校正,相比较于人工校正的方法,校正精度高且校正速度快。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其包括基座、间隔设于所述基座上的四轴分度盘和尾座,所述基座的工作面与所述四轴分度盘的旋转中心轴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还包括:
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垫板、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垫板与所述尾座之间的第二垫板;
夹设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垫板之间的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用于所述尾座沿第一方向往返移动;
夹设于所述第一垫板与所述第二垫板之间的第二滑动组件,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用于所述尾座沿第二方向往返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构成的第一平面与所述基座的工作面平行;
设于所述第二垫板和所述尾座上的第三滑动组件,所述第三滑动组件用于所述尾座沿第三方向往返移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还包括可拆连接于所述四轴分度盘的旋转中心轴上的校正轴、以及可拆连接于所述尾座的旋转中心轴上的校正块;所述校正块的远离所述尾座端为圆锥结构,所述校正轴的远离所述四轴分度盘端设有与所述圆锥结构配合的圆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轴为可伸缩轴,使得所述校正轴的轴向长度可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设于所述基座的靠近所述第一垫板侧,所述第一滑块设于所述第一垫板的靠近所述基座侧;和/或
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轨设于所述第一垫板的远离所述基座侧,所述第二滑块设于所述第二垫板的靠近所述基座侧;和/或
所述第三滑动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三滑轨、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滑轨上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轨设于所述第二垫板上,所述第三滑块设于所述尾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尾座的部分重力的弹性支撑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夹设于所述第二垫板和所述尾座之间;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垫板连接的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尾座连接的第二支撑件,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的弹性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侧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自所述开口向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方向凹陷形成的收容空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另一端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还包括夹设于所述四轴分度盘和所述基座之间的第三垫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还包括夹设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三垫板之间的第四滑动组件,所述第四滑动组件用于所述四轴分度盘沿所述四轴分度盘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往返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滑动组件包括沿所述四轴分度盘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第四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四滑轨上的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轨设于所述基座的靠近所述第三垫板侧,所述第四滑块设于所述第三垫板的靠近所述基座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尾座移动的驱动装置。
CN202021433649.XU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 Active CN213317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3649.XU CN213317719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3649.XU CN213317719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17719U true CN213317719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89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33649.XU Active CN213317719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177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8908A (zh) 一种龙门式粗精复合五轴精密机床及加工方法
CN210677068U (zh) 一种龙门式粗精复合五轴精密机床
CN203831142U (zh) 显微镜变倍补偿镜座车夹具
CN110181090A (zh) 一种机筒钻孔装置
CN104646938B (zh) 显微镜变倍补偿镜座的加工方法
CN203380638U (zh) 一种离轴量可调的回转曲面精密加工夹具
CN213317719U (zh) 一种自定心四轴尾座系统
CN208801211U (zh) 一种高精度数控内圆磨床夹具
CN203831143U (zh) 显微镜目镜座壳体车夹具
CN217096142U (zh) 一种用于机床刀架上的双十字滑台装置
CN206106777U (zh) 一种雕刻机滑轨四轴套件
CN211162890U (zh) 一种卧式钻铣光机结构
CN209793417U (zh) 一种双头五轴抛光机
CN210939733U (zh) 一种数控榫卯加工中心
CN112605732A (zh) 一种静压尾座结合的超精密内外圆复合磨床
CN218503864U (zh) 一种独立六轴数控加工设备
CN110899780B (zh) 一种铣床
CN212350618U (zh) 一种法兰盘轴盘面双面倒角工装
CN205437852U (zh) 一种将产品固定进行铣削的装置
CN219152171U (zh) 一种自动化车床用的夹具
CN216682153U (zh) 用于圆盘类零件的盘式孔定位装置
CN215240062U (zh) 多站式抛光装置
CN218533594U (zh) 一种可调节式铣床夹持装置
CN216939626U (zh) 圆环工件自定心装夹装置的旋转支撑结构
CN218110036U (zh) 一种方轴加工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6

Address after: 161000 Hongzhuan Road, Beixing Office, Fulerji District, Qiq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qihar Jil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6, West Third Industrial Road, Songshan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