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09029U - 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09029U
CN213309029U CN202021294731.9U CN202021294731U CN213309029U CN 213309029 U CN213309029 U CN 213309029U CN 202021294731 U CN202021294731 U CN 202021294731U CN 213309029 U CN213309029 U CN 213309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cover
caliper
assembly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9473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颉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Jibain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Jibain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Jibain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Jibain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9473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09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09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09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壳体;卡钳组件,装设于锅盖壳体;把手组件,装设于锅盖壳体并与卡钳组件相连接,能够带动卡钳组件移动;排气组件,装设于锅盖壳体,排气组件连接于卡钳组件,卡钳组件动作时可带动排气组件旋转或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在锅盖壳体上装设卡钳组件及把手组件,当用户旋转把手组件时,把手组件可带动卡钳组件移动以使锅盖壳体与锅体的周向边缘相卡合或分离,结构简单,便于用户顺畅的进行开合盖操作;另外,在锅盖壳体上装设有排气组件,该排气组件能够在压力烹饪模式时实现气体排出的功能之外,还能够在无压烹饪模式下便于锅内蒸汽的排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热效率高,省事省电,具有其他烹调器具无法比拟的优势,能满足多方面的烹饪需要,能快速、安全、自动实现多种烹调方式,其功能多样化、节能等是现代人追求的方向。然而,现有电压力锅的开合方式多为翻盖式设计,存在开合盖不顺畅、结构复杂等问题,不便于用户操作,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锅盖,该锅盖的结构简单,便于用户流畅的进行开合盖操作,有效改善了用户体验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锅盖,包括:
锅盖壳体;
卡钳组件,所述卡钳组件装设于所述锅盖壳体;
把手组件,所述把手组件装设于所述锅盖壳体并与所述卡钳组件相连接,能够带动所述卡钳组件移动;及,
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装设于所述锅盖壳体,所述排气组件连接于所述卡钳组件,所述卡钳组件动作时可带动所述排气组件旋转或移动。
优选地,所述锅盖壳体包括:第一盖件、第二盖件及外侧面盖,所述第一盖件连接于所述第二盖件,所述卡钳组件装设于所述第一盖件面向所述第二盖件的一侧,所述排气组件与所述第二盖件相连接,所述把手组件轴向穿过所述第二盖件并与所述卡钳组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件轴向穿设有固定柱;所述卡钳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卡钳机构及第二卡钳机构,所述第一驱动件套设于所述固定柱的周向外侧并能够以所述固定柱为轴转动,所述第一驱动件背向所述第一盖件的一侧与所述把手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卡钳机构及所述第二卡钳机构均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相连接,当所述第一驱动件转动时,所述第一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卡钳机构及所述第二卡钳机构沿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径向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排气组件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当所述第一驱动件转动时,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移动;及,
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当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移动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传动件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盖件背向所述第一盖件的一侧轴向延伸形成有第一安装部,所述传动件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内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钳机构包括:第一卡合部及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径向移动,所述第一卡合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及,
所述第二卡钳机构包括:第二卡合部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径向移动,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联动件及摇杆机构,所述联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摇杆机构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联动件,并与所述传动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形成有第一导向口、第二导向口及第三导向口,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口内;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口内;所述联动件的一端穿设有第四支柱,所述第四支柱穿设于所述第三导向口内。
优选地,所述锅盖还包括手动排气机构,所述手动排气机构轴向穿设于所述第二盖件并与所述把手组件相连接。
一种装设有上述任一项所述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是通过在锅盖壳体上装设卡钳组件及把手组件,当用户旋转把手组件时,把手组件可带动卡钳组件移动以使锅盖壳体与锅体的周向边缘相卡合或分离,结构简单,便于用户顺畅的进行开合盖操作;另外,在锅盖壳体上装设有排气组件,该排气组件能够在压力烹饪模式时实现气体排出的功能之外,还能够在无压烹饪模式下便于锅内蒸汽的排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压力锅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锅盖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锅盖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锅盖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锅盖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锅盖的部分机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锅盖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锅盖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锅盖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锅盖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图2所示锅盖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把手组件另一状态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2所示把手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旋钮座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2所示把手机构与旋转盘的连接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把手机构与旋转盘的另一状态连接示意图。
图17为图2所示锅盖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锅盖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翻转件的示意图。
图20为图1所示电压力锅另一状态的剖视图。
图21为图2所示锅盖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22为图2所示锅盖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3为图22所示第一驱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4为图22所示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1所示阀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6为图25所示第一承压件的示意图。
图27为图25所示阀芯件的示意图。
图28为图22所示第二盖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2所示第一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5所示锅盖的剖视图。
图31为图5所示锅盖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2为图7所示锅盖的剖视图。
图33为图7所示锅盖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4为图5所示锅盖的剖视图。
图35为图5所示锅盖的剖视图。
图36为图35所示止开机构的示意图。
1000、电压力锅;100、锅盖;10、锅盖壳体;11、第一盖件;12、第二盖件;121、第一安装部;1211、支架;122、第一开口;123、限定部;13、外侧面盖;14、固定柱;
20、把手组件;21、旋钮机构;211、旋柄面盖;2111、面盖卡接部;212、旋钮座;22、把手机构;221、第一把手;2211、第一转轴;2211a、第一齿轮部;222、第二把手;2221、第二转轴;2221a、第二齿轮部;23、旋转盖;231、安装凹口;2311、限位槽;24、按压机构;241、按压盖;2411、第二安装部;2412、按压卡接部;242、按压弹簧;
30、扣合件;31、卡钳组件;311、第一驱动件;3111、第一导向口;3112、第二导向口;3113、第三支柱;3114、第三导向口;3114a、圆形弧段;3114b、椭圆弧段;312、第一卡钳机构;3121、第一卡合部;3122、第一连接板;3122a、第一支柱;313、第二卡钳机构;3131、第二卡合部;3132、第二连接板;3132a、第二支柱;314、限位开口;
40、导向板;41、导向槽;411、第一端口;412、第二端口;413、第三端口;42、止开孔;
50、限位件;
60、手动排气机构;61、第二驱动件;611、抵压部;62、传动机构;621、支撑座;6211、转动凹槽;622、翻转件;6221、翻转轴;6222、承压部;6223、第一侧板部;6224、第二侧板部;63、限压阀机构;631、限压阀;632、限压活动座;6321、第一传动轴;64、排气柱;
70、排气组件;71、阀门机构;711、第一承压件;7111、下压部;7112、第一凹口;712、第一排气阀;7121、阀座;7122、阀壳体;7122a、环形件;7122b、端盖件;7123、阀芯机构;7124、阀芯件;7125、第一弹性件;7126、封堵件;7127、片状部;7128、抵接凸部;7129、密封件;713、第二弹性件;72、传动件;721、抵接部;73、第一驱动机构;731、联动件;7311、第四支柱;7312、支撑凸部;7313、支撑开口;7314、卡接凹槽;732、摇杆机构;7321、第一旋转轴;7322、连轴板;7323、第二旋转轴;
80、止开机构;81、止开杆;82、弹性套;821、密封凹口;
200、锅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压力烹饪器具,该压力烹饪器具可以为电压力锅、压力饭煲、明火压力锅等。下面以压力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阐述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锅具1000,该锅具1000包括有锅盖100及锅体200,锅盖100的结构简单,便于用户流畅的进行开合盖操作,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该锅盖100包括有:锅盖壳体10、把手组件20及扣合件30。
其中,锅盖壳体10包括有第一盖件11及固定柱14,第一盖件11上开设有用于装设固定柱14的安装孔,固定柱14的轴向方向与第一盖件11的轴向方向相重合。
其中,把手组件20装设在第一盖件11上,并能够至少通过两个方向驱动扣合件30转动或移动,即该把手组件20至少可以向右或向左转动以达到驱动扣合件30动作的效果。
其中,该第一盖件11可通过扣合件30与锅体200相扣合或脱离,即扣合件30可与锅体200的周向边缘相扣合或脱离。可以理解的,锅盖100与锅体200之间相互独立,用户可通过扣合件30将第一盖件11与锅体200扣合为一体式结构,便于用户流畅的执行开合盖操作。
其中,扣合件30包括:活动连接在第一盖件11上的卡钳组件31,卡钳组件31与第一盖件11之间相平行设置,并且固定柱14穿过该卡钳组件31。具体的,该卡钳组件31包括:
第一驱动件311、第一卡钳机构312及第二卡钳机构313,第一驱动件311套设在固定柱14的周向外侧,第一驱动件311能够以固定柱14为轴进行转动,且第一驱动件311与第一盖件11之间相平行间隔设置;第一卡钳机构312及第二卡钳机构313均连接在第一驱动件311上,当第一驱动件311以固定柱14为轴旋转时,第一驱动件311至少可以通过两个方向驱动第一卡钳机构312及第二卡钳机构313相对于第一驱动件311旋转或移动,以使第一卡钳机构312及第二卡钳机构313与锅体200的周向边缘相卡合或分离。
其中,该第一卡钳机构312包括:第一卡合部3121及第一连接板3122,第一连接板312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驱动件311上,并且第一连接板3122能够相对于第一驱动件311旋转或移动,第一卡合部3121连接在第一连接板3122远离第一驱动件311的一端,第一卡合部3121用于将第一盖件11与锅体200进行卡合;第二卡钳机构313包括:第二卡合部3131及第二连接板3132,第二连接板313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驱动件311上,并且第二连接板3132能够相对于第一驱动件311旋转或移动,第一连接板3122与第二连接板3132的动作方向相反,第二卡合部3131连接在第二连接板3132远离第一驱动件311的一端,第二卡合部3131用于将第一盖件11与锅体200相卡合。可以理解的,当第一驱动件311旋转时,会同时带动第一连接板3122及第二连接板3132进行相反方向的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卡合部3121及第二卡合部3131进行相反方向的移动,以令第一盖件11与锅体200之间相卡合或脱离。
其中,第一驱动件311开设有第一导向口3111及第二导向口3112,第一导向口3111及第二导向口3112均相对于第一驱动件311的中心对称设置,同时第一导向口3111及第二导向口3112的中间位置处与第一驱动件311中心位置的间距最大,第一导向口3111及第二导向口3112的两端部位置处与第一驱动件311中心位置的间距最小。另外,第一连接板3122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支柱3122a,第一支柱3122a穿设在第一导向口3111处;第二连接板313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支柱3132a,第二支柱3132a穿设在第二导向口3112处。
可以理解的,当第一支柱3122a处于第一导向口3111的中间位置处,并且第二支柱3132a也处于第二导向口3112的中间位置处时,第一卡合部3121及第二卡合部3131均与第一盖件11及锅体200相分离;当第一支柱3122a处于第一导向口3111的端部位置处,并且第二支柱3132a也处于第二导向口3112的端部位置处时,第一卡合部3121及第二卡合部3131将第一盖件11与锅体200相卡合为一体式结构。
可以理解的,该锅盖100可基于卡钳组件31实现第一盖件11与锅体200之间的双向卡合,其双向卡合过程可描述为:
初始状态时,第一支柱3122a及第二支柱3132a分别为第一导向口3111及第二导向口3112的中间位置处,此时,第一卡合部3121与第二卡合部3131未与第一盖件11及锅体200相接触,锅盖100与锅体200之间处于分离状态;当向左或向右转动第一驱动件311时,第一驱动件311将同时带动第一连接板3122及第二连接板3132朝向固定柱14移动,并转动至第一支柱3122a及第二支柱3132a分别位于第一导向口3111及第二导向口3112的端部位置处,此时,第一卡合部3121及第二卡合部3131均将第一盖件11与锅体200相卡合。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1,为了防止卡钳组件31在卡合或分离的过程中出现错位,在第一盖件11面向第一驱动件311的一侧装设有导向板40,并且导向板40面向第一驱动件311的一侧形成有导向槽41,卡钳组件31可移动式穿设在该导向槽41内。可以理解的,导向板40位于第二盖件12与第一盖件11之间,能够基于第二盖件12将导向板40限位固定在第一盖件11上,以在防止导向板40移动的基础上达到限定卡钳组件31移动方向的目的。
其中,如图10所示,第一盖件11面向第一驱动件311的一侧与导向板40相连接,第一卡钳机构312及第二卡钳机构313均可移动式装设在导向槽41内,具体的,第一连接板3122及第二连接板3132均位于第一驱动件311面向第一盖件11的一侧,第一连接板3122及第二连接板3132分别穿设在该导向槽41相对称的两端,以便于第一连接板3122及第二连接板3132能够沿导向槽41的长度方向移动,能够起到防止第一连接板3122及第二连接板3132左右移动的效果,同时具有导向作用;另外,第一连接板3122及第二连接板3132均位于导向板40及第一驱动件311之间,能够限制第一连接板3122及第二连接板3132上下移动。
其中,在第二盖件12正对于导向板40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开口122,同时在第二盖件12上形成了若干个限定部123,各个限定部123相互间隔并分别抵接在导向板40的边缘位置处,如图10所示,以基于限定部123、导向板40及第一盖件11之间的限位配合作用防止导向板40错位移动,从而在导向板40位置固定的基础上达到令第一连接板3122及第二连接板3132的移动方向固定的目的。
其中,该导向板40呈T型设置,且导向槽41为T型槽,该导向槽41形成了第一端口411、第二端口412及第三端口413,第一端口411与第二端口412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三端口413与第一端口411及第二端口412均均相垂直,如图11所示。
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板3122位于第一端口411处,第二连接板3132位于第二端口412处。
为了将第一驱动件311固定安装在第一盖件11上,在固定柱14穿出第一驱动件311的轴向端部装设有限位件50,该限位件50位于第一驱动件311背向第一盖件11的一侧,用于阻止第一驱动件311沿固定柱14的轴向方向移动的同时令第一驱动件311可相对于固定柱14进行旋转。该限位件50优选为螺母。
请一并参阅图12至图16,把手组件20包括:旋钮机构21、把手机构22、旋转盖23及按压机构24,把手机构22连接在旋转盖23的周向外侧面,把手机构22能够相对于旋转盖23转动的同时也能够带动旋转盖23以旋转盖23的轴向为轴进行旋转;旋钮机构21连接在旋转盖23上并与卡钳组件31相连接,即旋钮机构21与卡钳组件31中的第一驱动件311相连接,按压机构24轴向穿设在旋转盖23内。
其中,在第一驱动件311面向旋钮机构21的侧面装设有若干个第三支柱3113,各个第三支柱3113之间相互间隔并均与旋钮机构21相固定连接,且第一驱动件311位于旋转盖23远离把手机构22的一端。可以理解的,当转动把手机构22时,把手机构22带动旋转盖23及旋钮机构21旋转,进而旋钮机构21带动第一驱动件311以固定柱14为轴转动。
其中,旋钮机构21包括有:旋柄面盖211及旋钮座212,旋柄面盖211连接在旋转盖23的轴向端部,旋钮座212连接在旋转盖23背向旋柄面盖211的一侧,即:旋柄面盖211及旋钮座212分别位于旋转盖23的轴向两端。如图11所示,旋钮座212朝向第一驱动件311的侧面上形成有供固定柱14及若干个第三支柱3113穿过的多个通孔,以使第一驱动件311与旋钮座212相固定连接。另外,按压机构24轴向穿设在旋柄面盖211所形成的缺口内,并与旋柄面盖211的周向内侧壁相卡接。
其中,在旋柄面盖211的周向边缘位置处朝向旋转盖23延伸形成有若干个面盖卡接部2111,各个面盖卡接部2111相互间隔设置,并且各个面盖卡接部2111均卡接在旋转盖23的周向内侧壁上。
其中,把手机构22包括:第一把手221及第二把手222,第一把手221与第二把手222均连接在旋转盖23的周向外侧面处,并且第一把手221及第二把手222相对称设置,第一把手221及第二把手222的两端部均穿设于旋转盖23上,第一把手221及第二把手222均能够相对于旋转盖23转动。可以理解的,当第一把手221及第二把手222相对于旋转盖23转动一定角度(如30度)时,第一把手221及第二把手222与旋转盖23的轴向端面之间由水平状态转换成倾斜状态,便于用户通过第一把手221及第二把手222带动旋转盖23旋转,也能够避免用户手持旋转盖23时出现滑落,具有较好的用户使用效果,安全性高。
其中,旋转盖23沿轴向开设有安装凹口231。第一把手221的两端均形成有第一转轴2211,各个第一转轴2211相对称设置,并且各个第一转轴2211的轴向方向相重合,各个第一转轴2211均穿设于旋转盖23相对称的两侧,各个第一转轴2211相对的端部均穿入至旋转盖23的安装凹口231内;第二把手222的两端均形成有第二转轴2221,各个第二转轴2221相对称设置,各个第二转轴2221的轴向方向相重合,各个第二转轴2221均穿设在旋转盖23相对称的两侧,各个第二转轴2221相对的端部均穿入至旋转盖23的安装凹口231内。另外,第一转轴2211的轴向方向与第二转轴2221的轴向方向相平行。另外,在旋钮座212面向旋转盖23的一侧形成有一对支撑缺口(图未标),该支撑缺口用于对穿入至安装凹口231内的第一转轴2211及第二转轴2221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也具有限位作用。
其中,第一转轴2211的周向外侧形成有第一齿轮部2211a,第二转轴2221的周向外侧形成有第二齿轮部2221a,第一齿轮部2211a及第二齿轮部2221a相啮合配合,当第一转轴2211轴向转动时,第一齿轮部2211a能够带动第二齿轮部2221a以第二转轴2221的轴向为轴转动。可以理解的,用户仅需要转动第一把手221,即可基于第一齿轮部2211a与第二齿轮部2221a的啮合作用实现第二把手222的翻转。
为了对第一齿轮部2211a及第二齿轮部2221a的位置进行限定,在安装凹口231相对称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对限位槽2311,第一转轴2211及第二转轴2221穿入至安装凹口231内的同侧端部位于同一限位槽2311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对食物烹煮完成后,为了减少排气时间、缩短用户等待时间,在锅盖100上还设置有手动排气机构60。
请一并参阅图17至图20,该手动排气机构60轴向穿设在第二盖件12上并穿出第一盖件11,该手动排气机构60与把手组件20相连接。具体的,该手动排气机构60包括:连接于按压机构24轴向端部的第二驱动件61、传动机构62及限压阀机构63,传动机构62的一端设置在第二驱动件61背向按压机构24的一侧,且传动机构62与第二驱动件61之间相抵接配合,当按压按压机构24时,按压机构24轴向挤压第二驱动件61以使第二驱动件61轴向移动并抵压传动机构62,进而带动传动机构62翻转;限压阀机构63与传动机构62远离第二驱动件61的一端相连接,当传动机构62翻转时,传动机构62可带动限压阀机构63脱离排气柱64的出气口,以便于快速排出高温蒸汽,可有效缩短用户等待时间。
其中,如图13所示,该按压机构24包括:按压盖241及按压弹簧242,按压盖241朝向第二驱动件61的侧面延伸形成有第二安装部2411,该第二安装部2411穿入至旋转盖23内所形成的安装凹口231内;按压弹簧242套设在第二安装部2411的轴向外侧,按压弹簧242的一端与按压盖241相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旋转盖23面向按压盖241的底面位置处。
其中,第二驱动件61位于旋转盖23背向旋柄面盖211的一侧,旋转盖23能够与第二驱动件61面向第二安装部2411的一侧相抵接;在旋转盖23面向按压盖241的底面处开设有供第二安装部2411穿过的贯穿孔(图未标),该贯穿孔位于安装凹口231内的两限位槽2311中间,第二安装部2411能够穿过该贯穿孔与第二驱动件61相抵接;旋柄面盖211连接在旋转盖23远离第二驱动件61的轴向端部,且旋柄面盖211与第二驱动件61之间相平行间隔设置;第二驱动件61穿设在旋钮座212上,且第二驱动件61能够沿旋钮座212的轴向方向移动。
可以理解的,在第二驱动件61形成有与旋钮座212的形状相适配的通孔,以便于第二驱动件61能够相对于旋钮座212轴向移动。当用户按压按压盖241时,第二安装部2411穿入至贯穿孔内,此时,按压弹簧242受压变形,第二安装部2411抵压第二驱动件61,第二驱动件61朝向第一驱动件311移动并抵压传动机构62以使传动机构62翻转,进而带动限压阀机构63脱离排气柱64的出气口。
其中,为了将按压盖241可移动式连接在旋柄面盖211上,在按压盖241面向第二驱动件61的侧面延伸形成有若干个按压卡接部2412,各个按压卡接部2412相间隔设置,各个按压卡接部2412均卡接在旋柄面盖211的周向内侧壁上,并且各个按压卡接部2412均能够相对于旋柄面盖211轴向移动。
其中,如图13所示,第二驱动件61背向旋转盖23的侧面形成有抵压部611,该抵压部611呈弧形设置在第二驱动件61的边缘,抵压部611能够与传动机构62相抵压配合,即当第二安装部2411朝向第一驱动件311移动以抵压第二驱动件61时,抵压部611将抵压传动机构62以带动传动机构62翻转。
其中,第二盖件12位于第一盖件11面向第一驱动件311的一侧,且在第二盖件12处形成有供把手组件20穿过的通孔(图未标)及供限压阀机构63穿过的另一通孔(图未标);外侧面盖13上至少开设有分别供限压阀机构63及把手组件20穿过的开孔。
其中,传动机构62包括有:设置于第二盖件12面向按压机构24一侧的支撑座621及翻转件622,限压阀机构63轴向穿设在第二盖件12上,且限压阀机构63能够相对于第二盖件12轴向移动,该支撑座621远离第二盖件12的端部形成有转动凹槽6211;翻转件622的一端连接在限压阀机构63的周向外侧面上,翻转件622能够带动限压阀机构63轴向移动,翻转件622远离限压阀机构63的一端与按压机构24处的抵压部611相抵压配合,并且翻转件622沿限压阀机构63的径向方向形成有翻转轴6221,该翻转轴6221穿设在转动凹槽6211内,该转动凹槽6211能够为翻转轴6221提供支点的同时也对其进行限位。
其中,翻转件622形成有承压部6222、第一侧板部6223及第二侧板部6224,第一侧板部6223及第二侧板部6224相平行间隔设置在承压部6222相对称的两侧面上,且第一侧板部6223、第二侧板部6224及承压部6222之间形成有U型开口,如图19所示,限压阀机构63位于U型开口内,第一侧板部6223及第二侧板部6224位于限压阀机构63相对的两侧;承压部6222远离第一侧板部6223的一端与抵压部611相抵压配合。
其中,该限压阀机构63包括:限压阀631及限压活动座632,限压阀631轴向穿设在限压活动座632上并能够基于限压活动座632的移动而移动;限压活动座632轴向穿设在第二盖件12上并能够相对于第二盖件12移动;限压活动座632的周向外侧面相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一传动轴6321,各个第一传动轴6321一一对应可活动式卡接在第一侧板部6223及第二侧板部6224上。
可以理解的,手动排气机构60的排气过程,可描述为:
用户手动按压按压盖241,第二安装部2411朝向第一驱动件311移动,第二安装部2411抵压第二驱动件61朝向第一驱动件311移动,此时,按压弹簧242处于压缩状态;第二驱动件61处的抵压部611抵压承压部6222,承压部6222以翻转轴6221为轴进行翻转,带动第一侧板部6223及第二侧板部6224翻转,进而带动限压活动座632移动以使限压阀631脱离排气柱64的出气口。另外,当用户的手脱离按压盖241时,按压弹簧242复位,并带动按压盖241复位至未按压时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当用户按压按压机构24时,按压机构24带动第二驱动件61移动,第二驱动件61抵压传动机构62以带动传动机构62翻转,传动机构62带动限压阀机构63轴向移动,以使限压阀机构63脱离排气柱64的出气口,从而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可有效缩短保压时间,减少用户等待时长,具有较好的用户使用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21至图36,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电压力锅1000除了能够实现高压蒸煮之外,还能够实现常压蒸煮,即:该电压力锅1000至少具有压力烹饪模式及无压烹饪模式。
为了实现压力烹饪模式与无压烹饪模式之间的切换,在锅盖100上还装设有排气组件70,该排气组件70装设在锅盖壳体10上,其与卡钳组件31相连接;当卡钳组件31动作时,卡钳组件31能够带动排气组件70旋转或移动,即:在卡钳组件31执行合盖动作时,排气组件70能够在卡钳组件31的带动下进行旋转或移动。
该排气组件70包括:阀门机构71及传动件72,阀门机构71沿轴向穿设在第一盖件11上,传动件72位于阀门机构71远离第一盖件11的轴向端部,且该传动件72与阀门机构71相对应设置,当传动件72移动或转动时,传动件72抵压阀门机构71以打开阀门机构71,从而令锅体200内用于容纳食物的容纳腔与外界环境相连通,此时,电压力锅处于无压烹饪模式。另外,当传动件72未抵压阀门机构71时,加热过程中容纳腔内的气压升高并推动阀门机构71向上移动,从而令容纳腔处于高压、密封的状态,此时,电压力锅处于压力烹饪模式。可以理解的,传动件72可在第一驱动机构73的驱动下朝向阀门机构71竖直移动,以打开阀门机构71;传动件72也可在第一驱动机构73的驱动下进行翻转,并在翻转的过程中抵压并打开阀门机构71。
其中,第二盖件12背向第一盖件11的一侧轴向延伸形成有中空的第一安装部121,传动件72相对称的两端均与第一安装部121的周向内侧壁相连接,且传动件72能够相对于该第一安装部121转动,阀门机构71的轴向端部穿入至该第一安装部121内并与传动件72相配合。可以理解的,初始状态时,传动件72面向阀门机构71的轴向侧面可与阀门机构71的轴向端部相抵接,当转动传动件72时,传动件72抵压阀门机构71朝向第一盖件11所处的方向移动,并切换为打开状态,以使锅体200的容纳腔与外界环形相连通。另外,在外侧面盖13相对应开设有与第一安装部121相适配的开口。
其中,在传动件72的轴向侧面形成有抵接部721,如图24所示,当传动件72的轴向侧面与阀门机构71的轴向侧面相平行时,其抵接部721可与阀门机构71靠近传动件72的轴向侧面相抵接。可以理解的,抵接部721的形状可以为齿轮状、弧形等不同形状,其抵接部721的边缘任意位置处距离传动件72中心点的长度均小于传动件72径向两端位置点之间的最短长度。
其中,在该排气组件70内还包括有用于带动传动件72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73,该第一驱动机构73装设在第二盖件12上并与传动件72相连接,并且第一驱动机构73远离传动件72的一端与第一驱动件311相连接,当转动旋钮座212时,旋钮座212带动第一驱动件311转动,第一驱动件311带动第一驱动机构73沿第一驱动件311的径向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传动件72转动或移动。另外,第一驱动机构73远离传动件72的一端穿设在第三端口413内,并且第一驱动机构73能够沿第三端口413进行移动。
其中,如图22所示,该第一驱动机构73包括有:联动件731及摇杆机构732,联动件731的一端与第一驱动件311相连接配合,另一端与摇杆机构732相连接;摇杆机构732远离第一驱动件311的一端与传动件72相进行可转动式连接,当第一驱动件311转动时,第一驱动件311带动联动件731沿第一驱动件311的径向方向移动,联动件731带动摇杆机构732转动,进而摇杆机构732带动传动件72进行转动。
其中,第一驱动件311除了开设有第一导向口3111及第二导向口3112之外,还开设有第三导向口3114,联动件731靠近第一驱动件311的一端穿设有第四支柱7311,该第四支柱7311也穿设在第三导向口3114内。第三导向口3114可划分为圆形弧段3114a及椭圆弧段3114b,如图29所示,圆形弧段3114a任意点处距离第一驱动件311中心的距离均相等,椭圆弧段3114b与圆形弧段3114a相衔接的点处距离第一驱动件311中点的距离最短,椭圆弧段3114b远离圆形弧段3114a的端部距离第一驱动件311中心的距离最长,即:椭圆弧段3114b由左至右,与第一驱动件311中心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可以理解的,当顺时针转动第一驱动件311,同时第四支柱7311始终处于圆形弧段3114a内时,联动件731处于静止状态;当逆时针转动第一驱动件311,同时第四支柱7311由椭圆弧段3114b的最左侧移动至最右侧的过程中,第一驱动件311带动联动件731朝向摇杆机构732径向移动并带动摇杆机构732及传动件72转动。
其中,摇杆机构732包括:第一旋转轴7321、连轴板7322及第二旋转轴7323,第一旋转轴7321的一端可转动式穿设于第一安装部121的周向侧面并与传动件72相连接,当第一旋转轴7321相对于第一安装部121转动时,第一旋转轴7321可带动传动件72以第一旋转轴7321为轴转动;连轴板7322位于第一安装部121的周向外侧,连轴板7322的一端与第一旋转轴7321远离传动件7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旋转轴7323的一端连接在连轴板7322上,另一端连接在联动件731远离第一驱动件311的一端并能够相对于联动件731转动;当联动件731转动时,会带动第二旋转轴7323、连轴板7322及第一旋转轴7321转动,进而带动传动件72以第一旋转轴7321为轴转动。
其中,如图23所示,联动件731远离传动件72的一端形成有卡接凹槽7314,第一驱动件311靠近第三导向口3114的边缘部分穿设在该卡接凹槽7314内,即:卡接凹槽7314与第三导向口3114相正对设置,第四支柱7311穿过卡接凹槽7314的同时也穿入第三导向口3114内,第四支柱7311可在第三导向口3114内变动。
另外,联动件731面向传动件72的一侧延伸形成有支撑凸部7312,支撑凸部7312形成有支撑开口7313,第二旋转轴7323的轴向端部可转动式穿设在该支撑开口7313内。
可以理解的,联动件731面向第一安装部121的一侧形成有U型缺口,在该U型缺口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支撑凸部7312及摇杆机构732;在传动件72相对称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一旋转轴7321,各个第一旋转轴7321均穿出第一安装部121的周向侧面并连接在相应的连轴板7322上,如图22及图23所示。
其中,如图25所示,阀门机构71包括:第一承压件711及第一排气阀712,第一承压件711可与传动件72抵压配合,当传动件72转动时,传动件72可抵压第一承压件711朝向第一排气阀712的方向移动;第一排气阀712轴向穿设在第一盖件11上,并且第一排气阀712的轴向端部能够与第一承压件711的轴向端部相抵压配合,当第一承压件711朝向第一排气阀712移动时,第一承压件711抵压第一排气阀712以使其调整为打开状态。
其中,如图26所示,第一承压件711面向第一排气阀712的侧面边缘延伸形成有若干个下压部7111,各个下压部7111之间相互间隔并围设形成了第一凹口7112,该第一凹口7112内轴向安装有第二弹性件713;另外,各个下压部7111均能够与第一排气阀712相抵压配合。
另外,如图28所示,位于第二盖件12处的第一安装部121内形成有镂空的支架1211,该支架1211与第一承压件711相平行,第一承压件711位于支架1211面向传动件72的一侧,当传动件72抵压第一承压件711时,各个下压部7111远离传动件72的端部能够穿出该支架1211并与第一排气阀712相抵接;另外,第二弹性件713远离传动件72的轴向端部与支架1211相抵接,当第一承压件711朝向第一排气阀712移动时,第二弹性件713受力压缩变形;当传动件72未与第一承压件711相接触时,第一承压件711能够在第二弹性件713的弹性作用下朝向传动件72移动。
其中,第一排气阀712包括:阀座7121、阀壳体7122及阀芯机构7123,阀座7121沿轴向穿设在第一盖件11上,阀壳体7122连接在阀座7121背向传动件72的一侧,阀壳体7122内形成有与第一安装部121相连通的供气体流动的通道(图未标);阀芯机构7123沿轴向穿设于阀壳体7122,并能够相对于阀壳体7122轴向移动;阀芯机构7123面向第一承压件711的轴向端部与第一承压件711相抵压配合,当第一承压件711朝向阀芯机构7123移动时,第一承压件711带动阀芯机构7123轴向移动,以使阀芯机构7123远离传动件72的轴向端部脱离阀壳体7122,并使通道与锅体200的容纳腔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当锅盖100处于开盖状态时,阀芯机构7123与阀壳体7122之间存在较小的间隙,以便于在使锅体200内的气体经该间隙排出。另外,通道与锅体200的容纳腔相连通的状态并不涵盖因阀芯机构7123与阀壳体7122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
为了便于对锅盖100进行清洁操作,阀壳体7122与阀座712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同时阀芯机构7123也可从锅盖100上拆除。其中,阀壳体7122包括:环形件7122a及端盖件7122b,环形件7122a套接在阀座7121的周向外侧,端盖件7122b连接在环形件7122a的内侧壁处并与第一承压件711相平行设置,即端盖件7122b与阀芯机构7123之间相垂直设置。
可以理解的,如图34所示,环形件7122a与阀座7121进行可拆卸式套接,如螺接或卡接等,并在环形件7122a与阀座7121相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件(7129),如橡胶垫圈,用于防止环形件7122a与阀座7121相接位置处出现缝隙,实现密封的效果;端盖件7122b的周向边缘与环形件7122a的内侧壁紧密贴合,避免出现缝隙;同时,端盖件7122b上形成有供阀芯机构7123穿过的贯通孔。
其中,阀芯机构7123包括:阀芯件7124、第一弹性件7125及封堵件7126,阀芯件7124沿轴向依次穿设在阀座7121及端盖件7122b处,并且阀芯件7124与第一承压件711之间相抵压配合;第一弹性件7125套设在阀芯件7124的周向外侧并与端盖件7122b相抵接;封堵件7126连接在阀芯件7124的轴向端部,并且封堵件7126位于端盖件7122b背向阀座7121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当下压部7111朝向阀芯件7124移动时,带动阀芯件7124朝向远离传动件72的方向移动,阀芯件7124远离传动件72的轴向端部脱离端盖件7122b,封堵件7126基于阀芯件7124的移动而移动,此时,第一弹性件7125受力压缩变形,通道与锅体200的容纳腔相连通;当下压部7111朝向传动件72移动时,阀芯件7124能够在第一弹性件7125的弹性作用下朝向传动件72移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件7125及第二弹性件713均为螺旋式弹簧,且第一弹性件7125轴向两端的截面直径不同。
其中,如图27所示,阀芯件7124沿周向方向形成有若干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片状部7127,各个片状部7127远离端盖件7122b的一端均形成有抵接凸部7128,第一弹性件7125远离端盖件7122b的一端同时抵接在各个抵接凸部7128处,以便于将第一弹性件7125限位在阀芯件7124与端盖件7122b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排气组件70的工作过程可详述为:
处于开盖模式时,第四支柱7311处于圆形弧段3114a与椭圆弧段3114b相衔接的位置处,第一卡钳机构312及第二卡钳机构313均与锅体200处于未卡合状态,传动件72的轴向侧面处于水平状态,如图22所示;
以开盖模式为初始状态,当用户顺时针转动旋钮座212以切换至压力烹饪模式时,第一卡钳机构312及第二卡钳机构313同时将第一盖件11卡合在锅体200上,第四支柱7311在圆形弧段3114a内移动,传动件72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在加热过程中,锅体200内的容纳腔内气压升高,气体经阀芯件7124与端盖件7122b之间的间隙排出,并最终令阀芯件7124朝向传动件72移动以使封堵件7126堵住阀芯件7124与端盖件7122b之间的间隙,从而令锅体200的容纳腔处于密封状态,如图32及图33所示;
以开盖模式为初始状态,当用户逆时针旋转旋钮座212时,第一卡钳机构312及第二卡钳机构313同时将第一盖件11与锅体200相卡合,第四支柱7311在椭圆弧段3114b内移动,第一驱动件311带动联动件731朝向传动件72所在方向移动,联动件731基于支撑凸部7312来带动第二旋转轴7323、连轴板7322及第一旋转轴7321逆时针转动,第一旋转轴7321带动传动件72由水平状态逐渐翻转至竖直状态;同时,传动件72翻转的过程中,传动件72抵压第一承压件711朝向阀芯件7124移动,带动阀芯件7124远离传动件72的轴向端部远离端盖件7122b,从而通道与锅体200内的容纳腔相连通,如图30及图31所示。
为了防止因用户在锅体200内部气压过大时打开锅盖100而引发安全事故,如图35所示,在第一盖件11上穿设有止开机构80,该止开机构80能够相对于第一盖件11轴向移动,也能够与卡钳组件31相卡持配合。
其中,止开机构80包括:止开杆81及弹性套82,止开杆81轴向穿设在第一盖件11处并能够相对于第一盖件11轴向移动,弹性套82穿设在第一盖件11上,且止开杆81的一端轴向穿设在该弹性套82内。另外,该弹性套82具有弹性,如硅胶套,用于防止止开杆81受到污染;在卡钳组件31中的第二连接板3132处开设有与止开杆81相正对的限位开口314,以便于当锅体200内部气压过高时,止开杆81朝向限位开口314移动并与第二连接板3132相卡持,以阻止第二连接板3132移动,从而达到限制开盖的目的。
其中,在导向板40与止开杆81相正对的位置处设置有止开孔42,以便于止开杆81能够穿过该止开孔42后穿入至限位开口314内。
另外,如图36所示,在弹性套82的周向外侧还形成有密封凹口821,弹性套82通过该密封凹口821与第二连接板3132相密封配合,同时也能够起到密封的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盖壳体(10);
卡钳组件(31),所述卡钳组件(31)装设于所述锅盖壳体(10);
把手组件(20),所述把手组件(20)装设于所述锅盖壳体(10)并与所述卡钳组件(31)相连接,能够带动所述卡钳组件(31)移动;及,
排气组件(70),所述排气组件(70)装设于所述锅盖壳体(10),所述排气组件(70)连接于所述卡钳组件(31),所述卡钳组件(31)动作时可带动所述排气组件旋转或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壳体(10)包括:第一盖件(11)及第二盖件(12),所述第一盖件(11)连接于所述第二盖件(12),所述卡钳组件(31)装设于所述第一盖件(11)面向所述第二盖件(12)的一侧,所述排气组件(70)与所述第二盖件(12)相连接,所述把手组件(20)轴向穿过所述第二盖件(12)并与所述卡钳组件(31)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件(11)轴向穿设有固定柱(14);所述卡钳组件(31)包括:第一驱动件(311)、第一卡钳机构(312)及第二卡钳机构(313),所述第一驱动件(311)套设于所述固定柱(14)的周向外侧并能够以所述固定柱(14)为轴转动,所述第一驱动件(311)背向所述第一盖件(11)的一侧与所述把手组件(20)相连接;所述第一卡钳机构(312)及所述第二卡钳机构(313)均与所述第一驱动件(311)相连接,当所述第一驱动件(311)转动时,所述第一驱动件(311)带动所述第一卡钳机构(312)及所述第二卡钳机构(313)沿所述第一驱动件(311)的径向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70)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7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3)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311),当所述第一驱动件(311)转动时,所述第一驱动件(311)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3)移动;及,
传动件(72),所述传动件(72)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3),当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3)移动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3)带动所述传动件(72)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件(12)背向所述第一盖件(11)的一侧轴向延伸形成有第一安装部(121),所述传动件(72)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21)内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21)转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钳机构(312)包括:第一卡合部(3121)及第一连接板(3122),所述第一连接板(31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311)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件(311)径向移动,所述第一卡合部(3121)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22)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311)的一端;及,
所述第二卡钳机构(313)包括:第二卡合部(3131)及第二连接板(3132),所述第二连接板(31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311)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件(311)径向移动,所述第二卡合部(3131)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132)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311)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3)包括:联动件(731)及摇杆机构(732),所述联动件(7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311);所述摇杆机构(732)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联动件(731),并与所述传动件(72)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311)形成有第一导向口(3111)、第二导向口(3112)及第三导向口(3114),所述第一连接板(3122)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支柱(3122a),所述第一支柱(3122a)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口(3111)内;所述第二连接板(313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支柱(3132a),所述第二支柱(3132a)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口(3112)内;所述联动件(731)的一端穿设有第四支柱(7311),所述第四支柱(7311)穿设于所述第三导向口(3114)内。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100)还包括手动排气机构(60),所述手动排气机构(60)轴向穿设于所述第二盖件(12),并与所述把手组件(20)相连接。
10.一种装设有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锅盖(100)的压力烹饪器具。
CN202021294731.9U 2020-07-03 2020-07-03 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Active CN213309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4731.9U CN213309029U (zh) 2020-07-03 2020-07-03 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4731.9U CN213309029U (zh) 2020-07-03 2020-07-03 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09029U true CN213309029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82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94731.9U Active CN213309029U (zh) 2020-07-03 2020-07-03 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090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6550A1 (zh) * 2022-05-07 2023-11-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6550A1 (zh) * 2022-05-07 2023-11-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70116B (zh) 一种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CN108968668B (zh) 烹饪器具
CN213309029U (zh) 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JP2013529516A (ja) 圧力鍋の蓋
CN111904265B (zh) 卡钳组件及锅具
CN213640536U (zh) 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CN213309031U (zh) 一种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锅具
CN108518501B (zh) 一种燃气旋塞阀
CN213664807U (zh) 一种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CN108338676B (zh) 具有计时器的压力锅
CN111887712B (zh) 排气组件、装设有该排气组件的锅盖及压力烹饪器具
CN213371369U (zh) 一种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CN213664806U (zh) 排气组件、装设有该排气组件的锅盖及压力烹饪器具
CN213309039U (zh) 手动排气机构、锅盖及压力烹饪器具
CN217390453U (zh)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07956328B (zh) 一种锁扣机构、锁体及其在厨房设备中的应用
CN213371368U (zh) 旋柄组件、装设有该旋柄组件的锅盖及锅具
CN218889543U (zh) 一种压力锅的锅盖及其压力锅
CN213309030U (zh) 锅盖及压力烹饪器具
CN211582636U (zh) 具有至少两个排气通道的烹饪器具
CN213282533U (zh)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CN210114328U (zh) 电饭煲蒸汽阀装置及电饭煲
CN215777285U (zh)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6984560U (zh) 一种电饭煲盖及电饭煲
CN211795876U (zh) 微压锅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