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61834U - 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61834U CN213261834U CN202022216480.9U CN202022216480U CN213261834U CN 213261834 U CN213261834 U CN 213261834U CN 202022216480 U CN202022216480 U CN 202022216480U CN 213261834 U CN213261834 U CN 2132618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re
- reinforcing layer
- end point
- semi
- co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属于轮胎领域,包括自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胎冠、冠带条、带束层以及胎体帘线,还包括设于带束层与胎体帘线之间的补强层;补强层部分位于胎肩,补强层另一部分位于胎侧;补强层包括若干平行排布的纤维,纤维与胎体帘线排布角度不同,位于轮胎胎侧左右两侧补强层的纤维宽度和角度以轮胎胎冠中心线为镜面成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通过增加胎肩边部至胎侧的胶料厚度的方式避免胎侧帘线断裂导致的轮胎高速性能下降及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具有胎侧胎体抗拉伸强度强、轮胎的承载能力大、在轮胎胎侧受到刺扎或撞击时纤维帘线不易断裂、高速性能好、安全性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而轮胎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随着人们出行范围的增加,车辆轮胎往往会面临各种不同情况的路况,例如,行驶过程中经常遭遇到由于尖锐物刺扎或撞击造成部分轮胎胎侧帘线断裂导致的轮胎爆胎或胎侧鼓包事件,给车主带来很大的麻烦和巨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的解决或改善上述轮胎遇到的问题时,往往通过加厚胎侧胶料厚度或在胎肩边部添加防护胶块结构等方式使胎侧胶料厚增加,此类方式是通过增加胎侧易撞击部位胶料厚度,增加胎体帘线保护层从而达到保护胎体帘线的目的。
然而,上述通过增加胎肩边部至胎侧的胶料厚度的方式,往往会导致轮胎胎肩部位散热不畅,形成热量堆积,导致胎肩性能下降,严重降低轮胎的高速性能,长期使用容易出现肩空等病象,严重时甚至出现爆胎等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通过增加胎肩边部至胎侧的胶料厚度的方式避免胎侧帘线断裂导致的轮胎高速性能下降及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胎侧胎体抗拉伸强度强、轮胎的承载能力大、在轮胎胎侧受到刺扎或撞击时纤维帘线不易断裂、高速性能好、安全性高的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包括自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胎冠、冠带条、带束层以及胎体帘线,还包括设于所述带束层与所述胎体帘线之间的补强层;所述补强层部分位于胎肩,所述补强层另一部分位于胎侧;所述补强层包括若干平行排布的纤维,所述纤维与所述胎体帘线排布角度不同,位于所述轮胎胎侧左右两侧所述补强层的所述纤维宽度和角度以轮胎胎冠中心线为镜面成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补强层与所述胎体帘线紧贴,所述补强层上端点位于所述带束层端点水平轴往所述胎冠中心方向20mm处对应的胎体处,所述补强层下端点位于所述胎侧最宽处胎体对应部位。
作为优选,所述补强层裁断角度为40°-60°。
作为优选,所述补强层裁断角度为49°。
作为优选,还包括钢丝圈,所述胎体帘线绕过所述钢丝圈底部翻转至胎侧后延伸至反包端点,所述反包端点与所述补强层下端点相隔设置,所述补强层下端点位于所述反包端点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反包端点与所述补强层下端点相隔不小于10mm。
作为优选,还包括包覆于所述钢丝圈圆周的三角胶。
作为优选,所述反包端点与所述三角胶上端点相隔不小于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具有胎侧胎体抗拉伸强度强、轮胎的承载能力大、在轮胎胎侧受到刺扎或撞击时纤维帘线不易断裂、高速性能好、安全性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半钢子午线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半钢子午线轮胎的补强层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胎冠;2、冠带条;3、带束层;4、胎体帘线;5、补强层;51、纤维;6、钢丝圈;7、三角胶;8、胎肩;9、胎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列举了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包括自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胎冠1、冠带条2、带束层3以及胎体帘线4,还包括设于带束层3与胎体帘线4之间的补强层5;补强层5部分位于胎肩8,补强层5另一部分位于胎侧9;补强层5包括若干平行排布的纤维51,纤维51与胎体帘线4排布角度不同,位于轮胎胎侧9左右两侧补强层5的纤维51宽度和角度以轮胎胎冠中心线为镜面成对称分布。该半钢子午线轮胎避开传统的增加胎侧9胎肩8胶料厚度来达到改善撞击功能的方式,从轮胎胎侧9骨架结构入手,通过增加胎侧9补强材料,即设置补强层5,对轮胎胎侧9强度进行增强及受力结构优化,在胎侧9部位植入高强力纤维51补强层5,增强胎侧9胎体抗拉伸强度,提高轮胎的承载能力,同时在轮胎胎侧9受到刺扎或撞击时比传统的结构能更好的分散冲击力度,将冲击力分散到多根胎体帘线4上,保证纤维51帘线不会断裂,防止轮胎发生爆胎等安全事故,另外,本产品结构比现有增加胶料厚度的方式有更好的散热性,胎侧9抗冲击性和高速性,提升了轮胎的安全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补强层5完全设于胎侧9部位,则补强层5上端点部位容易产生位移,产生大量热量,在胎侧补强层5与胎肩8部位过渡区强度不均匀,强度较低的部位曲饶加剧,位移会变大,更容易发热,可能导致胎侧补强层5上端点部位出现肩气泡、脱层、胶料老化等问题;本半钢子午线轮胎限定了补强层5部分位于胎肩8部位,部分位于胎侧9部位,原因在于将补强材料5植入胎肩下方可以借助胎冠带束层2的力量将补强材料5一端固定,可以减少补强层5上端点在轮胎运转过程中位移产生的热量,同时也能增强胎肩8至胎侧9间的强度,使轮胎部件间强度平顺过渡,提升轮胎的承载能力,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能够规避以上不良病象产生。另外,通过限定纤维51与胎体帘线4排布角度不同,将补强层5部位由散射平行线结构变化为网状结构,在受到刺扎或撞击时网状结构能更好的分散冲击力度,将冲击力分散到多根胎体帘线4上,保证纤维51帘线不会断裂,防止轮胎发生爆胎等安全事故。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位于轮胎胎侧9左右两侧补强层5的纤维51宽度和角度以轮胎胎冠中心线为镜面成对称分布,原因在于,由于补强层5自身存在角度,轮胎在运行过程中会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纤维角度发生变化,导致轮胎与地面接触处产生一种平行轮轴的力,称为侧向力,侧向力会导致轮胎跑偏,影响轮胎操作。补强层5产生的侧向力的方向与大小与其角度和大小有关,只有两胎侧位置相同,大小相等,角度与胎冠中心线成镜面对称时两胎侧侧向力正好抵消。补强层纤维可以为芳纶纤维、聚酯纤维,尼龙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轮胎的防撞击性能,保障轮他其他性能,补强层5与胎体帘线4紧贴,补强层5上端点位于带束层3端点水平轴往胎冠中心方向20mm处对应的胎体处,补强层5下端点位于胎侧9最宽处胎体对应部位。该胎侧9最宽处指轮胎设计理论最宽处胎体对应部位。
为了更好的成型操作,提高轮胎的耐载性能,补强层5裁断角度为40°-60°。
进一步的,补强层5裁断角度为49°。本实施例具体限定了补强层5裁断角度为49°,原因在于,在该裁断角度下,该胎承载能力最强。
为了保证轮胎高速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还包括钢丝圈6,胎体帘线4绕过钢丝圈6底部翻转至胎侧9后延伸至反包端点,反包端点与补强层5下端点相隔设置,补强层5下端点位于反包端点上方。该实施例具体限定了反包端点与补强层5下端点相隔设置,且补强层5下端点位于反包端点上方,避免了补强层5与反包胎体重合,错开各端点易生热部位,避免轮胎胎侧热量堆积。
进一步的,反包端点与补强层5下端点相隔不小于10mm。
优选的,还包括包覆于钢丝圈6圆周的三角胶7。
进一步的,反包端点与三角胶7上端点相隔不小于10mm。
Claims (8)
1.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包括自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胎冠(1)、冠带条(2)、带束层(3)以及胎体帘线(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带束层(3)与所述胎体帘线(4)之间的补强层(5);所述补强层(5)部分位于胎肩(8),所述补强层(5)另一部分位于胎侧(9);所述补强层(5)包括若干平行排布的纤维(51),所述纤维(51)与所述胎体帘线(4)排布角度不同,位于所述轮胎胎侧(9)左右两侧所述补强层(5)的所述纤维(51)宽度和角度以轮胎胎冠中心线为镜面成对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钢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层(5)与所述胎体帘线(4)紧贴,所述补强层(5)上端点位于所述带束层(3)端点水平轴往所述胎冠中心方向20mm处对应的胎体处,所述补强层(5)下端点位于所述胎侧(9)最宽处胎体对应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钢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层(5)裁断角度为40°-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钢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层(5)裁断角度为4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钢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丝圈(6),所述胎体帘线(4)绕过所述钢丝圈(6)底部翻转至胎侧(9)后延伸至反包端点,所述反包端点与所述补强层(5)下端点相隔设置,所述补强层(5)下端点位于所述反包端点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钢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包端点与所述补强层(5)下端点相隔不小于1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钢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覆于所述钢丝圈(6)圆周的三角胶(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钢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包端点与所述三角胶(7)上端点相隔不小于1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16480.9U CN213261834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16480.9U CN213261834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61834U true CN213261834U (zh) | 2021-05-25 |
Family
ID=75947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16480.9U Active CN213261834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61834U (zh) |
-
2020
- 2020-09-30 CN CN202022216480.9U patent/CN2132618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463119B1 (en) | Pneumatic tire | |
WO2016189795A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WO2006129708A1 (ja)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
CN105263725A (zh) | 充气轮胎 | |
WO2018100961A1 (ja) | ゴム-コード複合体、タイヤ用補強部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タイヤ | |
US20100319831A1 (en) | Pneumatic tire | |
WO2007037111A1 (ja)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
JP4377110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213261834U (zh) | 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 | |
JP2005280459A (ja)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
CN117067825A (zh) | 一种缺气保用轮胎 | |
CN102294942A (zh) | 具有附加冠带层的轮胎 | |
CN103648800A (zh) | 用于轻型车辆的轮胎 | |
JP2971058B1 (ja) |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 |
CN201863653U (zh) | 钢骨轮胎 | |
WO2020075466A1 (ja) | 複合コード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イヤ | |
WO2019117010A1 (ja) | タイヤ | |
JP6701060B2 (ja) | ゴム−コード複合体、タイヤ用補強部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タイヤ | |
JP6393658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5288543B2 (ja)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
JP2014065437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203418929U (zh) | 一种轮胎 | |
CN218616103U (zh) | 一种带有波纹层的整体防护功能子午线轮胎 | |
CN106985615A (zh) | 一种双钢圈单帘布层子午线轮胎 | |
JP2019006278A (ja)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