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82533U -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82533U CN213282533U CN202021295064.6U CN202021295064U CN213282533U CN 213282533 U CN213282533 U CN 213282533U CN 202021295064 U CN202021295064 U CN 202021295064U CN 213282533 U CN213282533 U CN 2132825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signal switch
- pressure cooking
- cooking appliance
- control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包括:信号开关,信号开关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用于控制控制电路的通断,和/或,用于检测当前工作模式并发送含当前工作模式的信号至控制板组件;触动杆,触动杆能够与信号开关对应配合,当触动杆接近于信号开关时,控制电路处于导通状态;及,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连接于触动杆,用于带动触动杆移动或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触动杆,触动杆移动或转动以与信号开关相配合,当触动杆接近信号开关时,信号开关检测得到合盖到位的信号并使控制电路处于导通状态,保证了压力烹饪器具仅能够在完全合盖到位后才可通电工作,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电压力锅内控制电路的导通与否,大多与锅盖是否盖上或锅盖是否合盖到位无关,换句话说,就是锅盖的合盖情况如何不影响电压力锅控制电路的导通。这样的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陷:一是如果合盖不到位,用户就将电压力锅的电路导通,则发热盘工作,内锅不能有效密封,则锅内不能起压,电压力锅不能正常工作,达不到烹饪效果;二是合盖不到位,锅盖与锅体扣合不完全,即使能够起压,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还可能会将锅盖冲开而产生爆锅,易引发安全事故;三是电压力锅的工作模式一般包括开盖模式、压力烹饪模式及无压烹饪模式三种,现有的电压力锅无法根据合盖情况获取其当前的工作模式,存在隐患,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压力烹饪器具,该压力烹饪器具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能够准确检测合盖是否到位,仅在合盖到位的情况下才能通电工作,安全性高,也能够便于用户获知其所处的当前工作模式,有效改善用户的使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包括:
信号开关,所述信号开关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控制电路的通断,和/或,
用于检测当前工作模式并发送含当前工作模式的信号至控制板组件;
触动杆,所述触动杆能够与所述信号开关相对应配合,当所述触动杆接近于所述信号开关时,所述控制电路处于导通状态;及,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触动杆,用于带动所述触动杆移动或转动。
优选地,所述触动杆包括:转动杆及磁性元件,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另一端能够与所述信号开关相对应配合;所述磁性元件装设于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端部形成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磁性元件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优选地,所述压力烹饪器具包括第二盖件,所述触动杆及所述信号开关均装设于所述第二盖件,且所述触动杆及所述信号开关位于所述第二盖件的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盖件形成有凸轴,所述触动杆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凸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优选地,所述信号开关为干簧管或触动开关,所述信号开关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压力烹饪器具还包括:耦合机构,所述耦合机构电连接于所述信号开关并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耦合机构包括:上耦合件及下耦合件,所述上耦合件与所述下耦合件相插接配合,所述上耦合件电连接于所述信号开关,所述下耦合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
优选地,所述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及锅体,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通过卡钳组件相卡合或分离;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触动杆、所述信号开关及所述上耦合件均装设于所述锅盖,所述下耦合件及所述控制电路均装设于所述锅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至少能够通过两个方向驱动所述卡钳组件动作,当所述卡钳组件卡合于所述锅体时,所述控制电路处于导通状态。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压力烹饪器具,是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触动杆转动,触动杆转动可与信号开关相抵接配合,当触动杆接近信号开关(即合盖到位)时,信号开关检测得到合盖到位的信号并使控制电路处于导通状态,保证了压力烹饪器具仅能够在完全合盖到位后才可通电工作,提高了压力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另外,信号开关还能实时检测压力烹饪器具的当前工作模式并发送含当前工作模式的信号至控制板组件,以便于根据合盖情况实时获取其当前工作模式,有效改善用户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压力烹饪器具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锅盖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锅盖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锅盖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锅盖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锅盖的部分机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锅盖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锅盖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旋柄组件另一状态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旋柄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旋钮座的示意图。
图12为图9所示把手机构与旋转盘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把手机构与旋转盘的另一状态连接示意图。
图14为图2所示锅盖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锅盖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翻转件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所示压力烹饪器具另一状态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所示压力烹饪器具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锅盖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0为图18所示锅体的示意图。
图21为图18所示压力烹饪器具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22为图18所示压力烹饪器具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1000、压力烹饪器具;100、锅盖;10、锅盖壳体;11、第一盖件;12、第二盖件;121、凸轴;13、外侧面盖;14、固定柱;20、旋柄组件;21、旋钮机构;211、旋柄面盖;2111、面盖卡接部;212、旋钮座;22、把手机构;221、第一把手;2211、第一转轴;2211a、第一齿轮部;222、第二把手;2221、第二转轴;2221a、第二齿轮部;23、旋转盖;231、安装凹口;2311、限位槽;24、按压机构;241、按压盖;2411、第二安装部;2412、按压卡接部;242、按压弹簧;30、扣合件;31、卡钳组件;311、第一驱动件;3111、第一导向口;3112、第二导向口;3113、第三支柱;312、第一卡钳机构;3121、第一卡合部;3122、第一连接板;3122a、第一支柱;313、第二卡钳机构;3131、第二卡合部;3132、第二连接板;3132a、第二支柱;40、导向板;41、导向槽;50、限位件;60、手动排气机构;61、第二驱动件;611、抵压部;62、传动机构;621、支撑座;6211、转动凹槽;622、翻转件;6221、翻转轴;6222、承压部;6223、第一侧板部;6224、第二侧板部;63、限压阀机构;631、限压阀;632、限压活动座;6321、第一传动轴;64、排气柱;70、信号开关;80、触动杆;81、转动杆;811、第一安装部;82、第一开口;90、耦合机构;91、上耦合件;911、导电针;92、下耦合件;921、导电孔;200、锅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压力烹饪器具1000,该压力烹饪器具1000包括有锅盖100及锅体200,锅盖100的结构简单,便于用户流畅的进行开合盖操作,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该锅盖100包括有:锅盖壳体10、旋柄组件20及扣合件30。
其中,锅盖壳体10包括有第一盖件11及固定柱14,第一盖件11上开设有用于装设固定柱14的安装孔,固定柱14的轴向方向与第一盖件11的轴向方向相重合。
其中,旋柄组件20装设在第一盖件11上,并能够至少通过两个方向驱动扣合件30转动或移动,即该旋柄组件20至少可以向右或向左转动以达到驱动扣合件30动作的效果。
其中,该第一盖件11可通过扣合件30与锅体200相扣合或脱离,即扣合件30可与锅体200的周向边缘相扣合或脱离。可以理解的,锅盖100与锅体200之间相互独立,用户可通过扣合件30将第一盖件11与锅体200扣合为一体式结构,便于用户流畅的执行开合盖操作。
其中,扣合件30包括:活动连接在第一盖件11上的卡钳组件31及第一驱动件311,卡钳组件31与第一盖件11之间相平行设置,并且固定柱14穿过该卡钳组件31。具体的,该卡钳组件31包括:第一卡钳机构312及第二卡钳机构313,第一驱动件311套设在固定柱14的周向外侧,第一驱动件311能够以固定柱14为轴进行转动,且第一驱动件311与第一盖件11之间相平行间隔设置;第一卡钳机构312及第二卡钳机构313均连接在第一驱动件311上,当第一驱动件311以固定柱14为轴旋转时,第一驱动件311至少可以通过两个方向驱动第一卡钳机构312及第二卡钳机构313相对于第一驱动件311旋转或移动,以使第一卡钳机构312及第二卡钳机构313与锅体200的周向边缘相卡合或分离。
其中,该第一卡钳机构312包括:第一卡合部3121及第一连接板3122,第一连接板312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驱动件311上,并且第一连接板3122能够相对于第一驱动件311旋转或移动,第一卡合部3121连接在第一连接板3122远离第一驱动件311的一端,第一卡合部3121用于将第一盖件11与锅体200进行卡合;第二卡钳机构313包括:第二卡合部3131及第二连接板3132,第二连接板313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驱动件311上,并且第二连接板3132能够相对于第一驱动件311旋转或移动,第一连接板3122与第二连接板3132的动作方向相反,第二卡合部3131连接在第二连接板3132远离第一驱动件311的一端,第二卡合部3131用于将第一盖件11与锅体200相卡合。可以理解的,当第一驱动件311旋转时,会同时带动第一连接板3122及第二连接板3132进行相反方向的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卡合部3121及第二卡合部3131进行相反方向的移动,以令第一盖件11与锅体200之间相卡合或脱离。
其中,第一驱动件311开设有第一导向口3111及第二导向口3112,第一导向口3111及第二导向口3112均相对于第一驱动件311的中心对称设置,同时第一导向口3111及第二导向口3112的中间位置处与第一驱动件311中心位置的间距最大,第一导向口3111及第二导向口3112的两端部位置处与第一驱动件311中心位置的间距最小。另外,第一连接板3122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支柱3122a,第一支柱3122a穿设在第一导向口3111处;第二连接板313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支柱3132a,第二支柱3132a穿设在第二导向口3112处。
可以理解的,当第一支柱3122a处于第一导向口3111的中间位置处,并且第二支柱3132a也处于第二导向口3112的中间位置处时,第一卡合部3121及第二卡合部3131均与第一盖件11及锅体200相分离;当第一支柱3122a处于第一导向口3111的端部位置处,并且第二支柱3132a也处于第二导向口3112的端部位置处时,第一卡合部3121及第二卡合部3131将第一盖件11与锅体200相卡合为一体式结构。
可以理解的,该锅盖100可基于卡钳组件31实现第一盖件11与锅体200之间的双向卡合,其双向卡合过程可描述为:
初始状态时,第一支柱3122a及第二支柱3132a分别为第一导向口3111及第二导向口3112的中间位置处,此时,第一卡合部3121与第二卡合部3131未与第一盖件11及锅体200相接触,锅盖100与锅体200之间处于分离状态;当向左或向右转动第一驱动件311时,第一驱动件311将同时带动第一连接板3122及第二连接板3132朝向固定柱14移动,并转动至第一支柱3122a及第二支柱3132a分别位于第一导向口3111及第二导向口3112的端部位置处,此时,第一卡合部3121及第二卡合部3131均将第一盖件11与锅体200相卡合。
其中,第一盖件11面向第一驱动件311的一侧连接有导向板40,第一连接板3122及第二连接板3132均活动安装在该导向板40上;导向板40面向第一连接板3122及第二连接板3132的一侧形成有导向槽41,第一连接板3122及第二连接板3132能够在该导向槽41内移动,能够起到防止第一连接板3122及第二连接板3132左右移动的效果,同时具有导向作用;另外,第一连接板3122及第二连接板3132均位于导向板40及第一驱动件311之间,能够限制第一连接板3122及第二连接板3132上下移动。
为了将第一驱动件311固定安装在第一盖件11上,在固定柱14穿出第一驱动件311的轴向端部装设有限位件50,该限位件50位于第一驱动件311背向第一盖件11的一侧,用于阻止第一驱动件311沿固定柱14的轴向方向移动的同时令第一驱动件311可相对于固定柱14进行旋转。该限位件50优选为螺母。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3,旋柄组件20包括:旋钮机构21、把手机构22、旋转盖23及按压机构24,把手机构22连接在旋转盖23的周向外侧面,把手机构22能够相对于旋转盖23转动的同时也能够带动旋转盖23以旋转盖23的轴向为轴进行旋转;旋钮机构21连接在旋转盖23上并与卡钳组件31相连接,即旋钮机构21与卡钳组件31中的第一驱动件311相连接,按压机构24轴向穿设在旋转盖23内。
其中,在第一驱动件311面向旋钮机构21的侧面装设有若干个第三支柱3113,各个第三支柱3113之间相互间隔并均与旋钮机构21相固定连接,且第一驱动件311位于旋转盖23远离把手机构22的一端。可以理解的,当转动把手机构22时,把手机构22带动旋转盖23及旋钮机构21旋转,进而旋钮机构21带动第一驱动件311以固定柱14为轴转动。
其中,旋钮机构21包括有:旋柄面盖211及旋钮座212,旋柄面盖211连接在旋转盖23的轴向端部,旋钮座212连接在旋转盖23背向旋柄面盖211的一侧,即:旋柄面盖211及旋钮座212分别位于旋转盖23的轴向两端。如图11所示,旋钮座212朝向第一驱动件311的侧面上形成有供固定柱14及若干个第三支柱3113穿过的多个通孔,以使第一驱动件311与旋钮座212相固定连接。另外,按压机构24轴向穿设在旋柄面盖211所形成的缺口内,并与旋柄面盖211的周向内侧壁相卡接。
其中,在旋柄面盖211的周向边缘位置处朝向旋转盖23延伸形成有若干个面盖卡接部2111,各个面盖卡接部2111相互间隔设置,并且各个面盖卡接部2111均卡接在旋转盖23的周向内侧壁上。
其中,把手机构22包括:第一把手221及第二把手222,第一把手221与第二把手222均连接在旋转盖23的周向外侧面处,并且第一把手221及第二把手222相对称设置,第一把手221及第二把手222的两端部均穿设于旋转盖23上,第一把手221及第二把手222均能够相对于旋转盖23转动。可以理解的,当第一把手221及第二把手222相对于旋转盖23转动一定角度(如30度)时,第一把手221及第二把手222与旋转盖23的轴向端面之间由水平状态转换成倾斜状态,便于用户通过第一把手221及第二把手222带动旋转盖23旋转,也能够避免用户手持旋转盖23时出现滑落,具有较好的用户使用效果,安全性高。
其中,旋转盖23沿轴向开设有安装凹口231。第一把手221的两端均形成有第一转轴2211,各个第一转轴2211相对称设置,并且各个第一转轴2211的轴向方向相重合,各个第一转轴2211均穿设于旋转盖23相对称的两侧,各个第一转轴2211相对的端部均穿入至旋转盖23的安装凹口231内;第二把手222的两端均形成有第二转轴2221,各个第二转轴2221相对称设置,各个第二转轴2221的轴向方向相重合,各个第二转轴2221均穿设在旋转盖23相对称的两侧,各个第二转轴2221相对的端部均穿入至旋转盖23的安装凹口231内。另外,第一转轴2211的轴向方向与第二转轴2221的轴向方向相平行。
其中,在旋钮座212面向旋转盖23的一侧形成有一对支撑缺口(图未标),该支撑缺口用于对穿入至安装凹口231内的第一转轴2211及第二转轴2221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也具有限位作用。
其中,第一转轴2211的周向外侧形成有第一齿轮部2211a,第二转轴2221的周向外侧形成有第二齿轮部2221a,第一齿轮部2211a及第二齿轮部2221a相啮合配合,当第一转轴2211轴向转动时,第一齿轮部2211a能够带动第二齿轮部2221a以第二转轴2221的轴向为轴转动。可以理解的,用户仅需要转动第一把手221,即可基于第一齿轮部2211a与第二齿轮部2221a的啮合作用实现第二把手222的翻转。
为了对第一齿轮部2211a及第二齿轮部2221a的位置进行限定,在安装凹口231相对称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对限位槽2311,第一转轴2211及第二转轴2221穿入至安装凹口231内的同侧端部位于同一限位槽2311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对食物烹煮完成后,为了减少排气时间、缩短用户等待时间,在锅盖100上还设置有手动排气机构60。
请一并参阅图14至图17,该手动排气机构60包括:对应设置于按压机构24轴向端部的第二驱动件61、传动机构62及限压阀机构63,传动机构62的一端设置在第二驱动件61背向按压机构24的一侧,且传动机构62与第二驱动件61之间相配合,当按压按压机构24时,按压机构24轴向挤压第二驱动件61以使第二驱动件61轴向移动并抵压传动机构62,进而带动传动机构62翻转;限压阀机构63与传动机构62远离第二驱动件61的一端相连接,当传动机构62翻转时,传动机构62可带动限压阀机构63脱离排气柱64的出气口,以便于快速排出高温蒸汽,可有效缩短用户等待时间。
其中,如图10所示,该按压机构24包括:按压盖241及按压弹簧242,按压盖241朝向第二驱动件61的侧面延伸形成有第二安装部2411,该第二安装部2411穿入至旋转盖23内所形成的安装凹口231内;按压弹簧242周向套设在第二安装部2411上,按压弹簧242的一端与按压盖241相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旋转盖23面向按压盖241的底面位置处。
其中,第二驱动件61位于旋转盖23背向旋柄面盖211的一侧,旋转盖23能够与第二驱动件61面向第二安装部2411的一侧相抵接;在旋转盖23面向按压盖241的底面处开设有供第二安装部2411穿过的贯穿孔(图未标),该贯穿孔位于安装凹口231内的两限位槽2311中间,第二安装部2411能够穿过该贯穿孔与第二驱动件61相抵接;旋柄面盖211连接在旋转盖23远离第二驱动件61的轴向端部,且旋柄面盖211与第二驱动件61之间相平行间隔设置;第二驱动件61穿设在旋钮座212上,且第二驱动件61能够沿旋钮座212的轴向方向移动。
可以理解的,在第二驱动件61形成有与旋钮座212的形状相适配的通孔,以便于第二驱动件61能够相对于旋钮座212轴向移动。当用户按压按压盖241时,第二安装部2411穿入至贯穿孔内,此时,按压弹簧242受压发生形变,第二安装部2411抵压第二驱动件61,第二驱动件61朝向第一驱动件311移动,第二驱动件61将抵压传动机构62以使传动机构62翻转,进而带动限压阀机构63脱离排气柱64的出气口。
其中,为了将按压盖241可移动式连接在旋柄面盖211上,在按压盖241面向第二驱动件61的侧面延伸形成有若干个按压卡接部2412,各个按压卡接部2412相间隔设置,各个按压卡接部2412均卡接在旋柄面盖211的周向内侧壁上,并且各个按压卡接部2412均能够相对于旋柄面盖211轴向移动。
其中,如图10所示,第二驱动件61背向旋转盖23的侧面形成有抵压部611,该抵压部611呈弧形设置在第二驱动件61的边缘位置处,抵压部611能够与传动机构62相抵压配合,即当第二安装部2411朝向第一驱动件311移动以抵压第二驱动件61时,抵压部611将抵压传动机构62以带动传动机构62翻转。
其中,如图2所示,锅盖壳体10还包括有第二盖件12及外侧面盖13,该第二盖件12位于第一盖件11面向第一驱动件311的一侧,且在第二盖件12处形成有供旋柄组件20穿过的通孔(图未标)及供限压阀机构63穿过的另一通孔(图未标);外侧面盖13位于第二盖件12背向第一盖件11的一侧,并且该外侧面盖13上至少开设有分别供限压阀机构63及旋柄组件20穿过的开孔。
其中,传动机构62包括有:设置于第二盖件12面向按压机构24一侧的支撑座621及翻转件622,限压阀机构63轴向穿设在第二盖件12上,且限压阀机构63能够相对于第二盖件12轴向移动,该支撑座621远离第二盖件12的端部形成有转动凹槽6211;翻转件622的一端连接在限压阀机构63的周向外侧面上,翻转件622能够带动限压阀机构63轴向移动,翻转件622远离限压阀机构63的一端与按压机构24处的抵压部611相抵压配合,并且翻转件622沿限压阀机构63的径向方向形成有翻转轴6221,该翻转轴6221穿设在转动凹槽6211内,该转动凹槽6211能够为翻转轴6221提供支点的同时也对其进行限位。
其中,翻转件622形成有承压部6222、第一侧板部6223及第二侧板部6224,第一侧板部6223及第二侧板部6224相平行间隔设置在承压部6222相对称的两侧面上,且第一侧板部6223、第二侧板部6224及承压部6222之间形成有U型开口,限压阀机构63位于U型开口内,第一侧板部6223及第二侧板部6224位于限压阀机构63相对的两侧;承压部6222远离第一侧板部6223的一端与抵压部611相抵压配合。
其中,该限压阀机构63包括:限压阀631及限压活动座632,限压阀631轴向穿设在限压活动座632上并能够基于限压活动座632的移动而移动;限压活动座632轴向穿设在第二盖件12上并能够相对于第二盖件12移动;第一侧板部6223及第二侧板部6224分别可转动连接于限压活动座632相对称侧两侧,即:限压活动座632的周向外侧面相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一传动轴6321,各个第一传动轴6321一一对应穿设在第一侧板部6223及第二侧板部6224上。
可以理解的,手动排气机构60的排气过程,可描述为:
用户手动按压按压盖241,第二安装部2411朝向第一驱动件311移动,第二安装部2411抵压第二驱动件61朝向第一驱动件311移动,此时,按压弹簧242处于压缩状态;第二驱动件61处的抵压部611抵压承压部6222,承压部6222以翻转轴6221为轴进行翻转,带动第一侧板部6223及第二侧板部6224翻转,进而带动限压活动座632移动以使限压阀631脱离排气柱64的出气口。另外,当用户的手脱离按压盖241时,按压弹簧242复位,并带动按压盖241复位至未按压时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手动排气机构60是通过限压阀机构63的周向外侧连接传动机构62,同时传动机构62远离限压阀机构63的一端可与第二驱动件61相抵压配合,进而当用户按压按压机构24时,按压机构24带动第二驱动件61移动,第二驱动件61抵压传动机构62的端部以带动传动机构62翻转,进而传动机构62带动限压阀机构63轴向移动,以使限压阀机构63脱离排气柱64的出气口,从而达到无需用户直接接触限压阀机构63即可实现快速排气的目的,可有效缩短保压时间,减少用户等待时长,具有较好的用户使用效果。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8至图22,为了避免在合盖不到位的情况下导通压力烹饪器具1000内的控制电路,该压力烹饪器具1000还包括有信号开关70及触动杆80,信号开关70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用于控制控制电路的通断,和/或,用于检测当前工作模式并发送含当前工作模式的信号至控制板组件上;触动杆80连接在第一驱动件311上,触动杆80能够基于第一驱动件311动作而移动或转动,进而,在触动杆80动作时能够与信号开关70相对应配合。当触动杆80接近信号开关70时,控制电路处于导通状态。另外,触动杆80及信号开关70均装设在第二盖件12上,并均位于第二盖件12的同一侧。
可以理解的,压力烹饪器具1000的工作模式包括:压力烹饪模式、无压烹饪模式及开盖模式,信号开关70除了能够检测合盖是否到位之外,还能够检测判断压力烹饪器具1000的当前工作模式,即:当触动杆80未接近信号开关70时,信号开关70未被触发,此时压力烹饪器具1000处于开盖模式;当触动杆80接近信号开关70时,信号开关70被触发生成含当前工作模式(如压力烹饪模式或无压烹饪模式)的信号并发送至控制板组件(图未示)内,从而控制板组件执行与当前工作模式相对应的操作,如显示当前工作模式等。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时,位于锅体200底部的发热盘进行工作,以对位于锅体200容纳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信号开关70用于检测获取合盖到位的信号,即当触动杆80接近信号开关70时,信号开关70即可获得合盖到位的信号,进而令控制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控制电路仅在合盖到位的情况下才能够通电,从而保证了压力烹饪器具1000仅在合盖到位时才通电工作,安全性高。
其中,该信号开关70为干簧管或触动开关,其数量可以为至少为两个,并不局限于图18所示的数量。
其中,在第二盖件12面向触动杆80的一侧延伸形成有凸轴121,触动杆80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开口82,凸轴121穿设在第一开口82内,当触动杆80接近信号开关70(即合盖到位)时,凸轴121位于第一开口82远离第一驱动件311的一端;当压力烹饪器具1000处于开盖状态时,凸轴121位于第一开口82靠近第一驱动件311的一端。
其中,触动杆80包括有:转动杆81及磁性元件(图未示),转动杆8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驱动件311上,另一端能够与信号开关70相对应配合,磁性元件装设在转动杆81远离第一驱动件311的一端。在转动杆81远离第一驱动件31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安装部811,磁性元件位于该第一安装部811内,以使磁性元件基于转动杆81的转动而转动。可以理解的,当第一驱动件31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均会带动转动杆81进行转动,以使转动杆81远离第一驱动件311的端部靠近或远离信号开关70。
需要说明的是,锅盖100与锅体200是通过卡钳组件31进行卡合或分离,锅体200与锅盖100为可拆卸结构,二者相互独立。第一驱动件311、触动杆80及信号开关70位于锅盖100上,控制电路处于锅体200上。因此,为了使信号开关70与控制电路电连接,该压力烹饪器具1000还包括耦合机构90,其耦合机构90与信号开关70电连接的同时也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具体的,该耦合机构90包括有装设在锅盖100上的上耦合件91、装设在锅体200上的下耦合件92,上耦合件91与下耦合件92相插接配合,即在锅盖100卡合在锅体200上时,上耦合件91插接在下耦合件92处;上耦合件91与信号开关70电连接,下耦合件92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其中,上耦合件91面向下耦合件92的一侧形成有若干个导电针911,如图19所示;下耦合件92面向上耦合件91的一侧相对应的设置有若干个导电孔921,如图20所示,当锅盖100扣合在锅体200上时,各个导电针911一一对应插接至各个导电孔921内,以实现信号开关70与控制电路的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以信号开关70的数量为两个为例,压力烹饪器具1000内控制电路的通断过程,可描述为:
处于开盖模式时,转动杆81远离两个信号开关70,控制电路处于断开状态,凸轴121位于第一开口82靠近第一驱动件311的一端,转动杆81位于两个信号开关之间,如图18所示;
切换为压力烹饪模式时,用户顺时针转动第一驱动件311以使锅盖100与锅体200相卡合为一体式结构的过程中,第一驱动件311带动转动杆81转动,同时,第一开口82随转动杆81的转动而发生位置变化,即凸轴121逐渐靠近第一开口82远离第一驱动件311的一端,磁性元件逐渐靠近其右侧的信号开关70;当转动杆81远离第一驱动件311接近右侧的信号开关70时,停止旋转第一驱动件311,此时合盖到位,如图21所示,右侧的信号开关70可检测得到合盖到位的信号并基于该信号令控制电路处于导通状态,以使锅体200底部的发热盘处于加热状态,同时右侧的信号开关70也将发送含当前工作模式为压力烹饪模式的信号至控制板组件。
切换为无压烹饪模式时,用户逆时针转动第一驱动件311以使锅盖100与锅体200相卡合为一体式结构的过程中,第一驱动件311带动转动杆81转动,同时,第一开口82随转动杆81的转动而发生位置变化,即凸轴121逐渐靠近第一开口82远离第一驱动件311的一端,磁性元件逐渐靠近左侧的信号开关70;当转动杆81远离第一驱动件311接近左侧的信号开关70时,停止旋转第一驱动件311,此时合盖到位,如图22所示,左侧的信号开关70可检测得到合盖到位的信号并基于该信号令控制电路处于导通状态,以使锅体200底部的发热盘处于加热状态,同时左侧的信号开关70也将发送含当前工作模式为无压烹饪模式的信号至控制板组件。
上述压力烹饪器具1000是通过第一驱动件311带动触动杆80转动,触动杆80转动可与信号开关70相配合,当触动杆80接近信号开关70(即合盖到位)时,信号开关70检测得到合盖到位的信号并使控制电路处于导通状态,保证了压力烹饪器具1000仅能够在完全合盖到位后才可通电工作,提高了压力烹饪器具1000的使用安全性。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开关(70),所述信号开关(70)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控制电路的通断,和/或,
用于检测当前工作模式并发送含所述当前工作模式的信号至控制板组件;
触动杆(80),所述触动杆(80)能够与所述信号开关(70)相对应配合,当所述触动杆(80)接近于所述信号开关(70)时,所述控制电路处于导通状态;及,
第一驱动件(311),所述第一驱动件(311)连接于所述触动杆(80),用于带动所述触动杆(80)移动或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杆(80)包括:转动杆(81)及磁性元件,所述转动杆(8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311),另一端能够与所述信号开关(70)相对应配合;所述磁性元件装设于所述转动杆(81)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311)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81)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311)的端部形成有第一安装部(811),所述磁性元件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8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烹饪器具(1000)包括第二盖件(12),所述触动杆(80)及所述信号开关(70)均装设于所述第二盖件(12),且所述触动杆(80)及所述信号开关(70)位于所述第二盖件(12)的同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件(12)形成有凸轴(121),所述触动杆(80)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开口(82),所述凸轴(121)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82)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开关(70)为干簧管或触动开关,所述信号开关(7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烹饪器具(1000)还包括:耦合机构(90),所述耦合机构(90)电连接于所述信号开关(70)并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机构(90)包括:上耦合件(91)及下耦合件(92),所述上耦合件(91)与所述下耦合件(92)相插接配合,所述上耦合件(91)电连接于所述信号开关(70),所述下耦合件(92)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烹饪器具(1000)包括:锅盖(100)及锅体(200),所述锅盖(100)与所述锅体(200)通过卡钳组件(31)相卡合或分离;所述第一驱动件(311)、所述触动杆(80)、所述信号开关(70)及所述上耦合件(91)均装设于所述锅盖(100),所述下耦合件(92)及所述控制电路均装设于所述锅体(20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311)至少能够通过两个方向驱动所述卡钳组件(31)动作,当所述卡钳组件(31)卡合于所述锅体(200)时,所述控制电路处于导通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95064.6U CN213282533U (zh) | 2020-07-03 | 2020-07-03 |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95064.6U CN213282533U (zh) | 2020-07-03 | 2020-07-03 |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82533U true CN213282533U (zh) | 2021-05-28 |
Family
ID=76019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95064.6U Active CN213282533U (zh) | 2020-07-03 | 2020-07-03 |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82533U (zh) |
-
2020
- 2020-07-03 CN CN202021295064.6U patent/CN21328253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68659B (zh) | 烹饪器具 | |
KR101710402B1 (ko) | 조리기기 | |
CN108968668B (zh) | 烹饪器具 | |
CN111870116B (zh) | 一种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 |
CN109192593B (zh) | 一种多功能按键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可穿戴设备 | |
CN213282533U (zh) |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 |
CN212157284U (zh) | 具有多检测功能的灶具阀 | |
CN209733603U (zh) | 门锁组件及烤箱 | |
CN213309029U (zh) | 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 |
CN213303960U (zh) | 一种开关帽结构及按压式开关 | |
CN213309039U (zh) | 手动排气机构、锅盖及压力烹饪器具 | |
CN111904265B (zh) | 卡钳组件及锅具 | |
CN110993412B (zh) | 旋钮、面板组件及家用电器 | |
CN213371368U (zh) | 旋柄组件、装设有该旋柄组件的锅盖及锅具 | |
CN213640536U (zh) | 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 |
CN213664807U (zh) | 一种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 |
CN213309031U (zh) | 一种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锅具 | |
CN213371369U (zh) | 一种锅盖及装设有该锅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 |
CN108413449B (zh) | 门钩组件、开关门检测系统和家用电器 | |
CN111067370B (zh) | 旋钮开关和电饭煲 | |
CN206933947U (zh) | 压力锅排气装置及具有其的压力锅 | |
CN212648081U (zh) | 一种具有开关控制结构的烹饪器具 | |
CN219516039U (zh) | 烹饪器具及烹饪装置 | |
CN210842711U (zh) |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 |
JPH10238784A (ja) | ガス調理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